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回家

作者:马点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光倏忽,转眼已是腊月二十六。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躁动,那是深植于血液的、关于“回家”的信号。我向乡里告了假,开始收拾行囊。


    那一年,藏历新年与春节仅相隔一日。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我们有了十天假期,加上我额外请的四天,凑足了整整两周。这趟归途,将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从县到市,再飞向遥远的北方。我想当然地以为会一路顺风,却险些在最初的环节——如何去拉萨——就栽了跟头。


    李靖书记将我从村里送到县城,便因公务匆匆折返。我独自站在陌生的街道中央,望着车来人往,寒风像冰冷的刀子,轻易穿透衣物。我攥紧背包带,内心慌张,脸上却强撑着不动声色。


    打开手机地图,反复搜寻,却始终找不到汽车站的踪影。那时我性格内向,羞于向路人开口,只好拖着行李,在凛冽的寒风中盲目踱步。衣领里灌满冷风,手指很快失去知觉。幸而县城不大,徘徊片刻后,终于看到了那块写着“汽车站”的旧牌子,它蒙着尘,透着一股被时光遗忘的沧桑。


    我急忙奔向候车室,心却瞬间沉了下去——门紧锁着,玻璃上积着厚厚的灰,透过缝隙,能看见里面空无一物。我不甘心地扒着铁门向内张望,喉咙发干,心跳如鼓。


    环顾四周,对面便是县公安局。我深吸两口气,鼓起生平最大的勇气,走向值班室。


    值班的民警听完我语无伦次的求助,脸上漾开宽和的笑意,耐心解释:“县里平时去市里的人少,地广人稀,家家都有车图个方便。所以班车一天只有一趟,清早六点就发车了。你得提前一晚来候着。”


    我愣在原地,四肢冰凉。归家的希望,在瞬间破灭。


    窗外寒风呼啸,天色向晚,远处积雪的山峰在夕阳余晖中泛着清冷的微光。民警见我一脸窘迫,递来一杯热水:“别急。这边的牧民群众都很热情,你去路边试试运气,大概率能搭上去拉萨的顺风车。”


    我道谢离开,攥着那杯温热的水,指尖渐渐回暖。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寒风依旧,心中却燃起一丝微弱的火苗。


    天色迅速暗沉,路上的车辆越发稀少。我几次怯生生地伸出手,又像被烫到一样缩回,始终无法将那声“拜托”喊出口。


    正当勇气即将耗尽时,一辆半旧的小货车缓缓停在我身旁。车窗摇下,露出一张黝黑、朴实的脸庞,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说:“小伙子,是不是要去市里?上车吧。”


    我愣了一下,随即忙不迭地点头,拖着行李爬进副驾驶。


    车内暖气开得很足,迅速驱散了包裹我的寒意。司机是位沉默的藏族汉子,一路无话,只在偶尔用简单的词汇问我的来处。我拘谨地坐着,偷偷打量车内的陈设:后视镜下挂着一串颜色发暗的塑料佛珠和一张模糊的全家福;仪表盘上方,恭敬地摆放着一位活佛的法相;车内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藏香与松柏的清冽气息。


    天色彻底暗下,车窗外,山峦的剪影向后飞驰,雪峰在夜色里泛着幽微的银光。司机突然轻声哼唱起一段藏语民谣,旋律低沉、悠长,像一条温暖而静谧的河流,在狭小的车厢内缓缓流淌。我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困意悄然袭来。


    正欲闭眼小憩,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


    “小伙子,是来旅游的吗?”


    我愕然回头,这才发现后座不知何时坐了一位身穿藏袍的老爷爷。他脸上刻满了岁月深重的沟壑,一双眼睛却亮如寒星。


    未等我回答,他又微笑着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轻声答:“在甘肃。来这边工作的。”


    老爷爷缓缓点头,用沙哑而温和的嗓音说:“甘肃啊……我去过拉卜楞寺,还有一家医院。那里的人们,爱吃面条。我也,爱吃面条。”他说话时,双手缓缓摩挲着念珠,语气像在抚摸一段遥远的记忆。


    我惊讶于他汉语的流利,一股暖意随之从心底涌起。他的发音带着口音,却异常清晰、沉稳,每个字都像被岁月打磨温润的石子,轻轻投在我心湖中,漾开圈圈涟漪。


    “你结婚了吗?”老爷爷忽然又问。


    我摇摇头:“还没呢。”


    他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如迎风的经幡般舒展开,仿佛找到了一个极好的话题。他从怀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相片,递给我:“这是我孙女。在拉萨上班,也,还没结婚呢。”


    照片上的女孩,穿着藏式便装,站在布达拉宫前微笑,背景是湛蓝得不容一丝杂质的天空。


    老爷爷轻声说:“缘分到了,自然会遇见。像雪水汇入江河,急不得的。”他收回照片,指尖拂过佛珠,喃喃低语:“拉萨的风,吹得远,也带回该见的人。”


    我心头一震,望向窗外。夜色中的雪山,仿佛化作了静默的守护神,凝视着所有在世间奔波辗转的灵魂。那一刻,数月来积压的漂泊与疲惫,竟悄然冰释。


    车至拉萨,已是深夜。我下车时,老爷爷也一同下来。我这才恍然,他与我一样,也只是一位搭车的旅人。


    机票静静地躺在手机里,明日才能换取登机凭证。而我的心,却早已飞越千山万水,回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黄土高原——仿佛已闻到了那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牛肉面香气,看见了街角老茶馆里咕嘟翻滚的罐罐茶,还有爷爷坐在门槛上,就着夕阳,默默抽烟的侧影。


    拉萨的万家灯火渐次远去。晨光微露时,我站在机场候机厅,望着玻璃外泛起的鱼肚白,心潮澎湃。


    我仿佛看见,故乡的黄土坡正在晨曦中缓缓苏醒,坡上的露珠轻轻颤动,如同母亲早起挑水时,那无声却无比踏实的脚步。我仿佛嗅到了风中带来的麦香,混杂着炊烟与泥土最本真的气息——那是血脉深处最原始的召唤。


    归途尚远,心已先行。


    飞机轰鸣着拔地而起,抬升的瞬间,我闭上双眼。


    儿时巷口的犬吠、母亲唤我吃饭的乡音、秋收时节镰刀划过麦秆的脆响……无数记忆的碎片奔涌而来。离家不过半年,竟有隔世之感。


    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蜕变,如同一场无声的大雪,覆盖了所有曾经的稚嫩与懵懂。高原的风教会我坚韧,异乡的月让我读懂思念。


    此刻,飞行在云层之上,心却前所未有地贴近那片厚重的黄土地。


    我明白,这次归来并非终点,而是要将远方的风,郑重地带回生命的起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