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章 下镇九渊

作者:陈小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余太傅在评卷时,亲自来了一趟,说:‘想瞧瞧今年可有材优干济之辈。’理由正当,我们便同意了。”其中一个回话。


    中年男人神色一变,似在骂人,正襟危坐后:“你们几个先下去忙事,先不必告报了。”


    “杜大人,属下告退。”


    杜徵乃礼部尚书,当年可是寒门出贵子的才子,而他的女儿,就是宫妃贵嫔杜氏,虽杜氏失盛心,但他凭着多年深耕与功绩,才圣上面前颇有脸面,借此机会,门下也聚集一批门客。


    年轻时,余太傅曾说他文章浅薄,不可追究深义,这事让俩人结下怨,后余太傅年事已高,杜徵取而代之,把亲信提拔到身边,换了拨水。


    现下留于此地的几人,乃心腹也,皆知杜徵的心思,为二皇子夺嫡,争得皇位。


    “来只是看看?我不太信此说辞,之前他拉拢虞谏议,摆明了态度,是想辅佐五皇子。”杜徵话锋一转,语气一改平常的平易近人,整个人的气场一下子转变。


    “皇上现今偏爱五皇子,余太傅定要对圣上献忠心的,倒不足挂齿。”较年轻的官员,抢先回话,以为能献策成功。


    年纪大些的人,心中则不屑一顾,等他被杜徵骂完后,开口道:“余太傅献圣心那叫理所当然,他那个年纪不就是为圣上乃至下一任做好准备,关键是如果有才干的人,去了五皇子那里,对我们可是不利。”


    “所以,那天可有异常?”杜徵忍着无语,再一次开口。


    “余太傅说今年又是些泛泛之辈,无可登大雅之堂的人,但其中有个叫苏乔的文章被夸赞一番,然后就走了,我偷偷跟着,就听说什么有晋文王的风采,不亏是其后人诸如此类的言语。”


    “哼,难为你了,居然等到现在才说,废物一个,如此重要的消息不早早禀明,待到何时?”杜徽被这人气的咳嗽,喝几口水才压下去,“行了,过了今天别在身边了,念你是我胞弟的表侄饶一次,先退下。”


    “那大人该怎么办,也怪微臣当时未贴身守着余太傅,错过这一消息。”另一个人赶紧请罪。


    “不必自责,是旁人无用,明扬,我一直在想,若这榜首清高与世无争,可先放一边,若跟余太傅该怎么办,现下有主意了。”


    两人相视一对,明扬毕竟是跟多年的人,即刻明白杜徵的想法,委婉说:“余太傅惜才,定会劝皇上别在意,当年高宗的所言的苏氏一族不得入殿前,苏乔定会投桃报李,那不如……”


    “不,早些年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天资聪颖,文采斐然,这个圣上不一定会在乎,我倒是想从另一个角度下手,彻底给余太傅立个威,让他还敢倚老卖老掺和政事。”


    只待第二日,皇上例行询问春闱进士科状况,杜徵一一对应,尤其多提苏乔两字。


    皇上不知为何,听这两字略不太对劲,似在纠结,杜徵觉得真是天助他也,未多想一步,赶紧把袖中的早准下的文章递于皇上。


    “陛下,此乃进士科榜首苏乔的文章,臣与余太傅皆过眼了,余太傅还一顿夸奖,说千古文章,难得一见。”杜徵说得很中肯,眼中不见他意,一派公事公办。


    皇上接过来,粗略一看,不知什么心情,来了句:“字写的不错,人似乎也是个标致的。”


    “是,臣打听了,长相上佳,只不过臣认为此乃次要,这人文章中似有不敬言论。”杜徵见皇上的表情有些奇怪,疑惑不解,硬把话题扯回来。


    君臣各怀鬼胎,苏乔的文章究竟何内容,在他们眼里根本不重要,窗外的石榴树发了新芽,一派生机盎然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与殿内沉重的氛围截然不同。


    “不敬?”皇上轻轻琢磨着两字,看文章又看杜徵,心下了然,最终缓缓开口:“好大的胆子!余太傅年纪真是大了,连这种人也敢举为榜首,念其确有才干,撤了榜首,直接到羊城县为官,永生不得入京。”


    杜徵一愣,他不知为何皇上处治奇怪,不应该直接夺进士身份,甚至是流放吗?怎么还能有官位。


    他偷偷抬头看一眼皇上,赶紧低下头,心想:皇上猜出来了他的心思?但正巧想处理了苏乔,自己给寻了个理由罢了。


    “臣接旨,即刻去办。”杜徵走在大道上,觉得还是不够,叫明扬去苏家细细查一番情况,只是下放,他绝不会允许再有类似的情况,所以余太傅必须被这事弄失势。


    “余太傅,您也老了,该退了,别回不了头。”杜徵喃喃细语道。


    杜徽让明扬亲自去颁旨,一并去探探虚实,可否从其它地方入手,用个不起眼落魄世家,换长久的威信,多么值得的卖买。


    能位及人臣者,从来不光是臣子谋于攻心,也伴随着帝王的不为人知私欲的推动。


    当旨意传到苏宅时,苏乔不可置信,不敬?真是犯了忌讳会留他为官,任何一个原因都无法解释当下的情况,哪怕拿苏氏拿不能入殿面圣,同是离谱至极,他究竟犯了什么错?


    苏乔心中无奈,面上恭顺接过旨意,“臣必当竭尽全力治理羊城,不负皇恩浩荡。”


    “苏乔小公子,圣意可不能随意湍测。”明扬别有深意说出,再装做无意扫了一多一圈宅子,居然劝了句:“小公子,再怎么说大小也是个官,只是不得归京而己,比一点盼头都没有强。”


    苏乔送明扬离开,站在门口待了许久,跳望着燕县公府,宅邸甲第星罗,彰显着家族的兴盛。


    这会儿他突然很想去求杨家,想豁出去一次,凭与杨宁筱的总角之交,去求他们帮自己一次,可终于他没有,只是呆呆盯着门前的青砖路。


    昨儿江幕还说,选个好日子择字,说进士科榜首,不必等最后的三省考核,先行加冠礼,好入仕为官,现下的情况,他不敢再让江幕为其操心,事态不是能掌控的了,还不如早早脱身。


    苏乔取了口气,回到院内不言语,苏然小心翼翼上前,想说点话,但不知如何只拉着他的手。


    “哼,才得意几天呀。”苏铭嚷嚷着,仿佛看不见苏乔眼中的狠意,“要说我侥幸考科举,就是老天爷保佑,还弄得那么高调非要高举,咱们苏家本就烂了,装什么自命不凡!”


    “阿兄。”苏乔一改常态,格外亲昵叫着苏铭,苏然瞪大眼睛,因为她感受到手被慢慢握紧。


    “叫我做甚,还是知道自己错了,想来巴结……”可没等他把话说完,苏乔松开阿妹的手,大步冲到苏铭面前,没有反应过来。


    苏乔拿起桌子上的茶壶,将茶水泼到苏铭身上,茶水虽已凉下,但羞侮意义可不少一分。


    “今日听好了,如果不是因为你,苏家会再沦为下流?落魄与下流天壤之别,如果你只是个草包,不在外臭名远扬,我会受此影响,每一步走的如此艰辛?即使在家里,一切好处都被你所霸占,有什么资格,在这说风凉话? ”苏乔脑海中不断闪现,在此刻爆发出来。


    苏铭把水一擦,毫不示弱站了起来,张牙舞爪要打苏乔,被苏然叫来的家丁拦住。


    “阿兄,先消消气,咱们一家人能有多大的仇?”苏然一急,喊了一声,在屋里陪□□的张氏,赶紧出来护着小姑娘。


    两人正剑拔努张,谁不肯先退一步,在此之际,家丁突然大喊:“不好了老爷晕倒了!”


    苏宁长年累月的咳疾,成了难以疗伤的肺痨,他以往不在乎,现下终为不治之症,大夫说精细养着吧,还能撑上半年多。


    苏乔本要三月后启程赴任,拖到了入秋时再出发,以孝治天下,他不得不留下。


    □□年纪小,苏然一个小娘子近不了身,苏乔又担下了所有,让张氏管好内宅,不用操心苏宁。


    至于苏铭,有人心疼他还来不及,怎能让受一丁点儿苦?


    天又热了起来,江幕娘子简氏递了信,说有孕在身,十分想念他,江幕不想错过,于是请求外调,皇上封他为并州刺史,算得上平级调动,不久动身回晋阳为官。


    走之前,把字给苏乔起了,叫子晏,取自:“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希望苏乔做人做事要深思熟虑,勿轻举妄动,宁静悠远不失为一种活法。


    苏乔明白江幕深意,他怕自己冲动,担心会再出意外,可眼下还能有何意外呢?


    放下书信,推开了窗户,夏日闷热难忍,庭院中间的梨树,今天并未开花发芽,想必是看不下去了吧。


    未入秋,苏宁便逝去了,离走之前还在劝苏乔,要尊敬兄长,事事不要抢风头。


    他先后照顾父母两人,阿娘心疼劝他,又嘱托阿爷,若到不得的地步,把爵位过继于苏乔。


    其实苏家早废了,只是阿爷不愿承认,不想说不仅苏家废了,自己又养大个废物,一个劲纵容苏铭罢了,苏乔跪在灵前,听苏铭大喊大叫的声音。


    觉得讽刺,想起阿爷过世的那晚,下了好多天的雨停了,天上星罗棋布,很美好的景象。


    他守在床边,听苏宁絮叨,忍不住插了句:“爵位真要如此吗?行为不端者,可禀告宗正司执行。”


    没有回答,苏乔以为会气哭,实则并没有,原来早习惯了,他继续打扇,直到最后一刻,苏铭也没有进来,偏心了二十年的儿子,结果草草。


    苏宁过世,按律应守孝居丧三年,苏乔曾想带人离开是非之地,如今家主易人,更是不可能的。


    丧仪堪堪过去半月,苏铭就闹出了事,在外面与人争斗杀了人,起初花了大价钱才压下去,不知怎闹到圣上前。


    兹事体大,圣上拿此事以敬效犹,夺了爵位,其三代内不得科举,即刻搬出东坊市。


    宣旨的人是虞知远,圣上亲眷,侧面印证了,此事的重要性,旨意念完的那一刻,苏乔再也忍不住,猛地吐出一口血来,晕了过去。


    事后,大夫说是心中有郁结,给生生气出来的心胃病,需要静养,苏乔满口应下,可仅几日后。


    苏乔想要静心,可心中惴惴不安,果然应照了,他不用外放了,因为进士科做废,不得入仕,为什么?


    一切都毁了,两条道路都被堵死,从始至终他苏乔要得不过是能入仕,像滁州公、晋文王父子般,赤手空拳为家族争光,甚至是更近一步,恢复苏氏荣光,静国公的爵位,可怎会如此。


    他跪在小祠堂里,许久许久,直到官府里的人来抄家,被“请”了出去,手里仅拿着晋文王的挂像,孤伶伶一人站在院中。


    1.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出自杜甫〔唐代〕《昔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下镇九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