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班会课,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落在课桌上,林野撑着下巴,目光又一次飘向斜前方顾砚的后脑勺——黑色的短发软软地贴在脖颈,阳光照在发梢上,泛着淡淡的金色。他刚在草稿本上画完顾砚的侧影轮廓,就被一个飞来的纸团砸中了胳膊,纸团滚落在练习册上,露出一角写着字的便签。
林野赶紧捡起纸团,偷偷展开——“物理小组作业分组表”几个字赫然映入眼帘,他的目光飞快扫过名单,在第三组的位置停住了:顾砚、林野、张琪、李响。心脏像是被一只手猛地攥住,然后又重重松开,跳得快得要撞破喉咙,连指尖都开始微微发麻。
他捏着纸团的边缘,指腹把便签纸捏出深深的褶皱。这是开学以来,他第一次和顾砚分到同一个小组。以前不管是语文的小组讨论,还是数学的互助小组,他们都像被无形的线隔开似的,永远在不同的组里。林野偷偷抬眼,看见顾砚正低头看着那张从纸团里展开的分组表,眉头微蹙,指尖轻轻敲着桌面,像是在思考什么难题,连阳光落在他脸上的光斑,都透着认真的模样。
“下节课讨论分工。”顾砚突然转过头,目光直直地落在林野脸上,声音平平的,却像电流似的,瞬间窜遍林野的全身。他的耳朵“唰”地一下红了,从耳尖红到耳垂,连脖子都泛起淡淡的粉色。林野慌忙点头,嘴里含混地“嗯嗯”着,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刚才还在想的“要是和顾砚一组该多好”,现在真的实现了,他反而紧张得连自己刚才在画什么都忘了,只记得顾砚转头时,眼里盛着的细碎阳光。
顾砚看着他慌乱的样子,嘴角好像轻轻动了一下,却没多说什么,转回头继续看分组表。林野盯着他的背影,捏着纸团的手慢慢松开,把分组表小心翼翼地夹在物理课本里,像藏着一件珍贵的宝贝。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咚咚”地响着,盖过了班会课上班主任讲纪律的声音,连阳光落在身上的温度,都好像变得更热了些。
下课铃响后,班里顿时热闹起来,各组的同学都聚在一起讨论分工。林野坐在座位上,手指紧张地抠着课本的页脚,眼睛却一直盯着顾砚的方向——张琪和李响已经走到顾砚旁边,正说着什么,顾砚偶尔会点头,指尖还在分组表上轻轻划着。林野心里既期待又紧张,期待着顾砚会给他分配什么任务,又害怕自己做不好,给顾砚添麻烦。
物理课上课铃响时,讨论才暂时停下。老师在讲台上布置完小组作业的具体要求,就让各组继续讨论分工。顾砚从笔袋里抽出一张浅灰色的便签,拿出一支黑色水笔,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林野坐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笔尖——顾砚的字写得很好看,横平竖直,带着点瘦劲的笔锋,很快就在便签上列了三个任务:查资料(实验原理及相关案例)、做PPT(数据整理及展示)、写报告(实验过程及结论分析)。
写完后,顾砚把便签轻轻推到林野面前,指尖在“查资料”三个字后面画了一道斜线,然后在旁边写下“林野”两个字。阳光落在便签纸上,顾砚的字迹清晰可见,“林野”两个字被圈了个小小的圈,像是特意做的标记。
“这块你能搞定吗?”顾砚的指尖点在“查资料”那一行,目光落在林野脸上,眼神没什么明显的情绪,却看得林野心慌意乱——他总觉得顾砚的目光里藏着点什么,像温水似的,慢慢浸透着他的心跳。
“能!”林野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比平时大了不少,引得前排的同学都转过头来看他。他的脸瞬间更烫了,赶紧低下头,假装认真看便签上的任务,耳朵却竖得高高的,能清晰地听到周围同学压抑的笑声。余光里,他瞥见顾砚的嘴角好像弯了一下,弧度很轻,快得像错觉,可林野却觉得,那道弯起来的嘴角,比阳光还要暖。
“查资料的时候注意筛选,优先找近五年的论文和教材内容,案例要和我们选的实验主题相关。”顾砚的声音放轻了些,指尖在“实验原理”几个字上轻轻点了点,“要是找不到合适的资料,可以问我,我这里有几个常用的数据库链接。”
“好、好的,我记住了。”林野把头埋得更低了,手指紧紧攥着便签纸,连手心都沁出了薄汗。他能感觉到顾砚的目光还落在他身上,带着点淡淡的笑意,让他的心跳越来越快,连物理老师讲的知识点都听不进去了,满脑子都是刚才顾砚写在便签上的名字,和那句“找不到可以问我”。
接下来的课,林野一直有些心不在焉。他把那张分工便签夹在物理课本的扉页里,时不时就偷偷翻开看一眼——“林野”两个字被顾砚写得很认真,旁边的小圈像个小小的太阳,看得他心里甜丝丝的。课间的时候,张琪和李响过来商量了做PPT和写报告的细节,顾砚主动承担了最难的“实验数据模拟分析”部分,还说会帮林野一起整理资料,让他别太有压力。
放学的时候,林野收拾书包时,特意把物理课本和那张分工便签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顾砚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写着链接的纸条:“这是我常用的几个数据库,你回家试试能不能登进去,登不上的话给我发消息。”
林野接过纸条,指尖不小心碰到了顾砚的手指,对方的手很暖,带着点薄茧。他像被烫到似的,赶紧缩回手,小声说:“谢谢你,我回去试试。”
“嗯,”顾砚点点头,背上书包,“一起走吧,路上我跟你说说选哪个实验主题更方便查资料。”
“好!”林野赶紧跟上,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两人并肩走在放学的路上,十二月的风有点冷,却吹不散林野心里的暖意。顾砚跟他说了几个适合的实验主题,还提醒他查资料时要注意区分“理论原理”和“实际应用”,林野认真地听着,偶尔点点头,偶尔提出自己的疑问,顾砚都耐心地解答,声音轻得像落在耳边的风。
回到家后,林野先把顾砚给的数据库链接存在了电脑里,试着登进去看了看——里面的资料很全,正好有顾砚推荐的那个实验主题的相关论文。他心里一阵开心,拿出手机,想给顾砚发消息说一声,却又有点紧张,在输入框里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后只发了一句:“链接能登上,谢谢啦!”
很快,顾砚就回复了:“嗯,慢慢找,不用急,有问题随时问我。”后面还加了个小小的笑脸表情。林野看着那个笑脸,忍不住笑了起来,把手机抱在怀里,像抱着什么宝贝。
晚饭过后,林野坐在书桌前,打开了那个标注着“顾同学”的小说文档。屏幕上的光标闪了闪,他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把下午小组分工的事,写成了小说里的情节:“班会课的纸团落在他桌上时,他正对着同桌的后脑勺发呆。展开纸团,‘物理小组作业分组’几个字让他的心跳漏了一拍——他和同桌分到了一组。下节课讨论分工时,同桌拿出便签,在‘查资料’后面写下了他的名字,指尖点在纸上问‘你能搞定吗’,他几乎是吼着说‘能’,引得周围同学回头,却看见同桌的嘴角悄悄弯了起来。”
写这段话的时候,林野的嘴角一直扬着。他想起放学路上顾砚跟他说实验主题的样子,想起那张写着链接的纸条,想起那个小小的笑脸表情,继续往下写:“那天晚上,他们约在图书馆查资料。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落在两人交叠的书页上,同桌指着资料上的公式说‘这里要重点记,实验原理里会用到’。他凑过去看,肩膀不小心碰到同桌的肩膀,能感觉到对方身体的温度,心里像喝了热可可似的,暖融融的。同桌好像没在意,继续指着资料上的内容讲解,声音轻得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见。”
写到“肩膀碰到肩膀”时,林野的脸颊又红了。他想象着小说里的场景,好像自己真的和顾砚坐在图书馆里查资料,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周围很安静,只有翻书的声音和顾砚轻轻的讲解声。他把自己的期待都写进了小说里,把那些不敢说出口的小心思,都藏在了情节的细节里。
文档里的故事慢慢变长,林野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突然觉得,现实和小说好像越来越近了。以前只能在小说里写的“和顾砚一组”“一起查资料”,现在正在慢慢变成现实。他摸了摸夹在物理课本里的分工便签,上面还留着顾砚指尖的温度,心里充满了期待——他好像能想象到,下周和顾砚一起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样子,阳光落在书页上,他们凑在一起讨论实验原理,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温暖又甜蜜。
晚上睡觉前,林野把那张分工便签放在了枕头旁边,把顾砚给的数据库链接纸条夹进了小说文档的打印稿里。他闭上眼睛,梦里真的梦到了和顾砚在图书馆查资料的场景——阳光很好,顾砚指着资料上的公式给他讲解,他凑过去听,肩膀碰到了一起,顾砚转过头,对着他笑了笑,眼睛里盛着的阳光,比现实里还要暖。
林野笑着睁开眼,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枕头上。他知道,从分组表落在他桌上的那一刻起,又有新的故事要开始了。这个冬天,因为和顾砚分到一组,好像变得格外不一样,那些藏在分工表里的小心思,那些写在小说里的期待,都会慢慢变成现实,变成他们之间又一段甜蜜的回忆。
写这章时总在跟着林野“心跳加速”——他捏着分组纸团时发皱的指尖,被问“能搞定吗”时脱口而出的“能”,看到顾砚嘴角笑意时的慌乱,像把“和你一组”的狂喜,都藏在了那张小小的分工便签里。那份“怕搞砸又格外期待”的矛盾,是年少时喜欢最真实的模样:只是和你分到一组,就足以让心跳乱了节奏,让平凡的物理作业都变得闪闪发光。
顾砚的“在意”藏在最自然的细节里——给林野分配“查资料”时画的小圈,特意写数据库链接的纸条,回复里加的笑脸表情,还有那句“找不到可以问我”,都在悄悄给林野底气。他没说“我想和你一组”,却用“帮你整理资料”“跟你商量实验主题”的行动,让林野知道:和你一组,我也很在意;你的任务,我会陪着你一起完成。
特意放大“分工便签”的存在感,是想让心动更有实感——便签上“林野”两个字的小圈,是顾砚偷偷做的标记;指尖点在任务上的力道,是怕他有压力的试探;连便签纸的浅灰色,都成了林野珍藏的理由。林野在意的从来不是查资料的任务本身,是“这个任务是顾砚分给我的”,是“他会帮我一起完成”,这些藏在便签里的小细节,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动人。
小组作业的分工表,不只是任务的分配,更是心动的契机——从“偷偷看你后脑勺”到“和你一起查资料”,从“紧张得说不出话”到“敢跟你提疑问”,林野的勇敢,藏在那张写着名字的便签里,藏在顾砚温柔的回应里。年少时的喜欢,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是“和你一组就很开心”的小雀跃,是“你分给我的任务,我一定好好完成”的小认真,这些细碎的心意,让普通的小组作业都变成了专属的浪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1章 第31章 小组作业的分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