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章 缠丝

作者:周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她在找东西。找一条或许能绕过眼前僵局的路。漕运被掐,南方粮食一时难至,北境和京畿的粮仓却不能空。内库的银子像水一样泼出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指尖划过一行模糊的小字,是关于京郊某处前朝废庄的记载,旁边还有一小注“地硗,多陂塘”。


    地硗,多陂塘……


    她的目光在那几个字上停留了片刻。


    门外传来轻微的叩击声,不是挽秋惯常的节奏。


    “进。”


    进来的是个生面孔的小太监,低眉顺眼,手里捧着一盏新沏的茶,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他将茶盏轻轻放在案角,动作规矩,无可挑剔。


    姜琰的目光从旧档上抬起,落在那盏茶上。雨后天青的瓷盏,茶汤颜色浓得发黑,是提神醒脑的苦丁茶,她近日惯喝的。


    她的视线继而扫过那小太监的手——指节粗大,虎口有厚茧,绝非长期伺候人的手。


    小太监放下茶盏,便垂手躬身,无声地向后退去。


    一切如常。


    就在他退至门边,即将转身的刹那——


    姜琰忽然开口,声音平淡无波:“这茶,闻着比往日苦些。”


    小太监脚步几不可察地一顿,头垂得更低,声音恭谨:“回殿下,是膳房新到的苦丁,说是雨前采的,味道是更醇厚些。”


    “是吗。”姜琰应了一声,似乎只是随口一提,目光已重新落回旧档上,仿佛刚才只是无意识的闲话。


    小太监暗暗松了口气,加快脚步,退出了值房。


    门合上的轻响传来。


    姜琰的目光却骤然从旧档上抬起,锐利如鹰隼,死死盯在那扇刚刚合拢的门上。


    不对。


    她近日因军械贪腐、漕粮沉没之事震怒,责令彻查,宫中气氛紧绷,尤其是膳食茶水,必经数道查验,绝无可能轻易更换新茶来源!


    而且,那太监退出去时的步子……太快了,快得像是急于逃离什么。那不是宫中内侍该有的步态。


    电光石火间,一个念头劈入脑海!


    她猛地伸手,却不是去端那杯茶,而是疾速从发间拔下一根细长的银簪——那是她及笄礼后便一直戴着的,素银无华,却足够尖锐。


    簪尖探入那深浓的茶汤,轻轻一搅。


    抬起。


    素银的簪尖,在烛光下,竟隐隐透出一丝极淡、却诡谲的幽蓝色!


    不是剧毒,见血封喉那种反而容易察觉。这是一种前朝宫廷秘传的慢毒,名“缠丝”,无色无味,银针难辨,唯独遇苦丁极寒之性,会激出一丝幽蓝。长期服用,会令人心神耗损,精力萎顿,日渐衰弱,最后如同灯枯油尽,查无可查!


    是谁?能在这种时候,用这种方式,将手伸进她的值房?太后?齐王?还是……那藏在南方烟雨后的巨鳄,已经迫不及待要直接对她下手了?


    冰冷的怒意如同毒蛇,瞬间缠紧心脏!比愤怒更甚的,是一种被窥伺、被触碰逆鳞的极致暴戾!


    她捏着银簪的手指,因用力而骨节泛白。


    良久,她极缓极缓地,将银簪上的茶渍,在自己素白的袖口上擦拭干净,重新簪回发间。


    动作从容,不见半分慌乱。


    然后,她端起了那杯茶。


    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连绵的雨幕,手腕轻轻一倾——


    漆黑的、昂贵的、淬着阴毒杀机的茶汤,无声无息地倾入窗台下那盆茂密的万年青花盆中,迅速被泥土吞没,不留痕迹。


    她面无表情地看着雨水冲刷着宽大的叶片。


    想让她死?


    想让她悄无声息地衰弱、倒下?


    她转过身,目光落在案头那枚调兵遣将的虎符上,眼底是一片深不见底的、狂暴的冰海。


    那就看看。


    谁先熬死谁。


    “挽秋。”她开口,声音听不出丝毫异样。


    挽秋应声而入。


    “方才送茶的那个太监,拿下。不必审问,直接处置了。清理干净。”姜琰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吩咐晚膳多加一道菜,“另外,查清他今日当值前后接触的所有人,走过的所有路。一尺一寸地查。”


    挽秋瞳孔微缩,瞬间明白了什么,脸色一白,立刻跪地:“奴婢失职!万死!”


    “你的失职,回头再论。”姜琰的声音冷了下去,“现在,去把这件事,给孤办得滴水不漏。”


    “是!”挽秋重重磕头,起身疾步而出,背影带着煞气。


    姜琰独自站在窗前,听着挽秋远去的、几乎被雨声淹没的急促脚步。


    值房内重归寂静,只有烛火燃烧的细微噼啪声。


    那盆万年青,在雨光映照下,绿得有些诡异。


    她慢慢走回案后,坐下。


    目光再次落回那堆故纸堆,落在那“地硗,多陂塘”几个字上。


    心思,却已完全不同。


    南方的手段,比她想的更阴毒,也更直接。


    他们似乎……很急?


    急什么?


    怕周珩真的查出什么?


    还是……他们在海上那条线,遇到了什么麻烦,必须尽快扫清京城的障碍?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面。


    节奏冷定,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


    必须更快。


    必须赶在对方下一次、或许更致命的杀招到来之前。


    她需要一把火。


    一把能烧穿这迷障,逼那些藏在阴沟里的东西现形的烈火。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南方。


    周珩,你现在……到哪了?


    雨势毫无转弱的迹象,哗啦啦地砸着皇城,像是天漏了窟窿,要将所有污秽和阴谋都冲刷出来,却又混沌地搅合在一起,更显泥泞不堪。


    值房内,空气凝滞得如同固体。姜琰面前摊着的不再是旧档,而是几份刚刚送抵的、字迹潦草却透着血腥气的密报。


    来自南方。


    第一份,墨迹被雨水晕开些许:“……周大人率队抵浙州三日,循线查探私港,屡遇‘意外’。昨夜驿馆走水,幸及时扑灭,然存证文书损毁大半……”


    第二份,字迹更显急促:“……当地官衙推诿塞责,所言粮贸数据与账册明显不符。周大人欲强查官仓,遭乡绅聚众‘请愿’阻拦,发生推挤,数名缇骑受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