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错的,沈总最多损失一些机会成本。但如果是对的,您就能避免巨大的损失。”陈浩平静地说,“这个账很好算。”
沈南朋被说服了。或者说,他本来就有这样的担忧,陈浩只是帮他下定了决心。
“陈浩,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沈南朋突然说道,“你为什么要提醒我?我们素不相识。”
这个问题陈浩早就想好了答案:“因为我觉得您是个值得尊敬的企业家。而且,说不定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沈南朋笑了:“有意思。那我就按你说的试试看。”
两人又聊了一个小时,话题从房地产转到了其他行业。陈浩发现,沈南朋确实是个很有见识的人,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很深刻。
“对了,陈浩。”临别时,沈南朋说道,“我准备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专门做产业投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考虑加入。”
“我现在还是学生…”陈浩说道。
“学生怎么了?你的眼光比很多成年人都好。”沈南朋认真地说,“而且,这也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陈浩心中一动。能和沈南朋合作,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而且,这样也能近距离观察他的转型过程。
“沈总,我很感兴趣。不过我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学习上。”
“当然,学习最重要。”沈南朋笑道,“你可以做兼职顾问,不会影响学习的。”
“那我考虑一下。”
“好,随时联系。”
一周后,陈浩接到了沈南朋的电话。
“陈浩,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沈南朋的声音很兴奋,“我已经开始按你说的做了。”
“什么意思?”
“我把手里的三个项目都卖了,回笼了十二个亿的资金。”沈南朋说道,“现在负债率降到了30%以下。”
陈浩有些惊讶。没想到沈南朋的执行力这么强,说干就干。
“沈总,您动作真快。”
“商场如战场,犹豫就会败北。”沈南朋说道,“对了,投资公司的事考虑得怎么样?”
“我愿意试试。”陈浩下定了决心。
“太好了!明天我们签个协议。”
第二天,陈浩来到沈南朋的办公室。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传说中的沈氏大厦。
大厦有四十多层,装修豪华但不张扬。沈南朋的办公室在顶楼,面积很大,透过落地窗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怎么样,第一次来这里?”沈南朋笑着问道。
“很震撼。”陈浩实话实说。
“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沈南朋摆摆手,“真正重要的是眼光和判断力。”
两人很快签署了顾问协议。按照协议,陈浩每个月会获得五万元的顾问费,同时享有新公司1%的干股。
“这个比例会不会太高了?”陈浩有些不好意思。
“不高。”沈南朋摇头,“如果你的判断是对的,这1%的股份将来会值很陈浩的名声传播得比预想的更快。就在宣传海报发布后的第三天,他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陈浩吗?我是张文博。”
电话里的声音低沉而有磁性,透着一种成功人士特有的沉稳。
“张老?”陈浩立刻反应过来。张文博,华夏投资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投资教父”。他的每一次出手,都能在业界引起震动。
“看到了你的报道。十八岁,投资眼光独到,很不错。”张文博的语气淡定,但陈浩能感受到其中的认可,“有时间见个面吗?”
“当然!您什么时候方便?”
“明天下午三点,静安区的梧桐会所。”
挂断电话,陈浩心跳加速。张文博这种级别的人物主动约见,意味着什么?
陆寻从旁边凑过来:“谁打的电话?你脸色这么激动。”
“张文博。”
“什么?!”陆寻差点跳起来,“投资教父张文博?他怎么会找你?”
“说是看到了报道,想见见我。”
“天哪,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陆寻兴奋得在宿舍里转圈,“我爸见到他都要客客气气的,你居然能直接和他对话!”
第二天下午,陈浩提前半小时到达梧桐会所。这是上海最高档的私人俱乐部之一,会员费就要几十万。
张文博已经在包间里等候。六十出头的年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
“坐。”张文博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要喝什么?”
“茶就好。”
“听说你投资了海天投资?”
“是的,持有5%的股权。”
张文博点头:“我看过林峰的项目报告。想法不错,执行力也强。不过,真正让我关注的是你的判断力。十八岁就能看出绿色食品电商的潜力,不简单。”
“运气成分比较大。”
“运气?”张文博笑了,“我做了四十年投资,从来不相信运气。能力才是根本。”
他起身走到窗前,俯视着外面的繁华街景:“陈浩,你知道投资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
“请指教。”
“不是赚钱,而是推动社会进步。”张文博转过身,“真正的投资家,应该用资本的力量改变世界。”
陈浩陷入沉思。前世的他只知道赚钱,从未想过更深层的意义。
“我有个项目,想听听你的看法。”张文博重新坐下,“老城区改造。”
“老城区?”
“上海有很多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质量不高。我计划投入五十亿,进行全面改造。不是简单的拆迁重建,而是保留历史文化,同时提升生活品质。”
陈浩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有意义的项目,既能赚钱,又能造福民众。
“您希望我做什么?”
“参与其中。我需要年轻人的视角,特别是对科技应用的理解。现在的老城区改造,不能只考虑硬件,还要考虑智能化、信息化。”
陈浩心中激动,但表面保持冷静:“我只是个大一学生,经验有限。”
“经验可以积累,眼光却是天赋。”张文博的话斩钉截铁,“而且,我相信年轻人的创造力。”
“我愿意参与。”
“很好。”张文博满意地点头,“项目总投资五十亿,我给你1%的股权。如果项目成功,这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