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0章 新的科举大试

作者:葱半钱蒜二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而将领那番言语之间,其立场昭然若揭——虽隶属总督麾下,实则效忠皇权。


    这正是朱由校惯用之策。无论派遣文臣抑或武将外出,皆从羽林军中择精锐随行。


    表面谓之护卫,实则兼有强化权威与暗中监察之效,稍具眼力者皆心知肚明。


    陈奇谕闻言,只得作罢。对方奉旨行事,无可指摘。


    他轻叹一声,语气缓和:


    “凡事也该讲究分寸。这些人并非外人,皆是我朝栋梁,戍边御敌之干城,此处更是我大明堂堂官署。”


    “如今这般阵势,成何体统?撤去内堂守卫,你只带数人随本官入内便是。”


    他此行本是为了协助许显纯与王三善行事,如今场面剑拔弩张,显然不是他所乐见的,徒增变数罢了。


    待内堂中那些神情冷峻的亲兵退出门外,空气才渐渐松弛下来。


    几位文官开始低声交谈,口中说着“制台大人一路风尘”之类的客套话。


    身为大同镇总兵官的王秀成,作为在场武将中职位最高者,依例向宣大总督陈奇谕禀报边情军务,条理清晰,语气沉稳。


    其余将领则沉默不语,神色紧绷,眉宇间透着难以掩饰的不安。


    不知这份紧张源于对过往劣迹暴露的担忧,还是出于对这位素未谋面、背景莫测的新任总督心存忌惮。


    陈奇谕虽有深意而来,却并未点破,对朝中动向只字未提,反而取出一幅军事地图,正式开启军议。


    “林丹汗遭老奴屡次重创,现已退至漠南草原南境,距我边境极近!”


    “今日召集诸位,正是为了防其困兽反扑,南下侵扰我大明边地,劫掠人畜粮草!”


    “各部务必提高警惕,所有关隘要道须严加布防,昼夜巡查,不可有丝毫松懈!”


    “年节虽已过去,圣上仍念边军辛劳,特赐宣大二镇将士赏银,每人三两,虽不多,却是国库竭力筹措而来。”


    “望诸位不负天子厚恩,整训士卒,固守疆防,专心思战!”


    话音刚落,众将脸上纷纷浮现喜色。这等赏赐多年未见,实属罕见。


    以往朝廷连基本军饷都常拖欠,大同镇仓廪空虚,鼠患成灾早已司空见惯。


    自萨尔浒一役惨败后,边军欠饷成了常态,直接断了将领们的额外收入来源。


    上头无钱粮拨付,底下贪墨之路自然也被堵死。


    如今竟传出每人可得五两赏银的消息,对他们而言无异于天降横财。


    这笔银子,至少得截下一半归己,何乐而不为?


    可还未等笑意落地,陈奇谕接下来的话语便如冰水浇头。


    “凡属大同镇在册兵员,皆可领赏。名单将以兵册为准,由本官亲兵协同锦衣卫当面核发。”


    “即刻回去整理所属各营兵册,明日送交总督府查验,待银两运抵,立即按册发放,一人不得冒领!”


    朱由校早已交代清楚,若沿袭旧例,让带兵的将领代为发放赏银,势必会被中间人层层盘剥,所得难及原额。


    此次他亲自拨款,并派遣锦衣卫专程押送,目的远不止安抚军心这般简单。


    他意在赢得普通士兵的拥戴,借这一笔笔银子,在边军中埋下忠于自己的根基。


    京城已在掌控之中,辽东战局逐步稳定,军队也已整肃听命,下一步便是向九边防线渗透布局。


    五两白银,对寻常百姓而言或许不算惊人,但对一名普通士卒来说,已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毕竟全年军饷不过十余两。


    这些士兵将来会成为他声望的传扬者,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巩固他的权威与影响力。


    陈奇谕将诸将脸上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心中暗自惊叹。皇帝对人心的拿捏,竟如此精准到位。将领们的反应,一如预料。


    他并未就此展开多谈,转而下令:


    “长城沿线各关隘乃重中之重,务必严加戒备。探马与夜不收须昼夜巡视草原动静,一旦发现蒙古主力行踪,立即向本官禀报!”


    “王将军,你身为一镇总兵,责任重大,不可有丝毫懈怠。待大同镇将士赏银发放完毕,即随本官巡视边防!”


    总督下令巡边,王秀成自然无法推辞。况且他也正想借此机会,与这位新上任的顶头上司拉近关系,试探深浅,铺垫前路。


    ……


    京师。


    昔日国子监,如今改作皇明学院,继开学大典后,再次人声鼎沸。


    一名站在门外、竭力踮脚张望的年轻书生低声说道:


    “听说了吗?陛下正在大堂里亲自训话,对象是六科的学生和教习,据说是为了今年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这话并未引起太多回应。身旁一位年长些的读书人冷笑道:


    “这有何稀奇?陛下设立皇明学院,本就是为了选拔英才,培养未来治国之人。”


    “早在万历四十八年,便设立了参谋司与信息司,可至今两年过去,两衙门依旧空旷冷清,事务全靠魏广微与顾秉谦二人支撑。”


    “依我看,这六科学生毕业后,十有八九是要进这两个衙门任职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另一人摇头摆手道:


    “不必猜了,礼部的公文早就由顺天府张贴告示——皇明学院的学生,确需参加今年的科举大试。”


    “这是皇上特别恩准的安排,不占原本的进士名额,正因如此,皇上才会亲自前来皇明学院,你那套旧闻早已过时了!”


    那中年儒生方才还神采飞扬,一副等着众人称赞的模样,一听此言顿时面颊泛红,随即与旁人争执起来。


    ......


    “你们当中入学最早的,也不过才半年。朕清楚,现在就让你们去参加科举,与那些世家子弟、名门大儒同台竞技,确实难了些。”


    “这一次,朕不强求任何人。愿不愿应试,全凭自愿。”


    “尽管去考便是,若成绩未达理想,未能取得功名,也无需气馁。两年后再来,机会仍在。”


    “朕已同内阁与六部议定,凡皇明学院学生参与科举,其试卷评判方式将不同于往常。”


    “八股文仍会考,但不再是唯一标准,重点将放在你们在学院所学的专业内容上。”


    “譬如李进,主修农科,他的主考卷将是农业相关题目,八股为辅,最终成绩按综合评定。”


    “你们的专业试卷,朕会亲自过目。合格者自然通过,不合格者也不必沮丧,回去勤勉苦读,下次呈上一份令朕满意的答卷。”


    “朕今日亲临学院,正是为此事而来,也想亲眼看看你们的生活起居,了解你们的学习进展。”


    “现在便可登记报名,若有志向、有信心者,可向王朝辅处报上姓名。”


    喜欢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请大家收藏:()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