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5章:捷报频传待君归

作者:西西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萧辞出征后的日子,京城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每一天都过得飞快而充实。


    书锦艺彻底展现了她惊人的另一面。


    白日里,她不再是那个安坐于王府后宅的王妃,而是摄政王府议事堂内说一不二的决策者。萧辞临行前,将王府的议事权和部分政务的决断权,以手令的形式,清清楚楚地交到了她的手上。这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随着书锦艺用雷霆手段处置了户部拖延军需的主事后,所有的质疑和观望,都化作了敬畏和顺从。


    她将仁心堂的商业网络与朝廷的政令结合,形成了一套高效得惊人的后勤体系。粮食、棉衣、药材,这些关乎前线十万将士身家性命的物资,在她手中,被调度得井井有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源源不断地送往北境。


    那些留守京城的老臣们,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心悦诚服,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发现,这位王妃娘娘,不仅懂医术,懂商贾之道,更懂人心,懂权谋。她恩威并施,既有菩萨心肠,更有雷霆手段。与她议事,你休想用那些官场上的陈词滥调来糊弄她,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并且给出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


    “娘娘,这是川蜀攀城那边传回来的第一份回执。”议事堂内,仁心堂负责西南商路的管事周七,风尘仆仆地将一支细细的竹管,双手奉上。


    书锦艺展开里面的纸卷,脸上露出了多日来的第一丝笑意。


    “成了。”她将纸卷递给身旁的父亲书振,“唐家,答应了。”


    书振接过一看,也是精神一振。信上说,攀城唐家家主感念故人恩情,又见王妃娘娘诚意十足,愿意将名下铁矿石产量的三成,以“药材”的名义,卖给仁心堂的商队。


    “太好了!”何御史在一旁激动地说道,“有了这批精铁,我们后续的兵器供应,就再无后顾之忧了!”


    “唐家虽然答应了,但川蜀路远,路途艰险,运输仍是最大的难题。”书锦艺的目光,重新落回舆图之上,冷静地分析道,“我已让周七他们,在沿途各州府,以开设仁心堂分号为名,设立了十三个补给站。每到一处,便更换人手和马匹,人歇马不歇,日夜兼程。如此一来,可将原本两个月的路程,缩短至一个月。”


    在场的几位大臣听得暗暗咋舌。这种将商业驿站网络用于军事运输的法子,他们简直闻所未闻。这位王妃娘娘的脑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他们不知道的奇思妙想?


    解决了后方最大的难题,书锦艺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夜里,她回到寝殿,屏退了所有人。白日里那个杀伐果断的摄政王妃,在独处时,才会显露出一丝属于小女儿的疲惫和思念。


    她走到书案前,那里摆着一叠厚厚的信纸。都是萧辞从前线寄回来的。


    他的信,总是很短。开头永远是“锦艺亲启”,结尾永远是“盼安”。中间的内容,大多是通报战况,分析军情,偶尔,会在末尾,加上一句“北境风寒,照顾好自己”,或是“勿念”。


    可就是这寥寥数语,却成了她在这段艰难时光里,最大的慰藉。她能从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中,感受到他的平安,他的决心。


    她铺开一张新的信纸,提起笔,开始写回信。


    她没有提后方的任何困难,没有说自己处置了多少贪官污吏,也没有说自己为了筹集军需熬了多少个通宵。


    她只写:“夫君亲启:见信如晤。京中一切安好,父亲身体康健,时常去仁心堂总号坐镇,许多百姓都慕名而来,说兵部尚书开的方子,就是比别的大夫灵验。新开的五所义学,已于上月落成,琅琅书声,遍及城郊,小皇帝还亲自为每所义学都题了名,很是高兴。你让我研制的,能抵御北境风寒的药酒,我已经配好,随第一批棉衣送去,你记得每日饮上一小杯,切莫贪多。园中的腊梅开了,我摘了最好的一枝,压在信中,不知你收到时,是否还能闻到一丝香气。勿念,盼归。妻,锦艺。”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枝腊梅,夹入信中,仿佛这样,就能将京城的这一缕暖香,送到千里之外,那个冰冷的战场。


    时间,就在这一封封的往来信件中,悄然流逝。


    冬去春来。


    北境的战事,也终于迎来了转机。


    萧辞亲率大军,在古北口外,与北狄主力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战。他身先士卒,如一尊杀神,亲手斩杀了北狄的先锋大将,极大地震慑了敌军的士气。


    与此同时,他派出的奇兵,在玄鸟的带领下,成功地绕到了敌军后方,烧毁了他们囤积的,由太子余孽提供的所有粮草和攻城器械。


    后路被断,主将被杀,北狄大军瞬间溃不成军。


    萧辞趁势追击,一路将北狄残部,赶回了漠北草原深处,并且,一举收复了被北狄盘踞多年的三座边境城池。


    大获全胜!


    当这封盖着兵马大元帅印信的捷报,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城时,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欢庆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摄政王府。


    书锦艺接到捷报的那一刻,一直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松懈了下来。她拿着那封捷报,一个人在书房里,静静地坐了许久。


    眼泪,无声地,滑落下来。


    不是悲伤,是喜悦,是骄傲,是那颗悬了几个月的心,终于落回了实处的,安稳。


    “主子!”碧螺红着眼睛,冲了进来,“王爷……王爷打赢了!他要回来了!”


    “嗯,我知道。”书锦艺擦干眼泪,站起身,脸上,重新绽放出明媚而动人的笑容。


    “备车,”她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声音里,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雀跃和期盼。


    “去城楼。”


    她要去接她的英雄。


    她要去那个,几个月前,她目送他离开的地方,亲眼,看着他回来。


    又过了五日,大军回朝的消息,终于确切地传来。


    斥候来报,萧辞率领的凯旋之师,已至京郊十里亭,明日一早,便可抵达京城。


    整个京城,都为之疯狂。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道两旁,更是被闻讯而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都在等着,亲眼看一看,这位力挽狂澜,保家卫国的战神王爷的风采。


    书锦艺一夜未眠。


    第二日,天还未亮,她便起了身。


    她没有穿那身繁复的王妃正装,而是选了一件,萧辞最喜欢的,湖蓝色的长裙。外面,只罩了一件素雅的白色斗篷。


    她要让他,第一眼看到的,不是那个威严的摄政王妃,而是他的妻子,书锦艺。


    “主子,您真的,要亲自去城楼上等吗?”碧螺有些担心,“外面风大,您的身子……”


    “无妨。”书锦艺摇了摇头。


    这点风,算得了什么。他能在北境的冰天雪地里,为她浴血奋战。她就能在这京城的城楼上,为他,等上一日。


    她登上德胜门的城楼,凭栏而立,望向那条,通往北方的,长长的官道。


    她的心,跳得很快。


    既有近乡情怯般的紧张,更有即将与爱人重逢的,无尽的喜悦。


    她不知道等了多久。


    当太阳,升到最高处时,官道的尽头,终于,出现了一面迎风招展的,玄色大旗。


    来了!


    他回来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