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买猪下水

作者:东北大饭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何大清答:“猪下水,一块钱一斤。”


    这人皱起眉头:“太贵了吧,猪肉才一块钱一斤,能不能便宜些?”


    何大清点上烟,语气平淡:“猪肉你想买就能买?去供销社看看,没票能买着?”


    “鸽子市上,哪样东西不贵?两块钱能买到猪肉就不错了!”


    “连这都不知道,还来鸽子市转悠?”


    何大清说的不是假话。


    鸽子市其实就是黑市,并不合法,但管控得并不严,甚至一些公家的人也会悄悄来买东西。


    这年头物资紧缺,家家都缺吃的,最大的问题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和肉。


    供销社都是限量供应,想多买只能来鸽子市出高价。


    那人犹豫了一下:“行吧,给我称一斤猪大肠。”


    何大清拿出刀和秤,给他称了一斤猪大肠,收了一块钱。


    往年鸽子市上卖猪肉、猪下水的还不少,可今年年景不好,卖这些的已经很少见了。


    所以何大清的摊子一下成了热门,不到二十分钟,货就快被抢光了。


    大家都先挑猪大肠,那东西油水多,最后只剩下一点猪肺。


    何大清心里琢磨:还是没经验,不该都卖一个价,猪大肠该贵点,猪肺便宜些才合理。


    这时来了个花白头发的老头:“老板,还有猪大肠吗?”


    其实何大清的袋子里可以随时从空间取货,袋子只是装装样子。


    何大清答道:“还有点,你要?”


    老头从口袋里摸了半天,掏出一样东西:“我没钱,你看能用这个换不?”


    何大清一看,是块袁大头,也就是大洋。


    几十年后这玩意儿能卖八百块左右,珍品更贵,不过何大清不太懂行。


    何大清立刻说:“换!当然换!”


    老头问:“怎么换?”


    何大清心里盘算:几十年后一个大洋起码值八百块,猪肉二十五块一斤,那一个大洋能换三十二斤猪肉。


    但自己是做生意的,总不能按几十年后的价来算吧?那不成傻子了?


    于是他说:“一个大洋,换你二斤猪下水。”


    白发老头还价:“五斤吧?这可是银元,以前可不止这点东西。”


    何大清摇头:“老哥,你也说是以前。现在大洋不是钱,就是个稀罕玩意儿,玩玩而已,没啥大用。”


    “今年年景差,听说好多地方都断粮了,这大洋能当饭吃?”


    “你要不换就算,过几天可能想换都没得换了,猪下水也不好弄,且买且珍惜吧。”


    白发老头似乎不擅长讨价还价,叹了口气:“行吧,两斤就两斤。”


    他把银元递给何大清,何大清给他称了两斤猪大肠。


    老头转身要走,何大清却叫住了他。


    老头转回身,疑惑道:“怎么了?还有事?”


    何大清开口道:“大爷,您手头要是有银元的话,我收,按两块一个!”


    白发老人眉头微拧,“我这确实还有,可两块一枚……是不是太低了点?”


    何大清笑了,“您要是再存个几十年,肯定不止这个价。”


    “不过眼下这年头,现钱不比老物件儿实在?”


    “再说了,除了我,谁还愿意花钱收这些玩意儿?”


    “您这银元存世量大,也算不上什么稀罕古董。”


    “我今天来鸽子市也就这一趟,您今天不卖,往后想卖……”


    “怕是也没这么容易出手了。”


    白发老头犹豫片刻,点头说:“成吧,那我先出二十枚。”


    说罢,从衣袋里摸出二十枚银元递过去。


    何大清数出四十块钱付清。


    老人接过钱,转身匆匆走了。


    何大清却像被点醒了什么。


    他原先以为这个年代没什么赚钱的路子。


    每天吃好喝好,守着老婆孩子,安稳过上二十年再奋斗也不迟。


    可今天这一出让他发现,机会还是有的。


    这二十年物资虽缺,可文物古董却便宜得很!


    要是能用系统里换来的鸡鸭鱼肉,去收些古董存起来呢?


    等到二十年后——


    不,四十年后!


    光靠这些老物件,身价能翻到多少个亿?


    五六十年后那个开博物馆的老马,这会儿估计还穿着开裆裤满街跑呢。


    还有那个韩春明,说不定还没出生。


    提前二十年走他们的路,让他们将来没路可走。


    想想,还挺有意思。


    开博物馆有什么难?要是我来开,规模肯定比老马的大十倍不止!


    看看时间,鸽子市快散了。


    何大清收拾好东西,心情不错地哼着曲儿走进小树林,取了自行车,一路骑回家。


    到家时,何雨柱已经起床,连早饭都做好了。


    一锅疙瘩汤,配一碟小咸菜。


    何大清心里挺暖,这么懂事的儿子上哪儿找?


    怎么能眼看着他以后娶个寡妇?


    再说何雨柱这二十出头的小子,哪懂得寡妇的滋味?


    早饭吃完,一家子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


    在食堂里,何大清基本不动手,把自己当技术指导,指挥别人干活。


    何雨柱是他亲儿子,自然没意见。


    其他人都想跟他学两招,也不敢说什么。


    尤其那个叫马华的小伙子,才十八岁,手脚勤快,整天围着何大清转,想拜师。


    可何大清一直没应。


    何大清记得,电视剧里自己去保城之后,马华才拜了何雨柱为师。


    中午是食堂最忙的时候,何大清也帮着打打饭,总不能真什么都不干。


    忙完这一阵,他骑上自行车离开轧钢厂,去了和赵耀祖约好的地方。


    远远就看见赵耀祖的驴车已经候在那儿,他爹赵千帆也来了。


    何大清明白,赵千帆这是同意了。


    也不知道是真想找个老伴,


    还是看在两百斤地瓜的份上愿意“献身”。


    不过,估计两样都有。


    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能吃上这口软饭,是福气,傻子才不要。


    何大清拐进一条没人的胡同,从空间里取出一整套猪下水。


    猪心、猪大肠、猪小肠、猪肝、猪肺……全齐了,外加十斤猪肉,还有一个单独的猪肺。


    何大清骑着车过来,赵千帆赶忙从驴车上跳下来。


    “何先生。”


    “何大哥。”


    何大清笑了笑,直接问道:“赵大哥,那事耀祖跟你提过?你答应了?”


    赵千帆不好意思地搓手:“答应,怎么能不答应呢?又给介绍老伴,又陪嫁两百斤地瓜,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何先生真是活菩萨,大好人一个。别说娶个年纪差不多的,就算牵一头母猪来,我都乐意!”


    何大清心里一乐,这老赵还挺能说。


    他把袋子扔上驴车:“你们现在就去我家,说找何大清——当然我不在家。”


    “然后去隔壁邻居家打听,那是秦淮茹和她婆婆,你们就假装是我已故母亲的娘家亲戚,前阵子才联系上。”


    “就说今天杀了猪,知道我爱吃下水,特地带了猪下水和十斤肉来送我。”


    “记住,在她俩面前千万别露穷,要说乡下过得滋润,顿顿有肉,日子快活。”


    “总之一句话,使劲吹,把东西放下就走。”


    “不管成不成,这个猪肺你们带回去,算是一点心意。”


    赵千帆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事情不成是我们没本事,哪能再要您的东西。”


    何大清摆摆手:“一个猪肺而已,别客气。要是真成了,以后就是亲戚,我肯定多照顾你们。”


    他又交代几句,挥手让两人照计划行事。


    赵千帆信心满满:“何先生放心,种地我不行,装有钱那可是老本行,绝不露馅!”


    何大清点点头:“那行,我在这儿等你们消息。”


    赵耀祖赶着驴车,渐渐走远。


    路上,赵千帆收好自己那份猪肺,“儿子,今天没白跑,猪肺是好东西。”


    “要是在从前,跟了何先生这样的人物,尽心做事,肯定前途大好。”


    “现在这世道,是龙得盘,是虎得卧。但只要把何先生交代的事办妥,混几斤肉吃也不难。”


    赵耀祖应道:“嗯,爹,我记住了。”


    不到一个钟头,赵家父子的驴车回来了。


    何大清问:“事情办得怎么样?唬住贾张氏没有?”


    赵千帆有点心虚:“基本唬住了,就是出了点岔子。”


    何大清皱眉:“什么岔子?”


    赵千帆犹豫了一下,还是老实说了:“开头装得挺像,贾张氏没怀疑。可后来她问我哪里人,我没瞒着,说我是红旗公社向阳村的。”


    “结果她说真巧,她娘家也是红旗公社的,还说知道向阳村以前有个姓赵的地主少爷,叫赵千帆,特别败家,把家产都败光了,现在日子难过。”


    赵千帆无奈:“没想到她听过我的名。”


    何大清也愣了,这也太巧了。


    他接着问:“那你怎么说的?”


    赵千帆道:“我只好继续装,说我就是赵千帆,但破船也有三斤钉,祖上留下的好东西没全败光,随便拿一件去黑市卖,就够吃十年八年。”


    “不过在村里得低调,怕人眼红举报,所以装穷。其实我有的是钱。”


    何大清松口气:“应变不错,她信了吗?”


    赵千帆道:“看样子是信了。”


    何大清点头:“那行,你们先回去,下星期再来,照今天这样再演一回。”


    赵千帆应下。


    何大清忽然问:“老赵,你家不会真还有好东西吧?想卖的话我买,价钱不会亏你。”


    赵千帆不好意思地笑:“哪还有啊,当年败得干干净净,不然也不会穷得吃不上饭。”


    何大清递了烟给赵千帆和赵耀祖,自己也点了一根:“有桩生意,你们有兴趣没?”


    赵千帆问:“什么生意?”


    何大清道:“我想做古董生意。”


    赵千帆好奇:“这年头还有人做古董生意?收来了也卖不掉,谁买啊。”


    何大清说:“现在卖不掉没关系,将来也许行。就算一直卖不掉,我自己留着赏玩也不错。”


    赵千帆奉承:“何先生真是雅致。”


    何大清接着说:“老赵,你以前是公子哥,认识不少地主家的后人吧?帮我打听打听,谁家留着好东西,日子过不下去想出手的,给我牵个线。放心,不让你白忙。”


    赵千帆兴致勃勃,“没问题,这事交给我了。”


    “以前我确实认识一些朋友,如今他们日子过得一般,但家里应该还剩些老物件,我回头去问问看。”


    “要是有消息,我让耀祖来告诉您。”


    何大清点头应下。


    事情谈妥,赵耀祖赶着驴车,带上赵千帆离开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