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7章:民心所向

作者:西西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七日后,南方,云州。


    连日的暴雨终于停歇,但洪水并未退去,整个云州城外一片汪洋。无数流离失所的灾民拖家带口,聚集在城外地势较高的一片坡地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难民营。


    空气中弥漫着绝望和死寂,偶尔有孩子的哭声响起,也很快被大人的呵斥压下。人们已经饿了太久,连哭喊的力气都没有了。


    “朝廷的粮食到底什么时候才到啊?”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喃喃自语,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通往北方的官道。


    “别等了,听说运粮的官船在潭州被堵住了,过不来!”旁边一个消息灵通些的人叹了口气,“那些当官的,哪里管我们的死活!”


    “那我们怎么办?就这么活活饿死吗?”


    一时间,悲观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开来。就在这时,有人指着远处的江面,发出一声惊呼。


    “看!那是什么?好多船!”


    众人纷纷望去,只见清江下游的水面上,赫然出现了一支由十几条快船组成的船队。那些船吃水很深,正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岸边驶来。船头上,一面杏黄色的旗帜迎风招展,上面绣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仁心堂。


    “是仁心堂!京城那个最大的药铺!”有人认出了旗号。


    “药铺的船来做什么?给我们送药吗?我们现在要的是吃的!”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船队稳稳地靠了岸。船上跳下来一个个身穿短打劲装的汉子,他们动作麻利,训练有素,迅速在岸边清出了一片空地。紧接着,一袋袋沉甸甸的麻袋被从船舱里搬了出来,堆成了一座小山。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走到人群前,朗声喊道:“各位乡亲父老!我们是京城仁心堂的商队!奉我们东家书夫人的命令,特地运来一批粮食,救济大家!从现在起,仁心堂在这里开设粥棚,保证让每一个人都喝上热粥!”


    人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书夫人?是哪位活菩萨啊!”


    “管他哪位,快去排队!”


    灾民们蜂拥而上,但仁心堂的护卫们早已用绳索拉起了隔离带,并且高声喊道:“大家不要挤!排好队,老人孩子先来!人人有份,管够!”


    在护卫们的有效组织下,混乱的人群很快排成了几条长龙。一口口大锅被架起,雪白的米粒被倒进翻滚的开水里,不一会儿,浓郁的米香味便飘散开来。


    除了粮食,船上还运来了大量的简易药材,特别是防治腹泻和瘟疫的草药。几名随船的大夫在另一边搭起了义诊台,免费为生病的灾民看病发药,有效地控制住了难民营里已经初现端倪的疫情。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激动得老泪纵横。她对着仁心堂旗帜的方向,颤颤巍巍地跪了下去。


    “谢谢活菩萨……谢谢书夫人……”


    一个跪下,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很快,黑压压的人群跪倒了一大片。他们或许不知道书夫人是谁,但他们知道,是这个名字,在他们最绝望的时候,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仁心堂的管事看着这一幕,眼眶也有些湿润。他想起临行前主子的交代:“记住,我们是去救人,不是去施舍。要让每一个灾民,都感受到尊重。”


    他挺直了腰板,对着众人高声道:“大家快起来!我们东家说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家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重建家园!”


    ……


    十日后,京城。


    一间临街的茶楼里,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着前朝的段子,茶客们却大多心不在焉,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


    “听说了吗?南方的水患,有救了!”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神秘兮兮地说道。


    “早就听说了!不是说朝廷的赈灾粮被堵在半路了吗?怎么又有救了?”旁边的人好奇地问。


    “嘿,你这消息就不灵通了!”那商人得意地一扬眉,“朝廷的粮是指望不上了,是摄政王妃,哦不,现在该叫书夫人了,人家自掏腰包,用自己商队的船,从水路绕过去,把粮食和药材都送到了!”


    “真的假的?就凭她一个女人家?”有人表示怀疑。


    “这还有假?我表弟的邻居的二舅就是在南方做生意的,亲眼所见!人家仁心堂的粥棚,在云州城外摆了三天三夜,救活了不知道多少人!现在南方的灾民,不念叨皇恩浩荡,天天念叨摄政王和书夫人的好呢!”


    这番话一出,整个茶楼都炸开了锅。


    “我就说嘛!摄政王殿下是先帝的亲弟弟,怎么会不管百姓死活!原来是被下面的人蒙蔽了!”


    “可不是嘛!户部那帮老家伙,天天在朝堂上哭穷,结果呢?还得靠人家书夫人一个商贾出手!”


    “要我说,这书夫人才是真正的女中豪杰!以前是国公府的世子妃,多憋屈啊!现在好了,跟了摄政王,又能做善事,又能赚钱,这日子过得,比当皇后还舒坦!”


    “嘘!你小声点!这话可不能乱说!”


    议论声中,夹杂着对萧辞和书锦艺的赞美,以及对户部、对旧臣派系的鄙夷和嘲讽。民心向背,在这一碗碗热粥,一句句流言中,悄然发生了逆转。


    二楼的雅间里,孟思成脸色铁青地听着楼下的议论,手中的茶杯被他捏得咯吱作响。


    他对面,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是当朝太傅。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孟思成气得浑身发抖,“萧辞!书锦艺!他们……他们竟然用这种方法收买人心!”


    他派去的人传回消息,说潭州那边一切顺利,把官方的运粮队耍得团团转。他本以为胜券在握,只等南方民怨沸腾的消息传来,就可以在朝堂上向萧辞发难。


    谁能想到,书锦艺竟然釜底抽薪,用自己的商队完成了朝廷都办不到的事!


    “收买人心?”太傅慢悠悠地吹了吹茶沫,冷笑一声,“思成啊,你还是太年轻了。这不是收买,这是阳谋。他们把粮食实实在在地送到了灾民手里,救了人家的命,这就是天大的功劳。我们就算说破了天,说他们是沽名钓誉,百姓会信吗?”


    “那……那我们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名利双收?”孟思成不甘心地说。


    “当然不。”太傅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他们以为这样就赢了吗?太天真了。赈灾,可不仅仅是送粮食那么简单。灾后的重建,安抚,防疫……哪一样不需要大笔的银钱?书锦艺能掏空自己的嫁妆送一次粮,她还能送第二次,第三次吗?”


    他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我的人已经查清楚了,书锦艺这次动用的,是她名下所有产业的流动资金。哼,一个女人,眼皮子就是浅。她以为这是做善事,实际上,这是在动摇她自己的根基。”


    “太傅的意思是?”


    “等。”太傅靠回椅背上,老神在在地说,“等她没钱了,等灾区再次出现问题,到时候,我们再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她和萧辞的头上。就说他们好大喜功,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把赈灾搞成了一场闹剧!到那时,民怨会比现在更盛百倍!”


    孟思成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没错,姜还是老的辣。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得失,太傅却已经看到了更长远的地方。


    “太傅高见!”孟思成心悦诚服地拱了拱手。


    “不过……”太傅话锋一转,“在此之前,我们也不能闲着。萧辞借着赈灾,把手伸到了南方,我们得给他找点别的事做,让他分分心。”


    他缓缓说道:“北境那边,谢家那小子,最近可有什么消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