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章 秦国开始富强!

作者:饺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秦国的人民开始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之间路不拾遗,家给人足。


    凝聚力也空前提升了。


    公元前354年,魏国与赵国对战时,秦孝公就派商鞅率军东进,在元里击败魏军,斩首七千,夺取少梁!


    公元前340年,商鞅假意邀请魏将公子叙旧,伏兵擒之,大破魏军。


    魏惠王悲叹:“悔不用公叔痤之言!”


    他被迫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


    因为公孙鞅为秦国立下大功,秦孝公封其为列侯,赐商十五邑。


    因其封地,后来人们也称公孙鞅为商鞅。


    诸侯因为秦国的日益强大,而受到震动。


    周显王业赐孝公“伯”(霸主)的称号。


    韩昭侯也亲自赴秦国与其结盟。


    秦国终于摆脱了夷狄的身份,成为了中原诸侯们公认的霸主!


    公元前338年。


    秦孝公病危。


    临终之际,他把商鞅喊来,想要传位于商鞅。


    商鞅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秦孝公死亡后,其子嬴驷继位,史称秦惠文王。


    当年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犯了罪,商鞅还拿他的老师公子虔立威过。


    如今弟子成为了秦王,公子虔这可不必再忌惮任何人了。


    更关键的是。


    商鞅的变法得罪了大量的秦国世家和权贵。


    他们都对商鞅恨之入骨。


    所以公子虔开始不断聚集党徒,想要想办法治他。


    当年商鞅地位如日中天的时候。


    曾经问过自己的好友赵良:“老赵啊,你觉得我治理秦国,比起当年的百里奚怎么样?”


    赵良说:“如果你承认不杀我我就说实话。”


    商鞅说:“行我答应你。”


    赵良说:“百里奚是出身草根,徒步进的秦国,当了宰相七年时间,三立晋君、平定荆楚、出门不坐车也不派保镖,死后全国无论老少都失声痛哭,孩子都不唱歌了,妇女也不舂米了……”


    “你呢,靠的是宠臣景监上位的,执法猛猛给贵族下刀子,欺压人民,公子虔因为你八年不出门了,你还在公孙贾脸上刻字,还把祝欢砍头,《诗经》上说‘得人者兴,失人者亡’,你干的这些事,已经不是人类了。”


    “现在你每次出门都是带着一连串车队,肌肉保镖在两旁,侍卫人员全副武装,没这排扬你甚至宁愿待在家里。《尚书》上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你现在干的这些事儿,那可不是靠德行!”


    “你现在的富贵荣耀就跟早上的露珠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消失了。你还不醒悟,赶紧回去商地种菜,等到新秦王继位,你全家骨灰都要被扬了!”


    不是好朋友,还真不会真心说出这么一档子话。


    但是商鞅却完全不以为然。


    五个月后。


    天地崩塌。


    公子虔纠结一群朋党,诬陷商鞅谋反。


    秦惠文王毫不迟疑,大手一挥:“给我抓!”


    商鞅得到消息,立刻仓皇出逃。


    他先是逃到了秦国边境,想要住个店避避风头。


    结果办理入住的时候,店老板却拒绝他,说:“商君下的令,没有身份凭证的一律不可入店!否则就要受到连坐的惩罚!”


    商鞅无奈了。


    这下真的是吃到回旋镖了。


    后世还根据这段经历,总结出了“作法自毙”这个成语。


    商鞅又转头朝着魏国跑。


    魏国直接拒绝,因为当年他骗杀了魏国公子卬,害得魏国割地赔款。


    魏国的人恨他恨得要命,又怎么会收留他呢?


    无奈之下。


    商鞅跑回了自己的封地商於。


    带着门客家丁等人,拉起了一支队伍。


    他想着与其等着人家来杀,不如自己先动手!


    于是商鞅带着这支队伍攻打郑邑。


    秦国正规的大军一到,商鞅的这支队伍立刻土崩瓦解。


    商鞅本人被生擒。


    公元前338年。


    秦国用了车裂的酷刑来处死了他。


    车裂,就是以五匹马分别拴住头和四肢,拴好之后,催动马匹,马会向着不同方向奔跑,巨力顷刻间就会将人的身体彻底撕裂。


    商鞅死后,他的家属无论男女老幼,被全部诛杀。


    ……


    “又是一扬史诗般的历史剧情啊!”


    “是啊,增强公信力的办法也太智慧了,找人搬木头给赏钱!”


    “连坐法好可怕啊!”


    “不过犯罪率肯定会减少的,对普通人来说还是挺不错的吧!”


    “这秦国崛起之路还真不容易啊!”


    “是啊,开垦田地,削弱贵族,军功论爵,建立县,统一度量,这些都是富国的重要政策啊!”


    “谁懂秦孝公和商鞅真的很好磕,都要让位了!真感人!”


    “前面的,那是知己之情懂不懂!什么都磕只会害了你!”


    “商鞅的结局好可惜啊!”


    “车裂,太残忍了吧!”


    “唉,明明是他给秦国的强大打下了这么坚实的基础……”


    “最后竟然被自己指定的法令制裁了,这也太讽刺了!”


    “作法自毙这个成语也是神了,又精准又贴切!”


    ……


    主持人也将目光投向了几位评委。


    “几位老师们,对于这段历史剧情,有什么感想呢?”


    编剧汪海霖老师拿起话筒说道:“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极具史诗感的‘改革’叙事。秦孝公的“隐忍”与商鞅的“锐进”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一位君主以毕生精力托孤于变法,一位客卿以生命为代价践行承诺。”


    “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莫过于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理想共同体’,秦孝公因为‘诸侯卑秦’的屈辱不甘,和商鞅在朝堂上与贵族势力辩论的锋芒毕露,还有二人对太子犯法的共同的决绝,都展示出了历史上改革者们的孤独、悲壮、和勇气!”


    “在改革中,旧时代的挽歌与新时代的序曲在此交织。而商鞅本人的结局,也是唱响了一曲历史上那些锐意进取,努力改革的理想主义者们的悲歌。”


    “总之,这种悲壮感和史诗感,让这段历史剧情充满了文学阐释的空间!”


    “哇,汪老师真的从文学艺术方面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呢!”主持人冰冰鼓掌说道:“下面我们再来听听钱教授怎么说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