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章 下跪感谢

作者:东北大饭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算不至于全家饿死,恐怕也得有一两个身子弱的,熬不过这个冬天。


    这种情形下,何大清怎么忍心再压价?


    穿越前的何大清,虽是个穷光蛋,花钱却大手大脚,赚一个敢花两个。


    何况现在,他还有系统傍身!


    几百斤粮食,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李瑞明声音都打颤:“何先生,您是说……?”


    何大清道:“老李,你也知道,这是好东西。”


    “等将来国家经济好了,光靠它,盖房子、进城买房都不成问题。”


    “你现在只换一百八十斤粮食,太亏了。”


    “就算我给你四百斤,你还是亏。”


    “所以,你自己想清楚。”


    “将来,可别后悔。”


    “别到时候觉得是我何某人坑了你。”


    李瑞明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接着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举动——


    “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泪流满面地朝何大清磕了个头。


    “何先生,谢谢……谢谢您!”


    “您真是大仁大义,请受我一拜!”


    “您简直就是菩萨心肠啊。”


    “这玉佩将来就算价值连城,我老李也绝不后悔!”


    何大清毕竟是穿越来的,受不了这样的大礼,


    “赶紧起来!”


    “你这把年纪了,这一磕头,别把我给送走了。”


    原本挺严肃、挺感人的场面,被何大清这两句话一说——


    噗嗤!


    旁边的几个女孩笑出了声。那大概是李瑞明的孙女,模样清秀,就是太瘦了,像根竹竿,脸色蜡黄,不见血气。


    赵千帆父子搀起了李瑞明。


    “老李,我早说何先生不会亏待你的。”


    “遇到何先生,真是我们的福分。”


    李瑞明连声道谢,执意要留何大清吃饭。可老李家只有难以下咽的粗粮,肉就别提了。何大清吃惯了何雨柱做的饭菜,哪受得了清汤寡水?便婉拒了。


    他摆摆手:“老李,别跟我客气。真想谢我,倒有一件事你能帮上忙。”


    李瑞明赶紧说:“何先生尽管吩咐,就算豁出我这条老命,也绝不推辞。”


    何大清道:“又不是叫你放火,没那么严重。是这样——老赵,赵千帆,看上我邻居,一个老寡妇。可那寡妇不想嫁到农村。我听说她有个弟弟在你们村,你能不能帮忙牵个线,介绍我们认识?”


    李瑞明一口答应:“这事简单。我家在村里人缘还行,介绍你们认识没问题。”


    何大清有点好奇:“你家祖上是地主,人缘还能好?地主不都坏透了、人人喊打吗?”


    李瑞明慌忙摆手:“没有的事,何先生!我家也是本分人家,家产都是几辈人辛苦攒下的。乡里乡亲都沾亲带故,欺负人的事我们绝对没做过。鱼肉乡里的地主是有,但真不是我们家。”


    何大清只淡淡道:“行吧。”反正都是他自己说的,是不是欺压过百姓,也是从前的事,与他无关。


    李瑞明问:“何先生那位邻居的弟弟,叫什么名字?”


    何大清说:“不清楚,只知姓张。”


    李瑞明点头:“我晓得了,我们村姓张的没几户,其中只有一家有城里亲戚。”


    何大清叮嘱:“可别弄错了。”


    李瑞明肯定地说:“错不了!逢年过节,老张头总有城里亲戚提着礼来看他。他老在村里炫耀,说他外甥在轧钢厂上班,待遇好得不得了。”


    那就对了——确实是轧钢厂的。这年头,城里工人身份金贵,比几十年后的公务员还让人羡慕。在农村一提起来,谁都高看一眼。老张头拿外甥的工作炫耀,完全可能。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何大清和赵耀祖先回城拉面粉,李瑞明去请张老头中午过来吃饭。何大清骑上自行车先走一步,赵耀祖则赶着驴车跟在后面。


    二十分钟后,何大清到家。躺着看了会儿小说,估摸赵耀祖快到了,他才出门。看四下无人,便从空间里取了20袋面粉出来,每袋20斤,一共400斤。


    面粉在供销社买是一毛六分五,不过限量供应,每户凭粮本按人口购买,多了不卖。


    鸽子市偶尔有面粉,但价格翻倍,每斤三毛甚至三毛五。按鸽子市的价,400斤面粉最多也就一百多块。


    何大清卖五套猪下水就能赚回来。用这点钱换个二十世纪至少值百万的玉佩,怎么想都划算。


    一年收一百件这样的老物件,就够一个小目标。


    离二十一世纪还有四十年,肯定会有更值钱的宝贝,远不止百万。


    靠古董文玩,轻轻松松赚几百上千亿不成问题。


    何大清笑了笑,“真羡慕我孙子,有我这么优秀的爷爷,他命可真好。”


    对了,请客不能没肉。


    得用糖衣炮弹拉拢贾张氏的弟弟,不然他怎么会出卖他姐?


    何大清又从空间取出两套猪下水。今天用一套,剩下一套让老李家和老赵家平分。


    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这道理何大清当然明白。


    不能叫赵千帆父子白忙一场,半套猪下水值十五块,不算少。


    又想抠门,又想别人尽心尽力,那是做梦。


    等了一会儿,赵耀祖的驴车到了。


    看着地上二十袋面粉,赵耀祖心想:“何先生果然不一般,肯定背景不凡,说不定手眼通天。”


    这也难怪他多想——四百斤面粉,能一下子拿出来的人,背景能小吗?


    二人把面粉搬上车,猪下水绑在自行车后座。


    “耀祖,我先去李村,你路上小心。”


    驴车太慢,何大清可不愿跟着慢慢走,还是骑车快。


    对了,今天得有酒。何大清去供销社用票买了四瓶白酒,又备了些卤煮调料,一路风驰电掣回到李瑞明家。


    “老李,找口十印的大锅架上,咱们做卤煮。”


    李瑞明看着那袋猪下水,问:“何先生,您这是要?”


    何大清说:“两套猪下水,你和老赵家平分一套,剩下一套今天炖了,请大家吃肉。”


    李瑞明全家和赵千帆都惊呆了。


    何先生不愧是何先生,手笔真不小。这年头随手拿出两套猪下水送人加请客,比几十年后赵公子请全场还阔气——毕竟那时候谁都不缺那几百块酒钱。


    如今这光景?


    随便从哪个村子里拉出个人来,谁不觉得自己肚子里缺油水。


    李瑞明和赵千帆,确实是馋得很。


    可两人都挺不好意思的。


    李瑞明说:“何先生,这怎么行,这怎么行。”


    赵千帆跟着说:“何先生,这也太破费了。”


    何大清一摆手:“破费什么?”


    “一来,老李今天舍得割爱,让我得了个宝贝,我高兴。”


    “二来,我想请贾张氏的弟弟吃顿饭,交个朋友。既然请客,那当然不能太小气。”


    何大清就是这样的人。


    从前手头不宽裕,和朋友一起时,却总爱主动请客。


    说到底,他不爱占人便宜。


    别人请他吃一顿,他必定记着,一定会想办法回请。


    大概,这就是人家说的“穷大方”。


    说来也怪,有些人并不富裕,对朋友却特别慷慨;


    有些人明明有钱,反倒越有钱越抠门,总想占点便宜。


    这说不上对错,大概就是各人性子不同罢了。


    李瑞明劝道:“何先生,咱们拿三斤猪下水出来,炖上白菜、土豆、萝卜。”


    “再让我儿子去看看,能不能买点豆腐回来。”


    “一锅炖上,一样香得很!”


    “还实惠!”


    何大清却摇头:“行了老李,别跟我客气。”


    “以后你要是还有宝贝想出手,尽管找我。”


    “我不差这一顿饭。”


    “对了,你身边要是有熟人想卖老物件,也带他来见我。”


    “我不会让你白介绍的。”


    “别的不说,按今天这标准,请你好好吃一顿,绝没问题。”


    这也是何大清的一个打算。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他还是听过的。


    借这次和李瑞明做买卖,把名声传出去……


    要是十里八乡都知道,四九城有位何先生,卖他东西绝不会吃亏,


    那这两副猪下水,就花得太值了。


    李瑞明拗不过他,一跺脚:“好!今天就沾何先生的光,痛快吃一顿!”


    “老大,快去村里借一口十印的大铁锅。”


    “老大媳妇,去准备柴火。”


    “老二媳妇,先去找村主任借点面,做点凉水面火烧,跟他说今天就还,绝不拖到明天,让他放心。”


    李瑞明一一安排完,又问何大清:“何先生,能不能借花献佛?把村主任也请来?”


    何大清点头:“行,叫来吧。”


    这李瑞明倒是挺会做人。


    不管什么时候,和村主任搞好关系,总不会错。


    李瑞明安排妥当,说:“何先生,您稍等,我这就去把贾张氏的弟弟请过来。”


    何大清摆摆手:“去吧。”


    十印的大铁锅架起来了,火点上了,水烧开了。


    做卤煮这事儿,何雨柱不在,何大清只能自己动手。


    没过多久,大铁锅里就飘出阵阵肉香。


    风一吹,香气飘遍了整个村子。


    真是一家炖肉,全村闻香。


    这年头,看热闹的人也多,不一会儿,老李家院子里就站满了人。


    连一些顽皮的孩子也爬上墙头,眼巴巴地盯着锅里,馋得直流口水。


    没过多久,李瑞明就带着一个小老头回来了。


    “何先生,这位就是贾张氏的弟弟,张福生。”


    贾张氏虚岁四十九,她的弟弟张福生年纪自然更轻些。但或许是乡下日子清苦、农活繁重,张福生看起来反倒比姐姐更显老态,像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子。


    张福生心里糊涂,不知这位从李瑞明口中得知、从帝都来的大人物找自己有什么事。他缩着脖颈,点头哈腰地问:“何先生,您找我有事?您……认得我?”


    何大清笑道:“张老弟,我是你姐姐院里的邻居。今天来李村看朋友,顺便喊你过来聚聚。我和你姐姐熟得很,都不是外人。”


    张福生曾去四合院探望过姐姐,听何大清这么一说,细细打量几眼,恍然道:“噢噢,是有点印象了,您确实是我姐家的邻居。”


    何大清含笑反问:“我还能胡乱攀关系不成?”


    张福生一想也是,自己算个什么人物,人家何必同自己攀亲?想必真是与姐姐交好,才顺便请自己吃顿饭。今天能沾光吃上肉,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他立在一旁陪着笑脸,态度恭谨。


    不久村主任也到了,场面更加热闹。过了一个多时辰,卤煮炖好了。李瑞明对看热闹的邻居喊道:“都回吧,再瞧哈喇子都要掉进锅里了。”


    大人们讪讪散去,小孩们却不肯走。何大清心中暗叹:早知该多备一副下水,请全村孩子吃一顿也好。眼前这群小萝卜头,个个面黄肌瘦,这年景粮食实在紧俏。他虽无力改变世道,但既然遇上,请孩子们吃一顿的能力还是有的。


    他先给李家众人、赵千帆、村主任、张福生及自己各盛一碗,又给赵耀祖留了一份,随后对李瑞明道:“老李,把村里十四岁以下的孩子都叫来,每人两块肉、半碗汤。”


    李瑞明一怔,赞道:“何先生真是菩萨心肠。”随即朝周围喊:“都听见没?自己回家拿碗赶紧来!来晚了可没份,别哭鼻子!”


    孩子们一哄而散,纷纷往家跑。不一会儿,最近的孩子端着碗奔回来,何大清给他夹了肥肠和肺片,舀了一勺汤,摸摸他的头说:“去吃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