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辰科技的实习,逐渐从一份新奇而略带惶恐的挑战,变成了禾畹生活中一个稳定且充满收获的组成部分。而她与陆殷的关系,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如同溪流浸润泥土,悄然发生着变化。
最初的接触,确实源于陆殷的援手。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在禾畹这片陌生的水域里,为她指点迷津。不仅仅是那次数据危机,在日常工作中,诸如某个内部系统的快捷操作、某个复杂流程的潜在坑点、甚至是与不同部门沟通时更有效的表达方式,陆殷总能在她遇到瓶颈时,给予简洁而精准的提点。他不是那种好为人师的类型,他的帮助总是恰到好处,点到即止,留给禾畹足够的空间去自己理解和消化,维护着她敏感的自尊。
禾畹是心存感激的,也带着一种不愿永远处于被帮助位置的倔强。她学得飞快,用远超常人的细心和专注去弥补经验的不足。她整理的文档条理清晰、标注明确;她记录的会议纪要,能准确抓住重点,甚至能补充发言者遗漏的细节。渐渐地,她不仅能出色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偶尔也能为陆殷提供一些小小的支持。
比如,在他负责的一个技术测试项目需要大量手动输入测试用例时,禾畹会主动分担一部分重复性的工作;当他被几个紧急任务缠身,无暇顾及一份需要格式美化的汇报PPT时,禾畹会默默接手,利用自己对视觉细节的敏感,将页面调整得更加专业和美观。
这种相互的、基于平等协作的暖流,在他们之间无声地流淌。一次,两人为了赶一个临时项目,加班到很晚。结束后,城市的灯火早已璀璨。
“辛苦了,一起吃个晚饭吧?附近有家面馆味道不错。”陆殷很自然地发出邀请,语气如同讨论工作般平常,“算是慰劳一下被榨干的脑细胞。”
禾畹愣了一下,心底有一丝微小的雀跃,但更多的是对这种自然社交的些许不适。她点了点头:“好,不过…这次我请你吧,之前很多次都多亏你帮忙。”
陆殷笑了笑,没有推辞:“行,那下次我来。”
那家面馆藏在写字楼后的小巷里,烟火气十足,价格也亲民。热腾腾的汤面下肚,驱散了深夜的寒气和疲惫。他们的话题不再局限于工作,聊起各自家乡的风物,聊起大学里有趣的老师,聊起对未来模糊却又充满努力的憧憬。陆殷谈起他依靠助学贷款和兼职维持的学业,语气里没有一丝阴霾,只有一种掌控自己人生的踏实感。禾畹发现,在他面前,自己似乎也能更坦然地说起那个并不富裕的家,说起父母劳作的艰辛,而不用担心看到怜悯或轻视的目光。他只是平静地听着,然后说:“能靠自己走出来,本身就值得骄傲。”
这是一种奇妙的共鸣,源于相似处境下的相互理解,而非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救赎。
然而,平衡很快被打破。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学业压力陡然增大。禾畹开始了白天在公司奋战,晚上挑灯夜读的连轴转生活。睡眠被压缩到极致,咖啡成了续命的良药。她在公司时强打精神,生怕工作出错;回到学校,又一头扎进书本,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用。力不从心的感觉,像潮水般阵阵涌来,黑眼圈顽固地盘踞在她眼下。
她清楚地知道,实习机会难得,但学业是根本,绝不能松懈。权衡再三,她向项目组负责人请了为期一周的假,准备全力冲刺期末考试。
请假前的最后一天,她忙到晕头转向,离开公司时,竟将一本厚厚的、写满了关键公式和笔记的《高等数学》复习资料,遗落在了工位上。
直到第二天晚上,她在图书馆翻遍书包找不到时,才惊出一身冷汗。那本笔记是她整个学期的心血,丢失的损失无法估量。正当她焦急万分时,手机响了,是陆殷。
“禾畹,你是不是有本数学笔记落在公司了?我刚才回来取东西看到了。”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令人安心的稳定。
“对!对!是我忘拿了!太重要了!”禾畹急忙道。
“那你还在学校吗?我正好有点事回附近,给你送过去吧,省得你着急。”
半个小时后,禾畹在宿舍楼下接到了陆殷。他穿着简单的休闲外套,风尘仆仆,却依旧清爽。他将那本厚厚的笔记递给她。
“太谢谢你了,陆殷!真的…太感谢了。”禾畹接过笔记,如同接过了救命稻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举手之劳。”陆殷笑了笑,“看你笔记做得这么认真,肯定很重要。好好复习,考试顺利。”
这原本只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朋友间的帮助。然而,就在陆殷转身离开,禾畹抱着笔记准备转身上楼时,她眼角余光瞥见了宿舍楼门口阴影处,一个熟悉的身影——程欣。
程欣正和一个同班的女生站在一起,目光落在禾畹和陆殷的方向,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惊讶、探究和毫不掩饰的兴味。看到禾畹看她,程欣非但没有避开视线,反而勾起嘴角,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股不祥的预感,像冰冷的蛇,悄然缠上禾畹的心头。
谣言的速度,比复习知识点的传播快得多。
第二天,一种微妙的氛围便开始在禾畹周围弥漫。她去水房打水,旁边几个原本在聊天的女生会突然降低音量,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她去教室上课,能感觉到若有若无的视线落在自己背上,带着审视和议论。
起初是隐晦的窃窃私语,很快便演化成半公开的指指点点。
“看不出来啊,平时挺老实的…”
“听说是在外面实习认识的,好像还是隔壁理工的高材生呢…”
“啧啧,晚上在宿舍楼下…还挺亲密的…”
“怪不得能进启辰实习,原来是有‘贵人’相助啊…”
“人家这叫有手段,一边吊着顾师兄那种温润型的,一边还能搭上理工的精英…”
恶意的揣测,像墨汁滴入清水,迅速晕染开来。核心无非是禾畹凭借不正当手段获取实习机会,与陆殷关系暧昧,甚至同时周旋于多个异性之间。这些流言被程欣和她那个小圈子“润色”得活色生香,细节丰富,仿佛她们亲眼所见。
禾畹第一次亲耳听到那些不堪的议论,是在图书馆的洗手间里。两个外班的女生一边补妆,一边肆无忌惮地谈论着。
“就是那个总坐窗边的,穿得很朴素的女生?”
“对,就是她,叫禾畹。看着清纯,没想到…”
“人不可貌相嘛,现在这种女生多了去了,为了往上爬,什么都肯干。”
禾畹站在隔间里,浑身冰凉,血液仿佛瞬间凝固。愤怒、屈辱、还有一种被当众剥光衣服的羞耻感,让她几乎喘不过气。她猛地推开门走了出去。
那两个女生看到她,脸上瞬间闪过慌乱和尴尬,随即又强装镇定。
“在背后议论别人,很有意思吗?”禾畹的声音因极力克制愤怒而微微颤抖,但眼神却直直地盯着她们。
“我们…我们说什么了?你听见什么了?”一个女生眼神闪烁地反驳。
“你们说了什么,自己心里清楚。”禾畹一字一顿地说,“我和陆殷只是正常的同事和朋友关系,一起加班,他帮我送落下的复习资料,仅此而已。请你们不要凭空造谣。”
“哦,原来是同事啊,我们也没说你们不是同事啊。”另一个女生阴阳怪气地接话,“你这么急着对号入座干什么?心虚啊?”
禾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她的解释,在早已预设了立场的恶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她们并不关心真相,她们只愿意相信她们想要相信的那个、更富戏剧性的版本。
她不再与她们争辩,挺直脊背,走到洗手台前,用力拧开水龙头,用冰冷的水冲刷着双手,也试图冲刷掉那令人作呕的污浊感。
她试图向身边可能被流言影响的人澄清。李舒君握着她的手,坚定地说:“畇畇,我相信你。程欣就是那样的人,你别理她。”王梦雪也拍着胸脯表示:“清者自清,我们宿舍都站你这边!”孙照之更是直言:“程欣就是嫉妒,看她那副嘴脸。”刘凝推了推眼镜,客观地说:“没有证据的流言,不必在意。”连一向置身事外的黄茗茗,也难得地摘下降噪耳机,说了句:“无聊。”
这些支持和安慰,在最初像温暖的壁垒,将她和外界的恶意暂时隔开。禾畹一度以为,至少身边的人是明白她的。
她强迫自己忽略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最后的复习中。图书馆成了她唯一的避难所。然而,她渐渐发现,那些所谓的“支持”,并非那么坚固。
她注意到,当她和李舒君、王梦雪一起走在路上,遇到其他同学投来异样目光时,王梦雪的笑容会变得有些勉强,甚至会下意识地放缓脚步,与她拉开微小的距离。李舒君虽然依旧陪在她身边,但眼神里偶尔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似乎在担心自己被牵连进舆论的漩涡。
一次在食堂,她偶然听到隔壁桌几个看似中立的同学低声议论:“…李舒君她们也挺难的,跟禾畹一个宿舍,现在也被带着指指点点的…”、“谁知道呢,说不定禾畹真有点什么问题,不然怎么偏偏传她?无风不起浪嘛…”
那一刻,禾畹才真正明白,那些安慰和支持,更多是一种基于宿舍情谊的、不得不然的姿态,或者是一种事不关己的礼貌性同情。在真正的压力和非议面前,能够毫无保留地信任她、站在她身边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宁愿相信那个更刺激、更符合他们想象的故事,或者,只是为了不让自己陷入麻烦,而选择了一种模糊的、趋利避害的立场。
一种深刻的失望和彻骨的凉意,从心底蔓延开来。她看着那些曾经笑脸相迎的同学,此刻却觉得他们的面孔如此模糊和陌生。
她不再试图向任何人解释。
解释,需要向愿意倾听且具备判断力的人进行。而对于那些早已戴上偏见有色眼镜,或者只想看热闹的人,任何言语都是徒劳,甚至会被曲解成新的攻击素材。
她收回了所有试图寻求理解和慰藉的目光,将自己更深地埋进了书本和习题里。外界的喧嚣仿佛被一层透明的屏障隔绝开来。她不再在意那些窃窃私语和异样眼神,她的目标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单一——通过考试,证明自己。
期末考试那几天,她像一名沉默的战士,独自奔赴每一个考场,答题,交卷,离开。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专注和平静。
考试结束后,大部分同学都如同出笼的鸟儿,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回家,享受假期。宿舍里很快空荡下来,只剩下禾畹和因为家远而决定晚几天走的李舒君。
禾畹没有立刻回家。她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行李,联系了启辰科技的项目组负责人,询问假期是否还需要实习生。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拖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搬进了公司附近提前联系好的一处短期合租公寓。
她需要钱,需要这份实习经历,更需要一个远离校园是非、可以让她喘息和成长的空间。城市的霓虹依旧,但此刻映在她眼中的,不再是迷茫和距离,而是一种淬炼后的冷冽与坚定。
她看透了某些人情冷暖,也认清了孤独有时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她不打算与那些浑浊的浪潮同流合污,她要做的,是成为一块沉默的磐石,在潮水退去后,依然稳固地屹立在自己选择的位置上。
这个夏天,对她而言,不再是悠闲的假期,而是一场独自进行的、关于生存与尊严的静默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