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5、年少快意恩仇

作者:禾鸾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自那日后,学塾安静了许多。


    孙策也已备军完毕,挥指江东水师浩荡南下,安定吴郡之南、取下会稽一郡,势在必得。


    彼时已入暮春三月,莺莺柳鸣唱,春盛绿水浓,花香漾满吴县城,但少年姑娘们却被禁足在学塾,不得出其半步。


    趁张纮外出处理事务,孙俨取下蒙眼的布,狠狠摔在案桌上,这七日的禁足还蒙眼,让他已是浑身磕碰,青一块紫一块,尤其是嘴边那块鲜润的红印子,还是今日来学塾路上所摔。


    “徐姑娘,可解气也?”


    “解~不过,若能再蔽目七日……”


    孙俨当即打断:“绝无可能。”


    他又左右环顾,重获“光明”的他恨不得在学塾内疯跑几个来回,诧又注意到安静在一旁抚摸书卷刻纹的孙权。


    “仲兄……”孙俨咽呜一啼,拥到孙权身旁,抱住他的臂膀,“原来不见天日这么难受,我的仲兄,你受苦了啊……”


    孙权苦笑低吟:“不苦、不苦。”


    孙匡轻呵一声:“此时才知体谅仲兄,早干嘛去了。”


    “孙老四你这嘴能不能闭上?”


    孙匡道:“那到时,你别又嫌我不爱说话。”


    孙俨:“你……”


    “匡弟,来。”孙权轻声呼唤,揽孙匡到身旁并读。


    旁人也许不知,但孙权素知孙匡用心良苦。


    匡弟少年老成又孤僻,并非一日所成。他和孙俨年龄相差个三岁,但幼时的孙俨上天窜地麻烦不断,他又是家中最小的男孩,母亲的心力总放在他俩身上。


    如果他足够懂事成熟,母亲是不是就能多关心仲兄一些。


    乍闻接连咣当数声,屏风那边的徐辛夷连抛掷三枚铢币六次,又用手指蘸墨将卦象记在案桌面上,再盯翻周易解析卦象,精神十分专著。


    步练师合上手中根本也没翻几页的书卷,含笑转身问:“辛夷,在卜算何事?”


    “咦,这卦象怎怪怪的?”辛夷垂首喃喃。


    步练师看了眼辛夷画在书案上的卦象,道:“我看你初爻旁有个连贯的小墨点,似是顿停,可是太阴?“


    “啊!对对!我给忘了。”辛夷赶紧将初爻置换为少阳,再一解卦,喜笑颜开道:“今日啊,先生定不会回来了!”


    朱然和明宜齐刷刷地惊问:“辛夷竟会卜卦?练师也识得?”


    步练师打趣道:“我只是略识卦名,辛夷呀,她背后可是有高人指点。”


    孙俨撇嘴一哼:“算卦算半天,就为了算先生回不回学塾?”


    “你懂个屁。”徐辛夷瞪他一眼,然后拉着明宜和练师起身:“走?去城中玩玩?”


    张明宜笑眼如月牙,激动地拍手赞同:“流水小桥,乌篷箜篌,沿街小贩,可是热闹!我早就想去了!”


    孙匡当即反对:“先生令我等自行学书,不可轻脱,擅自游玩。仲兄,若是再出事,先生又要倍罚于你,快阻止她们。”


    孙权淡然道:“辛夷武力超群,匡弟莫忧。”


    孙俨呵呵两声:“她不过是凭借那双好剑,若我持你那青冥剑,她必不能打过我。回头我也找阿兄要一把,如此好剑,给你这个瞎子真可惜!”


    孙匡顿了半晌,暗敛怒气,铆足了劲大喊:“辛夷姐姐,你应还未消气罢,让他把眼睛再蒙上如何?”


    “不若直接戳瞎了好!”辛夷闻声而提剑绕过屏风,呵道:“我看你又皮痒了,竟欺凌盲者!”


    孙俨一把抢过孙权腰间的青冥剑,叫嚣道:“若有本事,来取我双眼。若没本事,我取你双眼!那日究竟是谁看了谁,你心里不清楚?我忍你至此,真当我好欺负?”


    辛夷瞬地满脸涨红:“你!!!”


    刹那间,股股凌冽的剑气从学塾内荡开,一对双剑与一柄青冥剑在席间锋芒相对,剑影如满月清辉碎满地,扰得帘帷翻飞如浪,嚣嚣声如山间疾风,吹散一地苍茫。


    “要打出去打!”


    孙匡拼命护着案桌上的书卷笔墨,胡综也冲入其间,用身体为盾护住书籍,逼得她二人打出堂去。


    朱然、胡综与孙匡“唉”地一声,收拾堂中一片狼藉。


    步练师与张明宜也纷纷扶额摇首,但这次多了个心眼,便是死死盯住孙匡,休让他再溜掉去告密。


    及至日薄西山,剑声锵锵仍未休止,孙俨与辛夷皆打得满身是汗,纵是咬牙切齿,谁也不罢休。


    “唉,城中花将谢矣。”张明宜丹唇抿作一条直线,委屈至极。


    朱然凑到她身旁,温柔而道:“少年同游,何时也不为晚。斜阳余晖,也是一番风景!”


    明宜挑眉含笑:“走?”


    朱然微微点头,起身去揽孙权,但孙匡实是没有兴趣,在再三保证不告状的前提下,众人同意他先去歇息。


    说是迟那时快,朱然立刻带着一群人鬼鬼祟祟地从长廊处溜走,那边打斗的两人果然注意到这群动静,纷纷喝道:“站住!”


    还未出府,辛夷和孙俨将这群人追上,蹙眉叉腰,异口同声道:“去玩不带我?”


    辛夷与孙俨互瞪一眼,再度异口同声哼道:“为何要带你!”


    朱然左右看看,打趣道:“要去则同去。”


    二人坚决拒绝:“不行!”


    孙权用鸠杖柱地探路,顺势将她二人分开,胡综与朱然上前揽着孙俨往府外踏去,又在他耳边低语嘟囔:“莫和她姑娘家一般见识。”


    步练师与张明宜也一左一右挽在辛夷身旁,低语道:“辛夷真厉害!”、“他打不赢你便是弱!”


    一群人方出府门,恰见一辆绫罗垂帘的马车从府前经过,绕往通向府东别院的一条小径。


    小径是专为顾若而开的道,别院清幽,顾若自住入其间后,从未往外走动,也鲜少有前来拜访者。


    见其车轨帷锻不俗,料是大族之物,辛夷狡黠一笑:“我猜,车帷里的,是那个让顾姐姐见之则避之人!”


    “嚯哟?我要去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能让女魔头闻风丧胆,都吓得跑来我家住了!”


    “你说谁女魔头!”徐辛夷执剑横于孙俨脖颈前,虽未出鞘,气势已足。


    步练师清咳一声:“还去看么?”


    众人:“去!”


    鬼鬼祟祟一群人挤在榕树后,探头探脑地向那别院看去。


    不一会儿,果然瞧见马车停在别院小门旁,一位美貌绝世的姑娘缓缓而出,令身旁侍女前去扣门。


    顾若的侍女星儿推门而出,果决回复:“夫人近日身子不适,已然歇下,芷姑娘请回罢。”


    顾芷梨花带雨泪痕满面,可怜地坐到门前的石阶上,往院中哭道:“顾孟然,周郎家书至顾府,我给你带来了,你要是不要?”


    星儿叹道:“芷姑娘,莫说夫人,便是我也不信。你日日来此,次次不同的借口,哭闹上吊无所不用其极,夫人不见便是不见,莫再徒费功夫。”


    “罢也罢也。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世既弃吾离兮,我于生何恋兮?”顾芷倚在青石台阶上,时而狂歌大笑,时而泣如猿啼,似癫似狂。


    “要死,死远一点去!”顾若一袭白衣斗笠遮身,飒然跨门而出,然后在顾芷身上扒拉:“书信拿来!”


    顾芷生无可恋地从袖中取出书信,抛给顾若:“我认输了,阿姐。”


    “输?我又何曾赢你?”顾若一边拆书信阅览,一边嗤道。


    顾芷垂泪道:“凭什么你可以嫁给才俊名秀的周公瑾,而我,看上之人,弃我如敝履。”


    得周郎家书,顾若浅舒了一口气,但眼前这个亲妹妹真是让她又爱又怕,还万般不能理解:“顾芷,你能不能清醒点,你看上之人,是个十四岁的小少年!”


    “纵观整个吴郡,只有他配得上我顾芷。我已经等他从十三岁到十四,奈何他榆木脑袋不解我意呐……呜呜。”


    顾若:“……”


    顾若蓦地翻了个白眼,但斗笠垂帷之下,旁人皆看不到。


    “阿姐,你是不是觉得我是大了老了,不能嫁比我小三岁的少年?可那群老男人,怎可就娶小三岁的姑娘?我也才十七,风华正茂,绝代佳人……”


    “打住!”


    顾若将书信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将瘫软如杨柳枝条般倚在台阶上的顾芷扶起来,“我是觉得你无可救药。”


    顾芷顿地扑到顾若身上大哭咽呜,“我以命相逼,他却竟说,宁愿在我死后以死谢罪,也不愿受逼与我成亲!阿姐,我真的很差劲吗……我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你闭嘴!”


    顾芷听话又委屈地闭上嘴,又断断续续啜泣、哽咽,满脸的泪痕,可怜似一只流浪多年的小花猫。


    身旁的顾若深呼了一大口气,调整了百般的心态,整理了万番言语,数年的恩怨顷刻爆发,如山洪倾泻,万里浩汤:


    “你自幼刁蛮任性,凡事必争第一。身量、容貌、女红、才情,你若稍逊,便付出千百倍的努力,只为超过我。只是我没想到,连婚姻之事,你也要与我争个高低?就算与我拼了输赢又如何,为此便要搭上自己的余生?阿芷,当真值得?”


    顾芷鼓起股股委屈的气,涨得双颊通红,也坚定地将头一点。


    那双眸盈盈若流水,面若梨花貌美如玉,本应我见犹怜,但顾若却几近崩溃,:“阿芷,我自幼怪病缠身,时日并无多少。在生命长短上,你永远胜过我。来年我作一抔黄土,你仍要与我一较高低?”


    “你的病不是好了吗?阿姐你……”顾芷声色骤地颤抖,她知姐姐此前生了场大病,从此身子骨弱,可从没想过竟然会……


    顾若紧握顾芷的手指,掌心的冷汗已浸透到妹妹指间,“扪心自问,你真的喜欢他、爱慕他?若不是,你便与我一较高低,在如何随心快乐地过完一生,这件事上。”


    “我……”


    “傻丫头,哭得真难看。”顾若一把推开她,转身欲走,又驻足侧身,留下余音:“人生一世,通透二字。”


    见顾芷神情恍惚地回了马车中,一群人赶忙藏得更深,不敢多喘一口气,深怕被发现。


    待马车走后,辛夷叉腰而喃喃:“对啊,为何女子十七嫁十四不行?男子十七可娶女子十四?凭什么?”


    孙俨‘嘶’地一声叹问:“这是年龄的问题?”


    明宜颔首道:“只是她挑中的才貌无双者,是十四岁罢了。若是年长十岁,她应也敢追之,只要她愿意。”


    孙权低语关心:“顾夫人生了什么病?”


    步练师满目心疼,垂眸答:“怪病,一病已十年。但她说,死不了的病,都不算怪病。”《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