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章 权力真空

作者:飞翔的33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琳帝元年九月十日,黎明。


    当第一缕惨淡的阳光艰难地穿透烨城上空厚重的硝烟与尘埃时,映照出的是一座帝国心脏被彻底撕裂后的惨状。


    炎国皇宫,昔日金碧辉煌、象征着无上权威的宫阙群,如今多处化为断壁残垣,焦黑的木梁仍在冒着青烟,白玉石阶被血污浸染,残缺的尸骸随处可见。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混合气味:硝烟、血腥、焦臭以及一种冰冷的死亡气息。


    昨夜的喧嚣与杀声已然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令人窒息的死寂与茫然。


    幸存的宫廷侍卫、宦官、宫女们如同惊弓之鸟,瑟缩在角落,眼神空洞,不知该何去何从。


    朝廷中枢,在那一夜之间,被物理意义上地彻底清除。


    皇帝钦帝驾崩(官方尚未宣布,但高层已心照不宣)。


    权倾朝野、手握重兵的武威公毙命。


    最具实力和野心的皇位继承人——大皇子毙命。


    大量在昨夜站错队或纯粹被卷入的核心官员、将领非死即伤。


    炎国的最高权力层,出现了一个巨大而血腥的真空。


    少数幸存下来的皇子要么年幼无知,要么远在封地,要么本就是无足轻重的边缘人物,在如此惊天巨变面前,毫无威望和实力可言。


    庞大的帝国机器,瞬间失去了它的发动机和方向盘。


    就在这片混乱与真空中,早已准备多时的大西力量,开始迅速而高效地行动。


    首先启动的是舆论机器。那些早已被林琳通过【送礼物加好感】等技能与金银手段收买的炎国中下层官员,品级不高,但身处要害部门如通政司、邸报抄传系统等,开始按照预定方案,悄然散播“真相”。


    官方说法,通过幸存“大臣”之口逐渐释放,并迅速成为主流叙事。


    迅速成型并传播开来:


    武威公与大皇子,觊觎皇位,悍然发动叛乱,率军攻打皇宫,其行径令人发指,天地不容!


    叛乱中,叛军为求速胜,丧心病狂地使用了某种未知的、威力巨大的邪恶火器,并四处纵火,导致皇宫损失惨重,无数忠良殉国。


    伟大的钦帝陛下,英勇无畏,亲临前线指挥平叛,不幸在激战中罹难。


    值此国难当头、社稷倾覆之际,幸存的忠臣们为免国家彻底崩溃、生灵涂炭,不得不忍痛请求与大西缔结盟约的、友善的邻邦——大西帝国,伸出援手,进驻烨城,帮助稳定局势,恢复秩序,直至炎国选出新的、众望所归的君主。


    这套说辞,真假掺半,完美利用了现场的爆炸痕迹和火灾,将一切罪责推给已死无对证的叛军,并将大西的介入包装成一种无奈却必要的、“应请求”的正义行为。


    紧接着,就在黎明时分,驻扎在烨城外“仙酿”货栈及周边区域的大西军队,撕去了伪装。他们早已换上了相对整齐的军服,打着“盟军”的旗号,以“维和”与“稳定友邦秩序”的名义,排着严整的队列,开进了烨城城门。


    他们的行动迅捷而专业。迅速接管了城防、府库、交通要道、各衙门官署。


    没有遭遇任何像样的抵抗。幸存的炎国官兵要么仍处于震惊和迷茫中,要么群龙无首,面对这支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并且刚刚“证明”了拥有恐怖破坏力的军队,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放下武器,或顺从,或沉默地观望。


    大西的接管过程,展现出了惊人的计划性和效率。


    利用之前以“冰库”网络为掩护建立的运输线和补给点,更多的军队和物资正从大西国内源源不断地快速输送至炎国境内。


    控制烨城后,大西军队并未停滞,而是以烨城为中心,迅速向周边战略要地辐射,控制关隘、粮仓、军营。


    对于炎国地方军队,大西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派出使者,携带有“幸存大臣”签发的“谕令”,要求各地驻军归顺新秩序;


    另一方面,则毫不掩饰地展示肌肉——在特定地点进行小规模的“震天雷”实弹演习,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和毁灭性效果,迅速击垮了任何潜在的抵抗意志。


    多数地方将领在得知中枢覆灭、皇帝毙命、且面对无法理解的恐怖武器时,选择了归降或至少保持中立观望。


    大西并未立刻宣布吞并,而是以“暂代管理”、“防止混乱”、“保障两国贸易通道”为名,逐步地、实质性地接管着炎国的行政和军事权力。


    炎国的疆土,正在被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悄然消化吸收。


    炎国一夜之间的惊天巨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巨大波澜,迅速向周边国家扩散。


    距离最近、与大西及炎国皆接壤的离国,是最先感受到强烈震撼与恐惧的。


    离国朝堂之上,紧急召集的君臣会议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一夜之间!仅仅一夜之间!炎国京都陷落,皇帝毙命,权臣伏诛,中枢瘫痪……这,这怎么可能?!”一位老臣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消息混乱……有说是内乱,叛军用了不知名的邪火……”


    “邪火?”一位掌管军事情报的将领面色阴沉地打断,“据我国在烨城的眼线冒死传回的零星信息,那绝非什么‘邪火’!那是一种……一种能发出雷鸣般巨响、能瞬间摧毁城墙、焚烧一切的恐怖武器!而且,使用极其有章法,绝非乌合之众的叛军所能掌握!”


    “是大西!”另一位大臣斩钉截铁,“如今进驻烨城、控制局面的,就是大西的军队!哪有什么巧合一说?分明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琳帝……好狠的手段,好深的算计!”


    离国国君面色铁青,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龙椅扶手:“琳帝……那个一年前还只是个小国答应,如今竟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究竟是如何办到的?那种武器……究竟是什么?”


    恐惧源于未知。炎国庞大而强盛,竟在如此短时间内被彻底击垮核心,大西展现出的这种颠覆性的打击能力和深不可测的谋略,让离国君臣感到脊背发凉。他们与大西接壤,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立刻加强边境防务!所有关隘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派出所有精锐斥候,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查清那种‘雷鸣武器’的真相!”


    “尝试接触大西使者,试探其态度……但务必谨慎,绝不可轻易触怒此人!”离国国君一连串的命令,透露出深深的忌惮与警惕。


    类似的震惊与恐慌,也在更远一些的国家中蔓延。


    虽然距离稍远,但炎国的体量和实力众所周知。


    它的骤然崩溃,以及大西这个以往并不起眼的西域小国竟能以雷霆手段收拾残局、俨然成为新的区域霸主,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各国派往烨城的间谍、斥候、商旅数量激增,试图从废墟和谣言中拼凑出真相。


    尽管大西严格控制信息,但“雷鸣武器”、“天罚之火”、“一夜崩解”等只言片语还是流传开来,结合炎国如今实际被大西控制的现状。


    稍有头脑的执政者都能得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炎国之变,绝非简单内乱,其背后必然有大西的黑手,而大西掌握着一种足以改变战争规则的恐怖力量。


    琳帝和她的大西,不再被视为一个侥幸扩张的边陲小国,而是在一夜之间,被周边所有国家贴上了“极度危险”、“不可预测”、“不可正面抗衡”的标签。


    列国看向大西的目光,充满了深深的警惕、疑虑与难以言喻的恐惧。


    大陆北部的政治格局,因烨城一夜的烈火与血色,彻底而永久地改变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