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章 同城烟火

作者:南楼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距离那场让两人都心有余悸的急性肠胃炎,已经过去了小半年。时光的河流看似平缓,却悄然冲刷着感情的河床,将那些因距离而产生的尖锐棱角磨得圆润,也让彼此的依赖沉淀得更加深厚。


    禾畹的身体在陆殷事无巨细的远程监督和自身注意下,慢慢调养了回来。异地的摩擦依旧存在,比如因为信号不好突然中断的视频,比如因为各自忙碌而错过的消息,但他们都学会了在事后平心静气地解释,而非相互猜疑指责。感情在一次次小小的磨合中,反而呈现出一种稳定升温的坚实质地。


    这天下午,禾畹正埋头在实验室处理一批繁琐的观测数据,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让她有些头昏眼花。她端起手边的水杯,正准备喝口水缓一缓,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是陆殷的消息提示。


    她随手点开,目光扫过那行字的瞬间,呼吸猛地一滞,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剧烈地跳动起来。握着水杯的手不受控制地一抖,几滴温水溅出来,落在她的手背和实验记录本上。


    陆殷发来的消息很简单,却像一道强光,瞬间劈开了她眼前枯燥的数据世界:


    「有个好消息。我们实验室和北京的一家研究院有长期合作项目,需要派核心人员驻场至少一年。我申请了,刚收到正式批复。」


    驻场北京……一年……


    禾畹的大脑仿佛宕机了几秒,反复确认着这几个字。不是短暂的访问,不是几天的相聚,是至少一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呼吸同一座城市空气的漫长时光。


    巨大的、难以置信的喜悦如同海啸般席卷了她,冲垮了所有疲惫和枯燥。她甚至来不及擦拭手上的水渍,立刻颤抖着手指拨通了陆殷的视频通话。


    几乎是秒接。


    屏幕那端出现了陆殷的脸,背景似乎是他实验室的休息区。他嘴角噙着一抹清晰可见的、压也压不住的笑意,眼神亮得惊人,显然也在期待着她的反应。


    “真的吗?陆殷!你说的是真的吗?”禾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带着一丝哽咽前的颤抖,完全顾不上实验室里还有其他同学投来的好奇目光。


    “真的。”陆殷看着她,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轻快和肯定,“手续都批下来了,那边研究院的接收函也到了。下个月底,我就能过来。”


    “下个月底……”禾畹重复着这个日期,眼眶毫无征兆地红了,积蓄已久的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那不是悲伤,是太过汹涌的开心和长久压抑后的释放。她用手背胡乱地抹着眼泪,又哭又笑,“太好了……真的太好了……陆殷,我们……我们终于不用再隔着屏幕谈恋爱了!”


    这句话,她曾在无数个深夜,对着冰冷的手机屏幕,在心底无声地呐喊过无数次。此刻终于说了出来,带着滚烫的泪水和如释重负的颤音。


    陆殷在屏幕那头,看着她激动落泪的样子,心疼又好笑,语气愈发温柔:“嗯,不用了。以后我每周都能陪你吃食堂、逛校园,再也不用算计着时间抢那难抢的高铁票了。”


    他描绘的场景如此平凡,却在此刻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一起吃食堂,一起逛校园,这些普通情侣触手可及的日常,对他们而言,曾是奢侈的梦想。


    “你来了住哪里?研究院提供宿舍吗?”禾畹吸了吸鼻子,开始操心实际问题。


    “学校可以报销住的宿舍,只要价格在要求的范围内就可以”陆殷显然已经规划好了,“这几天就在看房源了。”


    “我帮你一起看!”禾畹立刻说,一种参与建设他们共同未来的兴奋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一个月,在期盼中过得飞快。陆殷最终在学校西门不远的一个老小区里,租下了一个一居室。房子不大,也有些年头,但胜在干净、交通便利。禾畹跟着视频“云看房”,兴奋地指挥着哪里该放书桌,哪里可以摆一盆绿植。


    月底,陆殷终于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出现在了北京。他没有让禾畹去接站,自己安顿好,才打电话让她过去。


    当禾畹推开那间小小出租屋的门时,看到的是已经初具模样的“家”。书籍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电脑设备已经接好,阳台上甚至还晾晒着他刚洗好的衬衫。陆殷系着一条显然是新买的围裙,正在厨房里笨拙地煮着面条,说是要给她做“入伙”的第一顿饭。


    看着这个平日里在学术世界里挥斥方遒的男人,此刻在烟火气十足的厨房里为她忙碌,禾畹的心被一种巨大而踏实的幸福感填满。她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他的腰,把脸贴在他宽阔的背上,低声说:“欢迎来北京,陆殷。”


    陆殷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覆盖住她环在自己腰间的手,声音带着笑意:“嗯,我来了。”


    同城恋的模式正式开启。


    最直观的变化,是每天的“上下班”。陆殷所在的研究院离禾畹的学校只有三站地铁。于是,清晨,两人会先在禾畹宿舍楼下汇合,一起去食堂吃早餐,然后陆殷送禾畹到实验室楼下,自己再步行去研究院。傍晚,谁先结束工作,就会在对方的单位门口等待,然后一起回家,或者就在学校食堂解决晚饭。


    这种朝夕相处的陪伴,极大地消弭了异地时的不安和猜测。禾畹不用再担心他熬夜时没人提醒,陆殷也能直观地看到她是否按时吃饭。他们共享着同一座城市的天气、同一家超市的促销、同一条晚归的路。


    陆殷很快融入了禾畹的生活圈。他偶尔会参加禾畹实验室的集体活动,比如组会后的聚餐。起初,禾畹的师兄师姐们对这个传说中的“上交大学神”还有些距离感,但很快发现,陆殷虽然话不多,但逻辑清晰,为人沉稳,在专业问题上能给出中肯的建议,私下里也并不难相处。一次聚餐,禾畹的大师兄,一个性格豪爽的东北男生,拍着陆殷的肩膀说:“陆殷,你可算来了!你再不来,我们小禾师妹都要成‘望夫石’了!”引得众人哄堂大笑,陆殷也难得地露出了些微窘迫又带着点自豪的笑容。


    禾畹也见到了陆殷在北京的同事和合作者。一次研究院组织的学术沙龙结束后,几个年轻的研究员约着一起去吃宵夜,陆殷带上了禾畹。席间,大家谈论着各自的课题和北京的见闻。一个来自南方的同事抱怨北京春天干燥,陆殷很自然地接过话头,说:“是比上海干,得多喝水,我女朋友就总提醒我。”说着,还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边的禾畹。那个小小的举动,让在座的人都感受到了他们之间不言而喻的亲密。禾畹坐在他身边,听着他和同事用专业术语交流,看着他从容自信的样子,心里充满了骄傲。


    周末是他们探索北京的时间。他们不像游客那样追逐热门景点,而是更热衷于钻进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胡同。在鼓楼附近的老胡同里,他们并排骑着共享单车,听着耳边传来的京胡声和鸽子哨声;在南锣鼓巷的人流中,他紧紧牵着她的手,在她对某个手工饰品多看两眼时,会悄悄买下来塞进她包里;他们在国家博物馆一待就是一整天,对着那些厚重的历史沉默不语,出来后却能就一个细节讨论许久;他们也去爬景山,在万春亭俯瞰紫禁城的金色琉璃瓦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他会从背后拥住她,在她耳边低声说:“看,这就是我们现在在一起的城市。”


    禾畹的宿舍姐妹们,更是他们感情最直接的见证者。李丽常常打趣:“哎呦,现在某人可是‘家属’常伴左右了,想约个饭都得提前排队咯!”舍友希希则一脸羡慕:“你们这样真好,每天一起努力,一起进步,简直就是神仙爱情。”连平时话不多的秦羽,也会在禾畹晚归时笑着说:“肯定是和陆殷在一起,不用问。”


    当然,生活不全是玫瑰色的。他们也会有争执,比如陆殷偶尔会因为工作太过投入,忘记了约定的时间;禾畹有时也会因为学业压力而情绪低落,对他缺乏耐心。但同城的最大好处在于,矛盾很少能过夜。一个真实的拥抱,一次并肩的散步,或者仅仅是一起吃一顿他做的、味道可能并不算太好的饭,就能让那些小小的不快烟消云散。


    陆殷的“规则感”依然存在,比如他会严格规划周末的出行时间,确保效率;会提醒禾畹定期整理实验数据,避免堆积。但这种强势,在触手可及的陪伴下,变得更容易被接受,甚至成了禾畹依赖的一种秩序。她知道,他构建的这一切,核心都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在一起,走得更远。


    傍晚,两人常常在学校的操场上散步。初夏的晚风温柔,跑道上是跑步锻炼的学生,看台上坐着依偎的情侣。禾畹挽着陆殷的手臂,把头靠在他肩上,看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被夜色吞没,操场四周的灯一盏盏亮起。


    “感觉像做梦一样。”她轻声说。


    “不是梦。”陆殷握紧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以后的日子还长。”


    是啊,日子还长。异地恋的煎熬仿佛已成前尘,此刻充盈在心间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下,以及对共同未来无比笃定的信心。这座古老而庞大的城市,因为一个人的到来,从此不再是地图上冰冷的坐标,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与温暖爱意的,他们的“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