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章 第 37 章

作者:月落书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三十七章春茶待故知夏渔嬉孩童


    苏清欢将亲手炒制的春茶小心收进紫砂茶罐时,院外忽然传来熟悉的马蹄声——不是江南常见的乌篷船摇橹声,而是京都官驿特有的快马踏在青石板上的“得得”声。春桃撩起门帘往外看,随即惊喜地回头喊道:“夫人!是京都来的人,好像是您娘家的表哥!”


    苏清欢手中的茶罐一顿,快步走到院门口,果然见一个身着藏青色官袍的男子正从马背上翻身下来,眉眼间带着几分她娘家兄长的轮廓。“表哥?你怎么来了?”她快步上前,眼中满是意外——自她嫁去京都,表哥沈文轩便一直在吏部任职,从未踏足江南。


    沈文轩笑着拱手,语气里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却难掩欣喜:“清欢,许久不见,你倒是越发清雅了。陛下派我来江南督查水利后续事宜,顺便给你和妹夫带些京都的物件,也来看看你在江南过得好不好。”


    说话间,萧彻从书房走出,见是沈文轩,连忙上前招呼:“表哥远道而来,快进院歇息。春桃,把客房收拾出来,再备些热茶点心。”


    众人走进暖阁,苏清欢想起刚收好的春茶,立刻取来紫砂茶具,从茶罐里捏出一撮茶叶——茶叶条索紧细,泛着墨绿的光泽,还带着淡淡的兰花香。“表哥,这是我前几日和邻里一起采的春茶,亲手炒的,您尝尝。”她一边说,一边用沸水冲泡,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茶汤很快变成清澈的浅黄绿色,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沈文轩端起茶盏,先闻了闻茶香,再小口啜饮,茶汤入喉,先是一丝清甜,随后回甘涌上舌尖,带着春日草木的清新。他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好茶!比京都茶馆里卖的雨前龙井还要醇厚,清欢,没想到你在江南不仅适应得好,还学会了采茶炒茶,真是难得。”


    “都是邻里教的,”苏清欢笑着说,“江南人淳朴热情,张婆婆手把手教我采芽、翻炒、揉捻,不然我哪能做出这么像样的茶。对了表哥,家里一切都好吗?爹娘身子还硬朗?”


    “都好都好,”沈文轩放下茶盏,语气轻松起来,“伯父伯母听说你在江南过得安稳,天天都念叨着放心。这次我来,伯母还特意让我给你带了些你爱吃的京糕和胭脂,说江南的胭脂虽好,却不如京都的合你肤质。”


    萧彻在一旁笑着补充:“清欢现在都不怎么用胭脂了,每日在院子里打理花草,跟着邻里学做点心,日子过得比在京都还自在。前几日我们去拜访水利工程的工匠,家家户户都念着她送的桂花蜜呢。”


    沈文轩听得连连点头,看着暖阁里挂着的江南刺绣、窗台上摆着的太湖石,还有苏清欢脸上真切的笑容,心中彻底放下心来:“看到你过得好,我也就放心了。以前总担心你嫁去侯府,又跟着妹夫来江南,会不习惯,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三人在暖阁里一边品茶,一边聊起京都的近况——陛下近来身体康健,朝堂局势安稳,苏家的生意也愈发红火,连小侄子都已经开始读书识字了。苏清欢听得认真,偶尔插几句话,眼中满是对家人的牵挂,也有对江南生活的满足。


    送走沈文轩后,江南的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太湖边的荷花亭亭玉立,岸边的柳树枝繁叶茂,成了孩子们避暑嬉戏的好去处。这日清晨,张婆婆牵着小石头,身后跟着七八个邻里的孩子,站在“清彻居”院门口,脸上满是期待:“萧大人,苏姑娘,今日天气好,咱们带孩子们去太湖边捕鱼吧?孩子们盼了好些天了!”


    苏清欢早就答应过孩子们,立刻笑着应允:“好啊!春桃,把之前准备的小渔网、竹篓和点心都带上,咱们去湖边好好玩一天。”


    萧彻也放下手中的公务,找出两把遮阳伞,又让人准备了一艘宽敞的乌篷船——他知道孩子们都想坐船,特意找渔民借了艘能容纳十几人的大船。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太湖边走去,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手里拿着小渔网,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谁能捕到最大的鱼。小石头跑在最前面,时不时回头喊:“苏姐姐,萧叔叔,你们快点!咱们去那个荷花多的地方,那里肯定有好多鱼!”


    到了湖边,萧彻先将乌篷船划到荷花丛旁,用绳子固定好。孩子们依次上船,苏清欢和张婆婆坐在船头,给孩子们分发小渔网和装鱼的小竹篓,萧彻则站在船尾,时不时帮孩子们调整渔网的角度。


    “小心点,渔网要慢慢放进水里,别惊动了鱼。”萧彻手把手地教一个年纪最小的孩子,“等看到鱼游过来,再快速把渔网提起来,动作要快,不然鱼就跑了。”


    孩子按照萧彻的指导,小心翼翼地将渔网放进水里。没过一会儿,就见一条银白色的小鱼游进了渔网,他立刻兴奋地大喊:“我看到鱼了!我看到鱼了!”说着,快速提起渔网,小鱼在网里蹦蹦跳跳,引得其他孩子纷纷围过来,眼睛里满是羡慕。


    苏清欢笑着递过小竹篓:“快把鱼放进竹篓里,小心别让它跳出去。”孩子连忙把鱼放进竹篓,小脸上满是自豪,又拿起渔网,兴致勃勃地继续捕鱼。


    小石头也不甘示弱,他跟着渔民学过撒网,此刻站在船头,学着大人的样子,将小渔网往水里一撒,渔网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在水面。等了一会儿,他猛地提起渔网,网里竟捕到了两条巴掌大的鲫鱼,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萧叔叔,苏姐姐,你们看!我捕到两条鱼!晚上可以煮鱼汤喝了!”


    张婆婆笑得合不拢嘴:“小石头真厉害,晚上奶奶就用你捕的鱼煮鱼汤,给大家都尝尝。”


    苏清欢坐在船头,看着孩子们欢乐的身影,听着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心中满是温暖。她转头看向萧彻,萧彻正好也在看她,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彼此的温柔——这样的日子,没有朝堂的纷争,没有公务的繁忙,只有爱人相伴,邻里相守,还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简单却无比幸福。


    临近中午,太阳渐渐升高,孩子们的小竹篓里都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鱼。萧彻将乌篷船划到岸边的树荫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苏清欢带来的点心和水果,孩子们兴奋地互相展示着自己捕到的鱼,讨论着晚上要怎么吃——有的说要烤着吃,有的说要煮鱼汤,还有的说要做鱼丸,热闹得像一场小小的盛会。


    午后,孩子们在树荫下玩起了捉迷藏,萧彻和苏清欢则坐在湖边的石头上,看着湖面的荷花和远处的山影。微风吹过,带着荷花的清香,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了一层碎金。


    “清欢,”萧彻握住苏清欢的手,语气温柔,“你看孩子们多开心,邻里们也相处得这么和睦,咱们在江南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苏清欢靠在萧彻肩头,轻声说:“是啊,以前总觉得京都繁华,可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锦衣玉食,不是高官厚禄,而是有爱人在身边,有邻里常相伴,有烟火气的日常,就像这太湖的水,平淡却绵长。”


    夕阳西下时,一行人满载而归。孩子们提着装满鱼的竹篓,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张婆婆和邻里们说说笑笑地跟在后面,萧彻和苏清欢并肩走在最后,手里提着孩子们落下的小渔网。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太湖的水面,岸边的柳树随风摇曳,蝉鸣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温馨的江南夏夜图。


    回到“清彻居”,张婆婆和邻里们忙着处理孩子们捕来的鱼,有的清洗,有的腌制,有的准备煮鱼汤。厨房里热闹非凡,鱼香混着葱姜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孩子们围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等着鱼汤出锅,小脸上满是期待。


    苏清欢和萧彻坐在院子里的桂树下,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听着孩子们的笑声和厨房里的动静,心中满是安宁。她知道,在这江南水乡,她和萧彻的故事,还会继续书写下去——有春茶的清香,有夏渔的欢乐,有邻里的温情,有爱人的陪伴,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会充满幸福与希望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