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保命这种事,对穿越者来说,也算难事?

作者:山的那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为君望去,只见胤帝脚下,全是岩盐矿的碎渣。


    “这样就可以了。”


    李为君连连点头,随即放下碗勺,走过去蹲在胤帝身边,伸出双手,先将基本没有盐的岩石挑出来,扔在一旁。


    再将和岩石混合在一起的盐,全部归到木质托盘上面,端起托盘,将一托盘的碎渣矿盐,全部倒入满是井水的木桶之中,让其充分融化。


    很快,木桶中的水,变得浑浊起来。


    李为君用木勺在里面狠狠的搅拌,确定充分融化以后,放下木勺,从旁边拎来一个空桶。


    空桶上面,放着十来条纱布。


    胤帝看在眼里,知晓李为君接下来是要用纱布过滤,便给吕青松和萧老将军使了一个眼色。


    吕青松、萧老将军心领神会,立即走到空桶跟前,抻开纱布,套在空桶上面。


    李为君立即拎起水桶,将水桶内的浊水,全部倒入空桶之中,进行过滤。


    一连过滤了几遍,虽然木桶中的水,还是很浑浊,但已经看不到细小的砂砾了。


    李为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渍,看着三人说道:“接下来要等它沉淀一下。”


    胤帝问道:“沉淀需要多久?”


    李为君想了想,“至少得三个时辰。”


    胤帝微微颔首,看着李为君一脸疲惫模样,指了指地面,说道:“你先休息一会,三个时辰以后,我再过来。”


    李为君此时累的嘴都张不开了,微微点了点头,便躺在地上,蜷缩着身体,闭上了眼睛。


    几个呼吸的功夫,胤帝、吕青松、萧武便听到了他微弱的鼾声。


    胤帝注视着李为君,几秒之后,方才转过身,离开牢房。


    萧老将军紧随其后。


    吕青松走在最后面,关上牢房大门,上锁以后,方才跟了上去。


    离开大理寺牢狱,胤帝忽然想到什么,顿住脚步,转头对着跟在身后的吕青松说道:“青松,吩咐下去,从即刻起,由司礼监接管大理寺狱,你派人把大理寺狱看起来,无朕旨意,任何人不得靠近,违者以抗旨论处。”


    吕青松应声道:“奴婢遵旨。”


    萧老将军感叹道:“这小子命真苦啊。”


    “真难想象他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要是他的祖父母,爹娘,四个哥哥,知道他就要被砍头了,不知会不会在九泉之下,悔恨为国捐躯。”


    吕青松听出他是在埋怨,眉头微皱,“萧老将军,少说几句。”


    萧老将军冷哼道:“老夫已经说的够少了!”


    说完,他加快脚步,凑到胤帝身边,问道:“陛下,若是这炼盐之法属实,是不是就能赦免李为君?”


    胤帝摇头道:“不,还不够。”


    萧老将军瞪大眼睛道:“他都把炼盐之法交给了朝廷,还不能保他一命?”


    胤帝眼角余光乜了萧老将军一眼,继续说道:“你也太小看那些跟朕作对的臣子了。”


    “李为君是死是活,那些人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如何才能借李为君的死,让天下读书人,还有忠烈之后,对朕寒心。”


    “想来李为君大不敬的事,已经传入他们的耳中,他们必定会有动作。”


    “所以,萧公若是觉得仅靠炼盐之法,就能保下李为君一条命,朕只能说你想的太简单了。”


    萧老将军迎上胤帝的虎目,肃然道:“陛下不是寻常天子,老臣相信,陛下不会让朝堂上的那些人得逞!”


    胤帝笑骂道:“少在这给朕戴高帽。”


    说完,他神色一冷,说道:“不过,你倒是说对了,朕确实不让他们得逞!”


    萧老将军连忙问道:“陛下打算怎么做?”


    胤帝眯起眼眸道:“青松,传朕旨意,召凤阳郡主入京!”


    凤阳郡主?!


    萧老将军、吕青松脸色一变。


    那个疯女人,做起事来,不顾后果!


    凤阳郡主,是平叛六王之乱的凤阳公主李明达之女。


    八年前,凤阳公主平息叛乱之后,在凤阳病逝,先帝悲痛万分,一蹶不振,为了缅怀长女,特地将长女的女儿,自己的外孙女,赐封号凤阳郡主。


    那时候,凤阳郡主只有八岁。


    凤阳郡主幼年丧父,自小在军中长大,曾经扬言,立志成为像母亲一样伟大的大胤女将军。


    据传,母亲李明达死后,凤阳郡主一夜之间性情大变,原本一个连鸡都不敢杀的小女孩,变得杀起人来毫不手软。


    这八年来,被她亲手杀死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这还只是被她亲手杀死的,没有算因她而死的人。


    相传凤阳郡内,人人自危。


    朝堂上,上到内阁阁臣,下到京师两县县令,满朝文武都轮番参奏过凤阳郡主。


    然而,先皇在世时,对她连一句训斥都没有过,更别说惩治。


    甚至反其道而行,大臣参奏凤阳郡主一次,先皇就赏赐凤阳郡主一次。


    文武百官参奏之风愈烈,先皇赏赐就越多。


    如今的凤阳郡主,年仅十六,却拥兵足有五十万之多,麾下大将更是如云。


    她就仿佛一座巍峨大山,坐落在大胤凤阳郡。


    自胤帝登基之日起,文武百官便轮番上奏,请求朝廷削减凤阳郡主手中的兵权。


    不过,胤帝从不答应。


    而如今,胤帝竟要让凤阳郡主入京,凤阳郡主入京,怕是如同往烈火烹油的锅中,倒入冰凉井水。


    这不得炸开锅?


    萧老将军神色凝重道:“陛下,是不是得慎重点,毕竟凤阳郡主的脾气,不是太好,她若是入京,只怕会出大乱子......”


    胤帝淡淡道:“凤阳郡主,是朕的外甥女,朕比你们了解她。”


    “何况,先皇驾崩前,亲手把这一烂摊子交到朕手里之时,特意叮嘱过朕,朝堂上信得过的两个人,一个是你镇国公,第二个便是凤阳郡主。”


    “你镇国公掌控兵部,遥领镇守边境的百万大军,让敌国不敢来犯。”


    “而凤阳郡主,手握五十万兵马,力压境内藩王,叫他们不敢作乱。”


    胤帝望着萧老将军,说道:“朕能坐稳皇位,靠的就是你们二人,朕信她,就像是信你一样。”


    说完,胤帝转头望着凤阳郡方向,“何况,这个少年算得上是她的人,既是她的人,让她自己来救!”


    吕青松闻言,立即躬身道:“奴婢马上派人去凤阳传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