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第十二章

作者:walkill120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1939年的冬天,一股异常的寒流席卷了美国东海岸,但真正让白宫那群高层骨子里发冷的,并非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它源自更深处,无声无息、精准致命的报复。


    参议员桑顿在他乔治城宅邸的书房里变成了一座冰雕。发现他的仆人说,房间里温暖如春,壁炉火焰跳跃,但参议员就那样凝固在扶手椅中,脸上惊愕的表情被一层薄霜永久定格,手中的白兰地杯跌落在地毯上,酒液却未曾渗开——它们也冻住了。同一天晚上,三位曾在内政部印第安事务局担任要职的官员以几乎相同的方式离奇死亡——瞬间冻结,毫无征兆。


    恐慌在最高层无声蔓延。FBI的调查陷入了死胡同,没有凶手,没有毒药,没有已知疾病。


    唯一的共同点,是死者都曾深度参与过数十年来对原住民的土地掠夺和文化灭绝政策。流言开始低语,提及被遗忘的条约、破碎的承诺和无名的坟墓。


    异常的恐惧扼住了这个新兴国家的咽喉。战略科学军团(SSR)刚刚成立,便接到了这桩无从下手的案子,而更深层的报告,则被悄然送往更隐秘的机构。


    与此同时,从欧洲前线传来更令人不安的消息。在波兰的废墟和法国的边境战壕,士兵们中间流传着“静默行军”的恐怖故事。


    死者——双方的死者,会在夜晚或浓雾中爬起来,沉默地、拖着残破的身躯列队行走,对呼喊和枪弹毫无反应,周身散发着刺骨的寒意,所到之处无线电失灵,活人则被莫名的忧郁和记忆混乱击垮。不是动摇军心的谣言,而是太多无法否认的目击报告所证实的现象。


    伦敦的雨总是带着一股冰冷的黏腻感,佩姬·卡特却无暇顾及。她坐在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面前是堆积如山的杂乱报告、前线电报和民间流言记录。这里不是她预想中的军情五处办公室,而是一个更深、更隐秘的地方——防剿局的伦敦档案中心。


    空气里弥漫着旧纸、灰尘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怪异香气,像是某种防腐剂。她的引路人兼前辈,康妮·李,一位目光锐利如鹰隼的女性,刚刚将最后一份特别标注文件放在她桌上。


    “欢迎来到真实战场的第一道壕沟,卡特探员。”康妮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千斤重压,“忘记你学过的常规间谍技巧。在这里,我们对付的敌人不遵循任何地图上的边界,也不受物理定律的约束。你的密码学背景很好,但现在,你需要破译的是这个世界本身的‘错乱代码’。”


    佩姬的调职突如其来。她原本在后勤部的密码破译工作中表现出色,却收到了一份极其特殊的评估和一份更特殊的调令。防剿局,这个她从未听说过的机构,在她通过一系列隐秘而古怪的测试后,向她敞开了大门。短暂的、高强度到令人眩晕的培训中,她接触到了“准则”、“漫宿”、“长生者”这些仿佛来自疯人梦呓的词汇,以及无数血淋淋的、被成功掩盖的异常事件档案。


    “北美和欧洲,正在变得异常。”康妮用指尖点了点那堆文件,“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卡特,是真正的、物理意义上的异常,还夹杂着更糟糕的东西。我们尚不清楚是某位研究无形之术的狂徒想要向上攀登,还是有更高位者路过那里恰好留下痕迹。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头脑清晰、不被旧观念束缚的人去帮忙处理。你,正好有空。”


    于是,佩姬·卡特来到了这里。她的代号是“13号探员”。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阅读。最初是困惑,然后是逐渐升腾的寒意,远比伦敦的冬雨更刺骨。


    报告来自不同渠道:美国FBI内部线人的密报、波兰前线军人的混乱日记、战略科学预备役(SSR)的困惑咨询、甚至还有一些来自民间超自然现象研究会的疯狂来信。它们拼凑出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图景。


    佩姬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她尝试用逻辑去归类,却发现常规逻辑在此完全失效。她回想起培训时灌输的知识:“冬”之准则——静默、终结、亡者不息。


    这不再是理论。这是正在发生的灾难。


    卡特伏案工作数小时,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串联、分析。最终,起草了一份正式报告:


    【档案编号:SB-1939-12-07-Δ...初步判定为一次罕见的、大范围的准则性显化事件,暂代号为“寒灾”,威胁等级:极高...建议立即升级响应,成立专项小组...】


    她写下结论,笔尖几乎戳破纸张。这份报告将直接呈送至唐宁街。它所描述的,是一个正在滑向未知深渊的世界。


    报告末尾,她加了一小段个人备注:【此份报告基于有限且混乱的情报整理而成,我们必须尽快行动。】


    她刚放下笔,康妮·李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门口,仿佛一直等在那里。


    “写完了?”康妮接过报告,快速浏览,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分析得很到位,清晰,冷静,直指核心。看来培训没白费。”


    她将报告收起,目光落在佩姬身上:“准备好你的行李。总部批准了你的调动。”


    “调动?”佩姬抬头。


    “去纽约。”康妮的语气不容置疑,“‘灾难的发生主要在北美,死亡事件需要调查,那个新成立的‘战略科学军团’(SSR)像没头苍蝇一样,他们需要‘引导’,免得捅出更大的篓子。而且…”她顿了顿,“我们怀疑那边有更活跃的‘源头’。你需要去找到它,评估它,但是,记住了,首要的是保全自身,无论发生的是什么,你都没有能力应对。”


    佩姬·卡特沉默了片刻,随即站起身,眼神坚定。密码已经破译,信息无比清晰:一场超越凡俗战争的冲突已经爆发,而她的战场,即将转移至那片正在经历诡异寒冬的新大陆。


    “明白,长官。”她说道,声音里没有了最初的犹豫,只剩下特工的冷静与决意,“我何时出发?”


    “休息一天,养足精力再出发。”


    康妮揉了揉眉头,“要是能招揽到……”


    招揽到谁?大概是太久没休息出现的幻觉。有翼生物震翅的嗡鸣,在脑海一闪而过。


    哥谭市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诡异。不仅仅是严寒,一种无形的“灾祸”悄然笼罩了老城和工业区。气温异常骤降,电器莫名失灵,街灯忽明忽暗。更令人不安的是人们的变化:情绪普遍低落,记忆像是被冻住般模糊,甚至出现短暂的集体失语症。犯罪在一种颓丧麻木的氛围中滋生,但比犯罪更可怕的,是那种深入骨髓的、令人绝望的死寂。这座城市正在缓慢地冻结,不论是物理上,还是在灵魂层面。


    年轻的托马斯·韦恩站在韦恩大厦顶层的落地窗前,俯瞰着逐渐失去色彩与生机的城市。他的财富、他的慈善、他对这座城市现代化的投入,在这种超自然的颓败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阿尔弗雷德,”他声音沙哑地开口,“我们面对的是什么?”


    身后,穿着笔挺管家服、身姿一丝不苟的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沉默了片刻。


    “老爷,”阿尔弗雷德的声音沉稳,带着优雅的英伦口音,“根据我过去…在一些特殊部门工作的有限经验,哥谭目前的现象,恐怕超出了自然范畴,也超出了普通医学或社会学的解释。”他斟酌着用词,“这世界的表象之下,存在着一些…古老的、不同的‘规则’。我们面对的,或许是其中一种。”


    托马斯转过身,眼中燃烧着决心与一丝绝望:“那么告诉我,阿尔弗雷德,如何才能对抗这种‘规则’?韦恩家族的钱能买到什么?”


    “知识,老爷。”阿尔弗雷德平静地回答,“非常规的知识。我和过去的那些朋友联系了,他们正在处理这件事。但我知道您不会坐以待毙的。


    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与了解这些规则、甚至利用这些规则的力量打交道。那通常是危险且不可预测的。”


    “那就去找!”托马斯斩钉截铁,“动用一切资源,一切人脉。找到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或者东西。无论代价是什么。”


    通过阿尔弗雷德过去在英国担任特工时期积累的人脉,经过重重试探与巨额资金的铺路,他们搜集到了一些特殊的“书籍”,以及特殊地点,最终的目标指向了伦敦索霍区那个传说中的、只对特定阶层开放的秘密场所——蜕衣俱乐部。


    托马斯·韦恩,带着他的财富与决心,走进了这扇不起眼的黑门。内部的光线暧昧不明,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异域香氛、烟草和一丝危险的诱惑气息。


    “哥谭……”苏洛恰那·阿摩伐舍轻轻吐出这个名字,舌尖仿佛在品尝它的味道,“一个有趣的地方。我或许恰好知道某位先生。他对这类‘地理上的疑难杂症’和‘异常气候’,或许会有些独到的‘见解’。我可以为你引荐。”


    独特的,不和谐的杂音,这不就找上门了。


    “不过,亲爱的,”她用涂着深红指甲油的手指轻轻点着烟杆,声音带着迷人的危险,“你必须明白,与他打交道,金钱……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入场券。或许杜弗尔会对你的‘小麻烦’产生兴趣,但最终能否让他出手,取决于你是否能提供他真正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就在她准备联系杜弗尔时,一台看似老旧的黄铜通讯器发出了微弱的声响。她走过去,拿起听筒。一个冰冷、熟悉的男声从中传出,正是杜弗尔。


    “苏洛恰那。你之前提及留意玛丽内特的踪迹。”


    “嗯哼?”苏洛恰那慵懒地应了一声,目光却锐利起来。


    “我的线人报告,最后确切的目击记录,出现在德国与波兰边境的战场附近。时间大概在两个月前。之后,她就彻底消失了。”


    通讯切断。苏洛恰那放下听筒,轻轻“啧”了一声。“真是的……怎么什么事都找上门来了。”她低声抱怨,语气里带着半真半假的疲惫,“我记得我开的是俱乐部,不是万事屋或者情报交易所。”


    她最近正被俱乐部附近一些讨厌的窥视目光和她那些“拿了钱却不办事”的权贵“朋友们”搞得心烦意乱。


    “我把杜弗尔的联系方式给你,就说是苏洛恰那让你来的。”


    她找到合伙人阿格狄斯提斯,他正对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出神,侧脸带着永恒的忧伤。


    “阿格狄斯提斯,”她的声音难得带上了一丝严肃,“准备一下,我们去德国。玛丽内特可能出事了。”


    想要快进到血流成河


    明天就开学了,接下来更新大概没那么快[摊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二章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