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御前考校

作者:斜阳化春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机很快到来。暮春时节,皇帝心血来潮,亲临南书房,要考校诸位皇子的学业。几位年长皇子精神振奋,摩拳擦掌,准备在父皇面前一展才华。


    二皇子贺琮率先出列,就北部边防策略侃侃而谈,引经据典,虽略显照本宣科,倒也显得用功。皇帝听了,微微点头,未置可否。


    三皇子贺琅则在校场小试身手,挽弓搭箭,连中靶心,精湛的箭术赢得了一片低低的喝彩。他得意地收弓,目光挑衅地扫过安静坐在一旁的贺卓。


    接着便是四皇子贺瑾。他从容起身,向皇帝行礼,姿态优雅,风度翩翩。“父皇,”他声音清朗,不疾不徐,“儿臣近日研读地方奏报,于江南漕运略有浅见。”他并未空谈理想,而是列举了几处漕运关隘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运力损耗、吏治弊端,并提出了一套看似循序渐进、实则暗藏锋芒的整顿方案,其中涉及的利益调整,隐约指向了几个与二皇子、三皇子母族关联颇深的世家。他言语谨慎,处处以为国分忧为名,却将矛头引向了对手的势力范围。


    皇帝听着,眼神中露出了明显的赞赏。贺瑾此论,不仅展现了才能,更显露了超出年龄的政治嗅觉和敢于触碰难题的胆识。“瑾儿有心了,此论颇有见地,细节之处,容后再议。”皇帝的肯定,让贺瑾唇角微勾,他谦逊地躬身退下,目光不经意地掠过贺卓,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最后,轮到了贺卓。他慢慢站起身,依旧是那副怯怯的样子,双手紧张地交握着,声音细细的,不大,却足以让殿内的人听清:“父皇,儿臣近日重读《盐铁论》,有些粗浅的想法”


    他论述的,正是当初被贺琮、贺琅污蔑为“长公主捉刀”的那篇策论的核心观点。但这一次,他阐述得更加细致入微,不仅引用了原典,还结合了陈琰平日借着医理、闲聊时“无意”透出的,关于当前盐政的一些真实弊端,诸如盐引发放的僵化、官盐质次价高导致私盐泛滥等。他提出的改良建议,看似温和,着眼于“便民”,“增税”,没有贺瑾那般锋芒毕露,却每一条都更易于推行,显得务实而恳切。他讲得条理清晰,逻辑分明,与平日里愚钝的形象判若两人。


    皇帝起初并未在意,听着听着,神色渐渐认真起来,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待贺卓讲完,皇帝尚未开口,一旁的贺琮早已按捺不住被四弟比下去的烦躁和针对贺卓的习惯,嗤笑道:“大哥这番高论,听着倒是耳熟,莫不是又将阿姐昔日的教导拿出来充数?”


    贺卓闻言,身体猛地一颤,像是被针刺到一样,难以置信地抬起头看向贺琮,眼圈瞬间就红了,嘴唇哆嗦着,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拼命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皇帝,声音带着浓重的哭腔和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执拗:“父皇明鉴!这篇策论,字字句句皆是儿臣苦思多日所写!当初二弟、三弟便说儿臣是抄袭阿姐,儿臣百口莫辩!阿姐远嫁前,确曾教导儿臣要勤学上进,明辨是非,但绝不会替儿臣代笔!儿臣自知资质平平,不如弟弟们聪慧,但儿臣从未懈怠,更不敢行此欺瞒之事!今日在父皇面前,儿臣愿当场默写策论全文,若有半句与阿姐笔迹或旧稿相同,儿臣甘受任何责罚!”


    他一边说,眼泪终于忍不住,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打湿了衣襟。那单薄的身体跪在地上,因激动和委屈而微微发抖,看起来可怜又无助,却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坦诚。


    整个南书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贺卓这突如其来的爆发惊呆了。贺琮和贺琅一时语塞,脸色难看。而四皇子贺瑾,原本带着淡笑旁观的脸,此刻也微微沉了下来。他锐利的目光在贺卓那泪痕交错、看似无比真实的委屈脸庞上停留片刻,又飞快地扫了一眼始终垂首静立在一旁、仿佛事不关己的陈琰。他敏锐地察觉到,贺卓今日的表现,以及这番控诉,似乎太过恰到好处了。


    皇帝的眉头紧紧皱起,脸色阴沉。他看着跪在地上痛哭失声、显得格外瘦弱的长子,想起太医院那些关于他“郁结于心”、“体弱需静养”的记录,又想起长女离京前对自己嘱托,恳求他多看顾幼弟,再看看眼前二皇子、三皇子那毫不掩饰的刁难,以及四皇子那虽然优秀却隐隐透着算计的言论,一股怒火混合着对长子的怜惜油然而生。


    “够了!”皇帝沉声喝道,目光如刀,先狠狠剐了贺琮和贺琅一眼,“兄弟之间,当友爱谦让!你们二人,无故诋毁兄长,言行无状,回自己宫中闭门思过三日!将《孝经》抄写百遍!” 他虽未直接斥责贺瑾,但看向他时,目光中也少了几分之前的赞赏,多了些许深意。


    皇帝亲自起身,走到贺卓面前,弯腰将他扶起,看着儿子哭得通红的眼睛和苍白的小脸,语气是前所未有的缓和:“卓儿受委屈了。你的策论,写得很好,见解务实,朕心甚慰。日后若有疑问,可直接来问朕,不必理会闲言碎语。”


    这一刻,贺卓凭借精湛的演技和陈琰幕后铺垫的体弱形象,不仅成功洗刷了冤屈,更在皇帝心中种下了一颗怜惜与认可的种子,甚至无意间稍稍打压了风头正劲的四皇子。他靠在父皇的手臂上,抽噎着谢恩,目光却越过皇帝的肩头,与一直静立在一旁的陈琰,有一个极其短暂的交汇。


    那双还带着泪光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只有陈琰才能读懂的快意与狡黠。


    陈琰垂下眼睑,掩去眸中的笑意。宫中的风向,或许将从这一刻起,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四皇子贺瑾退回座位,面上依旧维持着得体的平静,但袖中的手,却微微握紧了。他意识到,这个一直被他忽略的,看似懦弱无能的大哥,似乎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