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闲云野鹤一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野鸽子和蜂蜜卖的都很顺利。


    这种野味难得,以一只两块五的价格卖出去,十一只一共卖了27.5元。


    因为送了陈国强一只,自己炖了两只,所以就只剩十一只了。


    四斤蜂蜜,按照四元一斤,卖了16元。


    还有一只兔子,也卖了5元。


    一共是48.5元。


    对了,还有林宛云的1块钱。


    这样的话,一共挣了30.6元。


    这一次,就挣了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怪不得这个时代有那么多人就算冒着投机倒把被抓的危险,也要做倒爷。


    其实杨知夏都觉得自己卖的价格不算高了。


    要知道,同样是倒买倒卖,陈国强的风险可比自己低多了。


    杨知夏她们知青和农场里的其他人性质还是不太一样。


    农场其实很大,有两三千人,除了知青,还有本地农民,复员转业军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等,之前甚至还有劳改犯□□。


    当然了,知青要占到近乎一半的数量。


    陈国强就属于农场的子弟,管理相对宽松,更侧重于生活秩序和邻里和睦。


    而知青,则属于城市下放到农场接受再教育的。


    当时对知青的管理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被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看其思想是否改造好了。


    所以杨知夏承担的风险那是相当高的。


    风险和利润是相对的,杨知夏自然可以卖出比陈国强更高的价格。


    但她没有,还是按照正常价格卖的。


    在这么大的农场,在这乌泱泱的知青群体中,十几只野鸽子这种数量,简直是往大海里扔了几颗小石子。


    都不需要卖给其他人,自己队里还不够卖呢,周围的几个熟识的知青就买走了。


    杨知夏把集资来的资金都还了回去,自己已经有了四十多块钱的余额了。


    就在她致力于让余额翻番的时候,她的“伟大理想”才刚起步就遭遇了重大挫折。


    她和陈国强两人出师未捷身先死。


    “捷”没来,“铐”先到了。


    “分头跑!绕回车上汇合!”陈国强急促地丢下一句,毫不犹豫地朝着另一个方向飞奔而去。


    杨知夏也不多言,这时候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哪里有路就往哪里跑。


    身后的脚步声不停!她还能听到对方骂骂咧咧的声音。


    慌不择路间,她看到旁边有一个低矮的院墙,里面看起来十分破败,看样子很久没人住了。


    来不及多想!杨知夏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从推开门跑了进去,还不忘把门从里面插上,心脏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她屏住呼吸,紧紧贴着门,一动不敢动,竖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


    脚步声越来越近,有人在巷子里跑过,骂了几句。


    “跑哪去了?”


    “妈的,肯定钻哪个院里了!”


    脚步声似乎犹豫了一下,又渐渐远去了。


    杨知夏大气不敢出,直到外面的声音彻底消失,她才滑坐在地上,后背全是冷汗。


    也该着她们倒霉,今天本来还挺开心的。


    上次去赵满屯那里的时候,就听说今天有集。


    当时两人还怕今天不能出车呢,那就赶不上了。


    不过还好,今天有任务,两个人先绕路去了赵家庄。


    赵满屯早早地去集上了,不在家,赵山林在。


    这次可猎到了好东西。


    三只鸡两只兔,一只黄鼬。


    好是好在,这回的鸡不一般,有一只是普通的野鸡,另外两只是顶级野鸡:花尾榛鸡。


    这是它的学名,比较陌生,人们熟知的名字要更霸气,叫飞龙。


    黄鼬杨知夏不大能接受,她只把鸡和兔买下来了。


    两只飞龙没有杀,其他的都让赵山林杀好处理好了。


    赵满屯早早的就去集市上摆摊去了,所以也不用去赵满屯家里找他。


    集市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并不在赵家庄。


    杨知夏跟陈国强就径直开车去了集市附近,把车停好后步行走进集市。


    周遭几个村子里的人也都聚到了这处大集,规模不算大,集市上大多是当地农民自产自销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农具啊自己编的筐子啊,蔬菜鸡蛋什么的,还有一些卖家养的鸡和兔子。


    当时农村社员们养猪、养鸡的积极性普遍很高,养鸡自然不必说了,日常打酱油、买醋这些零花,多半就靠鸡蛋换钱。


    养猪也是很普遍的事情,一方面,猪粪是农家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各生产队也是根据实际制定了多项策略,划拨饲草地,增加饲料粮等等,还会推广良种鸡,良种猪,力求多下单,多长膘。


    目标就是鼓励多养猪、多养鸡,力争超额完成任务,交够国家,留足自家。


    每年每户需要上交给收购站一头生猪,每人上交三斤鸡蛋。


    活鸡因为社员能够自愿上交,所以没有硬性指标分配到户。


    完成派购任务,超出的部分就可以自由自由上市买卖。


    当然了,这种自产自销的事情,还需要开具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证明,只限于当地,不能长途贩运,否则就是尾巴了。


    这种好事,杨知夏和陈国强自然不能错过,也没刻意去找赵满屯,两个人进去逛了半天,在集市上都买了不少东西,杨知夏买了点花生大豆,还买了两斤山楂,又买了两只鸡。


    当然了,这买的是家养的鸡。


    到这个时候,都还一切顺利,不过离开集市的时候,市场的人可就冒出来了。


    说花生跟大豆都是统购统销的物品,不允许进入集市交易,全部罚没了。


    当时杨知夏就傻眼了。


    这市管会的装着跟赶集的人似的,她们毫无防备,买的时候也不制止,买完了就冒出来了。


    这些人跟卖家都是认识的,所以卖的时候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


    但对买家来言,你外来的,等你买好了,再没收,让你人财两空。


    要只是罚没,杨知夏也就认了,问题是,对方开始问,杨知夏是哪个公社的,叫什么,购买统购统销物资的动机是什么……


    这就要登记在册了。


    购买统购物资,被视为破坏国家统购统销政策。


    重的不用多说,这里面最轻的罪名,也就是自用解馋了,定性为思想落后,通知公社加强教育。


    不管是杨知夏,还是陈国强,都不可能说让这件事被农场知道。


    俩人眼神一对,跑吧!


    陈国强指着那俩市管会的人身后方向大喊:“这不是张队长吗!您怎么来了?!”


    那俩市管会的人下意识就扭头往后看。


    趁这一愣神的功夫,两个人跟泥鳅一样,唰的就窜了出去,拼命奔跑。


    “站住!”


    “别跑!”


    身后传来气急败坏的吼声和追赶的脚步声。


    杨知夏从来没跑得这么快过,上一次这么拼命奔跑,可能还是上辈子大学体测八百米的时候,这速度,要是当年体测有这潜力,她何至于每次跑完都像丢了半条命?


    跑着跑着,然后就演变成现在这个情况了。


    杨知夏惊魂未定地打量着这个院子。


    院子里堆着破烂的农具和柴火,有三间非常破的土坯房,有一间稍微好一点另外两间早就破的不成样子了。


    她刚松了口气,准备等外面彻底安静了就溜出去,就听见那扇破败的屋门,忽然“吱呀——”一声,从里面被推开了。


    一个瘦削的身影,站在门框里,正警惕地看着她。


    那是一个身材瘦削的少年,个子不高,套在一件过于宽大、洗得发白还打着补丁的旧棉袄里,空荡荡的。


    他的手里,紧紧抓着一把柴刀。


    空气仿佛凝固了。杨知夏大脑飞速旋转,是立刻道歉退出去,还是……


    “那个……小弟弟,”杨知夏挤出一点笑,“对不起,我路过,以为这屋里没人呢,我这就走,这就走。”


    少年没说话,目光却从她脸上,移到了她手里抓的两只鸡上。


    “你是去集市上卖鸡的么?”


    “不是,这是我刚在集市上买的,怎么了,你想买鸡?”


    少年的眼神一亮:


    “那你还要吗?我家也有鸡,比这个还肥。”


    杨知夏看着他瘦小的身子骨和那件空荡荡的破棉袄,只当是小孩子想挣点零花钱,便放缓了语气问:“小弟弟,你家大人呢?卖鸡的事儿得跟你爹娘说吧?”


    “我就是大人,我能做主。”


    “你能做主?你多大了?”


    “我十六了。”


    杨知夏吃了一惊,她还当这个少年顶多十二三岁呢,看来估计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身材矮小吧。


    “你家里还有别人么?”


    “有,我娘和我妹妹。”


    “那这事你跟你娘说一声吧?”


    少年摇了摇头,说道:“我娘生病了,等着拿钱抓药。我听说,去集市上卖鸡,可以比去收购站的价格高,但是要交卫生费和管理费,我交不起。”


    杨知夏一时有些沉默,见她没立刻拒绝,少年侧过身,带着一丝恳求:“你…要不要先看一眼?”


    杨知夏犹豫了一下,但看着少年那执拗又带着点希冀的眼神,点了点头:“…行,我看看。”


    不过,杨知夏却有些好奇,这院子一扫而过,完全没见鸡的影子啊,倒是有个鸡笼子,不过是空的,难道这鸡养在别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