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2章 雪花盐

作者:一只小花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盐?


    还是纯度这么高的雪花盐?


    用手指沾了一下,感受着盐的咸味和香味,周桦骢的眼睛瞬间就红了。


    再也遏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嚎啕大哭起来。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能让达官贵人、豪门巨贾拼命也要争抢的东西,那一定就是盐了。


    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甚至有人说,得盐者可得天下!


    像是黄巢、张士诚、方国珍、程咬金、王献之、刘濞、黄玉林……他们都是盐贩子起家,积累一定的财富之后开始造反的。


    因为盐的特殊性,盐枭们造反百姓都会一边倒的支持,朝廷更是一边养着盐帮,一边秘密监视起来防止他们造反。


    历朝历代,不管是贵族还是皇帝,对盐铁都想得到盐铁的绝对掌控权,这也是维持统治、保障权利的最佳武器。


    周桦骢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眼泪,一县至尊在商贾面前失态,让他的眼神中略显尴尬。


    但这也无伤大雅,因为古代最赚钱的就是盐商,国库的主要创收来源就是盐税。


    当年管仲提出盐铁专营,让齐国积累了打量的财富,一跃成为五霸之首;汉朝将其制度完善,设立盐道衙门并置盐官官吏;唐朝虽然取消了盐税,但却实现了就场专卖,给制盐的人发放盐籍,让民间有了盐户和灶户。


    可纵观历史,盐税其实都包含在了盐价里面,盐户们自己制盐要底价卖出,不许藏留,藏留的就是私盐。


    说直白点,就是盐户底价卖出盐,到自己吃盐的时候还要高价没回来,这让盐税占了税收的五分之三。


    盐引的出现,让剥削也变得光明正大,但巨大的利益面前,多数人都会选择铤而走险,盐帮也趁机兴起。


    盐,成了划分贵族和阶级等级的重要标志,当盐掌握在贵族手里,百姓永远是被剥削的一方。


    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盐税和人头税过重,让百姓不得不反。


    武朝食用的都是杂质含量较多的粗盐,在加上民间私盐泛滥,根本就收不上来盐税。


    现在,有了雪花盐的制作方法,官府就能稳定盐价,有效遏制泛滥的私盐。


    如果盐商们恶意加价,朝廷还可以调控盐价,彻底能实现百姓吃盐自由。


    对于王朝末期而言,掌握了食盐价格,等同于掌握了民心。


    保定府作为摊丁入亩的试点工程,百姓们早就得到了实惠,在灵山镇的一番操作下,已经实现了糖自由、香皂自由、蜡烛自由,如果再实现盐自由,周桦骢简直不敢想象那是什么样的画面。


    武朝有严格的用盐制度,两广的盐十文钱一斤;两淮的眼十四文一斤;江浙的盐一斤也在十文钱左右;只要不发生动荡,涨幅不会超过五文钱。


    最初北方不产盐,都是从江浙和两淮运盐,昂贵的运输价格,让北方的食盐价格居高不下,故而北直隶下发公文,一斤盐的价格不得超过二十文。


    没了利润,运往北方的食盐也逐渐减少,直到北方发现了盐矿和盐井,才有了改善,但食盐的价格和南方相比,依旧居高不下。


    询问完制盐的成本,周桦骢的眼睛刷的一下又红了,纯度这么高的雪花盐,制作成本竟然只要六文钱一斤,如果在多开盐井,价格只会更低。


    低廉的制盐成本,让周桦骢看到了希望,绝对质量面前,一切粗盐都是纸老虎。


    盐帮,这个存在几百年的毒瘤,可不攻自破了。


    于是,周桦骢几人立刻商议官商合营,李家镇的盐也正式命名为安宿盐,制造的盐先充入盐仓,待到机会成熟立刻开市售卖。


    契约签署完毕,周桦骢立即约上满城县令陈奇勋,带着雪花盐去了保定城,面见保定知府魏轩城,既然是做试点工程,那就让保定府的工业遍地开花。


    魏轩城看着雪花盐,全身忍不住颤抖起来,这尼玛就是王朝末期的救国神器啊。


    三人心照不宣的相互对望,周桦骢开始研墨,陈奇勋展开奏折,铺好了镇纸,魏轩城开始书写奏疏,准备把雪花盐一事上报朝廷。


    为了保险起见,还在奏折里强调是秦王殿下御下有方,五柳先生师徒全力支持,才有了现在的雪花盐厂。


    奏折写完,三人又仔细斟酌一番,确定无误之后,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他娘的!”魏轩城激动的直跺脚,“沈家二房,就是咱们保定府的小吉祥物啊。”


    “知府大人,你还真别说,沈庆之这小子确实有点东西。”陈奇勋意味深长的点点头,“我们家长青、你们家彼得,还有吴家的吴超群,早就长歪了,家里人也觉得他们这辈子都废了,可偏偏这三个混小子,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去结交了二十年没考上秀才的沈道正。现在考中了秀才,出版了神魔体小说,还把西游博物馆也搞得有声有色。愣是把观复四废的坏名声,变成了保定四大才子。”


    “确实啊。”周桦骢也是感慨万千,“谁能想到,沈庆之一个少年郎,几个月的功夫,就让安宿县成为保定府纳税第一县了?”


    “人,一定要藏好了,千万不要被别人抢了去。”魏轩城双拳紧攥,“他现在不是里长吗?给他升官,让他做灵水亭长,赞编入吏。”


    “亭长?”周桦骢和陈奇勋相互对望,这个官职有点儿小了。


    沈庆之的功绩放在朝堂足以入仕去管理一个县了,哪怕是藏起来,至少也要是县三老之一。


    似乎看出二人的疑惑,魏轩城接着解释道,“先从小吏做起,一下子变成县三老,恐怕不能服众。年纪太小,还有很多棱角,在基层多历练几年,也算是为他将来入仕奠定基础。”


    周桦骢二人点点头,但灵山镇不足一千户,便决定把周围的几个村屯全都并入了灵山镇。周桦骢展开地图,还耍了一个滑头,把野北村、燕川村、拓野坡、郭家庄四个产煤的村子也都并入了灵山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