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章 晨会

作者:只有一只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清晨,“全城事务所”。


    主事人张凌站在窗前,指尖轻轻敲打着窗沿,目光落在远处街道上渐次开张的店铺。这是个寻常的早晨,却因两日前那位不速之客的到访,让整个事务所笼罩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


    “人都到齐了?”张凌转过身,声音平稳如常。


    众人围坐在那种用了多年的红木长桌旁,神色各异。位于主座旁边的齐秋第一个开口,他将手中的资料轻轻推至桌心:“老板,沈晏宁的背景已经查清楚了。”他语气平稳,但目光扫过在座的同僚时,带着一丝不言而喻的深意。事实上,这位沈家少爷的身份几乎算不上秘密,在江城那块地界,只要是有心人稍加打探,便能摸清十之**,简直是一查一个准,毫无遮掩。


    他略作停顿,似乎在强调接下来的信息才是关键,随即清晰地说道:“除了是江城沈家独子这个身份外,最重要的是,他是上城吴家的表亲。”


    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茶杯与托盘相碰的清脆声响戛然而止,几道目光在空气中交汇,又迅速分开。这个信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每个人心中荡开不同的涟漪。


    张凌缓步走回主位,衣袂带起细微的风。他指节轻叩桌面,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最终落回齐秋身上。


    "这些,我都知道。"


    他声音平稳,听不出半分诧异。早在收到那封从江城沈府寄来、工整书写的求职信时,他就已经动用了自己的渠道,将这位沈少爷的底细查了个通透。


    在江城地界,沈家富商的名号无人不晓。城东到西,贯穿南北的主街上,放眼望去,规模最大的那几家绸缎庄、茶庄与当铺,十有**都挂着沈家的招牌。这些产业皆是三代经营,传承有序,每一处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意兴隆,堪称行业典范。


    若再往深处寻几分,便会触及沈家真正的定海神针:已退隐幕后的老太爷沈墨。明面上,他早已将权柄尽数交予儿子沈观南,自己则寄情山水,游历四方,看似不理俗务。却是西域路上说一不二的“领头羊”,那条横贯东西、连接中外的黄金商道,诸多规矩与货品定价,都需经他点头方能定夺。


    正因如此,沈晏宁是上城吴家表亲这件事,在上城根本算不得什么秘密。只是这层身份,往往被“沈家独子”,尤其是“沈墨亲口指定的隔代继承人”这个更显赫、也更沉重的头衔给盖了过去。毕竟,血脉相连的外戚,如何比得上自家基业名正言顺的继承者?


    许是知道沈家实力深不可测,张飞羽杯中已温的茶汤一饮而尽,喉结滚动了一下,才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自嘲与谨慎:“我们这间小庙,恐怕容不下那尊大佛啊。”他手指在茶杯边缘转了一圈,与身侧齐秋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如今上城闹得沸沸扬扬的假货风波,街头巷尾都在传,背后是吴家...这沈少爷此时不在江城继承家业,反而跑到我们这儿来,这潭水,怕是浑得很。”


    “慎言。”张凌抬起手,指尖在空气中轻轻一压,止住了后续的话语。


    只是座位边角,一位沉默的、书生模样的青年,他身形清瘦,穿着半旧的青色长衫,洗得有些发白,却干净整洁。“传言终归是传言,在我们这行,证据才是立身的根本。”


    话语落下,他下意识地用指尖轻轻抚平袖口几不可察的细微褶皱。动作轻柔,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执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又轻声补上一句。这话声音不大,,却让在座的各位都静了下来。是啊,他们这个偏离闹市区的小小事务所,之所以至今还在上城立足,靠的就是这份对真相的执着,可谓是身处中立,保持冷静态度处理所遇之事。


    既然沈晏宁想要个职位,那就给他,这对他们事务所而言,这并非坏事。


    张凌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见大家沉默不语,却都神色了然。


    总结已毕,氛围到位,是时候结束会议了。


    “齐秋,取份空白信件过来”张凌不再多言,转而向众人宣布:“今日的会,就到此为止。”


    他该着说回复那位沈先生了。想来那位伶俐沈少的小家仆今日便会来取回信,不如早些写好,以备不时之需。


    众人闻言,相继起身。方才凝滞的空气被打破,细碎的脚步声、轻微的桌椅挪动声与低语声交织在一起,事务所很快便恢复了日间的忙碌节奏。然而,空气中似乎依旧残留着一丝……怪异。


    毕竟富家少爷将会与他们一起共事。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


    而此刻的沈晏宁,正端坐在吴府书房那厚重的紫檀木椅上。


    坐在他对面的,正是离府办事两日都未曾见面的吴家当家之主,他的舅舅吴鑫荣。因昨夜回府太晚,直至今日早膳后,吴鑫荣才得空将他唤至跟前,细细过问。


    “听佳怡说,你今日便要搬出去?”吴鑫荣端起手边的青瓷茶盏,氤氲的热气稍稍柔和了他眉宇间惯有的严肃。


    “是的,舅舅。”沈晏宁微微垂首,姿态恭谨。


    “怎么,是吴府住得不合你心意了?”吴鑫荣放下茶盏,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他许久未见这位外甥,对他的性情已有些拿捏不准。“你的身子骨才好利索没多久,独自出去住,叫我如何放心?”


    “舅舅——”沈晏宁抬起眼,尾音不自觉地拖长了些,带着晚辈特有的、恰到好处的撒娇意味,“我身子真的已大好,否则阿爹和姆妈怎会允我前来上城?”


    “这不能作为你外出独居的理由。”吴鑫荣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一家之主的威严。


    “舅舅,我已安排妥当了。”沈晏宁坚持道,语气温和却坚定,“那处宅院离我日后要去的事务所位置很近,往来便利些。再说,我也只是偶尔在外小住几日罢了。”他没想到舅舅的态度如此强硬,忙搬出救兵,“姥爷他也点头应允了,还将陈妈拨过去照料起居,您尽可放心。”


    吴鑫荣还想再劝,但也不想强硬逼他。凝视晏宁片刻,终是无奈地轻叹一声,那叹息里混杂着几分“儿大不由娘”的感慨。


    “你啊,真是长大了,性子也变了,再不是小时候那个听话又逗趣的小团子了。”他摇了摇头,妥协中带着关切,“既如此,便依你。只是有一条,每周必须回府住上两日,你这身子,还需好好养着。”


    沈晏宁下意识地瞟了一眼自己好不容易才消减几分的腰身,内心暗暗叫苦。自己这般体态已属虚胖,为何在长辈眼中,却永远是需要进补的模样?


    “好的,舅舅。”他面上仍是乖巧应承。


    “还有,”吴鑫荣神色一正,语气转为郑重,“上城不比江城舒坦,此地人情练达,却未必温厚。你在此处,只管做你力所能及的分内之事,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纠葛,一概不要掺和。”


    他目光炯炯,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与告诫,紧紧锁住沈晏宁的双眼。


    “知道了没?”


    这突如其来的严厉告诫,让沈晏宁心头猛地一跳。昨夜......舅舅在警务司,是不是听说了些什么?可自己来到上城后,未曾参与任何一场宴会,也未曾见过其他商家子弟。何来“乱七八糟的纠葛”?


    除了顾彦那件事。


    思绪辗转间,他脸上已漾开恰到好处的笑容,带着几分不谙世事的纯良:“舅舅,我明白的。我这般性子,怎么可能主动去招惹是非呢?”


    “招惹了也无妨。”吴鑫荣的语气平淡却笃定,仿佛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吴家兜得起。只要你不亲自涉险,有些……不方便亲手处理的事情,尽可让下面的人去做。”


    沈晏宁闻言,心下愕然。舅舅这话语间的意味,怎么听着不似寻常商贾之家,反倒带着几分......他不敢深想的霸道。


    难道舅舅以为自己要在上城做什么无法无天的事情不成?


    “舅舅,您看就我这般性情,”他有些哭笑不得地摊了摊手,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无奈,“加之我才来上城不久,人生地不熟,就算想,也未必能与谁结下仇怨啊。”


    吴鑫荣深深看了他一眼,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他故作轻松的表象,语气放缓,却字字千钧:“我的意思是,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不必过分隐忍。身后既有吴府为你兜底,你唯一需要确保的,便是自身周全。”


    沈晏宁心下恍然——看来舅舅是自行补全了一出大戏。他相信,恐怕张警官也未能将顾彦之事的原委完全解释清楚。


    也罢。


    顾彦那件事,他绝不可能袖手旁观。但其中的分寸他已拿捏清楚:追查幕后黑手,是张警官的职责所在;而他沈晏宁要做的,仅仅是为顾彦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


    这……应该算不上舅舅口中需要避忌的“掺和”吧?


    毕竟,他为顾彦办理入院所用的身份信息,早已妥善安排,并非本名。一切痕迹,都抹得干干净净。


    “晏宁谢过舅舅。”他展颜一笑,眉眼间尽是乖巧,"我向您保证,定会谨言慎行,绝不主动掺和进上城的任何浑水。"


    吴鑫荣见他这般表态,脸上终于露出欣慰之色,这才重新端起桌上的茶盏,垂眸细细品鉴起来。


    沈晏宁将杯中剩余的茶汤一饮而尽,随即起身告退。他今日确实耽搁不得——行李尚需整理,那处新置的宅院更要好生打理一番。


    新的居所,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他离自己喜爱的工作,又近了一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