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几年一度的武秀才考试,江南演武场已经人声鼎沸,来自江南各地的习武之人齐聚于此,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演武场周围彩旗招展,高台上坐着考官江南指挥使大人及其副手,还有地方乡绅观礼。场边挤满了前来观战的百姓,喧闹声此起彼伏。
莫萧站在候考区,一身利落的劲装,腰间系着腰带,上面系着龙纹玉佩,显得格外精神挺拔,武馆馆主亲自为他整理衣装。
武馆馆主嘱咐道:“一定要小心,今日来的都是各地练武的精英,不可轻敌。”
莫萧从容说道:“放心,我定当全力以赴。”
“你也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莫萧回头,见是城中冯记镖局的少东家冯毅。两人经常一起切磋武艺。冯毅今日穿着一身藏蓝劲装,显得英姿勃发。
莫萧抱拳行礼道:“今日可要全力以赴。”
冯毅说道:“那是自然,不过有你在,这头名怕是与我无缘了。听说你最近将拳法练到了出神入化,你的拳法在整个江南恐怕难逢敌手。”
“哪里哪里,只是侥幸有所突破罢了。”莫萧谦逊地说道。
说话间,几声炮响,考试正式开始。
主考官指挥使大人起身,声如洪钟:“今日武试,分拳脚、兵器、射箭几科。取前几名授武秀才功名,前三名另有嘉奖!现在开始考试。”
考生们按号牌顺序上场。
莫萧抽号正好在冯毅之后,他仔细观察前面考生的表现,默默记下他们的优缺点。这些考生大多来自江南各地的武学世家,其中不乏好手。
第一场考的是拳脚。莫萧使的是从小练的拳,这套拳法刚柔并济,在他多年苦练下已是炉火纯青。只见他拳风呼啸,步法灵动,每一招都蕴含着深厚的内力。与他过招的考生不出几招便败下阵来。莫萧点到即止,从不伤人,这份武德让考官们频频点头。
第二场考的是刀枪。考生可自选兵器演示套路,再由考官指定对练。莫萧选择了使用枪法,这路枪法刚猛凌厉,在他手中更是虎虎生风。只见他一个起手式,长枪如龙般刺出,带起一阵疾风。接着”横扫千军“、”回马枪“、”流星赶月“,一招接一招,看得人眼花缭乱。他的身法灵动异常,枪尖出破空之声,内力深厚。最后收势,长枪在他手中嗡嗡作响,枪缨无风自动。
连见多识广的考官指挥使大人也忍不住赞叹道:“好枪法!这枪法了不得!”
对练时,小莫的对手是个使双刀的精壮汉子。那人刀法狠辣,招招攻向要害,显然是实战经验丰富。小莫却不慌不忙,长枪如臂使指,守得滴水不漏。三十招过后,他看准破绽,枪尖轻点,挑飞了对手的双刀,却未伤对方分毫。
“承让。“小莫收枪行礼。
对手心服口服,抱拳说道:“你的枪法果然名不虚传,我输得心服口服。”
第三场考的是射箭。马射要求考生在奔驰的马上连发三箭,射中百步外的箭靶。这对骑术和箭术都是极大的考验。一个使长枪的考生在马上射箭时,三箭都偏离了靶心,另一个用双刀的则因为马匹受惊,险些摔下马来。轮到冯毅时,只见他娴熟地控马奔驰,三箭都射中靶子,虽未全中靶心,但已是上佳表现。场外响起一片喝彩声。
“下一位,莫萧。”
莫萧翻身上马,这匹马仿佛与他心意相通,他轻抚马颈,低声道:“老伙计,今日就看你的了。”
“驾!”莫萧轻夹马腹,这匹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他在马背上张弓搭箭,动作行云流水。第一箭正中靶心,场外响起一片喝彩。紧接着第二箭、第三箭接连射出,箭箭命中靶心。更令人惊叹的是,莫萧在马上变换了三种不同的射箭姿势,展现出惊人的骑射功夫。骑马在场中绕行一周,莫萧在马上抱拳行礼,姿态潇洒自如。
“好!”指挥使大人忍不住称赞道。他在名册上重重记下一笔,写上莫萧骑射上乘。
接下来是步射,考生需在百步外射中移动的靶子。靶子由士兵操控,忽左忽右,速度不一,考验考生的眼力和应变能力。
莫萧凝神静气,站在射击线上。他搭箭拉弓,目光如炬。第一个靶子刚从右侧弹出,他的箭已经离弦,正中靶心。紧接着第二箭、第三箭同样正中靶心,他射箭的速度很快,几乎不需要瞄准。有一个靶子很刁钻,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莫萧不慌不忙,算准提前量,一箭射出,再次正中靶心。
场外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考官指挥使大人对副官低语:“这小子不错,颇有将才之风。”
武试考试结束,成绩当场公布,莫萧毫无悬念地名列前茅。考官指挥使大人亲自为他颁发武秀才的腰牌,赞赏地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后生可畏。好生历练,将来必成大器。本官在兵部有几个老朋友,可以为你引荐。”
莫萧抱拳行礼道:“多谢大人厚爱,晚辈还需精进武艺。”
考试结束后,众人纷纷向莫萧道贺。冯毅揽着他的肩膀,说道:“今日大展神威,今晚我做东,不醉不归。”
莫萧婉言谢绝:“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还有要事,改日再聚。”
他独自走在回武馆的路上,心中却莫名空落。那种奇怪的感觉依然萦绕心头,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在等待着他。经过烟雨楼时,听到一阵戏曲唱腔。
莫萧停下脚步,心想:这声音如此熟悉,却想不起在哪里听过。他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透过虚掩的门缝向里望去。
戏台上,一个身着戏服的女子正在排练。水袖轻扬,眼波流转,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说不出的韵味。虽然化了浓重的妆,但是莫萧还是一眼就认出这正是那日在街上惊鸿一瞥的姑娘。此刻的她仿佛与戏中人合二为一,那种哀婉缠绵的情致,让人移不开眼睛。
班主李全在台下鼓掌道:“好!汝嫣,这一折越来越有味道了。特别是那个转身,真是绝了!顾师傅,你说是吧?”
坐在一旁抚琴的顾清点头微笑:“确实很有天赋。”
原来她叫汝嫣,莫萧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就在这时,他腰间的玉佩突然微微发热,让他吃了一惊,这玉佩从未有过如此异状。
戏班里的武生们开始练习对打。莫萧是行家,一眼就看出这些人的功夫只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果然,一个年轻武生在翻跟头时脚下不稳,眼看就要摔下戏台。莫萧来不及多想,推门而入,一个箭步上前,在千钧一发之际扶住了那人。他的动作快如闪电,在场众人都没看清他是如何进来的。
“多谢。”那武生惊魂未定地道谢。
班主李全闻声而来,连忙拱手说道:“多谢公子,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莫萧抱拳回礼道:“在下莫萧。见这位兄弟险些摔倒,冒昧出手,还请见谅。”
班主李全说道:“莫萧?可是今日武试夺魁的那位?老夫方才还听人说起公子的英姿。没想到公子不仅武艺高强,还如此热心肠。”
“正是。”
班主李全热情地拉住他,说道:“既然来了就是缘分,不如指点指点我们戏班子的武生,他们整日练习,却总是不得要领。”
莫萧本想推辞,但看到站在旁边的汝嫣,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正静静地看着他,眼神中带着他看不懂的复杂情绪。有惊讶,有疑惑,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
“那就献丑了。”
他走到场中,先演示了一套基本的拳法。虽然只是基础招式,但却威力十足,每一拳都带着破空之声。莫萧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道:“武戏不同于实战,但要演得像,必须先懂得真功夫的发力方式。比如这个出拳,要腰马合一,力从地起。”
他认真地指导着戏班的武生,余光却不自觉地看向汝嫣。她站在一旁静静观看,眼神中带着惊讶和思索,仿佛在确认什么。更奇怪的是,每当他靠近她时,腰间的玉佩就会微微发热,这种异象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指导结束后,班主李全再三道谢,亲自送莫萧出门。
班主李全说道:“公子日后若得闲,常来指点。不瞒你说,我们戏班前些日子得罪了人,正需要有个懂武功的帮衬。若是莫公子愿意,戏班愿奉上束脩,请公子偶尔来指点武戏。”
莫萧没有立即答应:“容我考虑考虑。”
离开烟雨楼,莫萧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个叫汝嫣的姑娘,总给他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还有她看他的眼神,似乎藏着千言万语。更奇怪的是,他腰间的玉佩在接近她时竟然会有一股暖意。
回到武馆,馆主早已等候多时。武馆的弟子们列队相迎,个个面带崇敬。
“听说你今日夺了魁首?表现得不错。”
“过奖了。”
馆主沉吟片刻,说道:“你既已取得功名,也该考虑下终身大事了。前几日媒婆来说,城中员外家的千金知书达理,容貌秀丽……”
莫萧打断他说道:“我还想在武学上更进一步,暂时不考虑成家之事。”
武馆馆主皱起眉头:“你也不小了,员外家世清白,与我们也算门当户对。”
莫萧只能再次推辞道:“我心中已有人选。”
“是哪家的姑娘?”
莫萧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回答。总不能告诉他自己对一个戏班女子一见钟情,那个叫汝嫣姑娘,给他的感觉是如此特别,仿佛他们早就认识。
“还不知道。”他最终只能含糊其辞。
他从箱底取出一个锦盒,里面除了一枚龙纹玉佩,还有一本泛黄的族谱。据族谱记载,这玉佩原本有一对,皇帝赏赐所得。另一枚凤佩已经遗失,至今下落不明。
他拿着玉佩,眼前又浮现出汝嫣的身影。这种感觉,就像丢失的另一半终
次日。莫萧鬼使神差地又来到烟雨楼,恰好遇见汝嫣独自一人练功。她未施粉黛,一身素衣。见莫萧到来,她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
“公子。”
“姑娘。我来看看戏班的武生练习得如何。”莫萧不自觉地行礼道。
汝嫣点点头,继续练习。她的动作优美流畅,水袖翻飞间自带韵律。莫萧看得入神,忍不住开口指点:“姑娘的手腕可以再柔软些,水袖讲究以柔克刚,发力不在手臂,而在腰腹。”
汝嫣依言调整,果然动作更加行云流水。
“多谢公子指点。"她轻声说道。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莫名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就在这时,莫萧腰间的玉佩又有一股暖意。这一次,他清楚地感觉到,这绝不是错觉。
班主李全匆匆赶来:“公子来得正好,刚才有人送来帖子,三日后知府大人要在府中设宴,点名要看武戏《长坂坡》。公子可否帮忙指点?报酬方面好商量。”
莫萧看了看汝嫣,发现她正用期待的眼神望着自己,当即点头应下:“好。”
他不知道的是,这场《长坂坡》,将彻底改变他和汝嫣的命运。而此刻,他只想多看看这个让他心动的姑娘,解开心中那个莫名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