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章 误差不容

作者:默听云归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集训进入第三天,内容转向了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部分。地点设在大学的基础化学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试剂气味,不锈钢操作台反射着冷白的光。这个环境充满了变量和潜在风险,是时知愿理想的“行为观察场”。


    时知愿依旧坐在后排,但今天他似乎对实验表现出了超出理论计算的兴趣。他的目光像精确的扫描仪,掠过每一个实验台,记录着器材的摆放、试剂的用量,以及每个人操作的习惯。他正在构建实验室的“物理状态模型”和“人员操作特征库”。


    分组时,时序、周屿和许弋自然成了一组。云隙和另外两个女生一组。时知愿则被教授安排进了另一个实力稍弱的组,显然是希望他能带动一下。这给了他一个合法的“观察员”身份,同时可以测试其领导与协调能力——尽管他的“带动”方式可能异于常人。


    实验内容是测定一个复杂有机物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步骤繁琐,对操作精度和记录要求极高。这是测试耐心、细致度和抗压能力的完美场景。


    许弋负责称量和配制初始溶液,他性格毛躁,虽然已经极力小心,但在转移一份浓酸时,手臂还是不小心碰到了旁边一个烧杯的边缘,烧杯里的无色液体轻微晃荡了一下。一个微小的操作失误,在时知愿的观测网络中如同警报般醒目。


    “小心点!”同组的女生小声提醒。


    “没事没事,就碰了一下。”许弋不以为意,继续操作。他低估了该事件的潜在连锁反应。


    就在这时,后排传来一个平静无波的声音,音量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实验室的嘈杂。


    “许弋学长,你碰倒的烧杯里,之前盛放过含有微量硫离子和银离子的废液。你正在配制的酸性溶液,如果溅出,与残留液滴接触,会生成硫化银和氯化银混合沉淀,虽然量极少,但可能附着在器壁,影响你后续光密度测定的基线稳定性,导致最终数据偏差预计超过百分之五。”他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预测性诊断”,基于对环境历史和当前状态的绝对掌握,展示了其信息整合与风险推演能力。


    整个实验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时知愿。他依旧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前摊开着笔记本,并没有看许弋,仿佛刚才那段话只是他基于观察和数据流进行的实时播报。他维持着“客观中立”的表象,却达到了最强的威慑效果。


    许弋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既是后怕,也是尴尬。他刚才根本没注意到那个烧杯之前装过什么。


    “你……你怎么知道那烧杯里之前有什么?”许弋忍不住问。


    时知愿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实验室前方的器材回收处和每个人的实验台。


    “实验开始前十七分钟,第三组的同学清洗器皿时,我观察到他们处理了含银废液。那个特定编号的烧杯被放置在你操作台左侧第三位置,直至你碰到它前,未被移动或再次清洗。结合试剂摆放顺序和你的操作流程,这是概率最高的推断。”他展示了其“全时段环境监控”能力和强大的记忆检索功能。


    他顿了顿,补充道:


    “建议你立即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接触面,并重新称量。否则,你的实验时间将额外延长约二十三分钟,且最终结果可信度将低于百分之八十。”他给出了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将“建议”包装成无法反驳的最优解。


    许弋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周围几个同学也面面相觑,脸上是混合着震惊和一丝恐惧的表情。这种观察力和记忆力,已经超出了“优秀”的范畴,近乎妖孽。他们感受到了被“全知视角”支配的寒意。


    周屿默默拿起自己组的烧杯,仔细检查了一遍。云隙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手边的器材。防御性行为被触发,时知愿成功地在群体中植入了“被监视感”。


    时序看着这一幕,眼神冰冷。时知愿不是在帮忙,他是在展示。用一种近乎残忍的理性,展示着他远超常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绝对的掌控欲。他在无声地告诉所有人:你们的疏漏,在我眼中无所遁形。时序看穿了其行为背后的权力展示意图。


    教授走了过来,了解了情况后,赞许地看了时知愿一眼:“观察很仔细,提醒也很及时。做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严谨的态度。”他转而严肃地对许弋和其他同学说,“大家都检查一下自己的操作台和器皿,注意安全,保证数据准确!”时知愿的行为获得了权威背书,进一步巩固了其“理性仲裁者”的地位。


    这个小插曲过后,实验室的气氛明显变得更加紧绷。每个人操作时都更加小心翼翼,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时刻审视着自己。时知愿成功地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全景监控监狱”,所有人都成了自我规训的囚徒。


    时序小组开始进行反应速率测定,需要每隔固定时间取样测试。周屿负责计时和记录,时序操作,许弋打下手。


    在一次关键的取样点时,时序因为要同时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动作稍微慢了两秒。一个极其微小的、通常可以忽略的延迟。


    “取样延迟1.7秒。”时知愿的声音再次响起,他甚至在笔记本上记了一笔,“根据反应速率常数初步估算,该时间点的浓度误差约为百分之二点三。建议在数据处理时进行修正,或者……重做该时间点。”这次,他将“解剖刀”精准地指向了时序。这是经过计算的挑衅,旨在测试时序在压力下的情绪稳定性和应对方式。


    他的语气没有任何指责,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并提出“优化建议”。但这种无处不在的“监视”和“评判”,让时序的耐心达到了极限。


    时序猛地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看向时知愿,眼神锐利如刀。


    “时知愿,”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寒意,“管好你自己组的事。”这是明确的边界划定和武力警告。时序拒绝接受其“监督权”。


    这是他在公开场合,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对时知愿表现出敌意。


    实验室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对“兄弟”之间那不同寻常的、冰冷刺骨的气场。


    时知愿面对时序的怒火,脸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只是那双过于清澈的眼睛,像镜头一样聚焦在时序脸上,似乎在分析着他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和声波的频率特征。他正在收集“目标在受到直接挑衅时的应激反应数据”。


    “收到。”他平静地回答,然后真的低下头,不再看向时序的方向,仿佛只是接收并执行了一条简单的指令。他暂时后撤,避免正面冲突升级,但已成功采集到关键数据。


    剩下的实验时间在一种极其压抑的氛围中度过。时知愿不再对任何其他组发表评论,只专注于自己组的操作,他的组员在他精确到秒的指令下,像个提线木偶般完成了实验,数据漂亮得无可挑剔。他展示了在“绝对控制”模式下所能达到的“完美”效率,与其组员的“工具化”形成鲜明对比。


    放学时,时知愿依旧礼貌地跟教授和几位“学长学姐”道别,然后独自离开。


    “我受不了了!”许弋一出实验楼就哀嚎,“跟他在一个屋里待着,我感觉自己像个浑身都是bug的残次品!”他表达了被“非人标准”审视后的巨大心理压力。


    周屿推了推眼镜,看向时序:“他在建立威慑。通过展示绝对的信息优势和理性分析,从心理上压制潜在竞争者。很高级的策略。”他再次从战略层面解析了时知愿的行为逻辑。


    云隙走到时序身边,她能感觉到他周身散发出的低气压和疲惫。她轻轻握住他的手,发现他的掌心一片冰凉。


    “他在试探你的底线。”云隙轻声说,“也在试探我们每一个人的。”她敏锐地指出了时知愿行为的试探性质,以及其目标范围的广泛性。


    时序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时知愿的“解剖”远未结束。今天的实验室,只是他搭建的一个小型试验场。他确认了这只是更大规模“压力测试”的开端。


    而他已经将下一个目标,清晰地锁定了他唯一的哥哥,和他哥哥所珍视的、这个看似牢固的圈子。时知愿的战略意图已经明确:瓦解时序的核心支持系统,并对其进行深度“分析”与“重塑”。


    理性的獠牙已经露出,下一次,它会咬向哪里?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威胁,预示着更精准、更致命的攻击还在后方。时序的防御系统需要升级到更高等级。


    [让我康康][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误差不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