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章 涟漪

作者:市井阿布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手腕上药膏的清凉感持续了整夜,像一种无声的提醒,扰得沈青瓷睡眠并不深沉。第二天回到博物馆,那管用完的凝胶和剩下的药贴被她收进了抽屉最里层,仿佛这样就能将那份扰人的余温一并封存。


    她努力将注意力拉回到后续的全色和固色工作上。清洗成功只是第一步,让这幅古画真正“活”过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然而,江焰的存在感,却并未因他的物理缺席而减弱。


    馆里很快召开了关于“凌云集团传统文化扶持基金”首次项目评审的筹备会。沈青瓷作为技术顾问,被要求列席。会议资料提前发到了邮箱,她打开一看,微微怔住。


    基金的首批扶持方向,并非她预想中那些容易出政绩、赚噱头的宏大项目,而是极其细致务实——资助民间散佚古籍的抢救性修复、支持偏远地区基层文保单位的技术培训、设立青年修复师海外进修奖学金……每一个方向都精准地切中了行业内部真正的痛点和需求。


    评审流程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对专业的尊重,专家组构成名单里,几乎囊括了国内相关领域最德高望重的学者,商业代表的比例被严格限制。


    这份方案,与当初那个急于对珍贵绢本进行高强度扫描的激进计划,判若两人。


    会议上,馆领导对此赞不绝口,认为是“资本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长远眼光”。


    沈青瓷沉默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会议资料的边缘。她无法否认,这份方案做得漂亮,甚至可以说是她理想中外部力量支持文保事业该有的样子。


    是他做的吗?那个只信奉效率和结果的江焰?


    会议结束时,馆长特意点名:“青瓷啊,后续的专家联络和初步筛选工作,你和凌云集团那边对接一下,他们负责这个基金的团队会跟你联系。”


    她无法推辞。“好的,馆长。”


    回到修复室,邮箱里已经躺着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凌云集团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措辞恭敬专业,表示将全力配合她的工作,并附上了详细的联络清单和时间表。


    邮件的抄送栏里,赫然有江焰的名字。


    他依然在幕后,却以一种更成熟、更不容回避的方式,重新介入她的工作领域。这一次,他打着无可指摘的旗号,提供着她无法拒绝的资源和支持。


    下午,她正在核对一份古籍修复的申请材料,内线电话响了。是前台,说有一位凌云基金的负责人想来拜访,当面沟通一些细节。


    “请他来修复室旁边的会客间吧。”沈青瓷公事公办地回应。


    她收拾了一下桌面,拿起资料走向会客间。推开门,里面坐着的人却让她脚步一顿。


    不是预想中的基金会秘书,而是江焰。


    他坐在靠窗的椅子上,午后阳光在他深灰色的西装上投下温暖的光斑。他手里也拿着平板电脑,似乎正在处理邮件,听到动静抬起头,目光与她相遇。


    “沈老师,”他站起身,姿态从容,“基金会那边临时有个紧急会议,秘书长过不来,有些时间节点需要尽快确认,我正好在馆里,就冒昧过来了。”


    理由充分,无懈可击。


    沈青瓷走过去,在他对面的椅子坐下,将资料放在茶几上。“江总请说。”


    他重新坐下,与她隔着一张茶几的距离,开始就几个项目的评审时间、专家邀请流程等具体问题征询她的意见。他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完全聚焦于工作本身,没有任何逾越。


    沈青瓷一一回答,同样专业而克制。


    阳光透过窗户,在两人之间的空气中投下浮动的光尘。偶尔,在他低头查看平板时,她能清晰地看到他浓密的睫毛,以及挺直鼻梁投下的淡淡阴影。他身上的雪松气息比之前淡了些,或许是为了来博物馆刻意收敛过。


    问题很快沟通完毕。


    “辛苦沈老师。”江焰收起平板,看向她,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忽然问了一句与工作无关的话,“药膏……有用吗?”


    沈青瓷的心跳猝然漏了一拍。她垂下眼睫,整理着桌上的资料,声音尽量平淡:“谢谢,好多了。”


    “那就好。”他声音里似乎含了一丝极淡的笑意,很快消散。他站起身,“不打扰沈老师工作了。”


    他离开后,会客间里只剩下她和满室阳光。


    沈青瓷却没有立刻离开。她坐在那里,看着窗外院子里一棵老槐树被风吹动的枝叶,心里那池好不容易恢复平静的湖水,再次被投下了石子。


    涟漪一圈圈荡开,无声,却持久。


    他不再强势逼近,而是化作无处不在的背景音,用专业、用支持、用细致入微的关怀,一点点蚕食着她坚守的阵地。


    她发现,面对这样的他,她那些准备好的冷漠和抗拒,竟有些无处着力的茫然。


    这感觉,比正面冲突,更让她心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