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齐聚

作者:只有一只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沈晏宁指腹轻轻摩挲着细腻地瓷壁,感受着那温润的触感。他心知齐秋此问,未必是真要他拿出什么解决之道,更多是想听听他这位“局外人”的看法,或许,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试探他的为人,以及他看待这类棘手、人情世故的角度。


    他略做一番沉思,先是不轻不重地落下两个字:“够渣。”这简短的评价,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让在座几位都愣了一下,随即身侧的乔望舒嘴角忍不住弯了起来。


    “强扭的瓜,自然不甜。否则,那位苏三小姐也不必来事务所这么多趟了。”他微抬眼,目光清凌凌地看向齐秋,语气平稳却带着洞察,“事务所介入这类世家联姻,想必也不是头一遭。关键,要看张主事是想‘劝和’,还是愿意‘助力’。”他顿了顿,声音里透着了然,“不同的选择,结局自然也会不同。”


    在他看来,那林洛既已心有所属,苏晚晴也不愿将就,若硬要将苏月推出去维系这貌合神离的婚约,于苏月而言,未免太不公道。


    “本是那林家公子自己态度暧昧,首鼠两端,如今却引得苏家姐妹相争,平添烦恼……”沈晏宁轻轻摇头,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鄙薄,“此非君子所为。”


    他这番话,既点明了问题的核心在于林家的不负责任,也暗示了事务所面临的选择,更表明了自己同情弱者的立场。


    齐秋见沈晏宁身为富家少爷,言谈间却无半分骄矜之气,反倒能设身处地为那苏家三小姐考量,心思之正,实属难得。他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只觉得这位新来的沈少爷,与寻常那些眼高于顶的纨绔子弟,确乎不同。


    此时,店小二手脚麻利地将饭菜上齐,打破了包厢内微妙的沉寂。众人也暂且歇了话题,目光落向满桌的菜肴。张溪眼尖,待看到桌上那盅色泽清亮、香气四溢的汤羹时,眉梢一挑,语气带着几分夸张的惊喜:“呦!今日是开了眼了?竟有枸杞淮山炖乳鸽!”


    不怪他惊讶,他们几个平日来此用饭,点的多是些家常菜蔬,或是顶天的肉丝面,这般用料讲究、费时费工的滋补汤羹,从未点过。他随即反应过来,笑着看向沈晏宁:“看来今日是承了沈兄弟的情,咱们也跟着沾光,打打牙祭了。”


    沈晏宁心中也觉稀奇。这“枸杞淮山炖乳鸽”在沈府是厨房做得最多的一道汤羹,因沈夫人认定他还是体弱,大夫建议以此方温补。到了上城,吴府也会隔天就备上。没想到在这上城一家寻常面馆里,竟也能遇上。他微微摇头,澄清道:“这道菜,我并未点过。”


    正巧店小二端着新沏的茶壶进来添茶,闻言立刻躬身,脸上堆着殷勤的笑,解释道:“这位少爷说得是。这盅乳鸽汤,确实不在几位点的菜单上。是吴府管家方才特意送过来的,说是沈少爷身子弱,还需仔细将养。”


    小二这话一出,桌旁几人的神色都微妙起来。张溪与苏羡交换了一个“果然如此”的眼神,乔望舒执筷的手微微一顿,连齐秋都抬眼若有所思地看了沈晏宁一眼。


    沈晏宁面上依旧平静,心里却是一沉,他清晰地记得,自己选定这面馆,是临时起意,并未提前告知事务所的其它人。吴府竟能让管家如此精准、迅速地找上这间雅室,这份对上城动向的掌握力,可谓是通了天眼了?


    他望着那盅热气袅袅的汤,乳鸽的鲜美混着药材的清香丝丝入鼻,在这微凉的晚秋里,本应带来一股熨帖的暖意。然而此刻,沈晏宁只从那氤氲的热气中,感受到一张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属于吴府的庞大人脉与精心编织的网,正随着这汤的暖香,悄然围拢过来。


    他执起汤匙,舀起一勺清亮的汤水,心中豁然开朗,他今日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何在他抵达上城的当天,那位外出办事的姥爷,会回来得如此“凑巧”。


    算好时间,卡着点回府的。


    沈晏宁唇角上扬,给自己盛上一小碗汤后,便将白瓷汤勺轻轻递向旁人。“没那么夸张,”他语气轻松,为了让众人信服,还特意点了点头,像是在肯定自己方才的言语,“如今身子骨强壮得很。”他目光转向那盅汤,补了一句,“你们都尝尝,吴府厨娘的手艺,想必是极好的。”


    “沈兄弟说的是,是该好好尝尝。”张飞羽从善如流地接话,修长的手指搭在汤勺柄上,却只是作势,并未真的去碰那炖得酥烂的乳鸽,视线若有似无地扫过沈晏宁面前的素面。


    张溪则与他不同,他早对这贵府的汤羹心生好奇,此刻见主人家都发了话,自然不愿错过,立刻舀了满满一勺,吹了吹气,便送入口中,细细品味起来。


    沈晏宁不再多言,安静地将手中那小碗温热的汤羹饮尽,随后便执起竹筷,目标明确地转向面前那碗素面。青花瓷碗里,面条根根分明,清爽的汤汁映着几点油星,几根翠绿的菜心点缀其间,看着就引人食欲。相较于那盅心思复杂的炖汤,倒是这碗朴素的面条,更合他此刻的心意。


    四下里一时只剩下碗筷轻碰的细碎声响,仿佛连空气都浸染了这份专注于食物的宁静。这份弥漫开的安宁,似乎也悄然抚平了对面包厢里原先隐约传来的谈话声浪:方才还断续可闻的交谈,此刻已彻底消融在餐厅整体的静谧里,想来是先前的话题已告一段落。


    五号包厢内,三名青年男子围坐在圆桌前,面前的三碗素面已去了打扮,两碟桂花糕和一盘芝麻糖却几乎未动。筷子在碗中缓慢拨动,与其所说在进食,不如说是一种必要的伪装。然而,他们的眼神却是亮的,锐利的目光偶尔在交换中碰撞,流露出与此刻闲散姿态全然不同的机警。


    他们不是来吃饭的,是来“盯人”的。


    窗外斜对面,“茶色庄”的鎏金招牌在日光下有些晃眼,将那栋典雅小楼的轮廓都模糊了几分。陈勇抿了一口温白开水,清淡无味,正如他此刻需要保持的冷静心境。他的目光始终没离开那个方向。


    “这次点对餐了。”坐在右侧的周延忽然开口,声音压得低,仿佛只是随口的评价。他手中的筷子尖在面汤里轻轻一点。


    对面那位寸头、精神精悍的同僚,张漓立马会意,他夹起一片翠绿的青菜,看似随意地接话,仿佛在讨论食物:“什么汤料?”问话的同时,他垂在桌沿的左手无名指,微不可察地、极有节奏地叩击了三下。


    笃、笃、笃。


    这是他们要确认细节的暗号。


    周延难得放下手中的筷子,身体向桌面倾近半分,“老火慢炖,该下的料都齐了。”话音落下的瞬间,他的脚尖在桌下轻踢左侧搭档陈勇的小腿。


    行动准备的信号。


    陈勇感受到小腿传来的触感,面色一变,随即将一直不自觉举着的白瓷水碗搁置在桌面上。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就在这时 ,他的瞳孔微微收缩。


    就在刚才,“茶色庄”二楼那扇他们盯了整整一周、始终半掩的窗户,那面素色的窗帘,被一直看不见的手切蒂拉严实了。


    一种猎物终于入网的紧绷感,瞬间在三人之间无声地传递开来。


    “甜品还没未品鉴,就凉了。”陈勇忽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声音平缓,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其余二人动作同时停下筷子。周延拿起手边的湿毛巾,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张漓则顺势将筷子整齐地搁在碗沿。他们不再看向窗外,目光转而装作不经意地扫向包厢门侧,耳朵敏锐地捕捉着门外的动静。


    时间差不多了,该换“位置”了。这间包厢的观测角度,随着窗帘拉上,已经失去了价值。


    “总算有结果了。”周延轻轻呼出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释然交织的复杂情绪。毕竟,他们已经在这家“清汤面馆”连吃了一周,每日三顿,顿顿素面小菜,吃得肠胃都快忘了油腥味。“接下来,是该找地方好好犒劳一下自己,来些硬菜填补填补胃口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我是真没想到,竟然连上城林家也掺入其中。这‘茶色庄’背后的水,比我们预想的要浑得多。”


    林家,上城颇有分量的老牌富商,早年是做丝绸生意起家,家资丰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手段虽也精明,总还守着几分老派商贾的规矩个体面。然而,传到如今这位当家人林宏手上,情形便大不相同。此人行事风格与父辈迥异,手段狠绝凌厉,带着一股不留余地的决绝。在他操持下,林家那些传统的丝绸生意反倒显得有些“差强人意”,虽不至于败落,却失了往日锋芒。如今看来,这生意上的“停滞”或许并非能力不济,而是其心思早已不在正道之上。他若走了歪路,倒也不算稀奇。


    那骨子里的狠劲,若不用在正途,便是滋生罪孽的温床。


    如今的当家人做事越发狠绝,生意倒是被他做的有些差强人意。他走歪了门路倒也不算稀奇了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张漓,此时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今日倒是来的够巧。”


    他本就是得到分配,着手调查林家近期的异常资金流向,这差事刚接手第一天,还没来得及理清头绪,便凭着那点“莫名手气”,注意到了林家当家人林宏那看似寻常、实则透着一丝诡秘的行程。鬼使神差地,他一路尾随,竟跟到了这“茶色庄”门外。本着远处查看、避免打草惊蛇的原则,他正欲在附近寻个合适的观察点,目光锐利地扫过街对面时,竟意外捕捉到了两个熟悉身影:正是仍在为追查“茶色庄”背后真正老板,导致多日未在警务所碰上面的陈勇与周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