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尾声
======================
罗振晟初来乍到, 对县里的情况还不太熟悉,好在黄师爷已简单地和他介绍了些基本情况。他知道眼前之人便是前任县丞,本应早已回京, 专门留下来等着和自己交接。
他暗中打量裘智, 对方已经卸任,所以并未穿着官服, 穿了一身便服, 用料颇为讲究,没有什么出奇的。
令他意外的是, 桌上残留着一些荔枝壳。荔枝在西南不是什么稀罕物件, 能在京中吃上一颗, 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罗振晟见此不敢怠慢, 急忙与他见礼。裘智略显羞涩, 脸颊微红地回礼。
寒暄几句后,裘智准备带着他在县丞衙里转悠一圈, 朱永贤自然而然地扶住他。
裘智脸上微微一热,解释道:“这位是我师兄陈安乐。前几日我不小心摔了一跤, 行动不便,就请他来照顾我几天。”
裘智被关山晓推倒受伤的事, 黄师爷早已知晓, 但陈安乐可不是照顾他几天, 那是天天黏在一起。
罗振晟不知裘智和朱永贤的关系, 二人态度虽然亲密,但看裘智一扭一拐的样子,只当他伤得不轻, 没有多想。
随着罗振晟的到来, 裘智在宛平的日子进入倒计时。朱永贤的人自是要随他一同回京, 唯有金佑谦不好安排。
裘智特意把金佑谦叫来,问道:“我几天后就要回京了,你有什么打算?明年是丁卯年,有正科乡试,你也出了孝,按理来说可以考举人了。”
裘智觉得金佑谦才华横溢,一辈子给自己做师爷,实在是大材小用。就算他被名字所限,考不上进士,一个举人总是可以的,实在不行还能改名。
金佑谦早年有过高中金榜的志向,只是家里出了事,难免意志消沉。如今裘智旧事重提,眼中露出了几分伤感。
他沉思半晌,道:“我许久未提笔写文章,早已生疏。何况我家的事大家都知道,考官怎么会录取我。”
裘智见他如此灰心,不禁有些无语。金佑谦就是容易想太多,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都是圣上钦点的御史,谁会知道宛平县的破事啊。
会试取士讲究多一些,毕竟以后都是天子门生,肯定要调查一下身世背景。
金佑谦身世复杂,生母、养父、亲爹都不是好人,若将他录取,确实会让皇上脸上无光。但考举人,不至于查祖宗八代。
裘智劝道:“你好好考虑,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至少要试一次再决定是否放弃。”
金佑谦低头不语,脸上流露出几分纠结。裘智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他心中的另一层顾虑,多半是因为文勉。
在裘智看来,文勉和金佑谦根本就没有将来。两人暧昧了这么久,却始终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文勉没有朱永贤的勇气,早晚会娶妻生子,金佑谦与他注定不会有结果。还不如趁早断了,考个功名,早早地立起来。哪怕不当官,在当地做个乡绅也比跟着自己做师爷体面得多。
虽然裘智舍不得金佑谦这个得力干将,但做人不能太自私,大不了以后重新找。
金佑谦知道裘智是为自己着想,但他此刻心乱如麻,一时无法拿定主意,只好点点头,道:“我知道了,我再想想。”
裘智见他如此纠结,干脆直接拍板道:“得了,别犹豫了,和我一起回京。你住我家,安心准备考试吧。”
裘智怀疑,真让金佑谦自己决定,到明年桂榜都贴出来了,他可能还在犹豫不决。于是索性替他做主了。
金佑谦平日里还算痛快,但一遇到大事就有些优柔寡断。不然,他也不会和关山远一见如故。这次裘智替他做了决定,他反而感到轻松不少。
文勉并非有意偷听,只是恰巧路过窗外,听了几句。见金佑谦出来,他赶紧躲了起来,看着金佑谦的背影,长叹了一声。
裘智和朱永贤从未问过他与金佑谦的情谊,但大家不是傻子,明眼人都看出俩人的情愫了。现在裘智的意思再明显也不过了,金佑谦走他的科举路,从此二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裘智的意思,就是朱永贤的意思。文勉心里闷闷地,有些不是滋味,想要追上前,想追上去跟金佑谦说清楚,却又不敢。
王府别苑里的下人不少,不用裘智和朱永贤收拾行李。朱永贤闲来无事,翻看着一本卫朝的行政区域划分图,细细研究。
朱永贤一脸兴奋地说道:“我问过皇兄了,凭你的政绩,回头做个同知不成问题。”
裘智升官,他也与有荣焉,心里乐开了花。裘智现在觉得朝中有人确实好办事,不用担心以后的前途,都给安排好了。
看着朱永贤,裘智心中柔肠百转。爱人高大帅气,对自己关怀备至,又多金有权,简直是理想中的完美老公,老天确实待自己不薄。
朱永贤指着两江道,说道:“不如去江南吧,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我看扬州就不错。”
裘智探头看了一眼地图,看到扬州府的考语上写着“冲、繁、疲、难(注1)”,可谓是四字俱全,不禁皱起眉头。
江南富庶,扬州更是繁华之地,扬州的官职无论品级高低都是肥差,就是太磨人了。裘智自知身体情况,若非万不得已,不想下一任那么累。
看到裘智皱眉,朱永贤立刻明白过来,拍了拍自己的头,后悔道:“瞧我这脑子,江南水深,官场倾轧,整天勾心斗角,确实太累了。这个不行,咱们再换个地方。”
裘智握住朱永贤的手,柔声道:“不急,慢慢挑。”
朱永贤想了想裘智的喜好,提议道:“要不看看广东,那边气候好,冬天不冷,你也不容易生病。再说,你喜欢吃粤菜,还能经常吃到新鲜的荔枝。”
裘智看朱永贤事事以自己为先,心中感动,微笑道:“有你在身边,去哪都一样。你若喜欢江南,咱们就去江南,反正我一个同知,忙不到哪去。”
朱永贤突然眼前一亮,道:“我们去惠州吧!你看,这地方只有‘冲’和‘难’两个考语,事情不会太繁重。惠州地处交通要道,应该十分繁华。”
其实,朱永贤内心也有些后悔提议去江南,裘智到了当地少不了应酬,秦淮河畔美人那么多。虽然他对裘智有信心,但还是不希望爱人与人逢场作戏,去广东正好。
裘智有些不确定问道:“长公主是不是也在广东?”
朱永贤听他提起,才想起大姐确实在广东,立刻点头道:“没错,我姐夫在广东做巡抚。”
如此一来,更坚定了朱永贤去广东的想法。巡抚衙门设在广州,惠州离广州不远,有姐姐、姐夫照应着,更是如鱼得水了。
朱永贤当即拍板:“就去惠州。”果然天下是自家的就是好,想去哪就能去哪,任自己挑选。
朱永贤话音刚落,白承奉进屋来报信:“王爷,陛下派人来催您回京呢。”
朱永鸿知道弟弟心野,一向不拘束他,怎么好好地突然催他回京。裘智不免好奇起来,问道:“京里出事了吗?”
白承奉凑到二人跟前,小声道:“听说是要对真真国用兵了,陛下一个人忙不过来,找王爷回去帮忙呢。”
听罢,朱永贤的脸立刻皱成了一团,愁眉苦脸地说道:“看来要忙了。”
裘智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安慰道:“最多忙上半年,等一切步入正轨就好了。”
虽然战事可能要持续很久,但刚开战的时候,群臣尚未适应,难免忙乱。等众官员各司其职后,就不用朱永贤了。
裘智把手搭在朱永贤的肩上,笑道:“正好我在家里闲着无事,这次换我来照顾你。”
朱永贤看着裘智的笑脸,心情好了不少,微微一笑,握住裘智的手。两人十指相扣,默默传递着彼此的情感,一切尽在不言中。
—分割线—
政宁帝下旨,卫国与高丽、罗刹两国联合,共同讨伐真真国,黛玉几人亦有耳闻。
诏书中只提到真真国有不臣之心,屡次侵犯沿海城市,为保国土、护百姓才发兵反击,并未提及当年真真国偷布防图一事。
真真国自前朝以来就在沿海作乱,骚扰渔民,烧杀抢掠。黛玉等人对此早有耳闻,因此心中十分困惑,朝廷忍了几百年了,怎么突然就决定开战了。
黛玉叹息道:“刀兵一动,朝廷保不齐要加税,又要征兵,受苦的只会是百姓。”她眉头紧锁,脸上满是惆怅。
宝钗知她心肠软,见花谢了都要伤心半天的人,如今硝烟四起,心里肯定不好受。善良是好事,只是黛玉本来身子骨就弱,再这般多愁善感,不利于健康。
宝钗宽慰道:“本朝加税只加在士绅身上,和咱们小民百姓没关系。我听说真真国弹丸之地,想来战事不会拖得太久。”
黛玉心里清楚,战场上的事谁也说不准,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例子不胜枚举,她如何不忧心?只是宝钗好言安慰,黛玉不愿让她平添烦恼,便勉强笑了笑,不再多言。
宝钗看黛玉强颜欢笑,知她心中忧虑,微一思忖道:“真真国有错在先,沿海百姓被他们骚扰了几百年,如今该给他们点教训了。与其忧心,不如叫上晴雯她们,给前线的将士们做些衣裳。”
黛玉思量片刻,点头道:“你说得对,我那绣庄虽小,但也能尽点绵薄之力。希望这仗能早日打完,百姓能早些安生。”
宝钗见黛玉一脸忧国忧民之色,忍不住打趣道:“朝廷里的老爷们要是有一半人像你这么想,这世道早就太平了。谁不知道‘枪炮一响,黄金万两’,他们巴不得这仗打不完,好从中捞银子。”
黛玉知道宝钗说的是实情,不由苦笑道:“咱们管不着别人,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她明白这个世道,也深知人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她能力有限,只盼做到薛玫所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其他的无能为力了。
宝钗素来乐观,鼓励道:“你别灰心,星火燎原,水滴石穿。你现在在养生堂教导那些孤儿,等他们长大了,替你著书立说,把你的思想传播开去。或许再过几百年,真能实现天下大同。”
宝钗心中亦有大志,想到未来若真能实现天下大同,心中不免有些激动,但想到自己无法看到那一天,又有些失落,幽幽地说道:“只可惜咱们是看不到那时候了。”
黛玉听宝钗如此夸赞自己,脸上微微泛红,忙谦虚道:“我哪有什么思想,不过是学了些圣人之言罢了。”
黛玉想到‘天下大同’四字,脸上露出向往之意,喃喃自语道:“若真能天下大同,你我看不到又有何妨,终归是有人能够看到。”
宝钗又轻声安慰了黛玉几句,随后心中开始盘算起生意上的事来。
眼下三国联手,共同对付真真国,三国之间的关系必然更加稳固,东北的互市想来会更为繁荣。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机会再去赚上一番?
黛玉看宝钗陷入沉思,眼中露出似火的光芒,便猜到她是在思考生意上的事,心中不由得感慨,果然事业让人容光焕发。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里,照得整个房间暖洋洋的。
姐妹们相依为命,黛玉相信从此以后,她们的生活每天都会是艳阳天——
本文正文全部完结了。
衷心感谢每一位小天使的点击、收藏、评论、营养液和地雷,非常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我自知笔力不足,情节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还是感谢大家的包容以及支持,没有让我单机到完结。
还有两章的番外,主要是红楼的情节。
朱永贤和裘智的故事会在下一本书里继续,会讲二人认识的过程,希望大家能支持。收藏一下我的新文《带着王爷做神探》感恩~
注1:冲、繁、疲、难”是区分清代的府、州、厅、县的不同等次的考语。考语字数越多,地位就越重要。一般以四字俱全者为“最要缺”,三字者(冲繁难、冲疲难、繁疲难)为“要缺”,二字者(冲繁、繁难、繁疲、疲难、冲难、冲疲)为“中缺”、一字或无字者为“简缺”
冲:指州县位处交通要冲;
繁:指州县政务多而繁杂;
疲:指州县经常拖欠税赋,财政呈疲态;
难:指州县民风狡猾强悍,较难治理。
====================
# 番外:红楼:姑娘生就刚烈性魔.蝎`小`说 M`o`x`i`e`x`s.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