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九章 毛熊专家?图纸都画反了!

作者:十八岁吧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建国如旋风般离去,研究室内重归寂静。


    刘宇唇角微扬,心境恰似被午后阳光倾洒的棉被,柔软且温暖。


    他移步至窗边,凝视着楼下那棵老槐树,脑海中已然开始构思,电热毯实际样品的制作流程。


    就在此时,“砰”的一声巨响传来,研究室的门被人从外面粗暴地撞开。


    一个满头大汗、身着干部服的中年男子冲了进来,神色焦急万分,仿若火烧眉毛。


    “王处长呢?老王!”男子未见到王建国,急得在原地直打转。


    “赵组长,处长前往部长办公室了。”刘宇认得此人,是隔壁重型机器管理处的赵组长。


    “去部长那里了?”赵组长听闻,脸色愈发苍白。


    他一把抓住刘宇的胳膊,好似抓住了救命稻草:“小刘同志!你务必帮我一个忙!出大事了!”


    他将一份卷得皱巴巴的图纸和说明书拍在工作台上,声音带着颤音说道:“第一重型机器厂,新到的三台毛熊车床,全部无法运转了!”


    “油压系统压力上不去,无论如何调试都无济于事!厂里急得不知所措,生产任务都已停滞!”


    刘宇扶了扶被他晃得有些歪斜的眼镜,神色未显丝毫慌乱。


    他拿起那份散发着油墨与旧纸气味的说明书,封面上印着一串串,他再熟悉不过的俄文。


    “赵组长,不必着急。”


    他安抚道,手指轻轻翻开泛黄的书页:“毛熊的产品,看似粗犷,实则内里暗藏诸多玄机。”


    “关键的参数,他们最喜用最小的字号,藏于最不起眼的角落,甚至干脆标注在附录的附录之中。”


    这边的动静,很快引来处里其他技术员的围观。


    众人伸长脖子,望着那个被赵组长寄予厚望的年轻人,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怀疑。


    毕竟,这可是连一重机厂老师傅们都难以解决的棘手难题。


    赵组长双手合十,几乎要给刘宇作揖:“刘同志,你一定要帮帮老哥我!此事若能解决,我亲自向你们王处长为你请功!”


    刘宇的目光在说明书上飞速扫过,那些如蝌蚪般的俄文字母在他眼中,仿佛变成了最简单的汉字。


    他的手指在纸页上轻轻一点,指向一行几乎与纸张融为一体的微小注释:“问题在此,液压油的型号。”


    “他们使用的是军工级别的低温高抗磨液压油,而咱们厂里使用的普通液压油,其粘稠度和工作温度根本无法达到要求。”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技术员,人称老张头,猛地一拍大腿:“我就说!一重机厂那边电话里提及。”


    “他们更换了好几种油,均无效果!原来问题的根源在此!”


    赵组长顿时看到了希望,但随即又面露沮丧:“可即便知晓油不合适,设备依旧无法启动啊!”


    刘宇未作言语,继续翻阅。


    他的速度极快,不仅查看正文,连图纸的边角、零件的附注,任何一个细微的标记都不放过。


    周围的技术员们看着他流畅地解读那些如天书般的俄文,嘴巴越张越大,眼神由好奇变为震惊。


    这俄语水平,恐怕比大学里的教授还要娴熟!


    忽然,刘宇的手指停在了一张,液压系统管路图上。


    他盯着其中一个代表单向阀的符号,眉头微微皱起。


    他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资料集,翻到对应毛熊标准件的那一页,仔细比对。


    几分钟后,他抬起头,语气坚定:“油的问题是其一,但并非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这个单向阀安装反了。”


    赵组长一愣:“安装反了?不可能!一重机厂的老师傅都是依照图纸进行安装的,一个螺丝都不会出错!”


    “图纸有误。”刘宇的回答平静而有力,仿若一颗炸雷在众人耳畔炸响。


    “毛熊的工程师绘图时,将这个阀门的方向标注反了,油无法通过,压力自然无法提升。”


    整个研究室一片寂静。


    声称人家原厂的图纸绘制错误,这得需要多大的胆量与自信!


    赵组长死死盯着刘宇,从他那平静无波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不容置疑的专业。


    他咬了咬牙,转身对着跟随他前来的技术员吼道:“还愣着干什么!立刻打电话给一重机厂!”


    “让他们将那个单向阀拆卸下来,反向安装!即刻执行!”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研究室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赵组长不停地看表,额头的汗珠又冒了出来。


    大约过了大半个小时,桌上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犹如一声惊雷。


    赵组长猛地扑过去抓起电话,听了几句,他那张紧绷的脸瞬间绽放出狂喜的光芒。


    “运转了?三台都运转了?!”他对着话筒大吼,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挂上电话,他转身冲到刘宇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用力摇晃着,嘴里语无伦次地说道:“刘同志你真是神了!你救了老哥的命啊!”


    第二天上午,一个身着工装、手提一网兜红苹果的年轻人找上门来,身后还跟着满脸喜气的赵组长。


    “刘工!我是一重机厂的王海,特地前来感谢您!”王技术员满脸崇拜地望着刘宇。


    “您实在是太厉害了!之前毛熊的原厂专家前来指导,都未能发现这个问题!我们厂长说,您的水平,比毛熊专家还要高!”


    说着,他就要将那网兜苹果放在刘宇的桌上。


    刘宇笑着将苹果推了回去:“王技术员,太过客气了,这是纪律要求,心意我收下了,东西不能接受。”


    他眼尖地看到了王技术员手中的另一张纸,“这是什么?”


    “哦,这是我们厂长亲手书写的感谢信!”


    刘宇接了过来,并未查看内容,反而对着信纸上的字迹赞叹道:“你们厂长的字,写得着实漂亮,笔力刚劲,铁画银钩啊!”


    一句话,说得王技术员和赵组长眉开眼笑,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融洽。


    此事,如长了翅膀一般,一日之内便传遍了一机部的各个司处。


    一个刚入职的大学生,凭借一本说明书,解决了重点企业三台进口设备无法运转的难题,水平比毛熊专家还要高!


    刘宇这个名字,彻底在一机部声名远扬。


    而对于这一切,刘宇本人却显得格外平静。


    对他而言,这不过是为自己精心塑造的“技术专家”形象,增添了一块分量十足的基石罢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