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章 第 32 章

作者:月落书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三十二章江南筑新居侯府添暖意


    江南水利工程竣工的捷报传入京都那日,侯府的庭院里正飘着桂花的甜香。苏清欢刚把萧彻从江南带回的丝绸裁成新样式,春桃就捧着一封烫金的书信跑进来,声音里裹着雀跃:“夫人!江南来的信,说是为侯爷和您准备的宅子已经布置妥当了,请您和侯爷择日过去住呢!”


    苏清欢放下手中的针线,指尖抚过丝绸上细腻的缠枝莲纹样——这是萧彻特意让人挑选的,说江南的水色配这样的花色最雅致。她展开书信,信上的字迹是江南总督府的幕僚所写,详细记着宅子的位置:在苏州城外的太湖边,临湖而建,院里种了两株百年的老桂树,屋后还有一方小菜园,正合她之前说的“种些花花草草”的心愿。


    “夫人,您看这宅子多好啊,临着太湖,夏天能看荷花,秋天能赏明月,比京城里热闹的地方清静多了。”春桃凑过来,指着信上“太湖泛舟”的描述,眼睛亮晶晶的,“听说江南的菱角又大又甜,到时候奴婢陪您去湖边采菱角好不好?”


    苏清欢被她逗笑,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呀,就想着吃。不过说起采菱角,倒让我想起之前读的诗,‘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可见采菱也不是轻松的事,咱们到时候看看就好,可别真去添麻烦。”


    正说着,院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萧彻一身常服,手里提着个食盒,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眼神却亮得很:“清欢,猜猜我给你带了什么?”他快步走到石桌旁,打开食盒,里面是两碟精致的点心——一碟桂花糕,糕体雪白,缀着细碎的桂花;另一碟是豆沙糕,透着淡淡的荷叶香。“这是京西‘福瑞斋’刚出炉的,掌柜的说用的是今年新采的桂花,你尝尝。”


    苏清欢拿起一块桂花糕,入口即化,甜而不腻,桂花的香气在舌尖散开。她递了一块给萧彻:“你也吃,刚从宫里回来?看你这样子,定是又被陛下留着议事了。”


    萧彻咬了一口豆沙糕,点头道:“陛下今日召集群臣,说起江南水利工程的成效,还特意提到你提议的‘乡绅共治’之法,说此法既省了朝廷的力,又让百姓得了实惠,要把这法子推广到其他州府去。”他握住苏清欢的手,指尖带着一丝凉意,“清欢,这次能顺利完成水利工程,你功不可没。等过几日,咱们就动身去江南,看看咱们的新房子。”


    苏清欢心中一暖,反握住他的手:“好,不过动身之前,得把府里的事安排妥当。还有,你这段时间往返京江两地,身子都瘦了,得好好养几日,可不能带着疲惫赶路。”


    接下来的几日,侯府上下都忙着准备南下的行装。苏清欢亲自清点行李,把萧彻常穿的几件官服、自己的绣品,还有春桃念叨了许久的采菱工具都一一打包。管家则忙着联系沿途的驿站,安排车马,确保一路顺畅。


    出发那日,天刚蒙蒙亮,侯府的马车就驶离了京都。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轱辘轱辘”的声响,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京都的朱墙黛瓦,变成了郊外的田野阡陌。苏清欢靠在萧彻肩头,看着窗外掠过的金黄稻田,耳边是风吹过稻穗的“沙沙”声,心中满是安宁。


    萧彻握着她的手,低声讲着江南的趣事:“我上次在太湖边,看到渔民们驾着小船捕鱼,渔网撒下去,一会儿就网起好多银闪闪的鱼。还有苏州城里的评弹,唱腔软糯,虽然听不懂唱的是什么,却觉得格外好听。等咱们到了,我带你去听评弹,吃松鼠鳜鱼,那鱼做得外酥里嫩,酸甜可口,你肯定喜欢。”


    苏清欢笑着点头,想象着江南的模样——青石板路,乌篷船,烟雨朦胧的小巷,还有萧彻说的软糯评弹和酸甜鳜鱼,心中愈发期待。


    历经五日的行程,马车终于抵达苏州城外的太湖边。远远望去,一座白墙黛瓦的宅子临湖而建,院门口挂着两盏红灯笼,门楣上题着“清彻居”三个字,是萧彻亲笔所写。走进院子,两株老桂树正开得繁盛,金黄的桂花落了一地,踩上去软软的,香气扑鼻。屋后的小菜园里,种着青菜、萝卜,还有几株辣椒,绿油油的一片,透着生机。


    “怎么样,还喜欢吗?”萧彻牵着苏清欢的手,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我让人把书房布置在临湖的那间屋子,你看书累了,抬头就能看到太湖的景色。厨房旁边还有个小暖阁,冬天可以在里面煮茶烤火,咱们再养一只猫,冬天抱着猫烤火,多舒服。”


    苏清欢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眶微微发热。她知道,萧彻把她之前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在了心里——临湖的书房,冬日的暖阁,还有那只未养的猫,都是她曾经随口提起的心愿。“喜欢,太喜欢了。”她转过身,抱住萧彻的腰,把脸埋在他的怀里,“萧彻,谢谢你。”


    萧彻轻轻拍着她的背,声音温柔:“傻瓜,谢我做什么?你喜欢就好。”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欢和萧彻渐渐适应了江南的生活。每日清晨,萧彻会陪着苏清欢在湖边散步,看朝阳从湖面升起,把湖水染成金色;上午,苏清欢在书房看书、绣活,萧彻则处理一些江南的公务,偶尔抬头,就能看到窗外的太湖波光粼粼;午后,两人会在院子里的桂树下喝茶,吃着江南的点心,听着远处传来的评弹声;傍晚,他们会驾着小船,在太湖上泛舟,采几朵荷花,看夕阳西下。


    春桃也忙得不亦乐乎,每天跟着府里的老仆去集市上买新鲜的蔬菜、水果,回来后就缠着苏清欢教她做江南的点心。她学会的第一样点心是桂花糕,虽然做得不如京城里的精致,却也香甜可口,萧彻和苏清欢都吃得很开心。


    这日,苏清欢正在小菜园里摘青菜,忽然听到院门口传来敲门声。春桃跑去开门,回来时身后跟着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妇人,手里提着一篮新鲜的菱角。“夫人,这位是隔壁的张婆婆,她说这菱角是刚从湖里采的,给咱们送来尝尝鲜。”


    张婆婆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把菱角递给苏清欢:“姑娘,俺家就在湖边住,听说新搬来的是为咱们江南修水利的萧大人,俺也没啥好东西,这菱角刚采的,嫩得很,你们尝尝。”


    苏清欢接过菱角,菱角外壳翠绿,还带着湖水的湿气。她连忙道谢,让春桃去厨房拿了两包点心递给张婆婆:“婆婆,谢谢您的菱角,这是我们从京都带来的点心,您拿回去给孩子们尝尝。”


    张婆婆推辞不过,接过点心,笑着说:“姑娘真是好心人,萧大人也是大好人,自从修好了水利,俺们湖里的鱼多了,庄稼也长得好,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好多了。以后你们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俺说。”


    送走张婆婆,苏清欢看着篮子里的菱角,心中暖暖的。她知道,萧彻的努力没有白费,江南的百姓都记着他的好。而她能做的,就是陪着萧彻,在这江南水乡,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


    傍晚,萧彻回来时,苏清欢正在厨房煮菱角。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菱角的清香弥漫在厨房里。萧彻走进厨房,从身后抱住苏清欢,下巴抵在她的发顶:“清欢,在煮什么呢?这么香。”


    “张婆婆送的菱角,我煮了些,你尝尝熟了没有。”苏清欢拿起一个煮好的菱角,剥去外壳,露出雪白的菱肉,递到萧彻嘴边。


    萧彻咬了一口,菱肉清甜软糯,带着湖水的清香。他点了点头:“好吃,比京城里买的好吃多了。清欢,咱们以后就在这里长住好不好?京都的公务,我可以通过书信处理,偶尔回去一趟就行。”


    苏清欢笑着点头,靠在他的怀里,看着锅里翻滚的菱角,听着窗外的虫鸣和湖水声,心中满是幸福。她知道,不管是在京都的侯府,还是在江南的“清彻居”,只要能和萧彻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夜色渐深,太湖上泛起淡淡的雾气,“清彻居”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的桂树上,温暖而宁静。侯府的故事,在江南的水乡里,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没有朝堂的纷争,没有战事的紧张,只有夫妻二人的相濡以沫,和邻里间的温暖情谊,如同太湖的水,温柔而绵长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