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1章 风雪兼程下扬州

作者:吾名望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个年节,千户府上下过得忙碌而紧绷。


    原本计划开春后的南下行程骤然提前至年后,使得所有准备工作都需在年节期间紧锣密鼓地完成。


    打点年礼、祭祀祖先、府内清扫装饰,一样不能少,同时还要打点行装、安排车马、与各铺子掌柜做最后的交接嘱咐。


    周氏虽心中不舍儿媳与孙儿即将远行,却深明大义,非但没有半句怨言,反而里外操持,尽力分担,只为让望舒能安心准备。


    只是夜深人静时,望着窗外飘雪,想到即将到来的冷清,眼角难免泛起湿意。


    望舒心细,察觉婆母情绪,特意寻了个机会请来三堂婶王孟氏,恳请她在自己南行后,能多来府中陪伴周氏说说话,排解寂寥。


    孟氏闻言,爽利地一摆手:


    “哎哟,我的好侄媳妇,这还用得着你特意交代?


    我与你婆母是多少年的老妯娌了,情分自在心里。


    你只管放心去办你的大事,北地这边,有我们这些老姐妹在,断不会让你婆婆孤单了去。


    你呀,就操心好你自己,扬州那地界,听说比北地复杂得多哩。”


    年前族中团年宴上,望舒又特意寻到安平郡主与族长,郑重拜托。


    郡主听她说完,凤眸微挑,带着几分惯有的戏谑:


    “瞧你这小心谨慎的样儿,放心吧,如今就是我想不照顾,族里那些指着你家商队分红过活的人也不答应啊。


    你瞧瞧二房,明知是你们背后使了劲,他们可敢来闹?


    族里的分红他们也有份,动了你们,就是动了他们自己的钱袋子,他们舍得吗?”


    话虽调侃,却透着实情。


    族长在一旁捻须微笑,温言安抚:


    “望舒啊,你堂祖母是刀子嘴豆腐心。


    不瞒你说,她早早就派了暗卫,轮流在你府外值守着呢。”


    “暗卫?”望舒一怔,她出入王府多次,从未见过什么暗卫踪影。


    郡主见她疑惑,略带一丝得意又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


    “暗卫是你能随便见的?能让人瞧见的还叫暗卫?


    那得是隐藏于无形,关键时刻方能现身的。


    这可是我父王当年给我的陪嫁,统共就八个,你可不能往外说,这不合规制。


    尤其不能让你兄长知道,他如今是天子近臣,与皇上太过亲近,指不定哪天这就成了别人的由头……”


    郡主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醒与维护。


    望舒心中一凛,连忙郑重应下,这份情谊,她铭记于心。


    又与县令夫人刘氏在南北酒楼小聚,将北地产业暂时托付。


    刘氏拉着她的手,言辞恳切:“妹妹放心,只要我夫妻二人还在这北地一日,定不叫那些外人有欺负到你铺子庄子上的机会!”


    将一应人情往来、事务安排妥当,望舒心中稍安。


    正月初八,宜出行。


    天色微熹,千户府门前已是车马辚辚。


    长长的车队排开,装载着行李、货物以及准备带到扬州打通关节的各色礼品。


    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那整整一车密封严实的美酒。


    这是望舒精心准备的“敲门砖”,北地的烈酒“醇不倒”、吴氏大女儿创新的“梅花酿”等皆在其中。


    她甚至带上了酒方,盘算着若有机会,在扬州或可再开一间酒坊。


    同行的还有吴氏的大女儿,名唤梅香,这姑娘继承了母亲的手艺,更青出于蓝,心思巧慧。


    那清冽甘醇、带着冰雪气息的“梅花酿”便是她的杰作,极受北地女眷欢迎。


    望舒对她颇为看重,此行带她,亦是存了在江南开拓酒业的心思。


    “噼里啪啦”鞭炮声震耳欲聋,在弥漫的硝烟和家仆的祝福声中,车队缓缓启动。


    周氏站在府门前,强忍着泪水,不停地挥手。


    王煜从车窗探出头,大声喊着:“祖母,煜儿会想您的,您保重身体。”


    直到府门在视野中变成一个小点,他才缩回车内,默默擦了擦眼角。


    望舒拍拍他的肩,无声地安慰着。


    车队与柳禄率领的商队同行了一段路程,穿过两个县城后便分道扬镳。


    商队需沿途贸易,走走停停,而望舒一行则归心似箭,只求尽快赶赴扬州。


    然而顾及卢医者年事已高,且需维持“病弱”伪装,行程并不能过于急促。


    望舒早已飞书告知兄长林如海,言明携一位不便露面的神医同行,恳请他在城池关卡处尽量行个方便。


    离了北地核心区域,沿途风光渐异。


    最初几日,依旧是天凝地闭,风刀霜剑。


    马车行驶在官道上,轮毂压过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极目望去,四野茫茫,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黑白二色。


    枯树枝桠裹着冰凌,如同琼枝玉叶,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


    偶有耐寒的乌鸦掠过灰蒙蒙的天空,留下几声苍凉的啼鸣。


    王煜起初还觉新奇,久了便觉枯燥,只得缠着骑马的赵猛问东问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赵猛虽是个粗人,但对这小主子极有耐心,指着远处被积雪覆盖、形态奇特的山峦,讲些军中趣事或是听来的志怪传说,倒也驱散了不少旅途寂寥。


    抚剑依旧是那副清冷模样,骑马护卫在望舒马车一侧,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


    赵猛时不时策马靠近,没话找话:


    “抚剑姑娘,这北风跟刀子似的,你冷不冷?


    我这儿有壶烧刀子,驱寒最是管用。”


    抚剑连眼皮都未抬,只淡淡道:“行车途中,不通醉酒,以免误事。”


    赵猛碰个软钉子,也不气馁,嘿嘿一笑,又驱马稍稍落后半个身位,依旧目光灼灼地守着。


    望舒偶尔掀开车帘看到这一幕,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感叹。


    行至第十日左右,在一处驿站休整时,收到了林如海的亲笔回信。


    信使是林家心腹,日夜兼程送来。


    望舒急切地展开信笺,兄长的笔迹依旧沉稳规整,力透纸背,单从字迹上看,似乎病情并未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这让她略松了口气。


    信中,林如海嘱咐她一路使用千户府的名帖通关即可,言道已与沿途关照过,郡主与他各自也安插了人手暗中随行保护,不必过于忧心。


    只是特意提醒,近来天寒,南下途中或遇流民聚集,多是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之徒,守在山野路边,专挑落单车马抢夺财物。


    叮嘱他们车队庞大,流民多半不敢靠近,但务必约束众人,切勿落单。


    望舒立刻将这条命令传达下去,整个车队的气氛更加警惕。


    继续南行,地势逐渐平缓,空气中的寒意不再那般刺骨。


    路上的积雪越来越薄,从皑皑一片变成了东一块西一块的残雪,如同大地褪下的旧裳。


    枯黄的草地开始显露出来,偶尔甚至能看到些许顽强的绿意。


    河流不再冰封,淌着泠泠的清水,岸边的柳树虽然依旧光秃,但仔细看去,枝条已隐隐泛出青意,透出些许柔软。


    王煜兴奋地指着窗外:“娘,你看!雪快没了!树是不是要发芽了?”


    他到底是个孩子,离愁被新奇的风光冲淡了不少。


    赵猛也咧着嘴笑:“快到中原了,这边可比咱们北地暖和多了。小少爷,等过了江,那才叫一个青山绿水呢。”


    抚剑依旧沉默,但紧绷的神经似乎也随着气候的转暖而略微放松,偶尔也会极快地瞥一眼路旁萌发的春意。


    他们一路未曾停留,遇城则入,验看文书,补充给养,旋即出发。


    虽走的是相对平稳的官道,但长途颠簸,风餐露宿,亦是辛苦。


    尤其是卢医者,虽有望舒准备的软垫暖炉,仍需强打精神维持病容,更是耗费心力。


    望舒时常亲自过问他的饮食起居,确保无恙。


    就这样,车队在冬末春初的交替时节,穿越了从中原到江南的广袤土地,看过北国风光的雄浑苍凉,也经历了南国水乡的初露秀色。


    直到正月将尽,马车外传来的喧嚣声愈发不同,空气中弥漫开湿润的水汽与一种繁华的气息,车夫在外高声禀报:


    “夫人,少爷!扬州城到了!”


    喜欢红楼双姝记请大家收藏:()红楼双姝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