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古寺暗香

作者:归零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贞观二十三年冬,雪后初霁。


    感业寺山门外的石阶被扫出一道清线。


    崔渊登阶而上。玄青色披风收得妥帖。侍从提着木匣随行在侧。匣中是金银与绢匹的折单、抄经所需的墨札。更后,是两名仆役模样的人,脚步稳,不言声,是为护卫伪作随行。


    过天王殿,香雾薄起。知客迎至:“今日雪重,少见外客,不知施主来意?”


    “法师有礼。”崔渊按例呈上施财帖与名簿,回礼答道:“此行为施财抄经。并先母昔岁常与寺中往来,旧账久悬,愿代清理,以正功德之流向。”


    知客接帖,见上书“博陵崔氏”四字,神情微变,恭声道:“原来是崔府尊眷。寺中诸务繁杂,账目积久。施主既愿清理,实乃功德一桩。”


    说罢,亲自引至库司偏殿,命小沙弥尼启锁取册。知客侧身示意:“此处清净,施主可安心查阅。”


    崔渊微笑:“多谢法师借地。” 知客合十,退至门外。


    崔渊略一抬手。侍从连枝上前轻展案几,铺纸置笔,动作娴熟。随后,仆役依序将卷册搬上木案。崔渊将散乱账册理作整卷,取出丝绦,绕线成结。她在卷背题上日次与用途,按项分堆。


    “出入提要。”她淡声道。


    仆役取出预制样表,抬头、流水、用途、经手人、见证处一目了然。崔渊坐定,左手理册,右手拈笔,凡见“抄经”“赈粥”“修葺”三项,先汇总,再抽查。


    她此行不与人辩,只与数辩。


    午后风起,寺门外的赈粥已开。百姓排成长列,檐下蒸气腾起。


    连枝悄声提醒:“娘子,寺中似有赈粥之事。”


    “知之。”崔渊未抬眼,圈定一处数字,眉心略动,“此项‘粥施’与香灯支出并列,账似重复。取上月施簿来。”


    仆役依言取册。崔渊比对两页,叹道:“此账写得巧。”


    此时门外脚步声响。知客低声禀告:“方才明空法师在前院督赈,闻施主查账,愿来一叙。”


    崔渊停笔:“请。”


    不多时,一名身着素衣的比丘尼步入,合十先礼,“施主查账辛苦。”


    “分内之事。”崔渊起身还礼。


    两人对坐,案上仍摊着账册。侍从退至门外。


    “施主爱理账。”明空取起一卷账册翻看数页,抬眼,声线极稳,“然账可明物,未必明心。”


    崔渊坦然对视,言语端方:“然无账,则功德可欺。明心,终要见于明事。”


    明空将手中卷册合上:“人心若不先定,律法难入。寺中众多,唯先安其意,再论规矩。”


    崔渊不让:“人心可安于理。理不立,则意浮。”


    两人相持片刻,气息皆定。


    半晌,明空抬手呈上小册:“此是新制‘赈粥出入’。凡领一碗,添石一枚;凡入库,记名相对。施主可评。”


    崔渊接册翻看,赞道:“石记代签,简而有序。此法可行七日,七日后验其效。”


    帘外风声渐大,连枝轻叩一声,送入一盏姜汤:“娘子,午后还有数事待处,是否该稍作歇息?”


    崔渊点头,接过姜汤,


    明空淡声:“殿中寒气重。施主在此久坐,不可着凉。”


    崔渊轻声道:“多谢法师。”


    连枝依命将样表封入木匣,仆役移到殿外候命。


    “今日略作试手。”崔渊将竹册还回,接言:“明日复查三处。”


    “寺中诸务,贵在有人记,有人做。”明空神色肃然,却带几分赞许,“若施主此法能行于天下,世间之弊,当自减半。”


    崔渊略一拱手,不作应,只道:“法由人立,人由事明。今日扰寺,多蒙包容。”


    “施主客气。”


    两人一同走出偏殿。明空折往前院,崔渊则随行一段。


    前方的赈粥处人声嘈杂,一位比丘尼领着几名小沙弥尼分发木碗。


    先验簿,后分粥;凡出一碗,旁置小石一枚。


    粗法,却能抑止重领。


    崔渊驻足片刻。


    寺门赈粥,先验名单,再行分配;库前领物,先签后取。


    每处“先后”,皆是重定权柄。


    连枝替她披上披风,低声道:“娘子,寺中那位明空法师……”


    “见识非常。”崔渊言简意赅。


    “她似也对娘子敬重。”


    “未必。”崔渊的语气平静,“但可共事。”


    崔渊步下台阶,回首时,只见寺前香雾依旧。


    她想到那句“若此法行于天下”,心中微动,旋即转身上车。


    马车过处,雪痕复叠,与来时无异。


    入夜,感业寺炉火未灭,灯焰静止。


    明空,即武曌,独坐案前。


    崔渊留下的样表与自制的赈粥册并排,丝绦缠得平整有序。


    她伸手抚过账册上束的结。


    “法师,今日的粥皆已分完,未有争抢。”施粥的比丘尼明镜在门外禀报。


    “好。”武曌点头,“记下:一百一十七碗,余粥两桶,入库。”


    “是。”


    小沙弥尼净尘怯怯探头,怀里抱着几枚石子与一页新簿,“法师,今日午后施粥石数,与簿上相合。”


    武曌接过,看着那歪歪斜斜的笔迹,嘴角微弯:“字歪,法正。多写几次,明日再来。”


    “谨遵。”


    二人退下,殿门阖合。炉火噼啪燃尽,烟气如丝。


    武曌指尖落在“出入提要”的册页上,微微一扣。


    “若要新局,须自此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