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帝元年的秋季,在大西王朝上下一致的忙碌中悄然流逝。
金风送爽,带来的不仅是宜人的天气,更是漫山遍野沉甸甸的收获与充盈府库的实实在在的喜悦。
这一日,紫光阁内举行了一场小范围的朝会,气氛比往日轻松许多。
户部尚书张启元手持一份厚厚的奏报,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声音都透着一股扬眉吐气的畅快:“陛下!托陛下洪福,今年推行新式农具、精选良种,又兼风调雨顺,我大西各地,秋粮大熟!”
张启元一边汇报,一边跟各位同僚炫耀着什么似的:“各州府仓禀实,新纳之炎国故地,亦因陛下仁政,免赋一年,民得休养,垦荒踊跃,来年收成可期!初步核算,今岁粮秣总收,较去岁增三成有余!”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兴奋:“尤为可喜者,乃是西瓜及各色新引种之瓜果!沙溪、且末等地所产之西瓜,甘甜多汁,不仅行销国内,更经由商队远贩周边诸国,乃至通过离国商路,换回了大量急需的铁器、布匹、药材!”
“仅此一项,所获厚利,便填补了今岁农具革新、抚恤新民之大半开销!如今民间尝到甜头,纷纷请求扩大明岁瓜果种植,热情极高啊!”
如此种种,让本就不怎么严肃的小范围的朝会,更是激动非常,听到张启元的奏报,农寺少卿周勤凑过去细细观看着张启元的奏报,这些数据其实他已经熟记于心,但是再一次听到,恨不得把奏报揉进肚子里,大西的农业终于强大起来了啊。
工部尚书赵衡也笑着补充道:“陛下,新式农具打造不及,各地铁匠铺甚至一具难求!百姓们是真真切切看到了实惠,种田能致富,绝非空谈!”
琳帝林琳坐于御案之后,听着汇报,唇角微扬,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她接过奏报,细细翻阅着上面的数字,轻声道:“好。农为国本,民富则国强。张爱卿,后续粮储、调配需得跟上,绝不可出现谷贱伤农或青黄不接之况。”
“臣遵旨!必妥善安排!”张启元躬身领命。
兵部尚书李韬随后出列,禀奏道:“陛下,秋收后,新兵征募亦极为顺利。百姓感念陛下恩德,加之厚饷抚恤,青壮踊跃参军。加之整编吸纳部分炎国降卒,我军兵力已充实至……陛下,我军总兵力已超四十万,且粮饷充足,军心稳固。”
这个数字让在座几位重臣都微微动容。一年前,大西还只是一个偏居一隅、兵力不超过十万的小国。如今,吞并炎国,消化其部分力量后,已然跃升为一方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
林琳点了点头,并未显得过于激动,只是冷静地问道:“操练不可松懈,尤其新整编之军,需尽快磨合,形成战力。水师操练如何?”
李韬回道:“依陛下旨意,水师将士轮番登船操演,虽时日尚短,已渐熟稔。海州船厂新舰下水后,亦可即刻编入序列。”
“甚好。”林琳颔首,目光转向陈远,“陈爱卿,新纳疆土治理如何?民心可稳?”
参谋主官陈远上前一步,神色沉稳:“回陛下,依陛下‘甄别留用,安抚为主’之策,炎国故地各级官吏,去芜存菁,已初步理顺。政令畅通,匪患渐息。百姓得享免赋之利,又见商贸繁荣,生活渐安,抗拒之心已大为缓和。尤其今岁秋收丰稔,更添安定之气。”
“嗯。”林琳沉吟片刻,道:“寒冬将至,传令各地,尤其新附之民,需做好防寒赈济准备。若有冻馁,唯地方官是问。”
“臣遵旨!”
朝会散去后,林琳独自留在阁中,凭窗远眺。西都的秋日天空湛蓝高远,远处可见农人满载而归的炊烟袅袅,城内市集喧嚣繁华。一种蓬勃的生机在整个王朝的土地上涌动。
她回想起年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疆域过两百万公顷,仓廪实,兵力足,民心渐附,不由得心生感慨。这一切,虽有系统助力,但更多是步步为营、苦心经营的结果。
“葡萄美酒夜光杯……”她轻声吟诵,脑海中浮现出另一幅图景。
西域的葡萄,若能大规模引种酿造,其价值绝不逊于西瓜。
那琥珀色的琼浆,或许将来能成为敲开大陆南部那些更繁华、更精明的国度大门的另一块金砖。
“炎国同样的当,那些老狐狸自然不会上第二次。”她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但‘延年益寿’的诱惑,天下几人能挡?此路不通,便换条路走。”
“对大西心存警惕,对来自‘西域小邦’或‘海上遗族’的‘偶然所得’,总会放松些警惕吧?”一些模糊的计划在她心中悄然酝酿。
秋去冬来,斗大陆的北部寒风渐起,万物开始凋零,进入蛰伏的季节。但对于大西而言,这个冬天并非沉寂。朝廷上下依旧忙碌,消化着秋日的硕果,规划着明年的春耕与拓展。各地的工坊仍在加班加点打造农具、军械,水师将士在寒风中坚持操练,通往离国的商队依旧驮铃叮当,穿梭于逐渐冰封的道路上。
琳帝林琳也并未停歇,她时常召集重臣,研讨新政,批阅来自新领土的奏章,了解民情,将统治的根系扎得更深更稳。她知道,眼前的繁荣只是基础,未来的挑战依旧巨大,东方的离国如同一头假寐的猛虎,随时可能苏醒。
但这个冬天,大西王朝上下都透着一股欣欣向荣的朝气与坚实的底气。他们拥有一位年轻却极具魄力和智慧的君主,拥有了一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更拥有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