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章 番外4:江南烟雨故人梦[番外]

作者:荀霂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春日试剑,杏林初遇


    江南的春天,总是氤氲在湿润的烟雨里。年轻的沈烁,还不是后来那个名动江湖、洒脱不羁的游侠,只是一个刚满二十、初出茅庐、满腔热血想要行侠仗义的少年。


    那一日,他追缉一个采花恶贼至姑苏城外。那贼人狡猾,钻入了一片茂密的杏子林。沈烁轻功卓绝,几个起落便追了上去,剑光如电,直取贼人后心。


    岂料那贼人狗急跳墙,竟将路过的一名背着药篓的青衫少年猛地推向沈烁的剑尖!


    沈烁大惊,硬生生收住剑势,手腕翻转,剑锋险之又险地擦着那青衫少年的衣角掠过,带起一阵微风。那青衫少年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住,踉跄一步,药篓中的几株草药散落在地。


    “对不住!对不住!”沈烁连忙收剑,上前扶住那少年,连声道歉。他这才看清,这少年约莫十七八岁年纪,面容清秀温润,眉眼间带着一股书卷气,虽受惊吓,眼神却依旧清澈镇定。


    那少年站稳身形,拍了拍衣角的尘土,并未责怪沈烁,反而看向那趁机逃远的恶贼,微微蹙眉:“阁下是在追捕那人?”


    “正是!一个下九流的采花贼!”沈烁愤愤道,又有些懊恼,“可惜让他跑了!”


    少年弯腰,默默将散落的草药一一拾回篓中,动作不疾不徐。他拾起一株带着露水的紫色小花,仔细检查了一下,才放入篓内,然后抬头看向沈烁,语气平和:“无妨。他中了我的‘软筋散’,跑不远。阁下往东南方向追,三里外有一处废弃的土地庙,他必定力竭藏身其中。”


    沈烁一愣,这才注意到,那贼人刚才推搡这少年时,少年手中似乎撒出了一点细微的粉末。“你是……大夫?”


    “略通岐黄。”少年微微颔首,“在下林逸,姑苏人士。”


    “我叫沈烁!多谢林兄弟指点!”沈烁性格爽朗,立刻抱拳,“等我抓住那厮,再来谢你!”


    说罢,他身形一展,如大鹏般朝着东南方向疾掠而去。


    果然,在那废弃的土地庙里,那采花贼正浑身瘫软地倒在神像后,动弹不得。沈烁轻松将人擒获,捆得结结实实。


    他记挂着那位出手相助的林逸大夫,提着贼人折返原地,却发现人已不在。只有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清苦的药香。


    这次短暂的、甚至算不上正式相识的相遇,却像一颗种子,悄然落在了沈烁的心间。那青衫少年温润镇定的眼神,那于危难中悄然施术的从容,都让他印象深刻。


    (二)江湖夜雨,知己相交


    此后数年,沈烁在江湖上声名鹊起。他剑法超群,性情豪爽,好打抱不平,结交了许多朋友,也树了一些敌人。他走过很多地方,经历过许多风雨,但偶尔在某个江南的雨夜,或是闻到某种相似的药草气息时,总会莫名想起杏子林里那个惊鸿一瞥的青衫少年。


    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一次,沈烁为救一对被恶霸欺凌的卖唱父女,得罪了当地一个颇有势力的帮派,被对方设计围困在一处荒山。他虽奋力杀出重围,却也身中数刀,失血过多,昏倒在一个偏僻的山涧旁。


    当他再次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干净简朴的竹舍里,身上的伤口已被妥善包扎,传来阵阵清凉的药香。他挣扎着坐起,看到一个熟悉的青衫背影正在窗边的药碾前忙碌。


    似是听到动静,那人转过身来——正是林逸。


    数年不见,他褪去了些许少年的青涩,更添了几分温雅沉稳的气质,只是眉眼间的清澈与专注未曾改变。


    “你醒了?”林逸放下药碾,走到床边,探了探他的脉息,“伤势已无大碍,但失血过多,还需静养些时日。”


    沈烁看着他,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江湖漂泊,刀头舔血,他早已习惯了受伤后自己咬牙硬撑,或是找相熟的金疮大夫草草处理。如此细致周到的照料,已是久违。


    “林……林大夫?怎么是你?”沈烁的声音有些干涩。


    林逸淡淡一笑,递过一碗温热的药汁:“采药路过,恰巧遇见。你我也算有缘。”


    原来,林逸已离开姑苏,游历四方,精进医术,如今在这山中暂住,采集草药,救治附近山民。他并未多问沈烁为何受伤,只是尽职地履行着一个医者的本分。


    沈烁在竹舍养伤的半个月,是他江湖生涯中难得宁静的时光。林逸话不多,但每每开口,总能切中要害,无论是医术药理,还是人情世故,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性情温和,却不失原则,面对沈烁有时过于跳脱的言行,总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化解。


    沈烁发现,自己很喜欢和林逸待在一起。不同于江湖朋友的豪饮畅谈,和林逸相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契合。他会跟林逸讲江湖上的趣闻轶事,林逸则会跟他分享草药的神奇与医案的玄妙。沈烁教林逸一些简单的防身功夫,林逸则帮沈烁调理因常年奔波而留下的暗伤。


    一种超越友谊的情感,在朝夕相处中悄然滋生。沈烁看林逸的眼神,渐渐带上了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温柔与炽热。而林逸,虽依旧沉静,但面对沈烁时,那微微扬起的唇角,那偶尔流露的、不同于对待其他病患的关切,也泄露了他心底的波澜。


    然而,两人都心照不宣地未曾点破。沈烁是顾虑自己江湖身份,朝不保夕,怕耽误了林逸。林逸则性情内敛,加之医者身份,更倾向于细水长流的陪伴。


    伤愈后,沈烁不得不再次踏入江湖。临行前,他看着在晨曦中为他整理行装的林逸,心中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林逸,等我办完事,就回来找你。”


    林逸动作顿了顿,没有抬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沈烁深深看了他一眼,转身大步离去,心中却已笃定,无论天涯海角,此心归处,便是这间有他的竹舍。


    (三)江州风云,义结苏晏


    离开林逸后,沈烁一路南下,到了富庶的江州地界。江州乃鱼米之乡,漕运枢纽,本是繁华之地,但沈烁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街市之上,虽依旧人来人往,但不少百姓面带愁容,偶有议论,也多是关于赋税沉重、官仓亏空之事。


    一日,他在江州最大的酒楼“望江楼”饮酒,听得邻桌几名商人模样的男子正低声抱怨,言语间提及府衙仓曹参军苏晏之名,似乎此人正在暗中调查官仓亏空之事,触怒了不少人。


    沈烁本不欲多管闲事,但行侠仗义的本能让他留了心。


    当晚,他夜探府衙,想看看这苏晏是何许人也。不料,正撞见几名黑衣蒙面人,潜入一名低级官员的住所,意图行凶!而那官员,据他白日打听,正是那位仓曹参军苏晏!


    沈烁岂能坐视不理?当即出手,剑光闪动,与那几名黑衣人战在一处。那些黑衣人武功不弱,且配合默契,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死士。沈烁虽剑法高超,但以一敌多,一时也难以取胜。


    打斗声惊动了屋内的苏晏。他推门而出,见眼前情景,并未惊慌失措,反而迅速冷静下来,抓起桌上的砚台便朝一名黑衣人掷去,虽无甚力道,却精准地干扰了对方的攻势,给沈烁创造了机会。


    沈烁趁机发力,剑势如虹,逼退几人,拉起苏晏:“走!”


    两人凭借沈烁高超的轻功和对地形的熟悉,险之又险地摆脱了追杀,躲入一条暗巷之中。


    “在下苏晏,多谢壮士救命之恩!”苏晏气息微喘,整理了一下凌乱的衣袍,对着沈烁郑重一揖。他看起来约莫二十五六岁,面容儒雅,眼神明亮而坚定,虽身处险境,却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度。


    “举手之劳。”沈烁摆摆手,“你就是那个查官仓的苏参军?看来是查到某些人的痛处了。”


    苏晏苦笑一声:“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分内而已。只是没想到,他们竟如此胆大妄为,敢在府衙内行凶灭口!”


    通过交谈,沈烁得知,江州官仓亏空巨大,背后牵扯到本州刺史乃至朝中高官,他们相互勾结,贪墨粮款,苏晏掌握了一些关键证据,正准备秘密上京告发,却不想走漏了风声,引来杀身之祸。


    “苏先生高义,沈某佩服!”沈烁本就是热血性子,听闻此事,胸中豪气顿生,“这闲事,沈某管定了!我护送你上京!”


    苏晏看着眼前这位萍水相逢、却仗义出手的江湖侠客,心中感动,却也有顾虑:“沈兄,此事凶险异常,牵连甚广,你……”


    “怕他个鸟!”沈烁咧嘴一笑,拍了拍腰间的剑,“江湖儿女,但求问心无愧!再说了,我看那帮藏头露尾的鼠辈也不顺眼得很!”


    就这样,沈烁与苏晏,一武一文,一侠一官,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刺杀而结缘,共同踏上了前往京城告御状的艰险之路。这一路,他们遭遇了无数次围追堵截,沈烁凭借高超武艺和江湖经验屡次化险为夷,苏晏则以其智慧和坚韧,应对着各种明枪暗箭。患难与共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四)遗志相托,杏林承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磐石城那场惨烈的守城战中,为了救一名被北狄将领偷袭的江湖兄弟,沈烁推开同伴,自己却被那致命一刀贯穿胸膛。


    当林逸在伤病所看到被抬进来的、气息奄奄的沈烁时,他感觉自己的世界在瞬间崩塌。那个总是带着爽朗笑容、像阳光一样闯入他生命、让他沉寂的心湖泛起波澜的江湖客,此刻却毫无生气地躺在那里,鲜血染红了身下的草席。


    他扑过去,紧紧握住沈烁已经冰凉的手,所有的医术、所有的冷静,在那一刻都失去了作用。他只能徒劳地按压着那不再起伏的胸膛,感受着生命的温度一点点从指缝间流逝。


    沈烁用尽最后力气,睁开眼,看到泪流满面的林逸,他想抬手擦去他的泪水,却连动一动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嘴唇翕动,发出极其微弱的声音:


    “林逸……对不住……不能再……陪你看……江南烟雨了……”


    “磐石城……王爷……是……希望……帮他们……”


    “替我……看看……这天下……河清海晏……”


    话音渐低,终不可闻。那双曾经明亮不羁的眸子,缓缓闭上,带着未尽的话语与牵挂。


    林逸俯下身,将脸深深埋进沈烁冰冷的胸膛,压抑的、绝望的呜咽声,如同受伤的野兽。半生蹉跎,误会分离,好不容易重逢,却已是天人永隔。


    苏晏红着眼圈,轻轻拍着他的背,亦是悲恸难言。


    沈烁的离去,带走了林逸生命中大部分的色彩与温度。但他没有让自己沉溺于悲伤太久。他知道,沈烁最后的心愿,是看到磐石城能守住,是希望这乱世能有河清海晏的一天。


    他擦干眼泪,重新站了起来。那双总是温润的眸子里,多了几分沈烁般的坚定与决绝。


    他找到顾柏舟和祝无酒,郑重说道:“沈烁生前,最大的心愿,便是助王爷平定乱世,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他未走完的路……由我林逸,替他走下去。”


    他不再仅仅是一名医者。他继承了沈烁留下的江湖人脉网络,凭借其医术声望和沉稳性格,将其整合优化,成为了磐石城遍布各地的耳目,为顾柏舟提供了无数宝贵的情报。他利用自己的医术,不仅救治伤员,更深入民间,宣传安王仁政,赢得了人心。


    在顾柏舟与祝无酒决定战略转移后,林逸更是肩负起部分外部联络与人才招揽的重任。他带着沈烁的骨灰和未竟的志愿,奔走于各地,联络对朝廷不满的势力,为磐石城争取一切可能的支持。


    昭武帝登基后,天下渐趋平定。林逸婉拒了太医署的邀请,如同当年对沈烁的承诺一般,他回到了药王谷,但不是为了避世。他将毕生所学,尤其是结合了祝无酒带来的某些现代医学理念后形成的新思路,倾囊相授。他广收门徒,不仅传授医术,更教导他们医者仁心,济世为民。


    他成为了真正的一代神医,声名远播。但他始终未曾忘却,那个在杏子林初遇、在竹舍相伴、最终将未竟理想托付于他的江湖侠客。


    每年清明,他都会带着一壶酒,几碟沈烁生前爱吃的小菜,去到江南某个安静的山坡,那里可以望见一片如烟的杏林。他会在墓前坐很久,有时会说说话,有时只是静静地陪着。


    江南的烟雨依旧,杏花年年盛开。故人已逝,音容笑貌却永存心间。而林逸,正用自己的方式,背着两个人的理想,一步步地,走向那个他们曾经共同期盼的、河清海晏的未来。


    这或许,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