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峨石村(13)

作者:加菲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之所以说是同一个人,因为,一个人的字迹可以潦草可以工整,但背后由书写者形成的、独特的“笔迹特征”是不会变的。


    就像一个人无论是穿着西服走,还是穿着睡衣跑,虽然衣装改变了,动作变了,但本质上还是那个人。


    祝风竹:“两本你都拿着吧。”


    江昭没说话。


    “你怎么了?不开心了吗?”


    “没。”


    江昭露出笑容,脚步轻松,将门拉开,说:“我们走吧,去西耳房看看。”


    祝风竹面无表情地看向他。


    气晕了吧,都开口说话了,连他听不见都忘了。


    “走吧,去西耳房。”祝风竹说。


    懒得管江昭想什么了,不影响他通关就行。


    门口的怪物见两人出现,发了疯地扑了上来。


    如果不是因为它扎根在那里,祝风竹怀疑,它会破门而入。


    但很可惜,它繁多的手臂只剩下零星几条,攻势被江昭毫不费力地化解了。


    这次江昭没有削断它的手臂,两人从它面前大摇大摆地离开,如果这怪物有眼睛,怕是要喷火了。


    两人绕过主屋,来到了西耳房附近。


    这里没有任何怪物,只有一座假山,横亘在耳房前。


    西耳房依旧是朱红色的门,看起来没有任何危险。


    祝风竹如法炮制,用“手臂”捅开了门,和江昭走了进去。


    各种工具、竹子、各种颜色和材质的纸、朱砂、黍米粉、陶碗、毛笔……


    一应物什,摆满了一屋子。


    看来是个杂物间,直接把原材料给备齐了。


    树浆可以从院中的槐树身上取——难怪它半死不活。


    有了这些,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祝风竹按照书上所写,动作极快地剪出了几张纸人的头。


    时间不允许,没时间在这搓完整的纸人,只能勉强搓出几张脸。


    祝风竹用毛笔蘸上朱砂,花了两刻钟,在纸人的脸上画上了张中和王栓柱的脸。


    他记性很好,画技也非常不错,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等他画完,发现江昭正坐在那儿,用刀削刻着竹子,削出了一柄细剑。


    “你手挺巧的。”祝风竹夸赞道。


    该夸还是得夸,毕竟呆头鹅一直闷闷不乐,影响他通关。


    江昭闻言,笑意溢出嘴角,将手里的竹剑递给了祝风竹。


    祝风竹拒绝了,诚恳地说:“你拿着吧。”


    他拿着也没用,这竹剑用着卡手。


    “我不会用剑,对了,这是我刚弄的,应该可以用来易容。”


    祝风竹将纸脸递过去,江昭点点头,将其收了起来。


    两人离开了西耳房,祝风竹走之前,还把剪刀顺走了。


    现在好用的利器只有匕首,匕首得给江昭,至于他自己,剪刀也挺好用的。


    两人回到了院子里,现下只有主屋和倒座房里的两间房没去了。


    主屋不让进,倒座房里隐藏的两间房找不到入口。


    一定有什么方法可以进去。


    祝风竹将手里的“手臂”分给江昭一条,还不忘了交代道:


    “拿着,别直接接触。找个东西在上面缠几圈做隔离。”


    话音刚落,衣袖就被轻轻扯了一下,江昭递过来一片衣角,祝风竹朝他看去,发现他手里还有一片。


    祝风竹:“……”


    不说别的,这徒手撕衣的力气他就挺想要的。


    祝风竹用衣角在“手臂”上缠了几圈,嗯,果然顺手多了。


    “这是桃树枝,辟邪的。只不过在我们的视角长这样。”


    等等,视角。


    他有思路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验证了。


    之前和江昭第一次来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了,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隐藏的房间。


    因为倒座房外部的长度,和里面三间房的长度对不上。


    既然看不见桃树枝,只能看见“手臂”,那,是否存在一种可能,这两间房其实是有“门”的,只不过他们视角受限,看不到,也感觉不到。


    这不是障眼法,而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污染和扭曲”。


    祝风竹仔细观察着地面。


    青石板地面上满是岁月的痕迹,有些石砖早已碎裂,露出内里更粗糙的石质。


    缝隙里不见任何苔藓,只有厚厚的,板结的灰尘。


    青石地砖破旧斑驳得很均匀,这不符合常理。


    如果这里真有人生活过,地砖会因为人们的频繁行走而磨损,变得更为光滑。


    视角受限,认知被扭曲了。


    祝风竹干脆蹲了下来,闭上眼,用指腹在地面上仔细描摹。


    听觉被剥夺,眼前一片黑暗,世界里仿佛只剩下了指尖的温度。


    找到了,被磨得更为光滑的石砖。


    沿着这条痕迹一路追寻,祝风竹触摸到了一堵“墙壁”。


    这堵墙壁和旁边的质感有着细微的差距,中间还有一条极细微的竖直线条。


    是门和门缝。


    祝风竹缓缓睁开眼,似有所感地回头,正好对上江昭深褐色的眼睛。


    两人靠得极近,几乎快贴在了一起,江昭笑笑,十分自然地拉开了距离。


    他刚在做什么?


    “门在这里。”


    祝风竹说,“你得确信这里有一扇门,骗过自己,姿态要自然,不要刻意。”


    他嘴角轻勾,神色不明,不辨喜怒:“你刚才就做的很好。”


    说完这句话,祝风竹闭上眼睛,做了个推门的动作,径直往前走,仿佛穿墙而过,消失在了墙壁之中。


    江昭几乎是在下一瞬,便重新出现在了祝风竹身后,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手指在空中写下一句话:


    “相信门和骗自己都很难,但相信你很容易。”


    呵呵。


    祝风竹冷笑一声。


    这是一间保存得很完好的房间,几乎看不到灰尘,所有的一切,都井井有条。


    窗前放着一张书案,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以及一小摞还未使用的宣纸。


    书案前是配套的扶手椅,简洁又不失文雅。


    书案的对面,书架靠墙而立,上面陈列着各种书籍。


    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低矮的茶几,陈设着精美的茶具。


    博古架代替了另一面墙,上面摆放着各种玉器、瓷器、奇石等等。


    书房内布局考究,各种文玩收藏无不彰显着主人的品味。


    以小见大,这位陈老爷怪不得被义忠奉为光风霁月的圭臬。


    主屋,毫无疑问,是一户人家里,地位辈分最高的人的居所——也就是说,是陈老爷的居所。


    所以直接不让进。


    书房,被收拾得一尘不染,是陈老爷的办公场所。


    相对于主屋而言,没有那么私密,但也在破解了规则后,才允许进入。


    那剩下的那间,是什么呢?


    按照传统四合院布局,那个位置,应该是管家的住所,或者说,仆人房。


    祝风竹来到了书架前,一本本的看过去,终于在书架的角落找到了他想要的那本书——


    《陈家村纪事》。


    原来之前这里叫陈家村啊,确实更符合村庄的命名习惯。


    这本书的书皮原本被撕得七零八落,却又被仔细小心地粘好。


    为了快速获取信息,他直接从后面往前翻,一直翻到发生明显变故的那页。


    “……一八一八年,大旱……”


    就是这里!


    祝风竹看了下去。


    “……一八一八年,大旱,天干地裂,颗粒无收。幸而陈家村一向富裕,村中尚有余粮,佐以山间野菜,由我统筹分配,众人节衣缩食,终是熬过此劫……”


    “……次年,旱情愈重。仓廪皆空,村民竟以树皮充饥……义忠曾劝我预留后路……”


    “然见乡邻饥色,我心实在不忍,遂将家中存粮尽数取出,由义忠相助,分与众人……彼时虽饥肠辘辘,尚无人殒命。”


    “……至一八二零年,旱魃依旧为虐。家中存粮将罄,阖村父老皆引颈望我,而我……已束手无策。”


    “村民皆面色枯槁,饿殍渐现。家中老人为省口粮,竟自愿绝食而终。义忠亦为寻生路,远行多时,音讯杳然……”


    “……山穷水尽之际,村中张老寻我,言有古法或可救急……我知其意指鬼神之术,然至此绝境,除此竟别无他途。”


    “……我依其言,率众于村周遍植桃树菖蒲,各家门户皆以朱砂为漆……


    ……待诸事俱备,我方悟此法真意。


    原来如此……原来需以至善之躯为祭,方能解此厄难么?若我一人之性命,能换得全村生灵,倒也算……死得其所。”


    “只是可怜我那几个年幼孩儿。


    义忠,他日你若得归,万望代我……看顾他们成人。”


    泛黄的纸张上字迹板正又有风骨,上面糊满了大大小小的褐色圆斑,就像有人曾捧着它哭泣。


    “滴。”


    “检测到关键信息已获得。”


    “隐藏任务「是非知愚」已接取。”


    “任务目标:


    1、解开峨石村之谜。


    2、一个结局。”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祝风竹顿了一下,早有预料。


    “江昭,你看一下。”


    祝风竹将手中的《陈家村纪事》递给了江昭,止住了他要从头开始看的动作,替他翻到了“大旱”那页。


    祝风竹扫过眼前的书架,剩下的都是些和任务无关的书了:


    经史子集、农桑水利、工巧营造等等,许多书的边:已然磨损,足以看出陈老爷对它们的喜爱。


    “看完了?”


    祝风竹回头,轻声询问江昭,后者点点头。


    “接到隐藏任务没有?”


    后者继续点头。


    “那走吧,去另一间房看看。可能会有危险,小心一些。”《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