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此心安处

作者:南楼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六月的风裹挟着麦田里最后一丝干热的土腥气,从敞开的窗户外扑进来,吹动了课桌上边缘卷起的试卷一角。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的“距离高考还有0天”的标语,像一句沉默的判词,悬在每一个埋头疾书的考生头顶。


    禾畹坐在靠窗的位置,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笔尖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划拉着,留下一串杂乱的公式和数字。最后一道大题的函数图像像一团纠缠的乱麻,她盯着看了足足五分钟,依旧找不到解开的线头。阳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起眼,视线越过窗外那片熟悉的、略显破败的校舍屋顶,能看到远处田野边伫立的几棵白杨树,在热浪中微微摇曳。


    交卷的铃声尖锐地响起,像一声解脱的敕令。教室里瞬间骚动起来,夹杂着如释重负的叹息、兴奋的讨论和对答案的争执。禾畹安静地放下笔,将试卷和答题卡整理好,交给从身边走过的监考老师。她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甚相符的沉稳,或者说,是一种对既定结果的默然接受。


    成绩公布那天,没有惊喜,也没有太大的失落。分数卡在往年市里那所普通本科大学——阜南学院的录取线边缘。班主任看着这个总是坐在教室后排,安静得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女孩,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带着几分宽慰:“禾畹啊,能考上就好,阜南学院也不错,到了大学继续努力。”


    禾畹点了点头,轻声道谢。她知道自己不是那种聪慧的学生,记忆力一般,理解力也慢,那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和化学方程式,需要她反复背诵、大量做题才能勉强掌握。她的努力,更像是一种笨拙的坚持,是用时间和汗水去填补天资上的那点不足。这个结果,对她而言,已是拼尽全力后的最好交代。


    家里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于女儿能考上大学,已经是天大的喜事。父亲黝黑的脸上皱纹舒展开,母亲则忙着张罗学费,将一叠叠零钱数了又数。禾畹看着父母鬓角过早生出的白发,心里酸涩又坚定。她告诉自己,到了大学,一定要更努力才行。


    九月,阜南市。


    阜南学院的大门比禾畹想象的要旧一些,校园不大,但绿树成荫,来来往往的都是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新面孔。她拖着简单的行李,办理入学手续,找到分配给自己的六人间宿舍。室友们来自省内不同地方,性格各异,有活泼开朗的,也有文静内向的。禾畹依旧是那副温和的样子,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帮忙整理东西,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小集体。


    大学生活徐徐展开。对于很多挣脱了高考枷锁的学生来说,这里是自由的乐园。但对于禾畹,这里只是另一个需要更加努力奔跑的赛道。


    她的日常轨迹简单到近乎刻板: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四点一线,循环往复。


    清晨,当室友们还在睡梦中,她已经轻手轻脚地起床,洗漱完毕,带着英语单词书或是专业课本,来到宿舍楼后那片小树林里。晨光熹微,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她坐在石凳上,低声诵读。她的发音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乡音,但她读得很认真,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纠正。


    专业课对她来说并不轻松。老师讲课的节奏很快,知识点密集。她必须全神贯注,才能跟上思路。笔记记得密密麻麻,像工整的蚁群,爬满了笔记本的每一页空白。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她会在课间鼓起勇气去问老师,或者等到自习时,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参考书,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三遍。


    午后和晚上的时间,大多贡献给了图书馆。阜南学院的图书馆不算宏伟,但藏书量对于本科生来说已然足够。她总是选择靠窗那个固定的位置,因为那里光线好,而且相对安静。面前堆着厚厚的书本和习题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她的努力并非没有回报,但回报来得缓慢而有限。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她排在班级中游。看着成绩单上那个不上不下的名次,她心里有片刻的失落,但很快便释然。她习惯了,习惯了自己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达到别人轻松达到的水平。她收起试卷,将错题一道一道抄录在错题本上,用红笔仔细标注错误原因和正确解法。这个本子,已经比许多同学的都要厚实。


    偶尔,也会有学得头昏脑涨的时候。她会从书海里抬起头,揉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投向窗外。图书馆的窗外正对着一条校园小路,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能看到晚归的情侣依偎着走过,能看到抱着篮球浑身是汗的男生喧闹着跑过。那些鲜活的、恣意的青春,仿佛离她很近,又似乎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她只是安静地看着,眼神里没有羡慕,也没有自怜,只有一种淡淡的、属于她自己的平静。她知道,那是别人的生活节奏,而她,有她自己要走的路。


    她的穿着朴素,通常是洗得发白的外套和简单的裤子,唯一一件像样的外套,还是母亲用卖粮食的钱给她买的。她很少参与室友们关于化妆品、流行服饰的讨论,也几乎不去学校周边的商业街逛街。她的生活费有限,每一分都要精打细算。食堂里最便宜的窗口,是她最常光顾的地方。


    但她的人缘并不差。性格里的那份随和与真诚,让她赢得了室友们的善意。她从不与人争执,乐于助人,谁有事需要换值日或者帮忙带东西,她总是爽快地答应。大家知道她家境不好,也了解她的刻苦,有时一起去食堂吃饭,会默契地避开那些价格稍高的菜品,或者在她不小心把饭卡刷爆时,笑着帮她刷一次,说“下次你请回来就好”。这种不着痕迹的体贴,禾畹都默默记在心里。


    日子就像阜南这座城市上空缓慢流动的云,安静而规律地流逝。禾畹穿梭在教室、宿舍和图书馆之间,像一株生长在田埂边的禾苗,不引人注目,却有着极其坚韧的根系,默默地吸收着所能触及的一切养分,努力地向着有光的方向生长。


    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这般笨拙的努力最终能抵达何处。她只是坚信着父母常说的那句话:“力气用了力气在。”多学一点,总归是好的。至于那些属于青春期的朦胧情愫、校园恋爱的旖旎风光,似乎都离她很远。她的世界很小,小到只能装下课本、笔记和那个关于“让父母过得好一点”的简单愿望。


    又一个夜晚降临,图书馆的闭馆铃声准时响起。禾畹收拾好书包,随着人流走出大门。初夏的夜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着她额前的碎发。她抬头望了望深邃的夜空,几颗星星疏疏落落地挂着,光芒微弱,却执拗地亮着。


    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书包带子,迈步走向宿舍楼的方向。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她依旧会沿着这条熟悉的路,开始新一轮的跋涉。平凡,努力,坚韧,这就是十八岁的禾畹的全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