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7章 质疑与相信

作者:十二黑科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赵劲松也不勉强,将水杯放在王爱华旁边的茶几上。


    他自己则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他对面。


    身体微微前倾。


    目光坦然地迎接着王爱华审视的目光。


    “老王,你刚才说,你暗中观察了几天,看到是一群年轻人在主导工作,李爱国他们在打下手,对吧?”


    赵劲松开始切入正题。


    “难道不是吗?!”


    王爱华语气生硬地反问。


    “是,也不是。”


    赵劲松缓缓道。


    “你看到的‘年轻人’,他们不是我们研究所的普通技术员,更不是来实习的学员。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拥有极高权限和独立研发能力的团队,叫‘素火科技’。”


    “素火科技?”


    王爱华皱了皱眉,这个名字他没什么印象。


    “哪个高校的?还是哪个民营公司?


    老赵,你糊涂啊!


    军舰的核心动力系统,能让外面不知根底的人随便碰吗?!”


    “他们不是外人。”


    赵劲松摇头。


    “准确来说,他们是我们请来的。


    领头的叫裴素。


    他的保密级别,甚至比你我都要高。”


    “保密级别高?”


    王爱华愣了一下,这个信息他倒是没想到,但随即又质疑道。


    “级别高不代表能力就够!


    他才多大?


    能有几年经验?


    能比李爱国那些跟军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家伙们更懂Z501?”


    “问题就在这里。”


    赵劲松双手一摊。


    “李爱国他们,跟Z501打了一辈子交道,确实经验丰富。


    但恰恰是这套他们引以为傲的经验,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导致他们花了几年时间,用了各种方法,都没能找到Z501动力系统震颤的真正根源!”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王爱华的反应,见对方虽然依旧板着脸,但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便继续道:“而这个裴素,他只用了三天时间。”


    “三天?”


    王爱华嗤笑一声,满脸不信。


    “三天能干什么?连图纸都看不完!”


    “他没用三天看图纸。”


    赵劲松的语气带着一种奇特的意味。


    “他用了三天时间,独自一人,泡在咱们研究所存放了数十年数据的核心服务器机房里。然后,他走出来,就在那间会议室里,当着李爱国,刘工,王工所有元老的面,在白板上画出了问题的根源,并且给出了一个我们从未想过,但事后被验证是完全正确的解决方案。”


    赵劲松将裴素那个过桥的比喻。


    以及李爱国等人最初如何质疑,如何亲自上舰寻找证据反被打脸,最终如何心服口服集体道歉的过程。


    向王爱华叙述了一遍。


    随着赵劲平的叙述,王爱华渐渐动容。


    怀疑,再到难以置信所。


    尤其是听到李爱国等人集体鞠躬道歉那段,他的嘴巴都不自觉地微微张开了。


    他太了解李爱国那些老家伙是多么固执,多么看重脸面了,能让他们低下高傲的头颅,那得是多大的冲击?


    “你……你说的是真的?李爱国他们真的……”


    王爱华的语气不再像刚才那样冲,带上了几分将信将疑。


    “千真万确。”


    赵劲松郑重地点点头。


    “这件事,所里很多人都知道。


    而且,不仅仅是找到了问题,裴素还拿出了全新的推进器和发动机设计方案。性能参数。


    这么说吧,如果真能实现。


    Z501的动力系统将直接跨越一个时代,比我们现役最先进的同类型舰艇,还要领先一大截!”


    “领先一个时代?”


    王爱华的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了一些,作为舰队司令,他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


    那是巨大的战斗力提升!


    “你确定?不是纸上谈兵?”


    “理论上,李爱国他们已经审核过了,惊为天人。


    现在,正在实践验证阶段。”


    赵劲松指了指码头方向。


    “所以,你看到的,不是年轻人在胡闹。


    而是一场由顶尖年轻天才主导,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全力辅助的技术攻坚。


    李爱国他们不是在打下手,他们是在学习,在保驾护航。


    他们在确保新技术能完美落地。


    这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研发模式。”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王爱华眉头紧锁,消化着这巨大的信息量。


    他本能地觉得赵劲松说的有些天方夜谭,但对方言之凿凿,尤其是李爱国等人的态度转变,是强有力的佐证。


    半晌,王爱华猛地抬起头,眼中锐光重现,但这次不再是纯粹的怒火,而是混合了强烈的好奇和审视。


    “空口无凭!


    老赵,带我去看看!


    现在,立刻,马上!


    我要亲眼看看,这个裴素,还有他那套领先一个时代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像你说的那么神!”


    赵劲松就知道会是这样,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立刻站起身,脸上露出了然的笑容。


    “我就知道你不亲眼看到是不会死心的。


    走,我带你上Z501,让你亲眼见识一下,什么叫后生可畏!”


    两人不再多言,雷厉风行地离开办公室,乘坐吉普车,再次直奔码头。


    当再次踏上Z501的甲板,进入忙碌的动力舱段时,王爱华刻意放慢了脚步,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一般,仔细地扫过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他看到的情景,与赵劲松之前描述的几乎一致。


    裴素正在核心区域,指导着肖火等人进行着新发动机最后阶段的管线连接工作,他的指令清晰简洁,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而李爱国、刘工等人,则分布在不同点位,有的在仔细检查着新部件与舰体结构的接口,有的在核对密密麻麻的图纸,他们的神情专注而认真,偶尔与年轻团队成员交流时,态度平等甚至带着请教之意,完全没有王爱华想象中老专家被架空,无所事事的模样。


    更让王爱华暗自心惊的是整个工作现场的氛围。


    虽然忙碌,却井然有序,工具摆放整齐,线路规整,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注于创造的凝聚力,而不是他所担心的混乱和草率。


    赵劲松低声在王爱华耳边介绍了几句,指了指裴素的方向。


    王爱华微微点头,没有立刻上前打扰,而是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继续在周边踱步,目光尤其在那些已经安装就位,外观明显与旧式装备不同的新部件上停留。


    终于,裴素暂时告一段落,抬起头,正好看到了赵劲松和一位陌生的,气场强大的海军中将走来。


    他立刻认出了赵劲松,快步走了过来。


    “赵首长。”


    裴素敬了个礼,目光平静地转向王爱华。


    “裴工,辛苦了。”


    赵劲松笑着介绍道。


    “这位是北部战区海军司令部的王爱华司令,听说咱们Z501项目进展顺利,特意过来看看。”


    裴素立刻向王爱华敬礼:“王司令好!”


    王爱华回礼,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上下打量着裴素,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眼前的年轻人,虽然穿着沾了些油污的工作服,脸上带着疲惫,但身姿挺拔,眼神清澈而坚定,面对他这位舰队司令,没有丝毫怯场,只有不卑不亢的从容。


    “裴素同志。”


    王爱华开口,声音不高,却自带威严。


    “赵所长把你和你团队的工作,说得是天花乱坠。


    我这个人,习惯眼见为实。


    Z501,是我的老伙计,我希望它好。


    但我也最讨厌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


    你跟我说句实话,你们这套新系统,真有老赵说的那么厉害?


    真有把握在剩下的十天里,让它重新动起来,而且性能远超从前?”


    他的问题直接而尖锐,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裴素的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这既是质疑,也是一次面对面的考较。


    整个动力舱段,似乎都因为这位司令的到来和王爱华这直白的问题,而瞬间安静了几分,连李爱国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略显紧张地看了过来。


    .....


    会议室里灯火通明。


    面对王爱华那双锐利如鹰,审视着一切细节的眼睛。


    裴素并没有怯场。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电子沙盘前,指尖轻点,调出了层层数据模型和模拟推演结果。


    “王总,您的顾虑我完全理解。”


    裴素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带着笃定。


    他操作着控制板,屏幕上流畅地切换着各种图表和动态演示。


    “请看这里,我们采用了全新的发动机技术和推进器技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团队中的章明,为它量身定做的中心化系统,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脑,更像是一个拥有高度自主神经反应的神经网络,既节能,也高效,还有着超凡脱俗的能力。”


    他稍作停顿,寻找着一个更贴切的比喻。


    以确保在座的每一位,即使非技术背景出身,也能听懂。


    “这么说吧,传统的中心化系统,像一个超级指挥家,所有乐器都必须盯着他的指挥棒,他一旦出错,整个乐队就乱套了。


    而我们的星火。


    是的,它叫做星火。


    星火中心化系统,更像是给每一个乐手,也就是每一个作战单元都植入了一位顶尖的音乐大师的灵魂和判断力。


    它们不仅能完美理解战略意图,还能在通讯中断或中心节点被毁的情况下,根据现场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自主,协调地完成最精彩的合奏。


    它们之间通过我们独有的共鸣协议实时共享信息。


    相互校正。


    确保整体旋律不会跑偏。”


    他调出一段模拟视频,展示在强电磁干扰和多个节点被“摧毁”的极端情况下,剩余的作战单元如何自发重组通信链路,调整战术队形,依旧精准地完成了对预定目标的合围与打击。


    “至于安全性。”


    裴素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最后回到王爱华身上。


    “它的核心代码是‘活水’,而非‘死潭’。


    任何未经授权的试图进入,解析或篡改的行为。


    都会触发代码的自我演变。


    就像在水里抓泥鳅,你感觉抓住了,它瞬间就从指缝溜走,并且改变了形态。


    我们内部进行了三千七百次渗透测试,成功率……为零。”


    裴素的汇报持续了将近四十分钟,逻辑缜密,数据翔实,比喻生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