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5章 一派胡言

作者:西西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摄政王府的书房,烛火通明。


    萧辞取代了皇帝的位置,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紫檀木书案后。


    他面前的奏折堆积如山,全是关于南方水患的。


    “户部说国库空虚,拨不出赈灾的银两。”


    “工部说河堤年久失修,非一日之功。”


    “吏部说灾区官员已经尽力,不宜苛责。”


    一名内侍低头汇报着今日朝堂上的议论,每个字都透着推诿与敷衍。


    萧辞没有翻看那些奏折,他只是静静听着。


    “让他们继续说。”他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书房的温度都降了下去。“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找出多少个理由。”


    内侍不敢再言语。


    这时,门外传来通报。


    “王爷,书姑娘到了。”


    “让她进来。”


    书锦艺走入书房,她穿着一身素雅的青色衣裙,脸上未施粉黛。她先是行了一礼,随后便将一份自己整理的卷宗放在了书案上。


    “这是我根据过往几年南方水患的记录,以及此次灾情传来的讯息,做的初步应对方案。”


    萧辞拿起卷宗,一页一页看得仔细。


    书房里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许久,他才放下卷宗。


    “开皇商的粮仓,用军中的渠道运粮,由我王府的亲卫直接发放。”他看着她,说出自己的决定。


    书锦艺的身体站得笔直。


    “王爷,此举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


    “那又如何?”萧辞反问。“让他们看着灾民饿死,就是保全了他们的利益?”


    “臣女不是这个意思。”书锦艺解释道,“只是,朝中必然会有巨大的阻力。户部尚书是太傅的门生,兵部几位大人,也都是旧臣。”


    “我知道。”萧辞站起身,走到她面前,“所以,这件事,需要你去做。”


    书锦艺抬起头。


    “我?”


    “明日早朝,你来提出这个方案。”萧辞的决定不容更改,“你是谢渊的儿媳,是国公府的前世子妃,你的身份,足够让那些人闭嘴。”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


    “至少,能让他们在明面上不敢反驳。”


    书锦艺沉默了。


    她清楚,这是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她将成为所有旧臣攻击的靶子。


    “我需要调阅户部和兵部近三年的所有卷宗,特别是关于粮储和军备运输的。”她没有拒绝,而是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可以。”萧辞答应得很快,“今晚,所有东西都会送到你的宅邸。”


    他看着她,忽然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谢清珵,有给你来信吗?”


    书锦艺的动作停滞了一下。


    “没有。”


    “北境苦寒,他一个京城长大的世家公子,未必受得了。”


    “这是他的路。”书锦艺的回答很平静,“与我无关。”


    萧辞不再说话,转身回到了书案后。


    “去吧,明日早朝,不要迟到。”


    书锦艺行礼告退,转身离开了书房。


    当晚,数辆马车停在了她的宅邸门前,一箱箱封存完好的卷宗被搬了进去,堆满了整个书房。


    她一夜未眠。


    第二日,太和殿。


    文武百官列队整齐,气氛却格外压抑。摄政王萧辞坐在御座之侧,神情莫测。


    关于南方水患的议题再次被提起,官员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


    “依老臣看,还是应当先安抚地方,再徐图良策……”户部尚书张大人慢悠悠地开口。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声音打断了。


    “等张大人徐图良策,南方的灾民恐怕只剩下白骨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女子从殿外缓缓走入。


    是书锦艺。


    她今日换上了一身深色官服,那是先帝曾特许给有功绩的诰命夫人的服饰。此刻穿在她的身上,竟也合衬。


    “你是什么人?竟敢擅闯太和殿!”一名御史立刻站出来呵斥。


    “奉摄政王之命,前来商议赈灾事宜。”书锦艺不卑不亢,手中还捧着一叠文书。


    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向了御座旁的萧辞。


    萧辞没有表情。


    “让她说。”


    得到了许可,书锦艺走到了大殿中央。


    “诸位大人都说国库空虚,拿不出钱粮。我这里有一份户部的账目。”她举起手中的文书,“去年秋,朝廷为贺太后寿辰,仅采办寿礼一项,就花费白银三十万两。前年,为修缮皇家别院,动用库银五十万两。这些钱,难道不是钱吗?”


    户部尚书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一派胡言!皇家开销,岂能与赈灾混为一谈!”


    “为何不能?”书锦艺反问,“灾民也是陛下的子民。子民受难,君父岂能安享?”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国家大事!”另一名老臣也站了出来。


    “我确实不懂。”书锦艺坦然承认,“我只懂算术。我还算了一笔账,如果立刻开皇商粮仓,征用漕运官船,十日之内,第一批粮食就能抵达灾区。如果等各位大人商议出一个结果,再层层下发,没有两个月,粮食到不了灾民手里。”


    她的话,让整个大殿陷入了寂静。


    她的方案,简单,直接,却也粗暴。


    这完全是把刀架在了户部和漕运衙门的脖子上。


    “荒唐!”户部尚书气得发抖,“皇商乃是皇家私产,岂能擅动?军用漕运,关乎国之命脉,岂能为一个灾情所用?”


    “那么,就请张大人拿出一个更好的办法。”书锦艺看着他,“一个能在十日内,将粮食送到灾民手里的办法。”


    张尚书被噎得说不出话。


    “你……”


    “够了。”


    御座旁的萧辞终于开口。


    他站起身,一步步走下台阶。


    他走到书锦艺身边,拿过她手中的文书。


    “就按她说的办。”


    他的决定,不带任何商量的余地。


    “王爷,三思啊!”


    “王爷,此举不合祖制!”


    下面跪倒一片。


    萧辞的视线扫过每一个人。


    “谁反对,就由谁去赈灾。十日内粮食不到,提头来见。”


    大殿内,再无一丝声息。


    退朝后,书锦艺被萧辞单独留了下来。


    他们走在宫中的长廊上,身后跟着几名内侍,都远远地坠着。


    “你今天做得很好。”萧辞先开了口。


    “是王爷给了我机会。”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萧辞停下脚步,转向她,“不过,你今日得罪了所有人。”


    “我不在乎。”书锦艺的回答没有犹豫。


    “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萧辞说,“明面上不敢,暗地里,他们会想尽办法,让你的赈灾方案失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萧辞看着她,片刻之后,才继续往前走。


    “赈灾之事,我已派了我的亲信,暗中护送。但是地方上的官员,盘根错节,才是最大的麻烦。”


    “王爷是想让我去?”书锦艺问。


    “不。”萧辞否定了,“你去了,目标太大。我会派人去,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人。”


    两人一路无话,走到了宫门口。


    摄政王府的马车已经等在那里。


    “上车吧,我送你回去。”萧辞说。


    书锦艺没有推辞。


    马车里,空间很宽敞。萧辞靠在软垫上,闭着眼睛,似乎有些疲惫。


    “王爷的寒毒,又发作了?”书锦艺问。


    萧辞没有睁开眼睛,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书锦艺从随身的香囊里,取出一枚小小的蜡丸,递了过去。


    “这是家祖留下的方子,配的药丸,可以暂缓寒毒。”


    萧辞睁开眼,接过那枚蜡丸,没有立刻服下,只是放在手中把玩。


    “你祖父的医书,我都看过了。这个方子,里面没有。”


    “这是家父后来根据祖父的手札,改良过的。”书锦-艺解释道,“家父被贬之前,一直在研究这个。”


    提到父亲,她的情绪有了一丝波动。


    萧辞将那枚药丸放入口中,咽了下去。


    一股暖流,似乎从腹中升起,驱散了部分寒意。


    “你父亲的案子,我已经让大理寺重查了。”萧辞开口,“但是,卷宗遗失了很多,当年的证人,也死的死,走的走。”


    “我明白。”书锦艺的声音很轻,“我不急。”


    “当年上奏弹劾你父亲的,是孟玉的父亲,前任御史大夫。”萧辞又说。


    书锦艺的身体僵硬了。


    孟玉,那个曾经和谢清珵走得很近的女子。


    “孟家,如今是太傅一众最得力的臂助。”萧辞看着她,“扳倒他们,就是扳倒太傅的根基。”


    马车停在了书锦艺的宅邸门前。


    “赈灾是第一步。”萧辞说,“让百姓看到,谁才是真正为他们做事的人。民心,比朝堂上的那些争论,重要得多。”


    书锦艺下了马车,对着车内的萧辞行了一礼。


    “多谢王爷。”


    她转身,正要进门,萧辞的声音又从身后传来。


    “书锦艺。”


    她回过头。


    “待你父亲昭雪那日,”萧辞看着她,“我会亲自为你父亲在朝堂上正名。”


    书锦艺没有说话,只是再次深深一拜,然后走进了宅邸的大门。


    夜深了,她坐在灯下,看着南方灾区的地图。


    上面用朱笔圈出了几个地方,那是灾情最严重,也是地方官员势力最顽固的州县。


    门被轻轻敲响。


    一名身着黑衣的男子走了进来,单膝跪地。


    “主子。”


    这是萧辞派来的人。


    “王爷有何吩咐?”


    “王爷让属下转告主子,孟家派人去了南方。”


    书锦艺的手指在地图上停住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