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1章 秤砣仙

作者:大袖遮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民国初年,关外有个叫靠山屯的小地方,屯子东头住着个叫赵老四的汉子。这赵老四是个做小买卖的,平日里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卖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他这人精明过了头,担子里总备着两杆秤——一杆是准星足量的“公道秤”,专给那些懂行识货的主顾;另一杆却是做了手脚的“黑心秤”,用来糊弄老实人。


    这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赵老四从外村收账回来,路过老林子时已是傍晚。天阴沉沉的,飘着雪花,他急着赶路,不料在岔道口迷了方向。正焦急时,忽见前方有盏灯笼晃动,提灯的是个白胡子老头,穿着古旧的长衫,笑眯眯地朝他招手。


    赵老四心里发毛,这荒山野岭的,哪来的老头?但看对方慈眉善目,不像歹人,便壮着胆子上前问路。


    老头捋须笑道:“赵掌柜这是要回靠山屯吧?前面山路被雪封了,不如随我到庄上歇歇脚,明早再走不迟。”


    赵老四犹豫间,老头又补了句:“我那庄上正好缺些日用杂货,赵掌柜若有存货,不妨做笔买卖。”


    一听有生意,赵老四顿时来了精神,也顾不得多想,便跟着老头往深山里去。约莫走了一炷香的功夫,眼前豁然开朗,竟有一座气派的大宅院,朱门高墙,檐下挂着红灯笼,像是大户人家。


    老头自称黄三爷,将赵老四引进厅堂,吩咐下人备酒菜。酒过三巡,黄三爷果然提出要采买些货物,而且数量不小,光是盐巴就要五十斤,布匹二十丈,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


    赵老四心中窃喜,这可是笔大买卖!他悄悄摸了摸担子里的黑心秤,暗想这荒山野岭的,对方肯定不懂行情。


    谁知黄三爷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眯眼笑道:“赵掌柜,我们这庄子上的人,最看重公道二字。买卖成交前,可否借你的秤一观?”


    赵老四心里咯噔一下,硬着头皮取出那杆黑心秤。黄三爷接过秤,仔细端详片刻,忽然摇头叹息:“可惜啊可惜,这秤星偏差,怕是要短斤少两啊。”


    赵老四顿时冷汗直冒,支吾着想要辩解。黄三爷却摆摆手,命人取来一杆乌木秤杆、黄铜秤盘的老秤。这秤造型古拙,秤砣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符文,透着几分诡异。


    “这是我们庄上祖传的‘良心秤’,最是公道不过。”黄三爷将秤递给赵老四,“明日交易,便用此秤称量,如何?”


    赵老四接过秤,只觉得入手沉甸甸的,秤杆上的星点金光闪闪,仿佛活物般微微跳动。他虽不情愿,但见黄三爷目光如炬,不敢反对,只得连声应允。


    当夜,赵老四被安置在西厢房歇息。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这庄子诡异——下人走路无声,窗外偶有黑影闪过,还伴着窸窸窣窣的怪声。半夜起来小解,他隐约听到厨房有人说话。


    一个尖细的声音道:“三爷为何对这凡人如此客气?他那黑心秤,分明是要坑骗咱们!”


    另一个沙哑的声音笑道:“你懂什么,三爷这是在点化他。若是执迷不悟,哼哼...”


    赵老四吓得尿意全无,蹑手蹑脚溜回房间,一夜无眠。


    次日清晨,赵老四被带到仓库称货。他战战兢兢地拿起那杆“良心秤”,先称了盐巴。说来也怪,明明是五十斤的分量,秤杆却高高翘起,仿佛轻了许多。


    黄三爷抚须笑道:“看来赵掌柜的货,比报的数还要足些啊。”


    赵老四心中诧异,又去称布匹。同样是二十丈的布,量出来却多出了三五尺。更奇的是,凡是经这杆秤称过的货物,都显得格外鲜亮——米粒饱满晶莹,布匹柔软光泽,连盐巴都雪白了许多。


    “这、这是怎么回事?”赵老四目瞪口呆。


    黄三爷意味深长地说:“这秤称的不是分量,是良心。你虽然想用黑心秤欺我,但货物本身是实实在在的,足斤足两,所以称出来反而多了。”


    赵老四满面通红,羞愧难当。


    交易完毕,黄三爷多付了三成银钱,说是补足公道。临别时,他郑重告诫赵老四:“赵掌柜,回去后务必更换一杆准秤。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度量衡关乎天理人心,不可儿戏啊!”


    赵老四连连称是,背着钱袋快步下山。走出老远回头一看,哪有什么大宅院?分明是一片荒坟野冢!他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跑回靠山屯。


    回家后,赵老四病了三日。病愈后,他第一件事就是砸了那杆黑心秤,重新请人做了准星十足的公平秤。说来也怪,自那以后,他的生意反而越来越红火,不仅老主顾更加信任,连远处村镇的人都慕名而来。


    半年后的一天傍晚,赵老四关店盘点,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个面生的老太太,挎着篮子,说要买盐。


    赵老四称盐时,老太太冷不丁问道:“掌柜的,你这秤准不准啊?”


    “老人家放心,我这秤经过黄三爷点化,最是公道不过。”赵老四脱口而出。


    老太太眼睛一亮:“你见过黄三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赵老四这才意识到说漏了嘴,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老太太却笑道:“掌柜的不必害怕,我是黄三爷的旧识。既然他肯点化你,便是与你有缘。这样吧,明日午时,你带三炷香、五色供果到老林子那棵大槐树下,自有你的造化。”


    说完,老太太放下盐钱,转身消失在暮色中。


    赵老四将信将疑,但想到黄三爷的神秘,还是决定走一遭。次日午时,他依言来到大槐树下,摆好供品,点燃香火。


    香烟袅袅中,黄三爷竟真的现身了,依旧是一袭长衫,仙风道骨。


    “赵掌柜,别来无恙?”黄三爷笑道,“看来你听了劝,改了前非,这半年生意可好?”


    赵老四连忙跪拜:“多谢三爷点化!小人如今用公平秤,生意确实好了许多。”


    黄三爷点头:“这便是了。今日唤你来,是要托付你一桩事。”说着取出那杆乌木良心秤,“这杆秤暂交你保管,日后若遇有缘人,便传与他。记住,这秤只能传给心地纯良、重视公道之人。”


    赵老四双手接过秤,只觉得比上次更加沉重。他小心翼翼地问:“三爷,您究竟是...”


    黄三爷捋须微笑:“实不相瞒,我乃修行千年的狐仙,掌管这一方世界的度量公正。那日见你虽有小恶,但本质不坏,故而现身点化。这杆秤是天地至宝,能称出人心善恶、货物真假。你要善加保管,切不可用于邪道。”


    赵老四恍然大悟,连连叩首答应。


    自此,赵老四成了靠山屯的“秤砣仙”。他不仅做生意公道,还时常为邻里调解纠纷。每逢集市,他就在店前摆上那杆乌木秤,免费为大家校秤。更神奇的是,若有争执不下的官司,经这秤一称,立见分晓——


    有一次,张屠户和李农夫为一只羊争执不下。张屠户说李农夫欠他羊钱,李农夫说早已还清。赵老四请二人各执一词,然后将那杆秤悬于堂中。说也奇怪,当张屠户说话时,秤砣猛地下沉;而李农夫开口时,秤杆则保持平衡。众人心知肚明,张屠户面红耳赤地溜走了。


    还有一回,王寡妇家的传家玉镯被邻居偷了,苦无证据。赵老四将各家的物品一一过秤,当称到邻居家的一枚铜钱时,秤砣突然坠地,发出铿锵之声。众人不解其意,赵老四却道:“这铜钱上附有玉镯的灵气,必是赃物无疑!”邻居吓得当场认罪。


    久而久之,赵老四和那杆神秤的名声越传越远。有人重金求购,有人威逼利诱,赵老四都坚决拒绝,谨守对黄三爷的承诺。


    十年后的一个冬至,赵老四预感大限将至,将秤传给了一个经常帮助穷人、正直无私的年轻货郎。当夜,他梦见黄三爷驾鹤而来,笑曰:“你这一生,前半辈子称物不准,后半辈子称心公正,可谓圆满。”说完,携他向西而去。


    次日,家人发现赵老四安详离世,面带微笑。而那杆神秤,继续在人间流转,寻找下一个有缘人。


    靠山屯的老人常说,每逢月圆之夜,还能看到黄三爷和赵老四的身影在山间漫步,一个白衣胜雪,一个灰衫朴素,谈论着世间公道、人心善恶。


    而那杆乌木秤,至今仍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着下一个值得托付的守秤人。


    喜欢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请大家收藏:()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