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抗旨风波 吓傻侯爷

作者:焦糖豆沙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厅堂之内,那一声“能不能换一个人”如同惊雷炸响,余韵悠长,震得满室死寂。


    方才还洋溢着喜庆和荣耀的空气瞬间冻结,然后稀里哗啦碎了一地。


    永昌侯楚斌面上喜容未退,猛又惧色陡升!他忽的扭头,瞪着自家女儿,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嘴唇哆嗦着,像是想呵斥,又像是想求饶,却一个音也发不出来,只剩下“嗬嗬”的抽气声。


    侯夫人林氏面色也有些发白,带着疑问和不解望向了自己的女儿,若不是日常经常修身养性,此时怕已是御前失仪了。


    跪在地上的仆役们更是将头埋得极低,恨不得当场挖个地缝钻进去,或者干脆自己瞬间失聪。有些胆小的,已经开始不受控制地发抖。


    为首的宣旨太监,姓孙,在宫里也是有些头脸的人物,此刻那张保养得宜、略显白胖的脸上,像是被狠狠抽了一巴掌,肌肉僵硬地抽搐了几下。他活了大半辈子,宣过的旨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谢恩的、狂喜的、激动的、甚至吓晕过去的都见过,但这开口就要“换太子”的,真是破天荒头一遭,开天辟地头一例!


    他细长的眼睛眯了起来,里头射出锐利如针的光,紧紧钉在楚明昭身上,声音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的一样,带着阴恻恻的寒意:“楚大小姐,您方才……说什么?杂家年纪大了,耳朵有些背,没听清。”


    这几乎是明晃晃的威胁和给台阶下了。


    若是寻常贵女,此刻怕是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磕头请罪了。


    但楚明昭是谁?她是能在长公主孔雀头上动土的主儿。


    她心里门儿清,话已出口,覆水难收。现在认怂,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显得自己愚蠢又怯懦,平白让人看低了去。既然开了弓,就没有回头箭。


    于是,在父亲几乎要窒息的目光和母亲深刻而端庄的凝视下,她缓缓抬起头,脸上非但没有惧色,反而带着一种近乎天真的困惑和认真,仿佛刚才问的不是忤逆圣旨的大罪,而是今早的粥里能不能多加勺糖。


    她稍稍提高了点音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孙公公,我是说,这圣旨……是不是哪里弄错了?或者说,陛下还有别的儿子……嗯,就是其他的皇子殿下,可供选择?”


    “嗡——”底下跪着的仆役里有人没撑住,发出了一声短促的呜咽,又立刻死死捂住嘴。


    楚斌眼前一黑,差点真的一头栽倒。孽障!这简直是孽障啊!这是要把整个永昌侯府往死路上推啊!


    孙公公气极反笑,只是那笑容里没有半分暖意,只有冰冷的讽刺和怒意:“楚大小姐真是……真会开玩笑。圣旨金口玉言,岂容儿戏?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天潢贵胄,更是陛下钦定,岂是你能……‘挑选’的?”


    最后三个字,他咬得极重,如同冰碴子砸在地上。


    楚明昭眨了眨眼,似乎没听出对方话里的杀机,反而轻轻“哦”了一声,小声嘀咕,但那音量却又控制在刚好能让前排人听见:“不能换啊……那真是可惜了。”


    可惜?!可惜什么?!可惜太子配不上你吗?!


    楚斌恨不得扑上去捂住女儿的嘴。


    孙公公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简直是青中带紫。他死死攥着手中的圣旨,指节泛白,显然气到了极点。他不再看楚明昭,而是转向几乎瘫软的永昌侯,阴冷地道:“侯爷,贵府千金……真是让杂家开了眼界。这圣旨,您看是接,还是不接?”


    这就是最后通牒了。再不接,就是抗旨不遵,满门抄斩的大罪!


    楚斌一个激灵,几乎是匍匐在地,重重磕头,声音颤抖的道:“臣接旨!臣谢主隆恩!臣教女无方,冲撞了公公,罪该万死!请公公息怒!小女……小女她年少无知,口无遮拦,绝非有意忤逆!臣定当严加管教!”说着,他高举双手接过了那卷重于千钧、烫手无比的明黄绢帛。


    孙公公冷哼一声,将圣旨重重放在他手上,看也不看楚明昭一眼,拂尘一甩:“侯爷心里有数就好。今日之事,杂家会一字不落地回禀陛下和皇后娘娘。您好自为之!”


    说罢,转身带着一众噤若寒蝉的小黄门和侍卫,拂袖而去。那背影,都带着一股子压抑的怒火和冰碴子。


    宣旨的队伍走了,可永昌侯府前厅的冰冻气氛却丝毫未解。


    楚斌捧着圣旨,像是捧着一块烧红的烙铁,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脸上毫无血色。他猛地转身,看向还跪在地上的楚明昭,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恐惧,有愤怒,有后怕,还有一丝极其细微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茫然。


    “你……你……”他指着楚明昭,手指抖得厉害,“你这个孽女!你是要害死全家吗?!抗旨不尊!那是诛九族的大罪!诛九族啊!”他吼到最后,声音都劈了叉。


    林氏这时也快步向前走过来,握住楚明昭的手忧心忡忡道:“昭儿!我的儿!你怎么敢说那样的话!那是太子啊!”


    楚明昭慢慢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面对父母的惊恐和指责,她脸上那点故作的天真和困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异常的平静,甚至带着点洞悉一切的冷静。


    “父亲,母亲,”她的声音沉稳,与先前判若两人,“圣旨已下,女儿非不接旨,不过提一问而已。终归,父亲不也接了么?”


    “那是孙公公给了台阶!不然我们全家现在已经在去诏狱的路上了!”楚斌低吼,气得胸口剧烈起伏。


    “故其果未有任何异常。”楚明昭淡淡道,“我依旧是未来的太子妃。”


    “然你得罪了宣旨太监!他回去必定添油加醋!陛下和皇后会如何想?太子会如何想?你如今还未进宫,却将所有人皆得罪光了!你日后可如何过?我们侯府的日子如何过?”楚斌几乎要崩溃,全然不解女儿心中所想,只觉其心思蹊跷难测。


    “父亲,”楚明昭望向他,那双桃花眼内已无平日懒散轻佻之色,眸光幽深,摄人心魄,“您当真以为,女儿今日恭顺守礼、叩首谢恩接了圣旨,东宫便会欣喜若狂迎我过门?便会高看女儿一眼,厚待永昌侯府么?”


    楚斌一愣。


    楚明昭唇角微扬,掠过一丝冷意:“太子何故忽被赐婚?陛下何故独择我永昌侯府?女儿以为不过因太子母族势盛,太子本身位尊权重,天子不得不虑及日后之患。而我永昌侯府门庭单薄,若为东宫外戚,不足以倚势擅权,易于驾驭罢了。既如此,女儿恭敬亦好,抗旨亦好,皆无谓!”


    楚斌怔怔凝视女儿,恍若初识。往日只道此女被己溺爱所纵,徒知酒食嬉游,任性恣意。然此一番言语,竟直透虚华,洞悉机微,剖露权谋底里。此岂无知稚子?分明是……


    “可……可你这般行事,太过凶险急躁!若是陛下震怒……”林氏听得惊惧交加。


    “陛下若因女儿此番口舌,便震怒而废妃!倒更显此圣旨之轻率!其价值几何,未知否也!女儿以为皇上只会小惩,而非重罚!皇上下旨永昌侯府,必是永昌侯府有其可用之处!或势弱?或易控?又或是旁的什么,横竖不会是永昌侯府嫡小姐德才兼备!”


    楚明昭复又冷笑一声:“永昌侯府嫡小姐?不过稳固皇权之棋子罢了!今日孙公公肯给父亲一个台阶,便知此圣旨必是不可收回的。”


    “你……你竟是故意的?”楚斌嗓音干涩,涩声开口。


    楚明昭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惫懒,又有一丝难以捉摸的锐利:“父亲,圣旨已接,开弓没有回头箭。接下来,还是想想如何应对宫中的斥责,以及……如何让女儿‘病’上一段时间,暂避风头,静观其变吧。”


    她说完,微微屈膝一礼,无视父母震惊又复杂的目光,转身款款向外走去。


    走到厅门口,她似乎才想起什么,回头补充道:“哦,对了,父亲母亲若是无事,还是先想想怎么安抚今日在场的下人,以及……如何向长公主解释她那只宝贝孔雀的新发式吧。女儿告退。”


    留下永昌侯夫妇面面相觑,看着女儿潇洒离去的背影,再想想那只顶着中分头的孔雀和即将到来的宫廷风暴,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眼前发黑。


    楚明昭走出前厅,明媚的阳光照在她脸上,她却微微眯起了眼。


    白芷和白蔻两个丫头脸色发白地跟上来,显然吓得不轻。


    “小姐,您刚才真是吓死奴婢了!”白蔻拍着胸口,心有余悸。


    白芷则更沉稳些,但眼中也满是忧虑:“小姐,日后行事,还需谨慎为好。”


    楚明昭伸了个懒腰,恢复了那副懒洋洋的样子,仿佛刚才在前厅那个语出惊人、分析朝局的是另一个人。


    “谨慎?”她轻笑一声,望着侯府庭院上方的四角天空,目光却似乎穿透了高墙,投向了更远、更深沉的所在。


    “谨慎亦只能任人摆布!我要成为太子妃了,然太子是何等模样?性情如何?我亦是一无所知!与如此一未识得之人,同床共枕?”


    “日后……”


    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走吧,先回去看看我的‘中分’功劳有多大。白芷,去打听打听长公主府那边的动静。白蔻,去小厨房看看有没有新做的荷花酥,有点饿了。”


    今日之行事,怕是不出几日,便要传遍各府千金的耳朵中了。


    哼!自己那位在圣旨上的未来夫君都已知晓,也未可知也。


    如此甚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