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章 偏爱

作者:共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翌日,檐下雪未消融,冷气微沁,唯饭厅内银鼎煨乳,炉火温融,映得雕梁画栋间皆生暖意。


    兰沅卿今儿个来得尚早,甫踏入厅中。


    便听得有丫鬟言道:“老爷天未亮便出门了,说是要往库房清点账册,姑娘且用过早膳,便无需久候。”


    她应了一声,入席端坐,玉碗盛粥,白瓷净透,她却未曾急着动筷,眉目微转,望向覃淮常坐的位子。


    昨日他病着,今日可好了些?


    正欲问上一句,尚未开口,便听堂外一阵衣袂翻动之声,步履轻缓,然中气颇足。


    话音未落,覃淮已然入内,步履从容,衣冠整肃,神色亦无半分病容,竟比往日更显精神。


    兰沅卿见他如此,眉心不觉松了些,轻轻吐出一口气,起身行了一礼,声音清软:“淮哥哥安。”


    覃淮微微颔首,拱手还礼,神色温润端肃,语声亦是沉静而和:“沅卿妹妹安。”


    “还要多谢沅卿妹妹的经文相赠,想来是抄录者至诚,方使我病去得快。”


    兰沅卿听得此言,眼中微光一闪,登时展颜一笑,整个人都似轻快了几分。


    她原本尚存几分忧虑,生怕覃淮因前夜带她出去玩而因此害病之事迁怒于她,若是他因此不肯理会她了,她可当真不知如何才好。


    此刻见他言谈如昔,心下顿时雀跃非常,眉梢眼角皆是掩不住的欢欣。


    她脆生生地道:“这却不敢当,不过是沅卿随手抄录,哪里敢居此功劳?”


    “分明是淮哥哥素来康健,才好得这般快。”


    说着,黑白分明的一双眼瞧着覃淮,眸中光彩流转,竟似一汪初春新涨的碧泉,盈盈生动。


    覃淮见她如此,眸色微敛,淡淡一笑,并未多言,只抬袖落座。


    -


    饭间无言,唯有银筷轻触碗盏之声,偶尔炉火轻爆,映得室内温暖融融。


    饭毕,兰沅卿方拭净手指,正欲同覃淮一同去书房,不料覃淮却道:“今日我要出门一趟。”


    兰沅卿微微一怔,眼睫轻颤,似是不曾料到,握着帕子的手也不觉顿了一下。


    这一个月来,他日日同自己温书,她早已习惯,今日忽闻此言,竟生出几分不曾预料的失落之意,虽极浅极淡,仍不免在心头泛起微微的涟漪。


    但她终究是个知礼的,片刻后,便敛了心绪,抬眸笑道:“如此,便不叨扰淮哥哥了。”


    语气温软恬淡,然落在末尾,却微微顿了一瞬。


    言罢,她微微一福,转身便欲离去。


    -


    孰料方才迈出两步,便听得覃淮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沅卿妹妹。”


    她步子一顿,回身望去,眼底略带讶色。


    覃淮静静看着她,眉宇间沉静如常,语声亦是惯常的温润:“或者……你可愿随我一道去寒山寺赏梅?前次去时你未曾见着,如今该是开得正盛。”


    兰沅卿闻言,登时眸光一亮,先前那点淡淡的失落瞬间消散无踪,眼中欢喜之色一闪而过,竟似天光乍破,映得脸庞也明亮几分。


    她抿了抿唇,声音轻快道:“可行吗?会不会叨扰淮哥哥?”


    覃淮微微一笑,淡声道:“无妨。”


    言语方落,一旁的十三已是心中叫苦不迭,暗暗在心里摇头不止。


    公子今日去寒山寺是要见极重要之人,这本该是万万不可带旁人同行的,何况兰姑娘年幼不知世事,若是不慎听了不该听的,又该如何是好?


    他立在一旁,恨不得朝覃淮连使几个眼色,奈何覃淮自始至终不曾看他半分,神色自若,竟似未察觉一般。


    覃淮淡然道:“我待会儿遣人去备车,你若要去,便早些收拾。”


    兰沅卿原还存了一丝迟疑,此刻听得此言,登时欢喜非常,眸底似漾起碎碎的星光,笑意也不觉加深几分。


    她脆声道:“淮哥哥稍候片刻,沅卿去取一本书。”


    言罢,提起衣摆,步履轻快地往书房而去,眉眼间皆是掩不住的欢欣。


    -


    再回到廊下时,天光已微微转盛,檐角冰凌映着晨曦,透出些微润色。


    兰沅卿步履轻快,行至车旁,尚未抬手掀帘,便听得车内衣袂微动之声,似是有人稍稍坐正了些。


    她轻轻踏上踏板,拨帘而入,迎面便见覃淮端坐于车内,身姿端然,双手拢袖,神色如常,只是目光落在她身上时,微微顿了一瞬。


    兰沅卿今日换了一身淡青色衣裙,外罩银白小裘,衣上绣着极淡的梅花暗纹,袖口轻束,更显得小小的人儿越发纤软可爱。


    覃淮敛眸微思,觉她穿这一色是比过年时的红衣更见相宜几分的。


    她适合天青如雨的兰色。


    覃淮想。


    -


    覃淮的目光渐灼热,可兰沅卿却未曾察觉对面的打量,只是目光一转,瞧见他身侧搁着一个锦盒,盒身雕琢精致,纹样古朴,隐隐透着几分贵重之气。


    兰沅卿眼睫轻颤,眨了眨,却未多问,只当未曾瞧见一般,径自寻了个离覃淮最远的位子坐下,双手抱着书卷,乖巧地倚在软垫间。


    覃淮将她神情收入眼底,心下微动,目光微微敛了敛。


    她年纪虽小,性子却极知分寸,方才明明瞧见了那盒子,却不曾问上一句。


    显然是知道那是他的**事。


    这样的细心与懂事,倒让他心中更不自觉生出几分好感。


    -


    车厢内一时无言,唯车轮辘辘,轻轻碾过雪泥之声,隐约可闻。


    片刻后,覃淮视线微转,落在兰沅卿怀中的书卷上,淡声道:“如何赏梅还要抱着一本书?”


    该说不说,她有时候倒像个书呆子。


    兰沅卿正低头轻抚书角,闻言抬眸,眉眼弯弯,脆生生道:“书中芳云,‘梅以韵胜,非徒恃色香也。’既要赏梅,若能知其风骨神韵,更觉有趣。”


    覃淮闻言,眉梢微动,语气不觉多了几分探究:“竟是何书,写得如此?”


    兰沅卿将书展了展,露出扉页二字,笑吟吟地道:“《梅谱》。”


    覃淮微微讶异,伸手接过,指尖拂过纸页,墨香犹存,翻阅几页,果然见其中详载天下梅品,自宫粉、玉蝶、朱砂、绿萼,至龙游、暗香,皆有列述。


    他目光微敛,指腹轻轻摩挲着纸面,缓声道:“‘梅,五福之花也。霜雪不摧,清寒自持,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兰沅卿听得此言,眼底微微一亮,忙凑近些,指着书页上一处细字,兴致盎然道:“这里还说,‘梅花最宜雪夜清赏,或风前对酌,或月下孤吟,若得一壶温酒,临风独立,便是千古风流。’”


    覃淮闻言,指尖轻轻摩挲书页,目光略有思忖,随即淡淡一笑:“千古风流,倒也说得雅致。”


    兰沅卿见他神色,知他未必当真有所触动,遂眨了眨眼,笑道:“淮哥哥可是觉得这话说得不好?”


    覃淮阖上书卷,随手搁于案上,语气淡然:“梅虽耐寒,不畏霜雪,风骨自成,然终究过于孤峭。若说风流,未必尽在此花。”


    兰沅卿听得微微一怔,歪头想了想,忽而轻声道:“那淮哥哥以为,何者才称得上风流?”


    覃淮不答,目光微微落在她怀中尚未合起的书卷上,反问道:“沅卿妹妹既抱此书来,可是极爱梅花?”


    兰沅卿摇了摇头,小脸上透出一丝认真的神色,软声道:“我其实更喜欢兰花。”


    覃淮闻言,眉梢微动,目光中露出一丝探究:“为何?”


    兰沅卿垂眸轻抚书角,半晌,方抬头道:“梅虽傲雪凌霜,然终是孤生独放,兰却不同。”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且花叶俱柔,香气清远,不争艳,不媚俗。”


    她说着,目光轻轻一闪,语声亦微微放缓:“我记得,长安寒山寺后原是有兰花的……”


    覃淮闻言,目光微敛,语气不觉放轻:“你去过?”


    兰沅卿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小小的眉心微微蹙起,似是努力回忆,片刻后,轻轻道:“幼时阿耶阿娘曾带我曾去过,但年纪尚小,已不大记得了。”


    听闻芷儿说,外祖父先前也是带她去过一回的,可她却也不记得了。


    她说着,目光微微亮了些,像是忽而忆起什么,声音轻快了几分:“不过,仍记得寒山寺里头也有不少古树,高得很,站在下面仰头都望不到顶!”


    覃淮见她一副认真思索的模样,忍不住轻轻一笑,眉宇间稍霁:“寒山寺确实树木甚多,寺后亦有兰圃,不过此时节应还未开。”


    兰沅卿闻言,目光微微一闪,随即抿唇笑道:“那也无妨,待开了再来看便是。”


    覃淮微微颔首,未再多言。


    -


    却说到了寒山寺以后。


    大雄宝殿内香烟缭绕,檀香氤氲,钟声悠远回荡,似从千载之外传来。


    佛像巍峨,慈目低垂,注视着芸芸众生,殿中供桌上金灯明亮,琉璃净瓶映着微光,透出几分清净庄严之意。


    兰沅卿与覃淮双双跪在蒲团上,奉香一炷,郑重叩拜。


    二人一举一动皆显恭敬。


    兰沅卿拜下时微微一晃,待起身后,轻轻合掌,双目微阖,低声默念。


    覃淮亦不言语,端然叩拜,背脊笔直,神色沉肃如水。


    三拜既毕,兰沅卿轻轻吐气,睁眼回身,不期然正与覃淮目光相接。


    覃淮淡声道:“走吧。”


    兰沅卿轻轻应了一声,随他起身退至殿外。


    殿前青石台阶上薄雪未消,寒风轻拂,拂起兰沅卿衣角,她将手揣入袖中,偏头看向覃淮:“淮哥哥,咱们接下来做什么?”


    覃淮略一沉吟,道:“我要去见一位旧友。”


    兰沅卿闻言,眼睫轻颤,旋即点了点头,声音轻软:“那沅卿便去看看梅花吧。”


    她是知分寸的,既然覃淮要去见朋友,自己自然不该随意跟去。


    覃淮微微颔首,唤来寺中小沙弥,温声道:“劳烦师父带兰姑娘去后院梅林。”


    小沙弥合掌一礼,笑道:“施主请随小僧来。”


    兰沅卿也乖乖福了一礼,软声道谢,随即携着芷儿,跟随小沙弥而去。


    覃淮目送她离开,目光微微一敛,随即转身,沿着另一条小径缓步而行,往梅林旁那间隐秘竹屋而去。


    -


    却说兰沅卿一路随小沙弥行至后院,绕过殿宇楼阁,耳畔便只余寒风穿林之声。


    待踏入梅林,顿觉天地顿然一净,眼前一片苍茫素白,漫天飞雪之中,疏影横斜,几树红梅凌寒独放,清香远远浮动。


    兰沅卿驻足片刻,深深吸了口气,只觉鼻息间尽是梅花幽香,倒也沁人心脾。


    小沙弥微微一笑,合掌道:“兰施主可在此随意赏玩,若需唤人,小僧便在前殿。”


    兰沅卿轻轻颔首,软声道谢,目送小沙弥远去,方抬步走入梅林深处。


    芷儿见四下无人,兴致极高,欢欢喜喜地跑上前去,踏雪寻梅,捧起一团新雪便欲唤兰沅卿同她堆雪人。


    谁知兰沅卿今日却兴致寡淡,只笑了笑,摇了摇头,道:“芷儿,我只想坐一会儿。”


    芷儿闻言,微微一怔,转头看她,只见她已走至一处大石旁,理了理衣摆,安安静静地坐下,抱着那本《梅谱》翻看起来。


    芷儿蹙了蹙眉,有些不解地嘟囔道:“姑娘先前最爱玩雪,如今却只顾看书,可惜这好大的雪,平白错过了。”


    芷儿嘟囔几句,见兰沅卿果真无意理会,便只得作罢,兀自弯腰捏了团雪,往远处抛去,雪沫纷飞,在寒风中瞬即消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