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屿脑子里跳出的第一个词是污蔑。
污蔑!这不就是纯纯的污蔑吗?!
于是嘴比身体快一步做出了回答:“你这就是纯纯污蔑好吧?!”
“污蔑吗?我怎么不觉得……”窦延似笑非笑,眉头微皱,“或许小作家你先站起身来更有说服力一点?”
陶屿回应以一个弹射起步,人直接飞出去一米远。双手插兜,舌头顶着口腔一侧,眉头一挑。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大作家对这条真理深信不疑,装作若无其事,一套丝滑动作回了石凳旁边,一屁股坐了下来。
可惜逐渐变红的耳垂出卖了一切,巡视周围动静的眼神不小心撞上某个姓窦名延的家伙的眼神,十分更是有了十二分的尴尬。
笑什么笑?!
陶屿在心里咆哮。
不就是我脚滑了一下酿成了一个仅仅维持十秒的惨剧吗?咱俩都这么熟了……
懒洋洋的调子溜进绯红的耳里:“你的专属指导还等着呢。”
陶屿偏头,神情严肃。微微眯了眯眼,还是不情不愿掏出手机:“来吧大师,小的应该怎么拍才好?”
“看到对面的观鱼楼了吗?”
“我不瞎。”窦延鼻尖溢出一声笑。
“我也没说啊,小作家眼神好着呢,”窦延的袖子被他挽了上去,露出线条流畅的一截小臂,“就坐在你现在这个位置,把镜头拉大,画面的左上角把旁边这棵树保留下来,等到没人经过的时候拍。”
陶屿很快捕捉到了时机,一连拍下好几张照片。把手机收了回来,低着头,大作家胳膊一撞:“专业人士来指点指点?”
“三张都挺好看的,随便哪张都可以拿去发朋友圈。”窦延把脑袋凑过来,看着陶屿用手指拨动屏幕,来回展示他的杰作。
“但是不能发三张一样的吧……”陶屿把手机放下,眯着个眼睛,三百六十度看了一圈,顺手拍了拍旁边毫无动作的人,“再帮我参谋参谋呗。”
“看你背后。”窦延很快给出了回答,似乎早有答案。
三百六十度旋转的陀螺终于停了下来。
“不过可能要换个位置,我们坐到旁边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去。”窦延起了身,迈开长腿先到了另一边。
陶屿摸了摸温热的耳垂,眼睛往太阳射到的地方一瞟,小步跑到游廊另一侧,坐下后立马就举起了手机。
“先把镜头放大,把那盏灯笼下的红色流苏放到竖着的第二根参考线的位置,那一截彩绘把它拍完整,”陶屿跟着窦延的指令,眼神专注,“后边的绿叶可以多拍一点,把镜头稍微往下移,然后手别动。”
暮色漫过鲜嫩新绿,折射的光线渗透木色游廊的角落,雕梁画栋的彩绘栩栩如生,牡丹盛放在画面中央。忽而风过,红色流苏就扬起尾端,不偏不倚,指向风去的方向。
“第二张!”陶屿把手放下来,侧过身,满意地把屏幕放到窦延面前给他看,嘴边挂了笑,“要不来个三连拍?”
大作家抬头,一双眼里全是期待,直勾勾的。窦延眼眸亮了亮,“好啊,我已经找好地方了。”
陶屿眼睛放大了一瞬,一巴掌拍上窦延的肩膀,“靠谱!”
“快说是哪儿。”
“向右转。”
陶屿乖乖照做。
游廊里一群学生模样的男男女女走过,热闹非凡。窦延放下了正准备举起来指点江山的手,耐心地等待。大作家一旦兴奋起来,手上动作就不带停的——低着头,挑挑拣拣相册里的照片,准备给几天不曾更新的朋友圈注入25年第二桶活水。
“人过去了。”肩上又有了动静。
陶屿大小窦延每次叫他都喜欢拍拍他的肩,像微信里面的拍一拍一样。
蛮有意思的。
“请指示下一步操作。”
“把镜头对准转角处的那个柱子,光线太暗没事,等下修一下就行,”窦延把脑袋上的鸭舌帽摘了下来,揉了揉头发,又戴了回去,“把重点放在后面的绿叶上,前面的遮挡虚一点无所谓。”
五点将近六点的太阳正好,不偏不倚就这么降临到了游廊上。叶片透着光,从照片一角漏下来,古木伸展枝条,处处浸着夕阳西下的惬意。
于是大作家得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三张图片。根本不带犹豫的,手脚麻利地点进微信,三下五除二编辑好朋友圈,发了出去。
[ISLAND:一组盛夏大片。]
[ISLAND:【图片】【图片】【图片】]
毫无疑问,坐在大作家旁边的窦延冲在了点赞第一线。
陶屿舔了舔嘴巴,眼睛转了一圈,冒出一个好想法,于是手上动作没停:
[ISLAND:感谢技术指导@Arbitrary]
[ISLAND:感谢景点支持@昆明翠湖公园]
[ISLAND:感谢技术支持@华为]
[ISLAND:感谢活动赞助商@]
“打广告呢?”窦延眼见陶屿兴冲冲的,朋友圈顶上接连冒出4条消息,“哟,还有我的事呢?”
“我指导老师的名字必须有一席之地。”陶屿忙着回复唰唰见涨的评论,抽空看了某位老师一眼,非常认可的竖了个大拇指,“都说拍的好看。”
“看来我朋友圈的人的审美都很统一。”
“审美吗?”窦延似乎想到了什么,用食指磨了磨下巴,略作思考后继续道,“确实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
“说出你的看法。”陶屿眼神往窦延那边瞟,眼底满是期待——毕竟有这么两天没听到这位知名UP主抒发人生哲理了。
见窦延一歪头,再加挑眉,陶屿随即放下了手机:“我会当一个合格的听众的。”
“理解错意思了小作家,我没想你放下手机的,你回复你的,”窦延嘴边染上一层笑,“我是对你对某些抽象东西的讨论很感兴趣而惊讶而已。”
“我算一个好奇心还挺重的人,”陶屿把双手撑到了石凳上,“对什么都有点兴趣,但大部分都一知半解。”
“好了,UP主,你可以发表你的深刻见解了。”
“其实也没什么深刻见解,”又一波新的游客带来新一波喧闹,楼台亭阁被光掩盖,“就觉得人以群分,审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你想想啊,如果两个从来没见过的陌生人要找到共同话题,会首先聊什么——”
“爱好还是未来规划?答案很明确对吧?”
“听相同的歌,喜欢相同的电影,相同的审美可以以最快速度拉进两颗心的距离,”陶屿听的认真,闻言点了点头,“所以有人说是维持长期关系的核心。”
“说有其实很道理,但我觉得不是绝对的。”
“两个人的审美是否一致,其实不是维系感情的绝对因素,哪怕是与我审美完全不同的人,我觉得也可以和我建立一段长久的友谊。”
“这叫互补,”陶屿忽的抬了头,嘴角一抹笑,“对吧?”
“嗯,”窦延也笑,“小作家说的很对。”
维持一段友谊的因素很多。
但我要的是那个你,不是那个怎样的你。
和我相识的你不是我意念的产物。
两人相视一笑。
“人生哲理小课堂结束了?”
“不然呢,”窦延反问,“我肚子就这点墨水,当然不比小作家你啊。”
“那我就期待下一节小课堂啰窦老师?”大作家脑袋一歪。
“好啊。”初出茅庐的窦老师大言不惭道。
时间缓缓过了六点,两个人都觉得休息的差不多,顺着游廊缓缓向前,过了湖心亭,曲曲绕绕的小径走了一遭,视野里闪出一层翠绿。
青竹斜斜,萧瑟的声被风吹得直作响。日光穿林,从酷似每个人记忆里都有的一座花廊略过,照亮了竹林前头一块木牌匾。
刻着“竹林岛”三个字的牌匾。
陶屿抓拍了一张。
华为相机自带的画质修复功能给图片染上了苍翠的绿,盛夏的竹叶上还带了点新意。
“华为手机这个画质修复还挺牛的,”陶屿举起手机给窦延看,如海的青竹透出生机,“虽然也不能完全还原眼睛看到的。”
“这就是科技发展的意义了。”
“嗯,科技造福人民群众。”
迈着步子往竹林岛里边走,脑袋顶上霎时间暗了下来。势如破竹在地面上刚冒出的竹尖上得到体现,陶屿觉得他作为一个作家的基因突然被唤醒了:“这里好适合码字啊……”
大作家指了指前面——
竹林里坐落着一家茶馆,隐在尘世喧嚣处,百分之两百的满足了大作家对于码字环境的要求——要静但是不能空无一人,周围自然景色要好,而且不会有什么莫名其妙的人和事找上他……
关言曾经说陶屿一辈子可能找不到这种地方了。但此刻的陶屿只会哼哼两声,然后拍张照片发给某人,让他好好瞅瞅。
“喜欢在这种地方码字?”
“嗯,基本符合了我对码字环境的要求。但说实话,我觉得自己真的挺挑的。”
“是有点儿,”窦延顿了一下,随即又说到,“但也无伤大雅。”
陶渊明式的幽静去处吸引的不止是陶屿,还有外国一家子从竹林那边绕过来,手上照片拍个不停,嘴里说着陶屿压根儿听不懂的语言。
“他们是哪国人啊,一个字也听不懂。”
“德国人?”窦延试着猜测,“感觉听起来噼里啪啦像吵架一样。”
陶屿冲窦延竖了个大拇指。
“诺,看看这个。”一边踏过这片不算很大的竹林深处的小道,窦延掏出手机,打了几个字,递给陶屿看。
来昆明必来的昆明老街!
“等会儿要去的地方吗?”
“嗯,”窦延又点了几下屏幕,“要不先去吃饭?饿了吗?”
“六点了,也到饭点了……”忽的眼睛一亮,陶屿扯了扯走在窦延的衣角,“不是说带我去吃菌子火锅吗?”
“那就现在去吧,”窦延晃了晃手里的手机,早已订好的美团订单出现在陶屿眼前,“走吧。”
“我靠!定好了已经!窦延你真靠谱!”
“那当然。走吧小作家。”
于是已经养成跟在窦延后边儿走路习惯的大作家顺从地跟着人出了竹林,照也不拍了,心里再也没有了对美景的期待,只有对美食的渴望。
出了刚才进来的大门,窦延带他过了街,到了角落一家绿色招牌的店铺前,进了去。
上了二楼,服务员带他们到了桌前。陶屿已经是迫不及待,双手撑着脸,看着对面坐着的窦延同服务员聊着。
“饿了?”对面坐着的窦老师笑着看过来。
“我这个样子你还不懂吗窦老师。”
“那个,”没等窦延回答,站在一旁的女孩子眼神在他们俩身上来回走了一遭,脸色一红,“有个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们是……”
“情侣吗?”
没有给华为打广告的意思[抱抱]
陶屿:(伸手)代言费拿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情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