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出河西

作者:服金吞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闻言,再看看一沓请柬,崔隐只觉眉心隐隐作痛。


    义阳郡主便罢了,湘王府却是个烫手的山芋。纵使这一次推辞,还会有下一次。


    这件事,是万万拖不了。


    想到这儿,崔隐不经意抬头,却又见云七站在原地挤眉弄眼的,似乎有话想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说,还有何事?”


    云七龇牙咧嘴,只觉得即将说出的话有些烫嘴,龇着牙迟疑地开口:“郎君,确实还有一事,不知是否重要。我也是随口一说。”


    云七铺垫的内容太长,不似平常利索。


    崔隐原本还有些不以为意,见他这般表现,倒是被勾起了兴趣。


    缓步走到案前坐下,清俊的手端起茶盏,茶水略烫,崔隐轻轻吹了吹,轻描淡写地道:“说。”


    “檀家娘子和冯家三郎定亲了。”云七迅速说出一句话,随即立马闭紧了嘴。


    递到唇边的茶盏一顿,托着盏底的小指微微一动,盏中的茶水也微微泛起一丝波澜。


    将茶盏放回案上,崔隐再次问出口:“再说一遍。”


    “檀家四娘子和冯家的三郎君定亲了。”仿佛是怕崔隐听不明白,云七特意强调了一句“四娘子”。


    “是五月间的事情。冯三郎到城郊打了几双聘雁,两家热热闹闹地定了亲,长安人人都知道。”


    云七的话说完了,继续闭紧自己的嘴,眼睛却悄咪咪观瞧崔隐的脸色。


    自然,依旧是波澜不惊的。只是这沉默的时间有点儿长,让云七莫名觉得宽敞的书房似乎有些逼仄,导致自己有些许呼吸不畅的感觉。


    “这件事,为什么没有消息传给我?”


    “郎君,长安城每日有那么多娘子郎君定亲,还都需要向郎君一一去信?”云七假装不明白。


    崔隐偏过头,眼中含着警告。


    两相对视,云七连忙低下头。“是属下的过失,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冯家已经将聘礼送到檀家了。”


    不只是云七,长安城没有一个人能想到,冯家竟然会去檀家提亲。


    冯三郎出城猎雁的事情做得并不张扬,事前两家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只有知晓三年前定亲退亲其中隐情的人才明了,檀家也算得上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宁可事情做得隐蔽些,也好过闹得全城皆知,最后却惨淡收场。


    无论是檀家还是檀四娘子,都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崔隐自然也清楚,这件事情怪不得云七。


    崔家收集情报信息的云字部虽然消息灵通,但绝大部分都将目光放在朝中大臣内情上,无缘无故盯着“破落户”檀家才是奇怪。


    只是……


    想到此处,崔隐又觉一阵头疼。如此,他的计划需要重新调整思路了。


    “回帖回拒湘王府。”崔隐吩咐道:“同时,传出话去,初七日我要到兴庆寺与心源法师讲经。”


    云七应承离去,留崔隐一人在书房里。


    崔隐并不是喜欢回忆过去的人,但在听见檀嫄定亲的那一个,脑海中不知为何想到了曾经。


    三年前,笑起来明媚娇憨的女娘,在冰天雪地之间如同一株梅,浑身洋溢着与其他士族女娘不同的生命力。


    热烈,耀眼。


    波澜不惊了十九年的心,若说没有一丝心动,是骗人的。


    但是,当时在想什么呢?


    崔隐回想。


    当年的他太骄傲了。


    名门崔氏与何氏唯一的嫡子,拥有显赫的家世,万人难以企及的样貌。七岁能诗,十三岁才名满长安,十六岁成为状元郎。


    顺风顺水的人生,忽而因一场酒后糊涂的赐婚,与没落的檀家扯上关系。


    与满长安羡慕檀氏不同,崔隐明里暗里听见的全是嘲讽。


    人人都嘲笑不可一世的崔三郎竟然要娶一个名不当户不对的妻子。


    他也想不在意。


    但耳边传来的声音太多了,父亲母亲以及族老们也都表现出对这桩婚事的不满。


    最终,他决然退婚,用毫不留情的手段和方式。


    至于檀家和檀嫄后来的遭遇,他能料想,但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骄傲的少年,当时只想维护自己的自尊。


    退婚后,一切看似回归原样。


    他处置了几个敢在他面前嚼舌根子的士族子弟之后,便没有任何人敢提这件事。


    渐渐地,他也忘记了。也再没有关于檀家的任何消息传到他耳中。


    直到大理寺卿前来试探他的想法,隐隐约约透露出檀四娘子一直在官衙门口等候。


    那一刻,猛然想起当年事,莫名地沉默了。


    大理寺卿自以为了解了他的心意,也默许檀嫄堪称不合规矩的行为。


    大理寺门口,他再次看见她。若非云七提醒,他险些没有认出来。


    三年前,他与她的交集虽然不多,但也能发现,她酷爱红裳,喜欢热闹,对世间包含善意。


    笑起来声音清脆悦耳,眼睛亮晶晶的,望向自己的眼神充满恋慕。


    可是眼前的小女娘,比之当年,身量更加高挑,却更加纤瘦,却似乎没有了那种力量感。行动规矩,举止端方,语调平稳轻缓。


    长长的幕离将她从头到脚包裹住,比最循规蹈矩的士族女娘还循规蹈矩三分。


    她不应该是这样的。


    崔隐冷了许久的心,难得有一丝微颤。


    恰逢义阳郡主的消息传来,檀嫄成为结亲最好的人选。


    早有旧约是应付悠悠之口最好的理由,他又可以对当年的事略作弥补。


    谁料檀冯两家竟然结了亲,现成的借口用不得。


    计划需要更改,人选需要更换。


    崔隐难得叹口气,将万千思绪一扫而空。


    夏日的夜晚,果真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端起早已凉透的茶水喝了一口。冰凉的水沁入心肺,心思渐渐清明。


    案边,熟盂中的沸水,热气渐渐消散,直到温凉、冷却,宛如人心。


    第二日早朝之前,崔隐到正院将事情与崔俭和何氏说清楚。


    听见儿子的话,夫妇二人对视一眼,均松了一口气。


    何氏紧紧揪了两个月的心终于落地。


    虽然对义阳郡主,她心中万分不喜。但檀家门第低,族中也无甚有出息的子弟,配自家儿子,她都替觉得亏得慌。


    若非崔俭劝她,亲事还得看崔隐的意愿,她压根不会点头。


    想到此处,何氏不由得在心中暗暗感谢冯家,转而将心思放到为崔隐选一门称心如意的婚事上。


    正好趁着七夕,各家来往频繁,把之前筛选过的适龄女娘再细细挑选一遍,一定要选一个事事如意,样样称心的才好。


    初七日,兴庆寺。


    七夕又是女儿节,这一日,向来守规矩的士族女娘也大都上了街。


    一大早,兴庆寺山脚下就有小商贩挑着挑子吆喝,也有上了年龄的妇人售卖荷包香囊、花束手环等小巧精致的物件。


    檀嫄按照约定到了兴庆寺山门。


    掀开车帘,便见冯三郎站在山门口的一块上马石旁边,一匹棕色高头大马在旁边啃着青草。


    可能是在长安待的时间久了,原本还有些黑的肤色,此时已变得白皙许多。


    一袭玄服,广袖风流,银冠束发。


    一人一马,引得来往人纷纷侧目。


    见檀家的马车到了,冯三郎连忙上前。


    想要伸手扶她下来,但又见周围来来往往的人,手指微动,缩回了手。


    隔着幕离,檀嫄自然注意到他的动作,微微一笑。裙摆微微摆动,缓步下车,站在他面前行礼。


    冯三郎连忙回礼,两人结伴往寺内走。


    从山门到寺门口,一共一百零八级台阶。青石台阶虽宽,但也不矮,对身娇体弱的女娘来说,有些困难。


    冯三郎小心翼翼护在檀嫄旁边,落后她一步。眼睛观察她的动作,一双手隐隐护在她背后。


    跟在后面的虹雨和银竹向来敏锐,自然能发现冯三郎的动作,两两对视,对自家女娘未来的夫婿更加满意。


    对冯三郎的体贴,檀嫄自然也能发现,不由得心中微暖。


    兴庆寺位于一座小山上,虽已入暑,但因树木茂密高壮,时有微风袭来。


    两人慢慢往上走,行动间衣摆摩擦。微风吹来,时不时吹起檀嫄的幕离,伴有一阵若有似无的幽香。


    冯三郎有些微愣神,旋即又在心底唾弃自己,亵渎了檀四娘子。


    到了寺门口,檀嫄后退半步行礼。


    冯三郎有些尴尬地将手背在身后,率先向前,引着她往前走。


    一路上,冯三郎柔声向檀嫄介绍寺内的一些古树,品种来历似乎烂熟于心。


    看出檀嫄的好奇,他笑着解释。


    “年少时,因身体原因,我在兴庆寺心源法师身边待过一段时间,启蒙后才回了冯家。”


    “听夫人提过,三郎是在寺内启蒙,原来是在兴庆寺。”


    “母亲与你说过?”听见檀嫄称呼他为“三郎”,他听得开心,行动间略微有些无措。


    檀嫄点点头,两人又是一阵沉默。


    慢慢走到寺中间的一座塔前。


    塔是前朝建的,高约三十丈。


    “这座塔,是我大秦太\祖皇帝为他的发妻萧皇后所建。不只是这座塔,因萧皇后喜佛,太\祖皇帝建了二十一座塔,龙兴之地还有一座佛像,据说也是他亲自按照皇后的样貌雕刻的。”


    说着指着一百多尺的塔基道:“少时,我最喜欢坐在此处,听心源法师讲这寺内的一草一木,尤其是这座塔的故事。”


    说完看向檀嫄。


    总是隔着幕离,檀嫄也能感受到他的灼灼目光。


    冯三郎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背在身后的手悄悄攥紧。


    “娘子与我相识不过数月,我的样貌、家世、姻亲可以通过外人了解,但我的品行、习惯与你是否相宜,都需要天长日久的陪伴。”


    “今日,我约娘子到兴庆寺,便是想在这座塔前,与娘子将话说得再清楚些。”说完,冯三郎对着塔的方向拱手,以示尊敬,“我万死不敢与太\祖皇帝相较,唯愿效仿,此生只与娘子一人携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