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作者:一只小花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内阁三老、六部尚书急匆匆地来到紫宸殿。


    这一幕惊呆了紫宸殿的内侍和宫女。


    记忆中,若非涉及到国家危亡的事情,他们九个很少会一起面圣。


    紫宸殿内,老皇帝正在欣赏歌舞,看向领头的德妃,兴奋中略微带着疲惫。


    德妃曾是江南第一美人,出生之后身体自带异香且有蝴蝶环绕,据说已经被老皇帝连续宠幸了两月有余。


    内侍迈着小碎步来到老皇帝身边,低声说道,“陛下,内阁三老和六部尚书求见。”


    “一起来的?”老皇帝眉头紧锁,“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是秦王殿下递上来一道折子,他们不知该如何处置。”内侍声音小心翼翼,“故而请陛下定夺。”


    “这个混账东西,怎么总给朕惹事?”老皇帝脸色阴沉,“在京城就嚷嚷着轻徭役减赋税,搞到朝堂鸡飞狗跳。让他去巡视直隶,他还不安分守己,又开始搞事情,就不能让朕省省心?”


    “陛下息怒。”德妃带着魅惑的声音传来,“三阁老和六部尚书一起来面圣,肯定不是小事,还是先处理政务要紧。”


    “嗯。”老皇帝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招呼内侍去了前殿。


    大概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老皇帝看完了赢彪的奏疏,脸色阴沉得可怕。


    武朝的病因,做皇帝的也知道,但这事儿绝不能说出来。


    略微沉思,又拿起奏疏看了一遍。


    讲道理,奏疏的内容老皇帝还是很认可的。


    但他了解自己的儿子,他没这个快刀斩乱麻的勇气和才情。


    难道是他给朕私信里说的那位“小先生”?


    摊丁入亩的计策确实好,也能让王朝续命,但直接对官绅动刀子,绝非上上之策。


    让有钱人割肉喂养国家,简直是天方夜谭。


    “爱卿,你们户部掌管天下赋税,你先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老皇帝的目光落在户部尚书姜致尚的身上。


    “陛下,此计甚好。”姜致尚躬身行礼道,“如若摊丁入亩的制度推行下去,朝廷的税收至少能翻十倍。现如今,我朝的赋税只有三千八百万钱,已经不足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了。”


    “十倍?”老皇帝的眼睛一亮,“诸位爱卿,觉得此制度能否顺利推行下去?”


    内阁三老和六部尚书相互对望,纷纷摇头叹气起来。


    自先秦时代开始,国家都需要官绅阶层辅助统治,贸然对官绅开刀等同于和天下人为敌。


    如果地方官绅阳奉阴违,别说大户的税收不上来,就连小户的税也会被他们贪污了,没有赋税朝廷也就没办法正常运转了。


    “子房,你怎么看?”见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老皇帝把目光对准了改革派。


    “陛下,摊丁入亩乃利国利民的好事,也许能开创中兴之局也说不定。”张子房深吸了一口气,“若是朝廷推行此制度,老臣愿意给祖家写信,让张氏族人全力支持制度推广。”


    “嗯。”老皇帝赞赏地点点头,转头看向赵建,“赵相,你怎么看?”


    “陛下,若是臣在年轻三十岁,肯定全力支持此事。”


    作为内阁三老之一,赵健是个老好人,既不得罪保守派也不得罪改革派,只想安安稳稳地干到退休。


    “崔爱卿,你觉得呢?”老皇帝又把目光对准了内阁首辅崔器。


    “陛下,此策万不可出现在朝堂,免得引起局势动荡。”崔器是坚定不移的保守派,“现在内忧外患,贸然推行此制度,恐怕敌国会乘虚而入,得不偿失啊。”


    崔器说出来老皇帝的心声,武朝国力一年不如一年,边疆更是屡战屡败,此时一心求稳才是上上之选。


    诚如赵健所说,若是年轻三十岁,老皇帝哪怕是独断专行也要把此制度推行下去。


    “那就把折子暂留内阁。”老皇帝摆摆手,示意众人可以走了。


    “陛下,请留步。”张子房上前一步道,“百姓经历大旱之后又经历了大涝,他们身上再也不能加税了,朝廷必须另外想办法。摊丁入亩既然是保定府提出来的,那不如就把保定府作为试点,尝试推行此制度,以观后效。”


    老皇帝神色复杂地看着张子房,几经思量这才勉强点点头,“准奏!”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国库空虚,经不起任何折腾,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破产的朝廷。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官的想不交税简直太简单了,有试点做模板,他们也好找到避税的办法。


    所以,其余人也都没反对,纷纷支持张子房的提议。


    …………………………


    此时,提出这个制度的人,早就领完赏钱回了灵山镇。


    彻地鼠韩锋架着马车,穿山鼠郭庆和翻江鼠滦平分别骑着小马守在马车左右两侧。


    原本是想把三人编入乡勇担任伍长的,可三人说什么也不同意,坚持要做沈庆之的亲卫,贴身保护沈庆之。


    在三人心里,不是谁都能为沈庆之驾车的,这在灵山镇是地位的象征。


    “少爷,铁匠作坊已经选好地址了,就在细柳河边。”


    “按照你说的,挖深了河道,木匠们日夜赶工正在制作水车。”


    韩锋兴奋地挥动马鞭,从山匪到乡勇,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原本恶贯满盈的悍匪,一夜之间身份竟全都洗白了。


    这一切都是车里的少年给的,他们三人也在心里默默发誓,这条命就是沈庆之的了。


    沈家小院,沈子衿正在院子里铲土,准备把最近挣来的银子全都埋进去。


    古人埋钱很讲究,首先要掘地三尺,在最深处铺上银子,填土夯实之后,在距离地面一尺左右的距离再放银子,继续填土夯实,最上面一层放一贯铜钱。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偷盗者只会拿走最上面的钱,但如果是懂套路的就会把钱全都挖出来拿走。


    沈庆之看的直摇头,这种招数都用了上千年了,再蠢的盗贼恐怕也知道往深了挖,取走全部的钱财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