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章 第19章 光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许子川lin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月的夕阳把教室的玻璃窗染成了暖橙色,林野坐在窗边的座位上,手里捏着块4B橡皮,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速写本上睫毛的阴影。橡皮的质地很软,轻轻蹭过纸面,眼尾原本偏重的阴影慢慢变淡,露出纸页本身的米白色,和睫毛根部的淡灰形成了自然的过渡——就像顾砚中午说的那样,清透得像蒙了层薄纱。


    他把速写本举起来,对着夕阳的光仔细看。睫毛的线条在暖光下显得格外柔和,每一根的弧度都清晰分明,眼尾的阴影淡得恰到好处,没有了之前的僵硬感,反而像真的有阳光斜照过来,在眼尾投下了一小片若有似无的灰。林野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翘起来,指尖轻轻摩挲着画纸的纹路,心里又酸又甜——他练了半个月的睫毛光影,改了不下十次,都没找到诀窍,可顾砚只看了一眼,就指出了问题所在,原来他连自己画画时的小错误,都悄悄注意到了。


    桌角的铅笔盒里,放着顾砚中午借给他的素描笔——是支2H的硬铅,比他平时用的6B更适合画淡阴影。顾砚当时说“你试试这个,画出来的阴影更透”,然后就把笔放在了他的桌上,连让他还的意思都没有。林野捏着那支笔,笔杆上还残留着淡淡的温度,像顾砚手心的暖意,一直传到他的指尖。


    他想起中午顾砚站在他座位旁边的样子——对方微微弯腰,目光落在画纸上,手指轻轻点着眼尾的阴影,声音很轻,却很认真:“你看这里,阴影要跟着光线走,阳光从左边来,眼尾的阴影就该淡一点,不然会显得很假。”当时他紧张得连呼吸都不敢重,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顾砚的讲解比美术老师还清楚,连“光线角度”“阴影过渡”这些专业的词都能说出来,难怪他之前说“学过一点素描”。


    林野重新拿起那支2H铅笔,在速写本的空白页上轻轻画着。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很轻,“沙沙”的像风吹过树叶。他试着画了道淡淡的阴影,从深到浅慢慢过渡,果然比用6B画出来的更清透,更接近顾砚说的效果。他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直到能熟练地画出自然的淡阴影,才停下来,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练习痕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画的东西,真的有点像顾砚说的“有天赋”。


    放学的时候,林野把那支2H铅笔小心翼翼地放进笔袋里,和顾砚之前借给他的蓝色橡皮放在一起。他背着书包走出教室,路过顾砚的座位时,看见对方正在收拾东西,桌角放着一本素描书,封面上画着石膏像的光影。林野的心里动了动,鼓起勇气走过去,小声说:“顾砚,谢谢你的笔,我用它画阴影,真的比之前好很多。”


    顾砚抬起头,笑着看了他一眼:“不用谢,你能用好就行。”他指了指桌角的素描书,“这本你要是想看,可以借你,里面有很多光影的技巧,对你应该有帮助。”


    “真的吗?”林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那太好了,谢谢你!我一定会好好爱护的。”


    “不客气。”顾砚把素描书递给她,“明天记得还我就行。”


    林野接过素描书,抱在怀里,像抱着件宝贝。书的封面有点旧,边角被磨得有些毛躁,里面的纸页上还画着淡淡的笔记,应该是顾砚之前看的时候写的。他翻开第一页,就看见顾砚用铅笔写的小字:“阴影不是黑色,是光线的缺失——要跟着光走。”这句话写得很轻,却像一道光,照亮了他之前画画时的困惑。


    两人一起走出学校,还是走西边的小路。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并排落在地上,像两条靠得很近的线。林野偶尔会问顾砚素描书上的问题,比如“这个石膏像的阴影为什么要画得这么淡”“光线角度不同,阴影的形状是不是也会变”,顾砚都耐心地回答,偶尔还会用手指在地上画简单的示意图,讲解得很清楚。


    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林野停下脚步,认真地对顾砚说:“顾砚,真的太谢谢你了,不仅教我画画,还借我书看。”


    顾砚笑了笑,摇了摇头:“不用这么客气,你画得很认真,值得被好好教。”他顿了顿,又说:“明天要是有不懂的,可以问我,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林野的心里甜滋滋的,点了点头:“好,明天见!”


    “明天见。”顾砚挥了挥手,走进了小区。


    林野抱着素描书,站在原地看了很久,直到顾砚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才转身往自己家的方向走。一路上,他都在翻看素描书,里面的每一页都有顾砚的笔记,有的是标注光影的角度,有的是写绘画的技巧,还有的是画简单的示意图,看得出来,顾砚当时学素描的时候,很认真。


    回到家,林野把素描书放在书桌上,又拿出速写本,翻到那页修改后的睫毛画。他对照着素描书上的技巧,仔细看了看自己的画,发现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睫毛的根部,阴影可以再淡一点;比如眼尾的过渡,可以再自然一点。他拿起那支2H铅笔,开始慢慢修改,每一笔都很认真,像在完成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修改完已经是晚上八点了,林野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点发酸的手腕。他看着修改后的画,心里充满了满足感——这是他画得最好的一次睫毛,不仅有清透的光影,还有自然的过渡,像真的有阳光落在顾砚的眼尾上。


    他打开手机,点开“顾同学观察日记”,想把今天的事写下来。可刚敲了几个字,就想起小说里的主角——之前他写主角画不好光影,一直很苦恼,现在正好可以把今天的事加进去,让主角的同桌也像顾砚一样,指出主角画里的错误,然后教主角画画的技巧。


    林野的指尖一下子变得灵活起来,电容笔在虚拟键盘上飞快地划过:“我对着画纸发呆了半天,手里的橡皮都快被捏变形了,可眼尾的阴影还是画得很重,看起来像块黑补丁。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他走了过来,手里拿着支2H铅笔,轻轻放在我的桌上。‘这里阴影错了,’他的声音很轻,带着点认真的语气,‘要跟着光线走,阳光从左边来,眼尾的阴影就该淡一点,你试试用这支笔,画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他接着写主角修改后的心情:“我按照他说的,用2H铅笔慢慢修改,橡皮轻轻蹭过纸面,眼尾的阴影慢慢变淡,果然变得清透起来。我举着画纸,对着窗外的夕阳看,心里又酸又甜——我练了这么久都没找到的诀窍,他只看了一眼就发现了,原来他连我画画时的小错误,都悄悄注意到了。他站在我旁边,看着我的画,小声说:‘你很有天赋,就是缺了点技巧,多练练就会更好的。’我抬起头,正好对上他的眼睛,夕阳的光落在他的瞳孔里,像有星星在闪,我赶紧低下头,假装看画纸,可耳朵却烫得像要着火。”


    写到这里,林野的嘴角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把今天和顾砚一起走小路、借素描书的事,也悄悄加进了小说里:“放学的时候,他把一本素描书递给我,说‘这里面有很多光影的技巧,你要是想看,可以借你’。我们一起走在小路上,他给我讲书里的内容,手指在地上画简单的示意图,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靠得很近。我抱着素描书,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得发慌——原来和他一起讨论画画,一起走路,是这么开心的事。”


    写完最后一个字,林野把手机放在桌上,双手撑着额头,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他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好像看到了自己和顾砚的影子——小说里的主角在慢慢变得勇敢,学会了画画的技巧;现实里的他,也在顾砚的帮助下,慢慢进步,慢慢靠近自己喜欢的人。


    他想起顾砚中午说的“你很有天赋”,想起对方借给他的素描书,想起两人一起走小路时的场景,心里像被灌满了阳光,温暖又明亮。林野知道,他不仅找到了光影的正确打开方式,还找到了靠近顾砚的方式——不用再偷偷摸摸地画,不用再害怕被发现,只要认真画画,勇敢说话,就能慢慢靠近自己喜欢的人。


    晚上睡觉的时候,林野把素描书和速写本都放在枕头旁边。他闭上眼睛,梦里又回到了教室——他正在画顾砚的侧脸,顾砚坐在他旁边,耐心地教他光影的技巧,夕阳的光落在他们身上,把画纸染成了暖橙色。


    他笑着,把这个甜甜的梦藏在心里,像藏着光影的秘密,藏着顾砚的温柔,藏着所有关于他的心动和进步。他期待着明天的到来,期待着能跟顾砚一起讨论素描书里的内容,期待着能画更多更好的画,期待着自己能慢慢变得优秀,能配得上顾砚的温柔。


    写这章时总在跟着林野“心里发甜”——他对着修改后的画反复端详的满足,捏着顾砚借的铅笔时的珍视,翻看素描书里笔记的认真,像把顾砚给的温柔,都一点点揉进了画画的细节里。那份“原来他连我画画的错误都注意到”的酸涩与雀跃,是喜欢一个人时最真切的感受:既感动于对方的在意,又庆幸自己的心事被好好安放。


    特意把“顾砚的帮助”拆成细碎的温柔:借2H铅笔时的“你试试这个”,递素描书时的“对你有帮助”,讲光影时的“手指画示意图”,这些不是刻意的付出,是把“教画画”这件事,做得自然又贴心。而林野把这些都写进小说,让“主角的同桌”复刻顾砚的举动,不是在虚构情节,是想把这份真实的温暖,变成可以反复回味的文字——原来被人认真对待的感觉,连写进故事里都这么甜。


    林野找到“光影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也是找到“靠近顾砚的正确方式”:之前他总在草稿本后偷偷画、偷偷盼,现在终于可以借着“请教画画”的名义,光明正大地靠近;之前他怕自己的笨拙会搞砸一切,现在终于知道,原来顾砚会耐心教他技巧,会把珍贵的素描书借给他,会陪他一起走小路。这份“被接纳”的踏实,比画出完美的光影更让人心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第19章 光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