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敲门

作者:第二天的今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走出咨询室,室外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顾影打了个寒颤。想起咨询师的话,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回避的,其实是那个被称为“母亲”的、空洞又模糊的影子。


    对顾影来说,她与母亲的联系从不是“爱”,甚至偏激点说,“恨”都算不上——她们不像母女,更像是共用过十个月身体、却最熟悉的陌生人。


    记忆被强行拉回五岁那年:没有预兆,没有告别,父母的感情在一个冰冷的下午彻底破裂。她像一件行李,被理所当然地划归给了父亲顾辉。从此,那个叫吴晓的女人,像人间蒸发般,彻底退出了她的生命。仿佛顾影不是个有血有肉、会哭会想念的孩子,而是一件可以随意处置、甚至“不存在更好”的物件。


    这么多年过去,她几乎要忘记母亲的具体长相,只模糊记得:很小的时候,她曾拽着爸爸的衣角,仰着头问“妈妈好看吗?”顾辉沉默片刻,从一本厚重的书里抽出一张微微泛白的照片。照片上的女人穿着深蓝色裙子,长发披肩,很美,眼神里却盛着一种她当时看不懂的情绪——如今她才知道,那叫“悲伤”。


    最让她无力的是,随着年岁渐长,她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正不可抗拒地、越来越清晰地复刻着照片上的轮廓。


    回到家,顾影先洗了个热水澡——现在是寒冷的冬天,热水澡刚好能驱散身上的寒气。镜面上蒙着一层薄水雾,她伸手抹开一道清晰的痕迹,站在镜前打量自己:高鼻梁、双眼皮、柳叶眉,皮肤白皙光滑——和父亲说的一样,她长得越来越像母亲。


    看着镜中的自己,顾影忽然感到厌烦:她痛恨这种相似,因为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她是个不被母亲喜爱的孩子,是个“失败”的存在。所以上学时,同龄女生几乎都有镜子,她却从没为自己准备过。


    走出浴室,她倒了一杯牛奶。温热的液体顺着食道往下流,让她感到一丝暖意。在外人眼里,顾影是幸福的:爸爸事业有成,她大学毕业后,父亲就为她在工作地买了这套两居室;她的工作也不错,有五险一金,还能周末双休。可对于婚姻,顾影始终敬而远之——她一直怀疑,影视剧中的“一见钟情”在现实里根本不存在。毕竟没人会读心术,若只凭“王八看绿豆”的眼缘就在一起,岂不是自讨苦吃?而且人总是容易被表面迷惑,把第一印象当作唯一参考标准,这太草率了——所谓的“晕轮效应”,实在极具欺骗性。


    顾影的生活很简单,除了上班几乎没别的事,也变得越来越宅——在她看来,人际交往没什么用,她没有朋友,也觉得和别人打交道太麻烦。现在人的平均寿命大幅增加,大多能活70多岁,可顾影却不想活那么久,觉得活60岁就够了——或许是因为她现在还太年轻,才会有这种想法。


    “嗡嗡——”手机震动打断了她的发呆,是父亲顾辉发来的消息:“小影,晚上回家吃饭吧,林姨做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


    她深吸一口气,将杯里剩下的牛奶一饮而尽,回了个“好”字。


    爸爸家离她家有段距离,路上要走30分钟。打开门,一股温暖的、带着食物香气的“家的味道”扑面而来。家里窗明几净,顾辉坐在沙发上,看见她回来,顿时喜笑颜开:“小影回来啦!快过来让爸爸看看。”他拉着顾影的手上下打量,“工作忙不忙?是不是又没好好吃饭?看着好像又瘦了。”


    顾影感到一股暖流流过身体: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爱她的母亲,却有一个倾尽所有、加倍爱她的父亲。这让她觉得,自己还不算太糟糕。“还好,不累。”她轻声回应。


    这时,林姨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笑容温婉:“小影回来得正好,饭快好了,洗洗手准备吃饭吧。”林姨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一个温柔娴静的女人。为了照顾顾影的感受,他们直到她18岁成年后,才低调地结了婚。顾影心里清楚,父亲这些年又当爹又当妈,很不容易;如今她长大了,父亲也该拥有自己的生活。她对林姨,始终抱着感激与尊重。


    饭菜很丰盛,席间都是家常闲聊,气氛温馨。饭后,顾影来到书房——这里承载了她太多成长记忆。她轻车熟路地打开书桌最下层抽屉,拿出那本厚重的成长相册。一页页翻过去,里面记录着她从蹒跚学步到青春年华的影像。翻到最后一页时,她的表情突然一滞:那是她小时候见过的、父母与一个陌生女人的三人合照。照片上的母亲吴晓,果然和记忆中一样清丽动人,与现在的自己有八分相像;而站在中间的女人却板着脸,神色严肃,和两旁笑容灿烂的父母形成鲜明对比。


    这么多年,母亲音讯全无,像从未存在过。可照片上,她望着镜头的眼睛里,为何盛着那么浓重、化不开的悲伤?这个疑问在顾影心中悄然种下。她知道,从父亲那里得不到答案——顾辉一直反对她了解母亲,在他看来,母亲是个“禁忌”,顾影了解得越多,反而越容易受伤。


    离开父亲家时,夜色已浓。顾辉送她到门口,欲言又止,最终只叮嘱了一句:“路上小心,到家发个消息。”


    晚上,顾影又在梦里见到了母亲——这么多年,她很少梦见对方。梦里,年轻的母亲坐在老房子的窗边,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像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爸爸走进房间,母亲没有回头,也没有任何反应。顾辉的语气里满是急切与不解,带着一丝质问:“你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一定要离婚?难道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不好吗?”


    窗边的女人像是从极远的地方被唤回,睫毛轻轻颤动,缓缓地、极其缓慢地转过身。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却透着一种平静的歇斯底里:“我现在要疯了,一闭眼就听见她的哭声,我要成神经病了。离婚吧!孩子归你。”


    后面的对话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压抑的争吵声,像闷雷一样在梦境深处滚动。


    顾影醒来时,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眼泪甚至流到了枕头上。一股巨大的、莫名的悲伤像潮水般将她淹没,让她喘不过气。


    第二天,顾影再次来到心理咨询机构,找第一次接待她的咨询师。她迫不及待地将梦境讲给对方听,希望能得到建议。


    谢咨询师听完后解释道:“我们的梦分为‘显梦’和‘隐梦’,你的梦境可能不只是单纯的梦,还可能与你曾经的经历有关。”


    顾影疑惑:“你的意思是,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可那时候我还那么小,怎么可能记住这么久远的事?”


    谢咨询师回答:“除了意识,我们还有潜意识。你小时候的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被保存在潜意识里。这段记忆一定对你有重要意义,或许是那张照片的刺激,让它重新浮现了。”


    听完这番话,顾影忽然意识到:这或许是父母离婚前的记忆,看样子当时母亲已经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了。“到底是什么导致她崩溃的?难道是我的错吗?”


    谢咨询师安慰道:“你当时只是个孩子,没有能力干预父母的决定,不要苛责自己。咨询时间快到了,我很高兴你愿意和我说这些,期待你的下次咨询。”


    咨询时间很快结束。走出咨询室,顾影的心情复杂难言——不仅没有解惑的轻松,反而多了一种更强烈的、必须探寻真相的冲动。


    当初父母离婚后,爸爸就带她搬了家,这么多年,她再也没回去过——主要是因为当时才5岁,早就忘了老房子的位置。如今,一些记忆通过梦境重现,让她想起了曾经的住址,还有其他零碎片段。


    顾影隔天正好休息,她决定去老房子看看——或许能找到母亲,追问她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抛弃自己。


    记忆里的街道和建筑大多变了模样,她凭着零碎的记忆碎片和莫名的感应,找了许久,终于在一个即将改造的旧街区角落,找到了那栋比记忆中更破败、更苍老的老楼。


    照着记忆,她走上楼梯,停在那扇熟悉的、漆皮剥落的暗红色铁门前。她抬起手,犹豫了一下,还是敲了下去。“咚、咚、咚。”空洞的敲门声在寂静的楼道里回响,无人应答。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现实问题:她没有钥匙,难道要破门而入?那恐怕会立刻被警察带走。无奈之下,她只好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敲响了隔壁的房门——她需要了解情况,哪怕只有一点关于过去、关于母亲的信息也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