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章 保持清醒

作者:周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赌赢了。


    她垂下眼睫,掩住眸底翻涌的暗潮。再抬起时,已是一片沉静的威仪。


    “军报属实?”她问,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


    “千真万确!有刘将军和周将军共同印信为证!狄军先锋大将的首级正在快马送入京途中!”驿丞大声回道。


    “好。”姜琰只回了一个字。


    她目光扫过下方激动不已的群臣,声音清晰地将所有人的欢呼压了下去:“云州大捷,乃前线将士用命之功,朝廷上下同心之果。然,狄人败退,非是殄灭。北境防务,不可松懈。”


    “传孤令:犒赏云州守军及援军将士,抚恤伤亡,兵部即刻拟定章程。”


    “周珩升云州都督,总揽云州防务,整军备战,以防狄人反扑。”


    “兵部、户部、工部,原定筹措军资、赶制军械之事,不得因捷报而有丝毫延误懈怠!”


    “令北境各州,加强戒备,清查奸细,巩固城防。”


    一连串的命令,冷静得近乎冷酷,瞬间将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众人拉回了现实。


    是啊,狄人只是败退,并未伤筋动骨。远远没到可以庆功的时候。


    狂喜的气氛稍稍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坚实的、带着谨慎的振奋。


    “臣等遵命!”众臣齐声应道,声音比往日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敬畏和叹服。这位长公主,竟能在如此大胜面前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


    姜琰微微颔首,示意众人可以退下。


    值房内再次忙碌起来,但氛围已截然不同,少了几分绝望的焦灼,多了几分带着希望的紧迫。


    姜琰独自坐在案后,目光再次落在那份捷报上。


    她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粗糙的纸面,拂过那“周珩”两个字。


    然后,她极其轻微地、无人察觉地,吁出了一口绵长而压抑的气息。


    那气息里,带着铁锈的血腥味,带着死亡记忆的冰冷,也带着一丝……尘埃暂落的疲惫。


    她抬起眼,望向窗外。


    北境的风,或许能稍微停歇片刻了。


    但这深宫里的风,只会更加酷烈。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那口被抬走的樟木箱子。那里面装的是什么?是谁送来的?又有何目的?


    胜利是暂时的。脚下的路,依旧布满荆棘。


    她的侧脸在晨光中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却重新变得锐利而深邃,如同永不封冻的寒潭。


    短暂的松懈之后,还有数不清的警惕和算计。


    北境大捷的余波尚未平复,那份劫后余生的亢奋仍像暖流般在冰冷的宫墙内暗暗涌动,姜琰却已将它彻底压入心底,仿佛那只是一枚无关紧要的棋子落下。


    她的目光,早已越过暂时的胜局,投向更深处盘根错节的泥潭。


    值房内,灯火依旧彻夜通明,只是空气里的焦灼换了一种更沉滞的质感。案头堆积的不再仅仅是军报,更多的是来自各州郡的日常政务、官员考核、钱粮刑名。


    “殿下,这是吏部呈送的今岁官员考功评等。”新任的吏部侍郎——原先是那位被姜琰点去平抑粮价的左丞李文远,因功擢升——亲自捧着一厚沓册子,恭敬呈上。他神色间带着小心翼翼,这位主子的手段,他亲眼所见,不敢有丝毫怠慢。


    姜琰“嗯”了一声,并未立刻翻阅,指尖点着另一份来自江南道的奏折:“漕运改由都水监管辖后,旧漕帮似有不满,沿途州县奏报,已有数次‘意外’沉船,延误漕粮北运。李侍郎,你怎么看?”


    李文远心头一凛,知道这是考较,也是信任。他沉吟片刻,谨慎道:“漕帮盘踞多年,与地方势力勾结甚深,骤然改制,必生抵触。然沉船之事,绝非意外。臣以为,当双管齐下,一面严查沉船真相,揪出幕后黑手,以儆效尤;一面或可遴选漕帮中素有威望、并非顽固之辈,许以新职,分化拉拢,以减少改制阻力。”


    姜琰抬眼看了他一下,目光里看不出赞许与否:“准。去办吧。一个月内,孤要看到漕运畅通,再无‘意外’。”


    “是!”李文远松了口气,连忙应下。


    这时,崔司徒缓步而入,神色比往日更显凝重几分,他身后还跟着一位身着亲王常服、面色惶恐的中年男子——鲁王姜燊,一位素来胆小怕事、远离权力中心的闲散宗室。


    “老臣参见殿下。”两人行礼。


    “鲁王叔今日怎么有空入宫?”姜琰语气平淡,目光却落在鲁王那微微颤抖的手指上。


    鲁王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声音带着哭腔:“殿下!殿下明鉴啊!老臣……老臣绝无二心!都是那起子小人构陷!老臣府上那些田庄铺面,都是祖产……绝无贪墨克扣之事啊!”


    姜琰挑眉,看向崔司徒。


    崔泓躬身,递上一份弹劾奏章:“殿下,御史台收到匿名举告,言鲁王纵容家奴,强占民田,逼死人命,且与……与先前被查办的几个粮商,有过银钱往来。”他顿了顿,补充道,“匿名信直接投到了御史台公廨门口。”


    匿名信?投到御史台?


    姜琰接过奏章,并未立刻翻开,指尖在粗糙的纸面上摩挲了一下。


    太巧了。


    鲁王胆小如鼠,贪财或许有之,但说他敢在这种风口浪尖上强占民田逼死人命,还与那些她正大力打击的粮商勾结?不像他的胆子。


    倒像是……有人故意把这么个废物推出来,搅混水?试探她对待宗室的态度?还是想借她之手,除掉某个碍眼的?


    她的目光淡淡扫过涕泪横流的鲁王,又扫过面色沉静的崔司徒。


    “王叔先起来。”姜琰语气缓和了些,“既是匿名举告,真伪尚需核查。崔司徒。”


    “老臣在。”


    “此事,由宗正寺会同大理寺暗中查访,不必声张。若属实,依律办理;若系诬告,”她顿了顿,声音微冷,“查出诬告之人,严惩不贷。”


    鲁王如蒙大赦,连连磕头:“谢殿下!谢殿下明察!”


    崔司徒眼底闪过一丝极细微的讶异,随即隐去,躬身道:“老臣遵命。”


    [猫头][猫头][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保持清醒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