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的动作停下,方缘挑了挑眉:“杀人?你要杀谁?”
“我想为爹娘报仇。”稚嫩的声音带着坚定。
“为什么找我,我看着也不像是那样的人吧?”
李妄舒张了张嘴,似是下定决心:“阿姐一直跟我说不要把名字告诉别人,可你知道我的名字,还救了阿姐,你不像是坏人……”
方缘突然出声:“知道我为什么会来吗?”
李妄舒愣愣摇头。
“我为了寻你。
“我以为你们会躲在京城,我把整个京城翻了个遍,没有找到你们。于是我假装寻亲,挨个询问可能见过你们的人。
“我的运气不算差,码头边的劳工告诉我几个月前有两个差点闹事的小女娃上了来杭的船。我又马不停蹄赶到杭州,一路问来了竹隐观。
“累死我了,还好赶上了。”
方缘絮絮叨叨一顿输出,也不管李妄舒有没有听。
“为什么……找我?”李妄舒疑惑的看着方缘,她有好多问题想问,但不知道该从哪开口。
方缘一拍手掌:“哎呀,忘记你太小了,说多了你可能也听不懂。我不能教你杀人,但我能教你别的。你想报仇,就不能只想着怎么杀人。
“报仇的方法有很多,提刀上门是最蠢最傻的一种。”
方缘满意的看着堆好的雪人,转身正视李妄舒的眼睛:“我也可以现在带你回去,一剑砍了仇人的脖子,那之后呢?你想跟姐姐躲躲藏藏一辈子不成?”
李妄舒低头双手绞着衣服,“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当然不知道,你还那么小。”方缘忽然笑起来,伸手揉了揉李妄舒的头发,“我找了你们那么久,可不是为了让你们去送死的。”
她看到李妄舒微微黯淡的眼神,那里充满了懵懂与疑惑,于是尝试着把后面的话用易于孩童理解的形式告诉李妄舒。
“你爹娘,死于这世间的‘规矩’。”
提及爹娘,李妄舒怔住。
方缘指了指面前的雪人:“你看,一场大雪下来,小草们就死了,这是雪的‘规矩’。而人可以把雪堆成雪人,这是人的‘规矩’。”
“那句‘通敌叛国’就是规矩,它让所有人都觉得你爹娘该死,让人们不敢大声为他们说话。
“我可以教你剑法,你能杀十个、一百个仇人,可这有什么用?若你学会了制定‘规矩’,将来就没人能再用它来杀你、和你在乎的人。”
方缘依旧看着李妄舒,声音很轻,却一字字的穿过李妄舒的耳朵。
“所以我不会教你杀人。我教你识字,让你看懂这世间的规矩;教你兵法,让你像你父亲那般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亦可教你权术,让你懂得如何让这天下人听从你的‘规矩’。
“到那时,你要杀的便不只是仇人的一条命。要杀的,是他肆意妄为、颠倒黑白的行迹,和‘规矩’维护下的腐朽世界。”
方缘的声音在李妄舒脑海回响,她许久没有说话,小小的脑袋装不下长篇大论。而方缘看着眼前的女童,悠悠叹了口气,语气闷闷像是在抱怨。
“我就说小孩子怎么可能听得懂嘛……”她苦恼的抓了抓头发,“算了算了,以后你慢慢就能理解了。你听着,要不要做我的学生,跟我学习?”
李妄舒看了看雪人,又想起父母染血的身影,以及昨夜的无助,她抓住了方缘伸来的手掌。
她和姐姐被方缘一同收为学生带离了道观。
最初的几年,方缘并没有让李妄舒接触刀剑,而是寻来各种书籍。于是在晨光下,她小小的身子端坐于书案前,从最基础的《千字文》开始,直到《史记》与《孙子兵法》。方缘手持朱笔为李妄舒落下批注:“这些律法、告示皆是‘规矩’,你要学会的,是看懂它为何这般写,又是为谁而写。文字可不止停留在表面。”
等她年岁渐长,棋盘成了二人新的战场。方缘攻势凌厉,谈笑间便让李妄舒溃不成军,后来李妄舒渐渐稳住阵脚,偶有犀利反击。“很好,棋局如政局,别只看眼前的局势。”方缘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棋盘。
十一岁时,李妄舒第一次正式接触到木剑,此后习武贯穿了她的岁月。寒冬腊月里,鲜血混着汗水滴落在雪地上,犹如鲜艳的的腊梅。方缘几次劝说她稍作休息,换来的是李妄舒坚定的话语——“我想保护姐姐。”
数年的苦练,让她在与方缘过招时,身形如飞燕般灵动,她的剑锋搅起地面上的落叶,却被方缘以木棍抵挡,棍尖精准点在她的胸口:“剑术不只是劈砍,你要掌控好力量,刚柔并济,更要洞悉他人弱点,方能制敌。”
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李望倾也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前行,她终日端坐于室内,指尖如流水般拂过一本本特制的盲文书简,凭借过耳不忘的天赋,将经史子集、兵书谋略与各地风土人情悉数纳于心中。
夜晚的烛光下,是独属于姐妹二人的时光。李妄舒向姐姐复述着白日所学,李望倾总能从细枝末节发现关键,为此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是李妄舒暗夜中的一盏明灯,是她成长路上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闲暇时,李望倾学着重新弹琴。起初,琴声磕磕绊绊,弹奏的琴音里充满了悲戚与迷茫。历经数年,弦音变得沉静悠远,仿佛能够荡涤尘埃,她的琴声成了李妄舒的一方净土。
方缘并没有让她们困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她带着姐妹二人游历天下,去切身感受着脚下的世界。
她们见过江南烟花之地的奢靡,也见过后巷里佃户卖儿鬻女的惨状;她们到过边关,目睹城墙下将士们浴血奋战,而千里之外的都城,权贵们为了一件珍宝一掷千金。
她们到过一个灾荒蔓延的县城,李妄舒把手中的干粮递给一个奄奄一息的女童,对面却连抬手接过的力气都没有。而城门口,税吏仍在凶恶的征收着最后一粒粮食。李妄舒站在原地,脑海中闪过之前遇到的一位妇女。
那名妇女抱着自己刚刚生产过的女儿,跪在了李妄舒面前:“这位贵人,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救救她!”
那女子害了月子病。方缘看过后轻轻摇了摇头:“太晚了。”
妇女断断续续又说了很多,李妄舒只记得女子强撑着一口气,看着她的母亲,她想抬手,却没有做到,她的嘴唇一张一合,那是留给母亲最后的话。
“娘,别哭。”
李妄舒的眼神复杂难辨,她心中不再仅仅是李府的血海深仇,更融入了无法割舍的悲悯,一份不知名的心绪悄然滋生。
十一年一晃而过。
这一天,一只信鸽穿过竹林,精准降落在方缘头上。
李妄舒对此已是见过不怪,她低头继续为姐姐沏茶。这只鸽子是方缘口中的师弟养的,每次来送信都会卧在方缘头顶,好像那是它的窝一样。
信上只有短短的五个字。
“师姐,扬州见。”
放飞鸽子,把信烧掉后,方缘转头对二人说:“你们俩今晚收拾一下东西,我们明天一早出发去扬州。”
深夜,李妄舒满怀心思躺在床上,房门被轻轻叩响:“昭昭,你睡了吗?”是姐姐的声音。
她把姐姐扶进房里,想说话,却不知如何开口。二人就那么面对面坐着。
“诶,都在呢,就知道你们睡不着。”方缘一把推开房门,把一坛酒放在桌子上,“小阿昭,跟我喝一杯?”
“……老师,半夜你还喝。”
“那行,你不喝我喝,过了今晚再想喝这桃花醉可就难了。”方缘边说边给自己斟上一杯。“想什么呢,你们两个。”
李望倾率先开了口:“老师,我们此行……是不是和家仇有关?”
一杯酒下肚,方缘满意地倚在椅背上,“是,也不完全是,到了你们就知道了。不过……”
紧接着她话风一转:“我想你们应该能猜到你们父母是为何而死。”
李妄舒呼吸停了一瞬,她转头看了看姐姐,姐姐那无神的眼睛也在“看”她。
李妄舒已不是当年的六岁小儿,这些年的见闻足以让她理清那时的蛛丝马迹。
“是……是因为父亲的声望……威胁到了皇帝。”李妄舒艰难开口,“可那告示为何要说通敌叛国,父亲他绝不会那么做!”
“因为天子他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对吗?老师。只要父亲死了,李府的大家都死了,这对天子来说就足够了。”李望倾亲口陈述着她的猜想,声音透露着些许悲伤。
面前被推来一杯酒,李妄舒下意识一饮而尽,酒中带着桃花的清香,却压不下喉间的苦涩。
“你们很聪明,阿昭,还记不记得我那年对你说的‘规矩’,皇帝的话就是‘规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等到了扬州,师弟会告诉你们的。”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歪头看向李妄舒,语气带点慵懒,“不过昭昭,你跟了我那么久,就真的对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吗?莫非是我教的不够好?”
这些年,方缘不止一次的对李妄舒提过这件事,都被李妄舒一口回绝。这次也一样。
“若是能证明父亲他们的清白,我愿意去做这个弑君的人,天下也需要一位明君,可那个明君不是我。皇位于我而言又有何用。”
方缘有些惆怅,她托腮看了李妄舒许久,把最后一口酒倒进嘴里,起身随意挥了挥手:“罢了罢了,你还年轻,路还长,总有一天你会想明白的,不急于一时。时候不早了,你们两个早点休息,别明天顶着黑眼珠子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